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也是一无所有。」类似这种情况的人,我已经遇到好几位。
所以,「富贵由天」,与其人云亦云地随波逐流,不如定下心来好好与社会人群携手同行,安乐稳定的社会就掌握在自己手中啊!
贪小失大
贪,为万恶之源。世人为了贪求财富、名声、美色……,往往蒙蔽了良知与智慧,造下种种恶因,最终不免承受苦果。
有个位在海边的村庄,村民们平时务农,有时也到海里捕鱼。有一天,一位渔夫带着儿子到一处与海相通的太湖钓鱼。他觉得湖与海相通,应该会有很多鱼。
渔夫把钓钩扔进湖里不久,就勾住一个很重的东西,怎么拉都拉不动。他很高兴,心想:可能钓到一条大鱼了!不过,转念又想到:如果把这条大鱼钓起来,万一被人看到,大家都会跑来这里钓鱼。这样一来,湖里的鱼很快就会被人钓光了。
于是,渔夫告诉儿子:「你赶快回去告诉妈妈,说爸爸钓到一条大鱼。为了不让别人发现,叫她想办法和村里的人吵架,吸引大家过去看,这样就不会有人发现我钓到大鱼了。」
儿子回去告诉妈妈后,妈妈心想:只是和人吵架,无法吸引大家的注意;于是,她就拿树叶当耳环,用墨汁把眼睛周围擦得黑黑的,然后在村里走来走去。
有位朋友看到她,惊讶地说:「你怎么变成这个样子
是不是发疯了
」她就故意大吼大叫地说:「我才没有发疯!你竟然侮辱我,我要叫村长罚你钱!」村民们看到他们拉拉扯扯,吵得很厉害,就跟着到村长家,看看村长如何判决。
村长听了他们的叙述,评论道:「你的样子的确很奇怪!不论谁看到,都会问你是不是疯了
而且你又大吵大闹,扰乱村民的生活,所以该受罚的人是你!」
另一方面,渔夫在儿子跑回去之后,用力要把大鱼拉上来,可是一直拉不动。他怕再用力,会把钓线拉断,便干脆脱光衣服跳进湖里抓鱼。当他潜入湖里搜寻时,才发现原来钓钩是被湖底的树枝勾住,根本没有钓到大鱼!
他很懊恼,伸手想拨开树枝时,不料被反弹回来的钓钩刺伤了眼睛。他强忍剧痛爬上岸后,身体感到又湿又冷!而且放在岸边的衣服不知何时被人偷走了,渔夫只好裸身跑回村落求救。
这真是小故事蕴含着大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学习以慈悲、布施对治贪念:若能不执着名利、培植福缘,心灵就能了无牵挂、福报绵延。
人到哪里,「业」也会跟到哪里:因此,我们要欢喜地接受一切的境界。佛陀说:「众生共业。」我们若住在好人多的地方,自然能逢凶化吉、减少灾厄;倘若处在一个充满恶念的地方,天灾人祸将会绵延不绝。所以,我们要好好发挥生命的使用权,为社会人群付出良能和爱心,若能如此,台湾便是安全的宝岛净土。
金鹅的启示
我们要守住一念心,这念心最麻烦的莫过于「贪欲」。做人本来就要安分守己,约束好自己的行为;但是贪念一起,行动就由不得自己了。所以,平时一定要好好约束、照顾好自己的心。
佛经上有则故事——有户清寒人家,由于男主人已经病逝,母亲带着三个女儿到有钱人家当奴婢,母女生活过得非常困苦。
有一天,一只全身都是金色羽毛的鹅,突然飞到这母女四人的面前,并对那三个女孩说:「我前生是你们的父亲,我知道你们的母亲要养育你们很辛苦,生活过得很困苦。现在你们可以从我身上拔几根金羽毛去卖,改善生活;每隔一段时间,我会自动来找你们,让你们再拔几根金羽毛去卖,这样你们的生活就能很安定了。」
她们听了金鹅说的话,深感惊讶,心里也十分高兴!于是,母女四人便动手拔了几根金色羽毛,然后拿到市集上卖,得了不少钱。从此,这只金鹅三、五天就会飞来一次,因而大大地改善了她们母女的生活。
经过一段时日之后,母亲对三个女儿说:「人心都靠不住了,何况是禽类的心呢
虽然这只金鹅每隔三、五天就会来一次,但是不知道牠什么时候会停止
哪一天牠如果突然不来了,我们的生活就会有问题。因此,等牠下次飞来时,我们把牠全身的金毛都拔光卖掉,多储存些钱,让我们的生活更安定。」
隔天金鹅飞来时,母女四人果真把牠的羽毛拔得精光,金鹅没有了羽毛无法飞走,女孩的母亲便把牠关进一只笼子里饲养。不久后,这只鹅的毛又长了出来,但不是金色的羽毛,而是一般白色的鹅毛,因此也无人问津了。
其实,物资只不过是帮助我们维生而已,只要够用就好,不要有非分的贪念,否则往往会贪小失大,那就后悔莫及了。
白毯与骆驼皮
我们在分分秒秒间,要把心照顾好;一切的行动要谨慎、守规矩,如此,生活才能平安。例如:「骑机车要戴安全帽」的交通规则,不用等政府强制执行,自己平时就应该要遵守,以保障自身的安全。
大家想想:路上的车辆那么多,骑机车若没戴安全帽,万一出了事,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佛陀曾以一则譬喻来教诫弟子——有一群生意人,经常到远地采购物品回到国内贩卖,由于途中必须经过沙漠,因此商队出去,一定要结伴而行比较安全。
