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解深密經語體釋 如來成所作事品第八▪P7

  ..續本文上一頁常,如以此去證成,就名一切異類所得的不清淨相了。善男子至是名非圓成實相,是說以差別成立共同的固不得成,以共同成立差別的亦不得成。若于此余同類可得相,及譬喻中有一切異類相者,是明以別成同的不成。如說諸行是無常的,什麼道理呢?所聞性故。所聞性是無常的,固然不錯,但這所聞性,在諸行中,唯聲所有。聲是個別的,現以個別的聲上所具的所聞性,去成立共同的有爲諸行是無常,這怎麼得成呢?所以說由此因緣,于所成立非決定故,是名非圓成實相。又于此余異類可得相,及譬喻中有一切同類相者,是明以同成別的不成。如說色是可見的,什麼道理呢?無常性故。無常性固通可見的色上,但也通于可聞的聲上,可齅的香上等,並不是可見色的專有特性。無常性是共于諸行的,現以共諸行的無常性,去成立個別的可見色,這怎麼得成呢?所以說由此因緣,于所成立不決定故,是名非圓成實相。非圓成實故,非善清淨觀察道理。這是解釋標中的第六非圓成實相。謂前所說的,不論是同類可得相,異類可得相,都不能正確的觀察道理,使所要建立的道理,決定得以成立,所以不是清淨無謬的,因爲不是清淨無謬的,所以諸有學習正確理論的不應去學習他,而應追求合法合理的正確理論。若異類譬喻所引相,若非善清淨言教相,當知體性皆不清淨,這是解釋標中的第五及第七相。就第五相說,如立聲是無常,無質礙故。這樣,你所建立的理論,就唯有異類譬喻中的虛空相可得,而沒有其它的事由可以證成你的聲是無常的了,同時,你所說的無質礙的因,也就謬誤不清淨了。上來所說的六相,都是從所建立的理論方面,說明他的錯誤,所說的理論既然錯誤,能說的言教自也是錯誤而不清淨的了,能說的言教錯誤不清淨,也就可以證知不是一切智者所說的言論了,所以名爲非善清淨言教相。能說所說既都不清淨,我們也就應當知道一切體性都是不清淨的了,不清淨,就不值得我們學習!

  卯四法爾道理

  “法爾道理者,謂如來出世,若不出世,法性、安住,法界,是名法爾道理。

  法爾,是本來如此、原來如此的意思。一切法的因、果、相、事、理,各各有他的本然性(法性),安定性(安住、法住),普遍性(法界),不是任何人所能使他這樣的。如說諸行是無常的,一切法爲什麼會無常呢?有什麼人使他這樣變化不息嗎?不是的!是他本身這樣的,原來就這樣的,所以名爲法爾道理。又如緣起的因果法則,這法決由這法的因生,那法決由那法的因物,因果之間不會有絲毫的錯亂。這是什麼道理呢?是不是有人去把因果配合起來的呢?不是的!是他本身這樣的原來就這樣的,所以名爲法爾道理。這本來如此、普遍如此的真理,不但如來出世以後把他說出來是如此,就是如來不出世沒有人發見,他還是如此的,決不因如來的出世或不出世而有什麼變動,所以說如來出世、若不出世,法性、安住、法住、法界,是名法爾道理。

  醜八總別行

  “總別者,謂先總說一句法已,後後諸句差別分別,究竟顯了。

  總謂先說一句,別謂後以其它的諸句,對先所說的一句,加以差別的解釋,分別的說明,使那總句的意義,究竟圓滿的顯了。如本經勝義谛相品的開頭,先總說“一切法無二”的一句,然後根據這句,說明一切法是什麼,爲什麼說爲無二,如是次第的解釋,使人明了的知道一切法無二這話的內容,說些什麼。又如百法明門論開頭總說句“一切法無我”的這話,接著問“何等一切法”?“雲何爲無我”?如是再順著所問,一一的說明下去,使人知道一切法是些什麼,無我是什麼意義,名爲總別行。

  癸五自性相

  “自性相者,謂我所說有行有緣,所有能取菩提分法;謂念住等,如是名爲彼自性相。

  佛所說的法,行者依之去學習時,一方以其爲所緣,一方也就以其爲所修的觀行。如佛說的所有能取彼果的菩提分法,就是行者所緣、所行的。所謂菩提分法,就是四念住、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的叁十七道品。依這而緣而行,名爲彼自性相。

  癸六彼果相

  “彼果相者,謂若世間若出世間,諸煩惱斷;及所引發世出世間諸果功德。如是名爲得彼果相。

  彼指菩提分法,果有所斷果及所得果的兩種,意謂由修叁十七菩提分法的因緣,能夠斷除世出世間的一切煩惱,由斷諸煩惱而得的果,名爲所斷果;煩惱斷除以後,一切的雜染過失不現前,一切的清淨功德現前,約這所證的清淨功德說,名爲所得果。合這斷、得二果,是名彼果相。

