..续本文上一页至菩提我皈依,以我所修诸善根,为利有情愿成佛”,每次三返也。”略法的仪轨,就是念诵“诸佛正法菩萨僧,直至菩提我皈依,以我所修诸善根,为利有情愿成佛”,每次要重复三遍。
我也根据本论传授的次第,编写了《菩提心修习仪轨》。首先是请圣,其次是念诵大乘皈依,第三是依七支供营造心灵氛围,第四是宣誓,然后是发四弘誓愿和回向。在近年的多次讲经法会中,我曾带领大众修习过,有相关音像资料流通,并提供网络下载和在线收看。
【时刻不舍有情】
修学不舍有情者,须知弃舍有情之心量如何,如依作不应理等因缘,便起是念,从此任何时中,亦不作此义利也。
第三是要修学在任何时刻都不舍弃有情。每做一件事,都想着为利益一切众生而做。如果不是本着这样的发心,心里只有自己,那就是舍弃有情。所以我们要运用自他相换的法门,把心目中“我”的地位让给众生。
“修学不舍有情者,须知弃舍有情之心量如何,如依作不应理等因缘,便起是念,从此任何时中,亦不作此义利也。”修学不舍有情,必须了知什么是舍弃有情的心行,然后思惟不应该这样去做的理由,作出决定:从今以后,任何时候都不再做舍弃有情的事。这需要不断地观察和反省,同时不断地告诫自己。
【积集福智资粮】
修学积集福智资粮者,以仪轨受愿心已,于日日中当于增长菩提心之因,供养三宝等,积集资粮而努力焉。
第四则是要积累福智资粮,为菩提心的生长提供养分。福就是福德,智就是智慧,是相辅相成的。有福无智,无法解脱生死;有慧无福,无法成就佛果庄严。所以,我们在修学过程中要福慧双修,不可偏废。
“修学积集福智资粮者,以仪轨受愿心已,于日日中当于增长菩提心之因,供养三宝等,积集资粮而努力焉。”积集福智资粮,是依仪轨受持愿菩提心后,每天都要培植令菩提心增长的因缘,如供养三宝、如法修行等。总之,对所有积集资粮的善行应当加倍努力。因为菩提心的增长是缘起的,需要创造相应的因缘,也需要不断地实践。
关于如何守护菩提心的内容,我们要反复思考,以此调整心行,这也是观察修的内容。只要我们用心理解,这些道理都是可以修起来,可以在生活中运用起来的。
② 于他世不离菩提心之因
接着,宗大师又为我们介绍了怎样才能生生世世不离菩提心。这就需要远离四种不善法,进而成就四种善法。
【远离能坏的四黑法】
四黑法者,一、谓于和尚、阿阇黎、尊长、福田而作欺诳。欺诳境中,和尚、阇黎易知。尊长者,谓欲作饶益人。福田者,前所不属之具德者也。于彼等前为作何事而成黑法耶?谓于彼等随于何境,心虽了知,故作欺诈,即成黑法。而非妄之谄诳者,如下当说。此中须以虚妄而欺诈之。《集学论》云:“断诸黑法,是为白法。”此之对治,是四白法之第一也。
二、令他于无悔处生悔。谓他修善无悔之补特伽罗,于彼所作之事,以令悔之意乐,于无悔处令生悔也。于此二中,能不能诳及生不生悔皆同。
三、诽谤大乘安住之有情。谓于菩提发心现前具足律仪之人,于彼所作之事,以嗔心发起而说不雅之恶言。对于境说者,谓了解其义之人也。生此甚易,而过患亦极重,前已略说。复次,若于菩萨生轻毁心,尽彼劫中,而彼菩萨须住地狱。除谤菩萨,余任何业,皆不能将菩萨堕于恶趣,此《最极寂静决定神变经》所说也。《摄抉择分》中亦云:“未得记莂之菩萨,若于记莂菩萨忿恚诤毁,随起几许恚心,须于彼许劫中,复从初始修行地道。”是故于一切中须灭嗔恚。设若生起,无间而忏,于其防护,亦须励力。即彼论中所说也。
四、随行谄诳,无正直心。其境者,谓他有情俱可。于彼如何作者,谓行谄诳。其中谄诳者,如以升称为谝等。诳者,如无功德诈现为有。谄者,于自作罪,方便不显,此《集论》中说也。
首先是远离破坏菩提心的四种黑法,分别是欺骗善知识,令他人对行善生悔,诽谤大乘行者,心不正直。
“一、谓于和尚、阿阇黎、尊长、福田而作欺诳。欺诳境中,和尚、阇黎易知。尊长者,谓欲作饶益人。福田者,前所不属之具德者也。”第一种黑法,是对和尚、阿阇黎、尊长、福田这四类人进行欺诳。在这些欺骗的对象中,和尚及阿阇黎是我们容易辨别清楚的。所谓尊长,就是我们应该尊敬侍奉的长辈。所谓福田,就是和尚、阿阇黎、尊长以外的那些具有德行的人。
“于彼等前为作何事而成黑法耶?谓于彼等随于何境,心虽了知,故作欺诈,即成黑法。而非妄之谄诳者,如下当说。此中须以虚妄而欺诈之。”对以上四类人做了哪些事会成为不善法呢?就是不论什么情况下,明明自己清楚是怎么回事,却故意欺骗他们,指鹿为马、颠倒黑白,这些行为就是不善法。而不属于妄语的谄诳之类,会在下面继续说明。此处所指的不善法,特指以虚妄心进行欺骗。
