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P7

  ..續本文上一頁但重報消滅,並且可成就無上佛道。

  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于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複有人于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于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佛于然燈佛以前,無量阿僧祇劫中,得遇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那由他譯爲億,有曰十萬,有曰百萬,有曰千萬等不同。

  悉皆供養承事,無一尊佛空過者。但我供養諸佛功德,若與受持讀誦此經功德相較,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何故世尊供養諸佛功德,尚不及于此經中受持讀誦的功德爲勝呢?因爲供養諸佛,是有相功德。有相功德,是不能與無相功德相較的。

  再者世尊于然燈佛以前,是以有所得心供養諸佛。遇到然燈佛,始心無所住而修供養。以心無所住修供養故,蒙然燈佛授記,當來作佛。受持讀誦此經,則是心無所住供養。故此福德,勝前福德。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

  有人于後末法時期,受持讀誦此經。其功德我若具足說,或有人聞說。其心則狂亂,認爲受持讀誦的功德,焉會得那麼大的福報?狐性多疑,故曰狐疑不信。

  彼人不知聞此經者,不住于相,其福德不可思量。猶如十方虛空一般,不可思量也。

  是故佛最後說,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經義不可思議,是約因言。果報不可思議,是約果言。修因者,即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也。致果者,即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也。

  究竟無我分第十七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雲何應住雲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衆生。滅度一切衆生已而無有一衆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于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于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然燈佛則不與我受記。汝于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于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于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爲非大身。是名大身。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衆生則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爲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雲何應住,雲何降伏其心?……

  這一段是須菩提,把同一問題,再提出問佛。世尊亦再以上來諸分所回答者,擇要再回答一遍。

  第一次問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雲何應往,雲何降伏其心,是須菩提不知而問。第二次問,是須菩提知而故問。爲何知而故問?一、爲後世衆生而問,爲了要佛再度提示,便于後世衆生注意。二、爲法會中後到的衆生而問。後到之人,未能聞上來之妙法。故須菩提再度請問,勞世尊再度宣說。總而言之,爲使法流通故,須菩提乃再度請問于佛。

  佛將上來諸分中,擇要回答,即是說明上來諸分所說,皆是回答此問題者。

  佛告須菩提下,是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應不取于相。若取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度衆生者,名爲菩薩。即非菩薩者,便不能度衆生也。因爲若菩薩取相,便不見法性,便心有所住。如人入闇,不能普度一切衆生了。

  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

  若謂有法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便是心有所得,有所住,取著于相也。如果心有所得,有所住,取著于相,便非發無上菩提心。因爲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即是真空義。故曰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于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不?……

  如來以無所得心,方蒙然燈佛授記。若仍以有所得心,然燈佛則不與授記了。所以須菩提回答說,如我解佛所說無相之義,佛于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佛即印可曰,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然燈佛則不與我授記,汝于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如是言,汝于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是知如來于然燈佛所,以無所得心,蒙佛授記也。

  談到授記(佛授菩薩記,菩薩受佛記),或者有人會疑問,既然法性空寂,雲何有授記?既然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雲何有授記?若有授記,豈不成了決定法嗎?當知一切法性空沒有決定故,方始因果不失。授記是因果法,如果執著不可授記,便破壞因果法。破壞因果法,佛法便被破壞了。須知佛法便是因果法。因果法者,因緣而起,緣起性空,以性空故,所以說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所謂緣起性空者,以緣起法無自性也。雲何無自性?法以因緣起故。若有自性,應不待因緣起了。法無自性,才能隨緣而成。緣起乃成因果義,以因果義故,所以才有授記。若無授記,便壞因果法。若壞因果,便無轉凡成聖。初果不能證二果,二果不能證叁果,叁果不能證四果。凡夫不能成信位菩薩,信位不能成住位,住位不能成行位,行位不能成回向位,回向位不能登地,乃至等覺不能成妙覺。

  如果那樣,則將是殺人亦不下地獄,學佛亦不能得度,念佛亦不能往生極樂了。所以若壞授記,便壞因果。若壞因果,便破佛法。

  由于因緣無性,故說無有定法。然而無性方能隨緣,隨緣而有因果。菩薩修因致果,當與授記。是知正以無有定法故,方成授記義也。

  如果執著無有定法便不能授記,則此“無有定法”,豈不就是定法嗎?所以正因爲世尊證得無有定法,才蒙然燈佛授記。

  當知若以有所得心,謂有授記不對,謂無授記亦不對。何以故?錯在心有所得故。如思益經雲,願不聞記名。大品亦雲,受記是戲論。便是斥有所得心而受記者。

  若以無所得心,受記亦對,無記亦對。因爲以世谛故受記,不以第一義谛故受記。第一義谛是實,世谛是權。若會無所得義,記則是實權,無記則是權實。既雲權實,故記而無記,以記不可得故。既雲實權,故無記而記,以無記不可得故。

  余如經上說,離欲蓋得初禅,得定心得二禅,此皆因果也。斷叁結證初果,薄叁毒證二果,盡五下分結證叁果,盡五上分結證四果。固然授記是佛授菩薩成佛之記,事雖不同,然因果不失,理則無差也。

  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如”者,是不二不異。不二不異者,即無分別。無分別者,即無自性。無自性者,即是空義。空義者,即不可得義。不可得義者,即無來無去。如來者,經雲無所從來無所從去。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說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即不可得法也。

  如來所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于是中無實無虛。

  于無上覺中,真實不可得,以真實本具故。虛妄不可得,以虛妄本空故。換句話說,真妄二法皆是因緣所起,無自性故,所以不可得。

  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

  何故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謂佛種從緣起,一切法皆從緣起。既然佛法及一切法皆從緣起,緣起者無自性。無自性法,互不相礙,故說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法空,一切法無分別,一切法不二,故說一切法皆是佛法。

  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因爲一切法空,一切法不可得,故一切法不可說。所說者,非一切法,僅是假名而已。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

  人身長大者,是假相之言。須菩提深領無相之旨,故馬上說,如來說人身長大,只是假相,則爲非大身,只是假名大身而已。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度無量衆生,則不名菩薩。

  如是菩薩取著假相,則不名菩薩也。因爲菩薩通達法性,知一切名相皆因緣假現,故無能度之我相,無所度之人相衆生相也。

  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爲菩薩。

  菩薩亦是假名,以法性空故。因爲法性本空,故實無有法名爲菩薩。

  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

  以法性空故,法性離相故,法性不可得故,所以一切法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若有我人衆壽,便是不空,便是有相,便是有所得。

  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

  因爲菩薩若作是言,便是取相。故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皆是假相,而非法性。故曰即非莊嚴,只是假名莊嚴而已。我們說過,菩薩自不爲粗業,亦令他不爲粗業,是名莊嚴佛土也。若菩薩言,我莊嚴佛土,仍是取著于相也。

  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若具足說,應爲若菩薩通達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因爲人衆壽,皆由我起,如果無我,則人衆壽皆無。故略說通達無我法者,…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