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P5

  ..续本文上一页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皆应供养如佛塔庙。

  随说不同于具足说。具足说是宣说经的全文,随说是随缘随分随力而说,非是宣说经的全文。乃至四句偈最少的一部份。当知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

  一切世间本来是六道世间,今言天人阿修罗者,是仅言三善道。至于三恶道众生,为苦所逼,无暇修供养,故不说也。

  供佛灵骨之处曰塔,供佛像之处曰庙。诸佛非身,以法为身。故金刚经即佛法身也。

  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

  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便有如是功德。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其功德将更不可思议也。

  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

  当知是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者,定将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最上第一希有之法,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受持读诵金刚经为人演说者,即深悟法性,不取于相。故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

  故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应于金刚经,悟入法性,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也。

  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如果此金刚经所在之处,即佛法身常住。故曰则为有佛,以法即佛也。若尊重弟子,要像弟子们尊重佛一样,尊重此金刚经。因为金刚经,即佛法身故。

  此是说敬法如敬佛也。今人多于经卷不加重视,轻抛污渎,实得多罪。今睹此经文,当生戒慎之心。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法性空寂,乃第一义谛。于第一义中,无有分别。于第一义中,无生无灭,无修无证,无成不成。要欲奉持,必以世谛。换句话说,实相般若是不可修不可证,不可奉行的。要想起观行般若,必须借文字般若。而文字般若与观行般若,皆世谛摄。以如是故,所以须菩提问佛,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

  金刚般若波罗蜜,其含义已如前解。以是假名相,汝当奉持。以此文字般若,便于汝起观行般若也。但是汝起观行般若时,须是会入法性,心无所住不取于相。因为名相是假,不可执以为实故。汝当如是奉持也。

  故接著便说,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

  因为法性空寂,无形无相,不可说故。所可说者,皆是假名,而无实义。故曰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因为法不可说,故须菩提答言,如来无所说。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再呼须菩提,以事喻明。三千大千世界,是众多微尘所聚成的。故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甚多。然如是之多,只是假相,而无实义。

  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

  一切法不可说,只是假名相而无实义。故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正如所谓的疼,不是疼法,只是假名而已。以同样的理由,则“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亦就不难了解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

  微尘非微尘,是名微尘;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皆说明诸相是假,不可取著为实。今言佛之三十二相,亦复是假,非如来法身也。故须菩提答言,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法身。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皆是假相,故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最后复以假相,与法性比较。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不如有人于此经中受持最少一部份,为他人说,其福甚多。何以故?因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皆假相法也。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一切众生则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

  尔时须菩提,闻说金刚经甚深意旨,大受感动。甚至被感动得涕泪悲泣。于是向佛赞叹言,自己以前所得之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未曾得闻如是之经者,于此甚深经义,未能领解也。

  慧能照事理,故假名慧眼,非是慧眼能见物也。慧眼不见有为法,不见无为法,以不见一切法故,乃能洞达其理。

  须菩提过去所得慧眼,入理不深,故曰未曾得闻如是之经。

  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信心清净,是清净心不为余法所乱,不为诸相所迷。深信一切法清净,深信一切法不可得。如果深信一切法清净不可得,便不会住心取相了。诸法无相,便是实相。故曰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

  实相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无上功德。所以说,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则是非相者,是说是实相者,即是无相也。如来所谓实相者,不过是假名而已。

  一切诸相,无非缘有假相。既是缘有假相,故无自性。法无自性,故一切法无相。是知一切法无非实相,是曰诸法实相。诸法实相者,其性一也。既知诸法实相,当知实相诸法。实相诸法者,换句话说,无相即是诸相也。故达实相者,于相即知无相,于无相即知是相。此是一法,莫作二会。是以诸相宛然,即是无相湛然。无相湛然,即是诸相宛然。故诸法实相,异而非异,故曰性一。实相诸法,非异而异,故曰相异。一而非一,非一而一。异而非异,非异而异。相而无相,无相而相,是谓实相。

  故一切诸法无非实相,实相即是一切诸法。若有人问何为实相。则我们要问,甚么不是实相?

  云何能会入此法?欲会此法,必须心无所住,不取于相。若如是生信,便是信心清净。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须菩提是大阿罗汉,于此金刚经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末法时期,有人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难得。因为此人深达实相故。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因为此人深达实相无相,故无我人众寿相。无四相者,即见法性,故此人第一希有。

  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

  以我人众寿相,皆缘生假有。因为假有非实故,是以我相即是非相,人众寿相即是非相。非相者,乃无相也。易言之,我相即是无相,人众寿相即是无相也。

  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佛者,即实相义。实相者,即无相也。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当知离一切诸相,即佛法身也。法身无相,即是实相。以如是故,若有人于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也。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须菩提领解金刚经义趣,蒙佛印可曰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云何有惊怖畏?若人著相,则有惊怖畏。若不著相,则无惊怖畏。若人著我人众寿,则有惊怖畏。若无我人众寿,则无惊怖畏。若人闻此无相法,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以诸法无相故,所以佛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乃至忍辱波罗蜜,亦复如是。

  有人说第一波罗蜜,是布施波罗蜜。此人是依六度次第而说,因为六度中第一度便是布施。有人说第一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此人是依义理而言,因为以般若故,布施持戒忍辱精…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