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大乘法相”是指用語言文字顯示的大乘佛法。我們平時的虛妄分別只會增長煩惱,但依大乘法相去如理作意卻是對治煩惱的,所以憑它能夠悟入平等法性、能夠悟入所知相。接下來是悟入時的次第,“勝解行地,見道,修道,究竟道”,這個“勝解行地”就是唯識叁十頌中的資糧位、加行位。你現在發心修行了,你修奢摩他、毗缽舍那,這就把生死給轉過來了,以前是在生死中流轉,現在要還滅了。你努力用功,不斷進步,就由勝解行地到了見道位,再修道位,再到究竟道位,這就圓滿了無上菩提,圓滿證悟了平等法性。“于一切法唯有識性,隨聞勝解故”,在解釋誰能悟入所知相那兒,第叁條“一向決定勝解”,就是有了決定的勝解,這時候你開始修唯識觀,當然,我們現在就可以修,不過這修力量太小,到“勝解行地”就很有力量了。在“勝解行地”,我們知道“一切法”唯有識性,一切法就是前頭說的十一識。說,這十一識都是內心的分別,離開內心的分別就無法可得,這就是唯識無義的道理,你對這道理“隨聞勝解”,所謂“隨聞勝解”就是說,你邊聽邊用智慧來思維觀察這個道理,最後對這個道理産生絕不動搖的信解。這個“隨聞勝解”的“聞”包括自己讀經典,也包括聽聞佛法,還包括你在禅定中的境界。“如理通達故”,這就到“見道”位了,就是說,你對一切法唯有識的道理通達無礙了,這時你就登聖位,你是初地菩薩了。“治一切障故”,這是修道位了,見道了自然得修道,因爲雖然見道了,但仍然還有煩惱障礙,需要對治,所以得修。“離一切障故”,這是究竟道,也就是究竟位,你成佛了,這時你就遠離了一切障礙,究竟清淨,得證無上菩提。總一下就是說,從什麼地方下手來悟入平等法性呢?從“有見似法似義意言”這兒下手,就是從所觀境下手,把所觀境用叁自性來分析,凡夫的分別心是在所緣境上起種種虛妄分別,而佛菩薩的教導則是(最)清淨法界等流的。然後我們經過勝解行地、見道、修道、究竟道,就成就了,就圓滿地證悟平等法性了。
由何能入?由善根力所任持故,謂叁種相練磨心故,斷四處故,緣法義境上觀恒常殷重加行無放逸故。
要悟入平等法性、悟入所知相,我現在還是凡夫,有沒有下手的方便呢?或者說,悟入的因是什麼呢?“由善根力所任持故”,前邊兒上一個框倒數第二行有“已善積集諸善根故”,給這個配合起來。說,這個修行人,他多聞熏習相續、又親近過無量諸佛、已得一向決定勝解、已能善積諸善根故,前邊兒說的四條他都符合,他“善根力所任持”,“任持”就是對某一個事兒有堪當的力量。現在這位修行者就任持他的叁業,任持他的正念,也就是說憑善根的力量的攝持而不失正念,他就由此而悟入。你要想悟入所知相、悟入平等法性,你還需要“叁種相練磨心”,所謂煉磨其實就是磨煉,就是把自己的錯誤磨掉。叁種煉磨心下邊兒專門解釋。只有叁種煉磨心還不得夠,還需要“斷四處”,就是斷除四種過失。斷四處下邊兒也有專門解釋。接下來是“緣法義境止觀恒常殷重加行無放逸故”,這是修止觀,“緣法義境”就是止觀,“恒常殷重加行無放逸”,“恒常”是指不間斷,“殷重”就是恭敬,要長時期不間斷還很恭敬地努力修學止觀,一點兒也不放逸,這樣你才能悟入平等法性。
無量諸世界,無量人有情,剎那剎那證覺無上正等菩提,是爲第一練磨其心。
這是要說叁種相煉磨心,叁種煉磨心實際上是對治叁種退怯心的。先看第一煉磨心。“無量諸世界,無量人有情”,修行人雖然發了心,但畢竟還是凡夫,有時候會有猶豫、會有退弱,對自己能不能辦到這件事兒心裏有疑惑,爲了對治我們的這個退怯心,我們要這樣思維,說:“無量諸世界,無量人有情”,就是有那麼多世界,那麼多的人,“剎那剎那證覺無上正等菩提”,他們一下成一個佛一下成一個佛。因爲世間那麼多,人也有那麼多,在娑婆世界是老久老久才有一個成佛的,在別的世界也是,但是當我們把這許多的世界看成一個整體的時候,你會發現一下這兒有一個成佛的,一下那個世界有一個,每一個刹那都有成佛的,你就想,既然這麼多人成佛,看起來好象不是太難的。同樣,你會發現每一刹那都有人見道,每一刹那都有初地登二地,每一刹那都有二地登叁地……看起來這不是很難的事兒。這樣就把自己的退怯心消除了。這是對剛發菩提心者的一個鼓勵,這是第一煉磨心。
由此意樂,能行施等波羅蜜多;我已獲得如是意樂,我由此故少用功力修習施等波羅蜜多,當得圓滿,是爲第二練磨其心。
