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大乘法相”是指用语言文字显示的大乘佛法。我们平时的虚妄分别只会增长烦恼,但依大乘法相去如理作意却是对治烦恼的,所以凭它能够悟入平等法性、能够悟入所知相。接下来是悟入时的次第,“胜解行地,见道,修道,究竟道”,这个“胜解行地”就是唯识三十颂中的资粮位、加行位。你现在发心修行了,你修奢摩他、毗钵舍那,这就把生死给转过来了,以前是在生死中流转,现在要还灭了。你努力用功,不断进步,就由胜解行地到了见道位,再修道位,再到究竟道位,这就圆满了无上菩提,圆满证悟了平等法性。“于一切法唯有识性,随闻胜解故”,在解释谁能悟入所知相那儿,第三条“一向决定胜解”,就是有了决定的胜解,这时候你开始修唯识观,当然,我们现在就可以修,不过这修力量太小,到“胜解行地”就很有力量了。在“胜解行地”,我们知道“一切法”唯有识性,一切法就是前头说的十一识。说,这十一识都是内心的分别,离开内心的分别就无法可得,这就是唯识无义的道理,你对这道理“随闻胜解”,所谓“随闻胜解”就是说,你边听边用智慧来思维观察这个道理,最后对这个道理产生绝不动摇的信解。这个“随闻胜解”的“闻”包括自己读经典,也包括听闻佛法,还包括你在禅定中的境界。“如理通达故”,这就到“见道”位了,就是说,你对一切法唯有识的道理通达无碍了,这时你就登圣位,你是初地菩萨了。“治一切障故”,这是修道位了,见道了自然得修道,因为虽然见道了,但仍然还有烦恼障碍,需要对治,所以得修。“离一切障故”,这是究竟道,也就是究竟位,你成佛了,这时你就远离了一切障碍,究竟清净,得证无上菩提。总一下就是说,从什么地方下手来悟入平等法性呢?从“有见似法似义意言”这儿下手,就是从所观境下手,把所观境用三自性来分析,凡夫的分别心是在所缘境上起种种虚妄分别,而佛菩萨的教导则是(最)清净法界等流的。然后我们经过胜解行地、见道、修道、究竟道,就成就了,就圆满地证悟平等法性了。
由何能入?由善根力所任持故,谓三种相练磨心故,断四处故,缘法义境上观恒常殷重加行无放逸故。
要悟入平等法性、悟入所知相,我现在还是凡夫,有没有下手的方便呢?或者说,悟入的因是什么呢?“由善根力所任持故”,前边儿上一个框倒数第二行有“已善积集诸善根故”,给这个配合起来。说,这个修行人,他多闻熏习相续、又亲近过无量诸佛、已得一向决定胜解、已能善积诸善根故,前边儿说的四条他都符合,他“善根力所任持”,“任持”就是对某一个事儿有堪当的力量。现在这位修行者就任持他的三业,任持他的正念,也就是说凭善根的力量的摄持而不失正念,他就由此而悟入。你要想悟入所知相、悟入平等法性,你还需要“三种相练磨心”,所谓炼磨其实就是磨炼,就是把自己的错误磨掉。三种炼磨心下边儿专门解释。只有三种炼磨心还不得够,还需要“断四处”,就是断除四种过失。断四处下边儿也有专门解释。接下来是“缘法义境止观恒常殷重加行无放逸故”,这是修止观,“缘法义境”就是止观,“恒常殷重加行无放逸”,“恒常”是指不间断,“殷重”就是恭敬,要长时期不间断还很恭敬地努力修学止观,一点儿也不放逸,这样你才能悟入平等法性。
无量诸世界,无量人有情,剎那剎那证觉无上正等菩提,是为第一练磨其心。
这是要说三种相炼磨心,三种炼磨心实际上是对治三种退怯心的。先看第一炼磨心。“无量诸世界,无量人有情”,修行人虽然发了心,但毕竟还是凡夫,有时候会有犹豫、会有退弱,对自己能不能办到这件事儿心里有疑惑,为了对治我们的这个退怯心,我们要这样思维,说:“无量诸世界,无量人有情”,就是有那么多世界,那么多的人,“剎那剎那证觉无上正等菩提”,他们一下成一个佛一下成一个佛。因为世间那么多,人也有那么多,在娑婆世界是老久老久才有一个成佛的,在别的世界也是,但是当我们把这许多的世界看成一个整体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下这儿有一个成佛的,一下那个世界有一个,每一个刹那都有成佛的,你就想,既然这么多人成佛,看起来好象不是太难的。同样,你会发现每一刹那都有人见道,每一刹那都有初地登二地,每一刹那都有二地登三地……看起来这不是很难的事儿。这样就把自己的退怯心消除了。这是对刚发菩提心者的一个鼓励,这是第一炼磨心。
由此意乐,能行施等波罗蜜多;我已获得如是意乐,我由此故少用功力修习施等波罗蜜多,当得圆满,是为第二练磨其心。
