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塵盡光生·修心篇:智慧之光

  塵盡光生·修心篇:智慧之光

  在人生道上要培養智慧,

  必須堅持善行、斷除惡行,保持身心清淨,

  如此,才能成就誠正信實的品格。

  團體之美

  學佛首先要「照顧自己、尊重自己」。如果一個團體中的每個人都能夠自律、自重,不違犯規戒,也沒有偏差的行爲,就會是一個很美、很和睦的團體。

  佛陀住世時,領導僧團精進修行,佛陀對每一位弟子都以平等心來教育,讓他們自我成長,大家都依佛陀的教化互相尊重、彼此關懷,當時僧衆和睦相處,所以稱爲「六和敬」僧團。

  佛陀說法四十九年,度化衆生,當佛陀漸漸年老時,大家都很關心——將來佛陀入滅後,僧團由誰來領導

  佛陀的精神由誰來傳承

  當佛陀入滅後不久,有一天阿難尊者到城內,經過其默婆羅門的住處,他看到阿難尊者,就趕緊邀請他進屋,互相寒暄問好。

  其默婆羅門很關心佛教的僧團,就問阿難:「尊者,佛陀寂減後,有什麼人能代替佛陀呢

  」阿難尊者說:「佛陀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大覺者,是創立佛教的教主。我們只是遵照佛陀的教法自我修持,並將佛陀的精神傳播到人群中,教育衆生,所以沒有人能取代佛陀超然的智慧。」

  此時,剛好有位大臣名叫雨行,他出巡路過此地,看到阿難在其默家中,就很高興地進去聆聽他們的談話。

  雨行人臣聽婆羅門問阿難:「佛教僧團這麼龐大,以後將由誰來領導

  」就趕緊接著說:「這是全城人民所關心的事!佛法須靠僧衆弘揚,佛陀涅槃後,僧團如果沒有人領導,那真是令人擔心。」

  阿難尊者說:「你們放心,僧衆奉行佛陀的教化,立定人生的目標;每個人都能依法爲師,力行佛陀的教育,佛法就是我們所遵循的准則。佛陀平時教育弟子,皈依「清淨自性」,現在人人都依照佛法來施行,在日常生活中守好自己的本分,那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大臣和婆羅門聽了也頗爲贊同。

  有句話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雖然佛陀時代距今約兩千六百年,但只要人人依教奉行,自修利人,宣揚佛陀的教化,佛法就能永存不息!所以大家要自我鞭策,爲社會負起淨化人心的使命,愛惜自己,尊重他人。

  築堤濟衆

  學佛要「聞、思、修」,也就是多聽聞佛法,並用心思考,而後依教奉行,投入人群、利濟有情。

  日本有一位悲智雙運的修行者——空海大師,當他年近五十歲時,日本遭受大雨侵襲,泛濫成災;洪水沖毀了堤防,也淹沒了許多鄉村,其中災情最嚴重的地區是空海大師的故鄉。

  當時堤防被沖毀十多公裏,政府派出大批人力搶修,地方百姓爲了保住家園,也都全心全力投入護堤的工作。但是,每當水壩泄洪,又潰決成災。大家有點心灰意冷,力量也逐漸地減弱了,即使有再多的鼓勵,還是無法提高士氣。

  日子一天天過去,修好的堤防沒多久又被沖毀,負責築堤工程的大臣,十分擔心無法如期完工,于是就和大家共同討論如何鼓舞人心。當時有人提議請空海大師來幫忙,大臣附議說:「這裏是空海大師的故鄉,他深得民心,我們趕緊去請他來協助。」

  于是大臣親自到高野山,請求空海大師帶領鄉民重建堤防。空海大師心想:出家修行是爲了普度衆生,這道堤防如果沒有及時修築完成,不知還有多少生命遭受威脅、多少家園將受到破壞,所以他毅然決然地答應了。

  當他回到故鄉時,鄉民都很歡喜地迎接他。空海大師說:「保護家園人人有責,我很誠心地和大家共同來修複堤防,雖然大家已經很辛苦了,但爲了確保生命安全,我們還得再盡一分心力、一起努力。」

  這段話鼓舞了民心,大家都熱烈地響應,再度鼓起精神,夜以繼日、不眠不休地趕工,而且投入的人也愈來愈多,不分老幼婦孺,甚至連孕婦也來參與工程。

  在大家的努力之下,工程終于提前完工。空海大師日夜陪著大家一起工作、流汗、熬夜……,鄉親們都對他非常感恩,空海大師也很感謝大家的努力。在那段期間,他以佛法教化鄉民,並教導他們正確的防洪、護堤及引水等方法。

  空海大師完成任務之後,即回到高野山進修。幾年之後,他的母親已八十二歲高齡,她很想探望空海大師,大師也體念母親年老孤單,因此將母親安頓于山腰的尼庵。當空海大師禮敬母親時,她說:「我知道你的孝心,我會照顧自己,你不用擔心,你也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才能幫助更多的人。」

  空海大師智慧敏睿、持戒嚴謹,更將對母親的敬愛與關懷,化爲悲心願力,普遍利濟有情;可見學佛者要能時時發揮大慈悲心,以大愛造福人群,才真正是菩薩道上的修行者!