第二練磨心是說,修行人被嚇住了,有人給他說,六波羅蜜不是那麼容易的,很難作到。這樣的事兒很多,比如咱知道,有很多人說唯識最難了,但真難嗎?好多人在唯識面前設置障礙,能夠在唯識前邊兒設置障礙的都是祖師大德們,他們站在唯識的前邊兒擋住學人,嚇唬學人。唯識是彌勒菩薩所說,彌勒菩薩是當來下生佛,是一生補處的菩薩,他能害衆生嗎?如果說彌勒菩薩說法還度不了你誰還能度了你,因爲在此世間他是最高的了,釋迦牟尼佛入滅了,沒有人比彌勒更高的了。祖師你弘揚某一個法門,這沒有關系,但你不能在弘揚那個法門的時候堵死這一個法門。從發心到成佛這一段時間裏,你絕對不能只用一個法門的,你需要換當時當處適用的法門。我老說一個比喻,往北京去吧,我得用走路、公交車、火車、打的、再走路等,很多法子。只用一個法子,死路一條,比如說我現在還在樓上,我非要坐飛機,行嗎?不行的!有人說唯識難,現在這兒無著論師說的是有人給說六波羅密難,結果呢,你被嚇住了,你要後退了。無著論師在這兒告訴說,你應該這樣,“由此意樂,能行施等波羅蜜多”,“意樂”首先是一個理解問題,必須有深刻的理解,也就是說,你得知道我布施了,會得什麼樣殊勝的功德,我持戒了,會得什麼樣殊勝的功德等。“意樂”有勝解的意思,還有一個欲的意思。欲就是希望,這裏指善法欲。也就是說,我希望得禅定,得禅定之後我就可以度衆生更有力。沒有這樣的意樂,你修六波羅密是修不起來的。就是說,修六波羅密要看你的動機、看目的,目的不一樣你作同一件事兒結果大不相同。“我已獲得如是意樂,我由此故少用功力修習施等波羅蜜多,當得圓滿”,修行人最初聽人說六波羅蜜很難,心裏恐懼了,這時候,我給你說,你要有這樣的意樂:修布施有什麼樣殊勝的功德,修持戒有什麼樣的功德等,“由此意樂,能行施等波羅蜜多”,有了這樣的意樂,你的思想就轉變了。說,“我已獲得如是意樂”,我只要有這樣的意樂,有這樣的信解,“我由此故少用功力”,有了這樣的意樂,其實我不用怎麼樣費勁兒的,不用怎麼樣費勁兒我就可以修起布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等,一進入軌道,上了路,它自然就強大了,六波羅密不就圓滿了嗎?這第二煉磨心用原文不明白,我給說個不好的比喻。曹沖稱象那個動畫片,要把大象給趕到船上,大象不上,人們推呀拉呀大象就不上,曹沖跳在大象身上,用小杆兒挑一串兒香蕉,讓大象只差一丁點兒又夠不著,就把大象逗到船上了。這第二煉磨心就是這樣,你覺得難,你就把功德當成一串香蕉,說,你只要稍微作一點兒就得到了殊勝的功德、清淨的功德,就把你引去了。這樣就上路了。這一個主要是有此意樂,也就是有菩提心,有菩提心之後就好辦了,有因一定有果。這是第二煉磨心。還不行?我這樣說吧,有“此意樂”就是指真心歡喜,當你真心歡喜這個法門的時候,你不不怕了。比如說我,我是對唯識真有意樂,所以,那麼多人都說唯識難、複雜,但我仍然學他了。當然,唯識根本不是我以前說的那個樣子,我說的那是攙有假。不過因爲我是凡夫,可能攙壞了,想把人給引到唯識裏邊兒卻弄歪了,以後我盡量不用這法子了。有很多人一聽說唯識太難,就不學了,實際上他根本就沒接觸過唯識,甚至說唯識太難的人也只是聽別人說唯識太難而已。一聽說唯識難就不學了的人,實際上是根本他對唯識就沒有意樂。
若有成就諸有障善,于命終時即便可愛一切自體圓滿而生;我有妙善無障礙善,雲何爾時不當獲得一切圓滿,是名第叁練磨其心。
這是第叁練磨心。修行人要修波羅密,今天也布施,明天也布施,今天也持戒,明天也持戒,不斷地幹呀幹,可是呢,距無上菩提還是很遠,這樣呢,他心退了,說,我啥時候才能到達目的地呢?他對自己到底能不能達到目的地産生了疑慮。這時候該怎麼辦呢?這就是第叁煉磨心。說,你要這樣思維,“若有成就諸有障善”,“有障善”就是用貪、嗔、癡修善法,說我是爲了生天而來修十善法的。“于命終時”,用貪、嗔、癡來修十善法,善法是作了,但煩惱沒破,這樣,在你死的時候,“即便可愛一切自體圓滿而生”,就可以達到你生天的目的,你想生天所以修十善,或者說你是想生到人間好的地方,這一生我的身體病秧秧的,我希望來生身體健康,所以我修十善,來生我會達到目的的。“自體”就是生命體,“可愛一切自體圓滿”就是指生命體很好,健康、如意。就是說,“有障善”也能得這可愛的果報。“我有妙善無障礙善”,說,“有障善”就能得這樣的果報,我現在是無障礙善――用清淨心修善法,修六波羅密等,“雲何爾時不當獲得一切圓滿?”就是說,我現在用清淨心修行了,反而不能滿願,有這樣的道理嗎?有障善可以滿願,無障善卻不能滿願,絕對不可能的!所以,我一定是可以得證無上菩提的。這就是第叁煉磨心。
注意:這叁煉磨心是說的勝解行地的菩薩,也就是資糧位、加行位的菩薩。
此中有頌:
這裏呢,有幾個頌子。用頌子來說說煉磨心。
人趣諸有情處數皆無量
念念證等覺故不應退屈
這是說第一煉磨心。我怕自己不能成…
《《攝大乘論》要義 入所知相分第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