有两位商人在外地采购好所需的东西后,便将物品放在骆驼的背上,走了一段路后,有只骆驼突然倒地暴毙了。他们心想:距离家乡的路程还很遥远,怎么办呢
于是他们商量:「如果要从死去的骆驼身上取回代价,只有把牠的皮剥下来拿去卖,这样损失会比较少。」因此,他们决定将骆驼的皮剥下来。
两位商人就跟随行的工人说:「我们要坐车先走,你将骆驼皮剥下来后,要好好保护它,记得不能淋到雨或沾到水哦!」因为沙漠的天气变化莫测,所以两位商人才会如此交代。
商人离开后不久,天空忽然下起雨来。工人想起主人的话:骆驼皮不能淋到雨,就赶紧用十分值钱的白毯盖住骆驼皮。结果白毯被淋湿、弄脏了,连骆驼皮也一样弄湿了。
佛陀讲完譬喻,向弟子们说:「这是不是很愚蠢的行为
白毯就像我们的戒行,修行要守好戒律,就如那个工人必须顾好那块价值连城的白毯一样:而那件骆驼皮,是比喻人的贪得无厌。骆驼载着东西到沙漠突然死了,主人还要剥牠的皮,就为了贪那张皮,竟牺牲了珍贵的白毯。」
人生的抉择,都在于一时的心念,我们要把心念照顾好,不要像飙车一样,事事随着潮流狂讽,逞一时之快。若能如此,人生道上就会很平安。
献给阎罗王的钱币
有一位暴戾无道的国王,为了使皇宫更富丽堂皇、国库有更多收入,就处处压榨人民、课重税,因此人民的生活都苦不堪言。
数十年后,国王渐渐衰老,身体也一年不如一年。有一天他在病榻上,想着自己这一生的日子是怎么过的
是否有好的政绩
经过仔细反省,国王不禁生起惶恐之心——我这一生并没有为人民好好施政,死后一定会堕入可怕的地狱,这该怎么办呢
我看还是多带一些宝物献给阎罗王,请他善待我。于是,他下令全国人民献出金银财宝,不得私自留存。
当时,有位少年认为国王如此贪得无厌,一点也不为人民的福祉着想,决定挺身而出劝谏国王,让他从迷信中觉悟。这位少年对母亲说:「记得当年父亲将过世时,口中衔着钱币,说是要献给阎罗王。我们现在去开棺,看看是否还在
如果还在,就将它取出来献给国王吧!」母亲想想,皇命不可违,况且钱对亡者也没有用处,于是答应了儿子的提议。
少年开棺后,发现父亲的身体已化成一堆白骨,但钱币还在棺中,便将钱取出来,亲自送到国王的面前。国王觉得这枚钱币看起来好像被埋过后再拿出来,怀疑少年家中还埋藏了许多财宝,就问他:「你的钱是从哪里来的
老实说出来!」
少年说:「那枚钱币,是从我父亲的棺木中拿出来的。当年我们让过世的父亲衔着钱,想让他带去献给阎罗王。」国王听了,问:「难道阎罗王没收到你父亲的钱币
」
少年回答:「人一旦过世,什么金银财宝、官禄爵位都带不走,这就是「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国王听了,心中感到很惭愧,急忙问少年:「我以前并没有好的政绩,这趟人生即将到了尽头,我该怎么办
」
少年说:「陛下,已经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懊恼,现在行善还来得及。如果您能多为国内贫穷苦难的人着想,那么您的业就会清净,善的种子也会发芽。」国王听了少年的话,觉得颇有道理,随即打开国库,将钱财布施、救济贫困的人。
与人相处也是一样,要结好缘,就要先付出爱、为人群谋福利,这就是在「耕福田」。但愿每个人都能好好地把握「与人结好缘」的时刻!
守财奴的领悟
佛世时,有位富翁十分爱钱,对身边的人都怀有疑心,比如:怕太太藏私房钱、怕儿子在外交了坏朋友,钱财会被骗走等等。因此,他对钱财管制得很严。
后来,他的妻儿、亲戚都因受不了而一一离去,甚至连佣人也走了,庞大的家园就只剩下他一个人,日子过得非常不快乐。不久,他就病倒了。
佛陀知道后,便去探访这位悭贪的富翁,为他开导人生的道理。佛陀慈爱的言行,让这位病苦、无助的老人非常感动——因为已经很久没有人如此亲切、慈祥地和他说话了。
他恭敬地说:「佛陀,我全身都是病,恐怕不久将会离开人世。」佛陀说:「你的身体没有病,但心病却不是世上的医药可以医治的。」富翁问:「佛陀,我到底得了什么病呢
」佛陀说:「你要医好这种病,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把你内心深处的爱发掘出来。」富翁听了,心头一颤!
佛陀离开之后,他静静地思索,终于领悟到:当我生病时,我最爱的东西能为我做什么呢
我的妻儿和亲戚,都是因为我没有给他们爱才会离我远去。这样的人生,多苦啊!
他赶紧派人把他的妻儿找回来,并对儿子说:「我终于想通了,一个只会守着钱财而不会运用的人,是天底下的大傻瓜。现在我给你三千贯钱,如果你能善用它,我就把所有的产业交给你。」
他的儿子向来用钱都很不自由,现在忽然拿到这么多钱,一时也不知该怎么用。后来他想到:缺少物质的…
《尘尽光生·法财篇:智慧之财》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