“《集学论》云:断诸黑法,是为白法。”《大乘集菩萨学论》说:断除种种不善行,本身就是善行。因为善和不善是相对的,比如杀盗淫妄是不善行,不杀、不盗、不淫、不妄就是善行。
“此之对治,是四白法之第一也。”这样的对治,正是四种白法的第一种。
“二、令他于无悔处生悔。谓他修善无悔之补特伽罗,于彼所作之事,以令悔之意乐,于无悔处令生悔也。”补特伽罗,即有情。第二种黑法,是令人在不该后悔的事上心生懊悔。对那些修习善行而无可悔之事的有情,对他们的如法修行,本着令他们悔恼的想法,使他们在无悔处生起悔恨。比如有人在持戒、修定或广行六度,这些都是值得随喜赞叹的行为,但你却给他们一些误导,使对方产生怀疑,觉得自己做错了,从而影响修法信心,甚至从此放弃,这是非常严重的过失。
“于此二中,能不能诳及生不生悔皆同。”上述两种黑法中,不论我们的言行能否令和尚、阿阇黎等人受到欺骗,能否令他人心生悔恨,只要这样做了,就已构成不善行。换言之,不论是否产生效果,是否达到目的,做了就是黑法。
“三、诽谤大乘安住之有情。谓于菩提发心现前具足律仪之人,于彼所作之事,以嗔心发起而说不雅之恶言。对于境说者,谓了解其义之人也。”第三种黑法,是诽谤那些已经安住于大乘菩萨道的有情。对那些发起菩提心并正在受持菩萨戒的有情,看到他们的发心和行持,以嗔恨心进行攻击,说一些粗暴恶俗的话。这一恶行的对境,就是可以听懂你在说些什么的人。
“生此甚易,而过患亦极重,前已略说。”宗大师接着告诫我们说:这种罪业很容易发生,由此带来的过患尤其严重。关于此,前面已经作了简要介绍。在业果部分的“田门力大”中曾经说到,毁坏恒河沙数的佛塔不及谤菩萨之罪,说的正是这一点。而之所以容易造罪,是因为很多菩萨不易辨识。在他们身上并没有什么特殊标签,而是以各种身相示现于六道,这是我们需要慎之又慎的。
“复次,若于菩萨生轻毁心,尽彼劫中,而彼菩萨须住地狱。除谤菩萨,余任何业,皆不能将菩萨堕于恶趣,此《最极寂静决定神变经》所说也。”这一段说的是,如果诽谤者本身也是发心菩萨,这么做将会招感什么罪业。若对其他菩萨心生轻慢,恶意诽谤,结果将会堕落地狱。除了诽谤菩萨这样的重大过患之外,其他任何罪业都不能使菩萨堕落地狱。因为菩萨有强大的菩提心摄持,本来是不会堕落的,但如果诽谤其他菩萨,就在劫难逃了。
“《摄抉择分》中亦云:未得记莂之菩萨,若于记莂菩萨忿恚诤毁,随起几许恚心,须于彼许劫中,复从初始修行地道。”记莂,佛预记弟子成佛之事,分别劫数、国土、佛名、寿命等事。《瑜伽师地论
摄抉择分》也说:那些没有得到佛陀授记的菩萨,如果对佛陀已经授记的菩萨生起愤恨、斗诤或毁谤之心,那么根据生起嗔心的多少,就要经过与之相应的劫数,从头开始修习菩萨行。比如生起一刹那嗔心,就要延长一劫的修行时间;生起十刹那的嗔心,就要延长十劫的修行时间。
“是故于一切中须灭嗔恚。设若生起,无间而忏,于其防护,亦须励力。即彼论中所说也。”所以,菩萨行者要在一切时中灭除嗔恨,一旦生起的话,立即忏悔,对于嗔心的防护,也要加倍努力。这也是《瑜伽师地论》所说的。黑法的重点就在于嗔心。因为嗔心破坏力极大,一旦现前,将造作重大罪业。所以,菩萨行者要以慈悲化解嗔恨,对治嗔恨。
“四、随行谄诳,无正直心。其境者,谓他有情俱可。于彼如何作者,谓行谄诳。其中谄诳者,如以升称为谝等。诳者,如无功德诈现为有。谄者,于自作罪,方便不显,此《集论》中说也。”升,容量单位。称,测定物体轻重的器具,后作秤。谝,花言巧语。第四种黑法,就是谄诳而没有正直之心。谄诳的对境,只要是其他有情即可。那么,对其他有情做了什么是属于行谄诳呢?所谓谄诳,就是以花言巧语来达到大斗小称等欺骗性行为。此外,诳指没有德行而诈现有德,谄指将自己所造恶业隐藏起来,以不正直之心进行伪装,欺骗他人。这些都是《集论》所说的。
这四种黑法将对修习菩提心构成障碍。如果我们想在未来生生世世不舍菩提心,就要对治四种黑法,成就四种白法。
【受持不坏的四白法】
修学受持不坏之四白法者,即反四黑法也。其中,一、白法之境者,即一切有情也。所作者,于彼设遇丧命因缘,下至戏笑,断故知妄说。若如是作,即自能于和尚、阇黎等增上境不生欺妄也。
第二白法之境者,谓一切有情。所作者,于彼无谄诳,以正直心而住。此是第四黑法之对治也。
第三白法之对境者,谓一切菩萨。所作者,起同大师之想,随于四方赞其实德。夏惹瓦云:“我等虽作微少之善,然无增长之相,而坏尽之相则甚多。于菩萨及法侣,以嗔…
《第五章 上士道修心次第 第二节 菩提心如何发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