  不飲酒戒

  學佛要懂得把握自己的心志方向,堅持善行,斷除惡行;如此才能保持身心清淨,成就信實誠正的品格。

  佛陀在世時,曾帶著弟子們遊化各地,他們到達一個人潮聚集的村落,村民見到佛陀都很恭敬。後來當佛陀帶著弟子們走出村外,正要朝向拔陀越村的方向去時,這些敬重佛陀的民衆說:「佛陀,那個拔陀越村去不得!因爲村裏有一所修道院,院裏盤據著一條毒龍,一靠近就會有生命危險!」佛陀微笑地表示謝意,不過還是向修道院走去。

  佛陀的隨從弟子中,有位善來長老,他在皈依佛陀之前曾是外道教徒,具有降伏毒龍的神通本領,他自告奮勇要去修道院伏龍,佛陀默許。于是,善來長老獨自一人前往修道院,在院內靜靜地打坐。沒多久,毒龍果真出現了,牠口吐毒氣要傷害善來長老,而善來長老則聚精會神地持咒,僵持一段時間後,毒龍終于被降伏了。

  佛陀及其它弟子隨後也來到修道院,佛陀慈悲地爲毒龍開示佛法要義及皈依意旨,然後帶領一行人回到村裏。

  村人看到佛陀和一大群人安然無恙地回來,都很高興地歡呼。佛陀告訴村人是善來比丘降伏了毒龍,大家就到佛陀座前敬禮,並向善來長老行禮,表達敬愛和感恩之意。

  村民紛紛表示願供養佛陀和善來長老,以及僧團大衆,于是便用心地准備好齋食供養,另外也有許多村民請善來長老到他們家中受供,並且以「無色酒」來供養他。

  善來長老喝了很多酒,當他離開村人家裏,搖搖晃晃地走到村口,突然醉倒在地。佛陀和比丘們受供後返回精舍途中,看到善來長老躺在地上,比丘們趕緊將他扶回精舍,然後把他扶到佛陀面前,讓他躺在地上,頭向著佛陀。

  酒醉中的善來長老,翻來覆去,翻到後來變成腳朝向佛陀。當他醒來時,發現自己的腳向著佛陀,感到很慚愧,馬上起身頂禮佛陀。

  佛陀問比丘們:「以前的善來長老是不是很尊重佛

  」大家回答:「是!」佛陀又問:「現在他的腳朝向我,這樣是否有恭敬心

  」大家無以回答。佛陀再問:「他降伏毒龍時很勇猛,可是醉倒之後,有沒有辦法降伏一條蚯蚓

  」弟子們回答:「不可能。」

  因此,佛陀強調:「喝酒會讓修行者的智慧和毅力消失,失去自持的力量,也會破壞莊嚴端正的形象。所以大家絕對不能喝酒,要潔身自愛。」從此,比丘僧團中就有了不能飲酒的戒律。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知道,唯有精神清明、嚴持戒律,才不會失去杜絕惡行的智慧和毅力。像善來比丘很勇敢,能降服毒龍,但幾杯酒下肚後就變得糊裏胡塗,酒戒豈可不慎

  小沙彌與老和尚

  老和尚帶著小沙彌出門行腳,無論行走在廣闊無邊的叢林或翻山越嶺,老和尚都逍遙地走在前面,小沙彌則背著行李緊跟在後,一路上兩人相互照應,彼此爲伴。

  小沙彌走著走著,心想:難得人身,短短幾十年生命,卻必須經曆生老病死、受六道輪回之苦,真是苦啊!現在既然要修行,就要立志當菩薩救度衆生;因此我不能懈怠,要趕快精進才行!

  想到這裏,走在前面的老和尚突然停下腳步,面露笑容地回頭對他說:「來,包袱讓我來背,你走在我前面。」小沙彌雖然感到莫名其妙,但仍按照老和尚的指示,放下包袱走在前面。

  走著走著,小沙彌覺得這樣真是逍遙自在,而佛經裏說,菩薩必須順應衆生的需要而行各種布施,「這真是太辛苦了!況且天下衆生苦難多,到何時才能救得完呢

  不如獨善其身,過這種逍遙自在的日子。」

  這念頭一起,就聽到老和尚很嚴厲地對他說:「你停下來!」小沙彌趕快回頭,看到老和尚嚴肅的面容,嚇了一跳!老和尚將包袱拿給他說:「包袱背好,跟在我後面走!」

  小沙彌想:做人真苦!剛才自己還那麼開心,才一轉眼就變得很難過,人的心念真是不穩定啊!凡夫心很容易動搖,還是修菩薩行好,起碼我可以面對苦難衆生,和很多人結好緣,做一些我做得到的本分事。

  這時,老和尚又面帶笑容地回頭招呼他,並將行李拿去自己背,請他走在前面。

  小沙彌就這樣反複地發心、退心,直到第叁次再起退心時,老和尚又以嚴厲的態度對待他;小沙彌終于忍不住心中的疑惑而問道:「師父,您今天爲什麼一下子要我走前面,一下子又要我走後面,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

  老和尚說:「你雖然有心修行,但是道心不堅定。感動時就發大願,卻又很快退失道心,這樣進進退退,要到什麼時候才能成就

  」

  聽到老和尚這麼說,小沙彌感到很忏悔。當他又生起菩薩心時,老和尚要他走在前面,他就不敢了。他說:「師父,這次我是真正發心,要以萬丈高樓平地起的大心大願爲道基,一步一步向前精進。」

  老和尚聽了很高興,對小沙彌也起了贊歎、尊重之心,一路上兩人有說有笑地並肩而去。

  世事無常,今日雖平安,明日卻難料,如果發了好願,卻動辄心生退轉,將有限的光陰浪費在猶豫不決上,實在太可惜了!

  很多人都知道要修行,也知道要發大心、立大願;發心立願很簡單,但要恒持道心卻不容易。發了大願也不能驕傲,無論遇到任何困難,都要堅定志願、磨練耐心毅力,如此必定能克服難關,成就悲願。

  廣結善緣

  在《本生經》中,有一段佛陀與弟子阿難的過去生因緣——無量劫以前,有位老師父帶著一群小沙彌,在一座古廟…

《塵盡光生·修心篇:智慧之光》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