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皆應供養如佛塔廟。
隨說不同于具足說。具足說是宣說經的全文,隨說是隨緣隨分隨力而說,非是宣說經的全文。乃至四句偈最少的一部份。當知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
一切世間本來是六道世間,今言天人阿修羅者,是僅言叁善道。至于叁惡道衆生,爲苦所逼,無暇修供養,故不說也。
供佛靈骨之處曰塔,供佛像之處曰廟。諸佛非身,以法爲身。故金剛經即佛法身也。
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
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便有如是功德。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其功德將更不可思議也。
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
當知是受持讀誦爲人演說者,定將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最上第一希有之法,即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也。受持讀誦金剛經爲人演說者,即深悟法性,不取于相。故能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也。
故知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應于金剛經,悟入法性,受持讀誦,爲人演說也。
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爲有佛,若尊重弟子。
如果此金剛經所在之處,即佛法身常住。故曰則爲有佛,以法即佛也。若尊重弟子,要像弟子們尊重佛一樣,尊重此金剛經。因爲金剛經,即佛法身故。
此是說敬法如敬佛也。今人多于經卷不加重視,輕抛汙渎,實得多罪。今睹此經文,當生戒慎之心。
如法受持分第十叁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雲何奉持。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爲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則非般若波羅蜜。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須菩提。于意雲何。叁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爲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須菩提。于意雲何。可以叁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叁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叁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叁十二相。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複有人于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爲他人說其福甚多。】
法性空寂,乃第一義谛。于第一義中,無有分別。于第一義中,無生無滅,無修無證,無成不成。要欲奉持,必以世谛。換句話說,實相般若是不可修不可證,不可奉行的。要想起觀行般若,必須借文字般若。而文字般若與觀行般若,皆世谛攝。以如是故,所以須菩提問佛,當何名此經,我等雲何奉持?
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爲金剛般若波羅蜜。
金剛般若波羅蜜,其含義已如前解。以是假名相,汝當奉持。以此文字般若,便于汝起觀行般若也。但是汝起觀行般若時,須是會入法性,心無所住不取于相。因爲名相是假,不可執以爲實故。汝當如是奉持也。
故接著便說,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則非般若波羅蜜。
因爲法性空寂,無形無相,不可說故。所可說者,皆是假名,而無實義。故曰佛說般若波羅蜜,則非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
因爲法不可說,故須菩提答言,如來無所說。
須菩提!于意雲何?叁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爲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再呼須菩提,以事喻明。叁千大千世界,是衆多微塵所聚成的。故叁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甚多。然如是之多,只是假相,而無實義。
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
一切法不可說,只是假名相而無實義。故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正如所謂的疼,不是疼法,只是假名而已。以同樣的理由,則“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亦就不難了解了。
須菩提!于意雲何?可以叁十二相見如來不?
微塵非微塵,是名微塵;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皆說明諸相是假,不可取著爲實。今言佛之叁十二相,亦複是假,非如來法身也。故須菩提答言,不可以叁十二相得見如來法身。何以故?如來說叁十二相皆是假相,故即是非相,是名叁十二相。
最後複以假相,與法性比較。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不如有人于此經中受持最少一部份,爲他人說,其福甚多。何以故?因爲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皆假相法也。
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複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爲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衆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爲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複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爲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爲歌利王割截身體。我于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須菩提。又念過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爲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爲利益一切衆生。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一切衆生則非衆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诳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經受持讀誦。則爲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
爾時須菩提,聞說金剛經甚深意旨,大受感動。甚至被感動得涕淚悲泣。于是向佛贊歎言,自己以前所得之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未曾得聞如是之經者,于此甚深經義,未能領解也。
慧能照事理,故假名慧眼,非是慧眼能見物也。慧眼不見有爲法,不見無爲法,以不見一切法故,乃能洞達其理。
須菩提過去所得慧眼,入理不深,故曰未曾得聞如是之經。
世尊!若複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信心清淨,是清淨心不爲余法所亂,不爲諸相所迷。深信一切法清淨,深信一切法不可得。如果深信一切法清淨不可得,便不會住心取相了。諸法無相,便是實相。故曰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
實相即是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即是無上功德。所以說,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則是非相者,是說是實相者,即是無相也。如來所謂實相者,不過是假名而已。
一切諸相,無非緣有假相。既是緣有假相,故無自性。法無自性,故一切法無相。是知一切法無非實相,是曰諸法實相。諸法實相者,其性一也。既知諸法實相,當知實相諸法。實相諸法者,換句話說,無相即是諸相也。故達實相者,于相即知無相,于無相即知是相。此是一法,莫作二會。是以諸相宛然,即是無相湛然。無相湛然,即是諸相宛然。故諸法實相,異而非異,故曰性一。實相諸法,非異而異,故曰相異。一而非一,非一而一。異而非異,非異而異。相而無相,無相而相,是謂實相。
故一切諸法無非實相,實相即是一切諸法。若有人問何爲實相。則我們要問,甚麼不是實相?
雲何能會入此法?欲會此法,必須心無所住,不取于相。若如是生信,便是信心清淨。
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爲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衆生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爲第一希有。
須菩提是大阿羅漢,于此金剛經信解受持不足爲難。若末法時期,有人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爲第一希有難得。因爲此人深達實相故。
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
因爲此人深達實相無相,故無我人衆壽相。無四相者,即見法性,故此人第一希有。
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
以我人衆壽相,皆緣生假有。因爲假有非實故,是以我相即是非相,人衆壽相即是非相。非相者,乃無相也。易言之,我相即是無相,人衆壽相即是無相也。
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佛者,即實相義。實相者,即無相也。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當知離一切諸相,即佛法身也。法身無相,即是實相。以如是故,若有人于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爲第一希有也。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複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爲希有。
須菩提領解金剛經義趣,蒙佛印可曰如是如是。若複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雲何有驚怖畏?若人著相,則有驚怖畏。若不著相,則無驚怖畏。若人著我人衆壽,則有驚怖畏。若無我人衆壽,則無驚怖畏。若人聞此無相法,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爲希有。
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
以諸法無相故,所以佛說第一波羅蜜,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乃至忍辱波羅蜜,亦複如是。
有人說第一波羅蜜,是布施波羅蜜。此人是依六度次第而說,因爲六度中第一度便是布施。有人說第一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此人是依義理而言,因爲以般若故,布施持戒忍辱精…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