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也是一無所有。」類似這種情況的人,我已經遇到好幾位。
所以,「富貴由天」,與其人雲亦雲地隨波逐流,不如定下心來好好與社會人群攜手同行,安樂穩定的社會就掌握在自己手中啊!
貪小失大
貪,爲萬惡之源。世人爲了貪求財富、名聲、美色……,往往蒙蔽了良知與智慧,造下種種惡因,最終不免承受苦果。
有個位在海邊的村莊,村民們平時務農,有時也到海裏捕魚。有一天,一位漁夫帶著兒子到一處與海相通的太湖釣魚。他覺得湖與海相通,應該會有很多魚。
漁夫把釣鈎扔進湖裏不久,就勾住一個很重的東西,怎麼拉都拉不動。他很高興,心想:可能釣到一條大魚了!不過,轉念又想到:如果把這條大魚釣起來,萬一被人看到,大家都會跑來這裏釣魚。這樣一來,湖裏的魚很快就會被人釣光了。
于是,漁夫告訴兒子:「你趕快回去告訴媽媽,說爸爸釣到一條大魚。爲了不讓別人發現,叫她想辦法和村裏的人吵架,吸引大家過去看,這樣就不會有人發現我釣到大魚了。」
兒子回去告訴媽媽後,媽媽心想:只是和人吵架,無法吸引大家的注意;于是,她就拿樹葉當耳環,用墨汁把眼睛周圍擦得黑黑的,然後在村裏走來走去。
有位朋友看到她,驚訝地說:「你怎麼變成這個樣子
是不是發瘋了
」她就故意大吼大叫地說:「我才沒有發瘋!你竟然侮辱我,我要叫村長罰你錢!」村民們看到他們拉拉扯扯,吵得很厲害,就跟著到村長家,看看村長如何判決。
村長聽了他們的敘述,評論道:「你的樣子的確很奇怪!不論誰看到,都會問你是不是瘋了
而且你又大吵大鬧,擾亂村民的生活,所以該受罰的人是你!」
另一方面,漁夫在兒子跑回去之後,用力要把大魚拉上來,可是一直拉不動。他怕再用力,會把釣線拉斷,便幹脆脫光衣服跳進湖裏抓魚。當他潛入湖裏搜尋時,才發現原來釣鈎是被湖底的樹枝勾住,根本沒有釣到大魚!
他很懊惱,伸手想撥開樹枝時,不料被反彈回來的釣鈎刺傷了眼睛。他強忍劇痛爬上岸後,身體感到又濕又冷!而且放在岸邊的衣服不知何時被人偷走了,漁夫只好裸身跑回村落求救。
這真是小故事蘊含著大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學習以慈悲、布施對治貪念:若能不執著名利、培植福緣,心靈就能了無牽挂、福報綿延。
人到哪裏,「業」也會跟到哪裏:因此,我們要歡喜地接受一切的境界。佛陀說:「衆生共業。」我們若住在好人多的地方,自然能逢凶化吉、減少災厄;倘若處在一個充滿惡念的地方,天災人禍將會綿延不絕。所以,我們要好好發揮生命的使用權,爲社會人群付出良能和愛心,若能如此,臺灣便是安全的寶島淨土。
金鵝的啓示
我們要守住一念心,這念心最麻煩的莫過于「貪欲」。做人本來就要安分守己,約束好自己的行爲;但是貪念一起,行動就由不得自己了。所以,平時一定要好好約束、照顧好自己的心。
佛經上有則故事——有戶清寒人家,由于男主人已經病逝,母親帶著叁個女兒到有錢人家當奴婢,母女生活過得非常困苦。
有一天,一只全身都是金色羽毛的鵝,突然飛到這母女四人的面前,並對那叁個女孩說:「我前生是你們的父親,我知道你們的母親要養育你們很辛苦,生活過得很困苦。現在你們可以從我身上拔幾根金羽毛去賣,改善生活;每隔一段時間,我會自動來找你們,讓你們再拔幾根金羽毛去賣,這樣你們的生活就能很安定了。」
她們聽了金鵝說的話,深感驚訝,心裏也十分高興!于是,母女四人便動手拔了幾根金色羽毛,然後拿到市集上賣,得了不少錢。從此,這只金鵝叁、五天就會飛來一次,因而大大地改善了她們母女的生活。
經過一段時日之後,母親對叁個女兒說:「人心都靠不住了,何況是禽類的心呢
雖然這只金鵝每隔叁、五天就會來一次,但是不知道牠什麼時候會停止
哪一天牠如果突然不來了,我們的生活就會有問題。因此,等牠下次飛來時,我們把牠全身的金毛都拔光賣掉,多儲存些錢,讓我們的生活更安定。」
隔天金鵝飛來時,母女四人果真把牠的羽毛拔得精光,金鵝沒有了羽毛無法飛走,女孩的母親便把牠關進一只籠子裏飼養。不久後,這只鵝的毛又長了出來,但不是金色的羽毛,而是一般白色的鵝毛,因此也無人問津了。
其實,物資只不過是幫助我們維生而已,只要夠用就好,不要有非分的貪念,否則往往會貪小失大,那就後悔莫及了。
白毯與駱駝皮
我們在分分秒秒間,要把心照顧好;一切的行動要謹慎、守規矩,如此,生活才能平安。例如:「騎機車要戴安全帽」的交通規則,不用等政府強製執行,自己平時就應該要遵守,以保障自身的安全。
大家想想:路上的車輛那麼多,騎機車若沒戴安全帽,萬一出了事,後果實在不堪設想!
