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P7

  ..续本文上一页但重报消灭,并且可成就无上佛道。

  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佛于然灯佛以前,无量阿僧祇劫中,得遇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那由他译为亿,有曰十万,有曰百万,有曰千万等不同。

  悉皆供养承事,无一尊佛空过者。但我供养诸佛功德,若与受持读诵此经功德相较,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何故世尊供养诸佛功德,尚不及于此经中受持读诵的功德为胜呢?因为供养诸佛,是有相功德。有相功德,是不能与无相功德相较的。

  再者世尊于然灯佛以前,是以有所得心供养诸佛。遇到然灯佛,始心无所住而修供养。以心无所住修供养故,蒙然灯佛授记,当来作佛。受持读诵此经,则是心无所住供养。故此福德,胜前福德。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

  有人于后末法时期,受持读诵此经。其功德我若具足说,或有人闻说。其心则狂乱,认为受持读诵的功德,焉会得那么大的福报?狐性多疑,故曰狐疑不信。

  彼人不知闻此经者,不住于相,其福德不可思量。犹如十方虚空一般,不可思量也。

  是故佛最后说,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经义不可思议,是约因言。果报不可思议,是约果言。修因者,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也。致果者,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受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这一段是须菩提,把同一问题,再提出问佛。世尊亦再以上来诸分所回答者,择要再回答一遍。

  第一次问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往,云何降伏其心,是须菩提不知而问。第二次问,是须菩提知而故问。为何知而故问?一、为后世众生而问,为了要佛再度提示,便于后世众生注意。二、为法会中后到的众生而问。后到之人,未能闻上来之妙法。故须菩提再度请问,劳世尊再度宣说。总而言之,为使法流通故,须菩提乃再度请问于佛。

  佛将上来诸分中,择要回答,即是说明上来诸分所说,皆是回答此问题者。

  佛告须菩提下,是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应不取于相。若取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度众生者,名为菩萨。即非菩萨者,便不能度众生也。因为若菩萨取相,便不见法性,便心有所住。如人入闇,不能普度一切众生了。

  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若谓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便是心有所得,有所住,取著于相也。如果心有所得,有所住,取著于相,便非发无上菩提心。因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真空义。故曰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如来以无所得心,方蒙然灯佛授记。若仍以有所得心,然灯佛则不与授记了。所以须菩提回答说,如我解佛所说无相之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即印可曰,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如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是知如来于然灯佛所,以无所得心,蒙佛授记也。

  谈到授记(佛授菩萨记,菩萨受佛记),或者有人会疑问,既然法性空寂,云何有授记?既然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云何有授记?若有授记,岂不成了决定法吗?当知一切法性空没有决定故,方始因果不失。授记是因果法,如果执著不可授记,便破坏因果法。破坏因果法,佛法便被破坏了。须知佛法便是因果法。因果法者,因缘而起,缘起性空,以性空故,所以说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所谓缘起性空者,以缘起法无自性也。云何无自性?法以因缘起故。若有自性,应不待因缘起了。法无自性,才能随缘而成。缘起乃成因果义,以因果义故,所以才有授记。若无授记,便坏因果法。若坏因果,便无转凡成圣。初果不能证二果,二果不能证三果,三果不能证四果。凡夫不能成信位菩萨,信位不能成住位,住位不能成行位,行位不能成回向位,回向位不能登地,乃至等觉不能成妙觉。

  如果那样,则将是杀人亦不下地狱,学佛亦不能得度,念佛亦不能往生极乐了。所以若坏授记,便坏因果。若坏因果,便破佛法。

  由于因缘无性,故说无有定法。然而无性方能随缘,随缘而有因果。菩萨修因致果,当与授记。是知正以无有定法故,方成授记义也。

  如果执著无有定法便不能授记,则此“无有定法”,岂不就是定法吗?所以正因为世尊证得无有定法,才蒙然灯佛授记。

  当知若以有所得心,谓有授记不对,谓无授记亦不对。何以故?错在心有所得故。如思益经云,愿不闻记名。大品亦云,受记是戏论。便是斥有所得心而受记者。

  若以无所得心,受记亦对,无记亦对。因为以世谛故受记,不以第一义谛故受记。第一义谛是实,世谛是权。若会无所得义,记则是实权,无记则是权实。既云权实,故记而无记,以记不可得故。既云实权,故无记而记,以无记不可得故。

  余如经上说,离欲盖得初禅,得定心得二禅,此皆因果也。断三结证初果,薄三毒证二果,尽五下分结证三果,尽五上分结证四果。固然授记是佛授菩萨成佛之记,事虽不同,然因果不失,理则无差也。

  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如”者,是不二不异。不二不异者,即无分别。无分别者,即无自性。无自性者,即是空义。空义者,即不可得义。不可得义者,即无来无去。如来者,经云无所从来无所从去。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说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不可得法也。

  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

  于无上觉中,真实不可得,以真实本具故。虚妄不可得,以虚妄本空故。换句话说,真妄二法皆是因缘所起,无自性故,所以不可得。

  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何故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谓佛种从缘起,一切法皆从缘起。既然佛法及一切法皆从缘起,缘起者无自性。无自性法,互不相碍,故说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法空,一切法无分别,一切法不二,故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因为一切法空,一切法不可得,故一切法不可说。所说者,非一切法,仅是假名而已。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

  人身长大者,是假相之言。须菩提深领无相之旨,故马上说,如来说人身长大,只是假相,则为非大身,只是假名大身而已。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

  如是菩萨取著假相,则不名菩萨也。因为菩萨通达法性,知一切名相皆因缘假现,故无能度之我相,无所度之人相众生相也。

  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

  菩萨亦是假名,以法性空故。因为法性本空,故实无有法名为菩萨。

  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以法性空故,法性离相故,法性不可得故,所以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若有我人众寿,便是不空,便是有相,便是有所得。

  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

  因为菩萨若作是言,便是取相。故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皆是假相,而非法性。故曰即非庄严,只是假名庄严而已。我们说过,菩萨自不为粗业,亦令他不为粗业,是名庄严佛土也。若菩萨言,我庄严佛土,仍是取著于相也。

  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若具足说,应为若菩萨通达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因为人众寿,皆由我起,如果无我,则人众寿皆无。故略说通达无我法者,…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