第二练磨心是说,修行人被吓住了,有人给他说,六波罗蜜不是那么容易的,很难作到。这样的事儿很多,比如咱知道,有很多人说唯识最难了,但真难吗?好多人在唯识面前设置障碍,能够在唯识前边儿设置障碍的都是祖师大德们,他们站在唯识的前边儿挡住学人,吓唬学人。唯识是弥勒菩萨所说,弥勒菩萨是当来下生佛,是一生补处的菩萨,他能害众生吗?如果说弥勒菩萨说法还度不了你谁还能度了你,因为在此世间他是最高的了,释迦牟尼佛入灭了,没有人比弥勒更高的了。祖师你弘扬某一个法门,这没有关系,但你不能在弘扬那个法门的时候堵死这一个法门。从发心到成佛这一段时间里,你绝对不能只用一个法门的,你需要换当时当处适用的法门。我老说一个比喻,往北京去吧,我得用走路、公交车、火车、打的、再走路等,很多法子。只用一个法子,死路一条,比如说我现在还在楼上,我非要坐飞机,行吗?不行的!有人说唯识难,现在这儿无著论师说的是有人给说六波罗密难,结果呢,你被吓住了,你要后退了。无著论师在这儿告诉说,你应该这样,“由此意乐,能行施等波罗蜜多”,“意乐”首先是一个理解问题,必须有深刻的理解,也就是说,你得知道我布施了,会得什么样殊胜的功德,我持戒了,会得什么样殊胜的功德等。“意乐”有胜解的意思,还有一个欲的意思。欲就是希望,这里指善法欲。也就是说,我希望得禅定,得禅定之后我就可以度众生更有力。没有这样的意乐,你修六波罗密是修不起来的。就是说,修六波罗密要看你的动机、看目的,目的不一样你作同一件事儿结果大不相同。“我已获得如是意乐,我由此故少用功力修习施等波罗蜜多,当得圆满”,修行人最初听人说六波罗蜜很难,心里恐惧了,这时候,我给你说,你要有这样的意乐:修布施有什么样殊胜的功德,修持戒有什么样的功德等,“由此意乐,能行施等波罗蜜多”,有了这样的意乐,你的思想就转变了。说,“我已获得如是意乐”,我只要有这样的意乐,有这样的信解,“我由此故少用功力”,有了这样的意乐,其实我不用怎么样费劲儿的,不用怎么样费劲儿我就可以修起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等,一进入轨道,上了路,它自然就强大了,六波罗密不就圆满了吗?这第二炼磨心用原文不明白,我给说个不好的比喻。曹冲称象那个动画片,要把大象给赶到船上,大象不上,人们推呀拉呀大象就不上,曹冲跳在大象身上,用小杆儿挑一串儿香蕉,让大象只差一丁点儿又够不着,就把大象逗到船上了。这第二炼磨心就是这样,你觉得难,你就把功德当成一串香蕉,说,你只要稍微作一点儿就得到了殊胜的功德、清净的功德,就把你引去了。这样就上路了。这一个主要是有此意乐,也就是有菩提心,有菩提心之后就好办了,有因一定有果。这是第二炼磨心。还不行?我这样说吧,有“此意乐”就是指真心欢喜,当你真心欢喜这个法门的时候,你不不怕了。比如说我,我是对唯识真有意乐,所以,那么多人都说唯识难、复杂,但我仍然学他了。当然,唯识根本不是我以前说的那个样子,我说的那是搀有假。不过因为我是凡夫,可能搀坏了,想把人给引到唯识里边儿却弄歪了,以后我尽量不用这法子了。有很多人一听说唯识太难,就不学了,实际上他根本就没接触过唯识,甚至说唯识太难的人也只是听别人说唯识太难而已。一听说唯识难就不学了的人,实际上是根本他对唯识就没有意乐。
若有成就诸有障善,于命终时即便可爱一切自体圆满而生;我有妙善无障碍善,云何尔时不当获得一切圆满,是名第三练磨其心。
这是第三练磨心。修行人要修波罗密,今天也布施,明天也布施,今天也持戒,明天也持戒,不断地干呀干,可是呢,距无上菩提还是很远,这样呢,他心退了,说,我啥时候才能到达目的地呢?他对自己到底能不能达到目的地产生了疑虑。这时候该怎么办呢?这就是第三炼磨心。说,你要这样思维,“若有成就诸有障善”,“有障善”就是用贪、嗔、痴修善法,说我是为了生天而来修十善法的。“于命终时”,用贪、嗔、痴来修十善法,善法是作了,但烦恼没破,这样,在你死的时候,“即便可爱一切自体圆满而生”,就可以达到你生天的目的,你想生天所以修十善,或者说你是想生到人间好的地方,这一生我的身体病秧秧的,我希望来生身体健康,所以我修十善,来生我会达到目的的。“自体”就是生命体,“可爱一切自体圆满”就是指生命体很好,健康、如意。就是说,“有障善”也能得这可爱的果报。“我有妙善无障碍善”,说,“有障善”就能得这样的果报,我现在是无障碍善――用清净心修善法,修六波罗密等,“云何尔时不当获得一切圆满?”就是说,我现在用清净心修行了,反而不能满愿,有这样的道理吗?有障善可以满愿,无障善却不能满愿,绝对不可能的!所以,我一定是可以得证无上菩提的。这就是第三炼磨心。
注意:这三炼磨心是说的胜解行地的菩萨,也就是资粮位、加行位的菩萨。
此中有颂:
这里呢,有几个颂子。用颂子来说说炼磨心。
人趣诸有情处数皆无量
念念证等觉故不应退屈
这是说第一炼磨心。我怕自己不能成…
《《摄大乘论》要义 入所知相分第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