佛陀曾以一則譬喻來教誡弟子——有一群生意人,經常到遠地采購物品回到國內販賣,由于途中必須經過沙漠,因此商隊出去,一定要結伴而行比較安全。
有兩位商人在外地采購好所需的東西後,便將物品放在駱駝的背上,走了一段路後,有只駱駝突然倒地暴斃了。他們心想:距離家鄉的路程還很遙遠,怎麼辦呢
于是他們商量:「如果要從死去的駱駝身上取回代價,只有把牠的皮剝下來拿去賣,這樣損失會比較少。」因此,他們決定將駱駝的皮剝下來。
兩位商人就跟隨行的工人說:「我們要坐車先走,你將駱駝皮剝下來後,要好好保護它,記得不能淋到雨或沾到水哦!」因爲沙漠的天氣變化莫測,所以兩位商人才會如此交代。
商人離開後不久,天空忽然下起雨來。工人想起主人的話:駱駝皮不能淋到雨,就趕緊用十分值錢的白毯蓋住駱駝皮。結果白毯被淋濕、弄髒了,連駱駝皮也一樣弄濕了。
佛陀講完譬喻,向弟子們說:「這是不是很愚蠢的行爲
白毯就像我們的戒行,修行要守好戒律,就如那個工人必須顧好那塊價值連城的白毯一樣:而那件駱駝皮,是比喻人的貪得無厭。駱駝載著東西到沙漠突然死了,主人還要剝牠的皮,就爲了貪那張皮,竟犧牲了珍貴的白毯。」
人生的抉擇,都在于一時的心念,我們要把心念照顧好,不要像飙車一樣,事事隨著潮流狂諷,逞一時之快。若能如此,人生道上就會很平安。
獻給閻羅王的錢幣
有一位暴戾無道的國王,爲了使皇宮更富麗堂皇、國庫有更多收入,就處處壓榨人民、課重稅,因此人民的生活都苦不堪言。
數十年後,國王漸漸衰老,身體也一年不如一年。有一天他在病榻上,想著自己這一生的日子是怎麼過的
是否有好的政績
經過仔細反省,國王不禁生起惶恐之心——我這一生並沒有爲人民好好施政,死後一定會墮入可怕的地獄,這該怎麼辦呢
我看還是多帶一些寶物獻給閻羅王,請他善待我。于是,他下令全國人民獻出金銀財寶,不得私自留存。
當時,有位少年認爲國王如此貪得無厭,一點也不爲人民的福祉著想,決定挺身而出勸谏國王,讓他從迷信中覺悟。這位少年對母親說:「記得當年父親將過世時,口中銜著錢幣,說是要獻給閻羅王。我們現在去開棺,看看是否還在
如果還在,就將它取出來獻給國王吧!」母親想想,皇命不可違,況且錢對亡者也沒有用處,于是答應了兒子的提議。
少年開棺後,發現父親的身體已化成一堆白骨,但錢幣還在棺中,便將錢取出來,親自送到國王的面前。國王覺得這枚錢幣看起來好像被埋過後再拿出來,懷疑少年家中還埋藏了許多財寶,就問他:「你的錢是從哪裏來的
老實說出來!」
少年說:「那枚錢幣,是從我父親的棺木中拿出來的。當年我們讓過世的父親銜著錢,想讓他帶去獻給閻羅王。」國王聽了,問:「難道閻羅王沒收到你父親的錢幣
」
少年回答:「人一旦過世,什麼金銀財寶、官祿爵位都帶不走,這就是「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國王聽了,心中感到很慚愧,急忙問少年:「我以前並沒有好的政績,這趟人生即將到了盡頭,我該怎麼辦
」
少年說:「陛下,已經過去的事就不要再懊惱,現在行善還來得及。如果您能多爲國內貧窮苦難的人著想,那麼您的業就會清淨,善的種子也會發芽。」國王聽了少年的話,覺得頗有道理,隨即打開國庫,將錢財布施、救濟貧困的人。
與人相處也是一樣,要結好緣,就要先付出愛、爲人群謀福利,這就是在「耕福田」。但願每個人都能好好地把握「與人結好緣」的時刻!
守財奴的領悟
佛世時,有位富翁十分愛錢,對身邊的人都懷有疑心,比如:怕太太藏私房錢、怕兒子在外交了壞朋友,錢財會被騙走等等。因此,他對錢財管製得很嚴。
後來,他的妻兒、親戚都因受不了而一一離去,甚至連傭人也走了,龐大的家園就只剩下他一個人,日子過得非常不快樂。不久,他就病倒了。
佛陀知道後,便去探訪這位悭貪的富翁,爲他開導人生的道理。佛陀慈愛的言行,讓這位病苦、無助的老人非常感動——因爲已經很久沒有人如此親切、慈祥地和他說話了。
他恭敬地說:「佛陀,我全身都是病,恐怕不久將會離開人世。」佛陀說:「你的身體沒有病,但心病卻不是世上的醫藥可以醫治的。」富翁問:「佛陀,我到底得了什麼病呢
」佛陀說:「你要醫好這種病,只有一種辦法,那就是把你內心深處的愛發掘出來。」富翁聽了,心頭一顫!
佛陀離開之後,他靜靜地思索,終于領悟到:當我生病時,我最愛的東西能爲我做什麼呢
我的妻兒和親戚,都是因爲我沒有給他們愛才會離我遠去。這樣的人生,多苦啊!
他趕緊派人把他的妻兒找回來,並對兒子說:「我終于想通了,一個只會守著錢財而不會運用的人,是天底下的大傻瓜。現在我給你叁千貫錢,如果你能善用它,我就把所有的産業交給你。」
他的兒子向來用錢都很不自由,現在忽然拿到這麼多錢,一時也不知該怎麼用。後來他想到:缺少物質的…
《塵盡光生·法財篇:智慧之財》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