  癸七彼領受開示相

  “彼領受開示相者,謂即于彼,以解脫智而領受之,及廣爲他宣說開示,如是名爲彼領受開示相。

  彼指所斷、所得的二果,由所斷果而得寂滅樂的利益,由所得果而得覺法樂的利益。得此解脫利樂以後,就運用解脫智去領受他、享受他;而且在個已領受之余,複將這種種功德利益,廣爲他人宣說開示,使他人也能漸漸的領受這無上無窮的法樂。就自領受說,是自利;約開示他說,是利他。如是自他俱利,名爲彼領受開示相。

  癸八彼障礙法相

  “彼障礙法相者,謂即于修菩提分法,能隨障礙諸染汙法,是名彼障礙法相。

  彼指所修的菩提分法。意謂在修菩提分法的過程中,要沒有任何障礙,才能順利的開展,而使自他得到利益,如果一有障礙現前,進修固已困難,自悟悟他更談不上。怎樣是障礙相呢?如修念住得到定樂,不能突破他而在上頭生起貪著,這就是障礙法相。又如修四如意足得到神通,不能了解他是不徹底而以爲是究竟的,這也是障礙法相。如是,修四正勤乃至修八正道,亦複如是,所以說能隨障礙諸染汙法,是名彼障礙法相。

  癸九彼隨順法相

  “彼隨順法相者,謂即于彼多所作法,是名彼隨順法相。

  隨順法,就是資助念住等的法。如修四念住,不論是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或在修前,或在修時,更能多多的聽聞不淨、諸苦、無常、無我的教理,或多多的思惟這些教理,使所修的四念住,更得增進,名隨順法相。修四念住是如此,修四正勤,乃至八正道,亦複如此。

  癸十彼過患相

  “彼過患相者:當知即彼諸障礙法所有過失,是名彼過患相。

  過患,就是種種的過失。謂在修習菩提分法的過程中,由于有前所說的障礙法生起的關系,不特不能使所修的菩提分法得以完成,且使原來所得的戒、定退失,生起顛倒妄想,作種種的罪惡,名爲過患相。

  癸十一彼勝利相

  “彼勝利相者,當知即彼諸隨順法所有功德,是名彼勝利相”。

  勝利,就是種種的功德。謂在修習菩提分法的過程中,由于多聞熏習,如理思惟無常、苦、無我、不淨的教義,資助所修菩提分法的關系,使所修習的圓滿成就,由成就所行而得種種的功德,是名彼勝利相。

  己二總陀羅尼

  庚一問

  曼殊室利菩薩複白佛言:“唯願世尊爲諸菩薩略說契經、調伏、本母、不共外道陀羅尼義,由此不共陀羅尼義,令諸菩薩得入如來所說諸法甚深密意”。

  叁藏聖教的言音差別,上面已詳細的說明了,這兒當機者再請問關于不共外道的陀羅尼相。陀羅尼是印度話,中國譯爲總持。所謂總一切法,持無量義的。講到總持,本來是很多的,通俗的說,凡是可以總持一切法的,都可叫做陀羅尼,如圓覺、法界、實相、法性等,能總持一切法,亦名陀羅尼。甚至一字、一句、一章、一偈,能總持一切法的,也叫陀羅尼,所以教法中,有字陀羅尼、句陀羅尼、章陀羅尼、偈陀羅尼等。現在菩薩所問的,是義陀羅尼,因爲總持佛法要義的陀羅尼,印定佛法,簡別外道,是甚深最甚深,秘密最秘密的,所以特地提出請問。

  庚二許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汝今谛聽!吾當爲汝略說不共陀羅尼義,令諸菩薩,于我所說密意言詞能善悟入”。

  這是佛許文殊宣說的文。所以教他谛聽者,因爲陀羅尼的意義,是秘密甚深的,如不慎重其事的用心專聽,是很難悟入如來所說的密意言辭的!

  庚叁說

  辛一長行

  “善男子!若雜染法、若清淨法,我說一切皆無作用,亦都無有補特伽羅,以一切種離所爲故。非雜染法先染後淨,非清淨法後淨先染,凡夫異生,于粗重身,執著諸法、補特伽羅自性差別,隨眠妄見以爲緣故,計我我所;由此妄見,謂我見、我聞、我嗅、我甞、我觸、我知、我食、我作、我染、我淨,如是等類邪加行轉。若有如實知如是者,便能永斷粗重之身,獲得一切煩惱不住,最極清淨,離諸戲論,無爲依止,無有加行。善男子!當知是名略說不共陀羅尼義”。

  宣說陀羅尼義,先用散文體的長行敘述,後用韻文體的偈句重頌。全文約可分爲叁段說明。

  一、諸法要可分爲雜染、清淨兩類。在世俗谛中,雖可說有染淨法的相對差別,但在勝義空性中,染淨法的自體,是都不可得的。由于染淨的自體不可得,所以佛說一切皆無實在的作用,亦無實在的補特伽羅。自我、作用都無,可以證知一切法是本來如此而無所爲的,所以說一切種離所爲故。無爲、無我、無用的勝義空性中,既沒有染淨的自相可得,當不可說誰先誰後;不特在勝義空性中不可說,就是在世俗的如幻緣起上,也不可說的,因爲相似相續的因果,是無始無終的緣起鈎鎖,是如環之無端的,所以說非雜染法先染後淨,非清淨法後淨先染。可是不了世俗如幻勝義性空的學者,以爲諸法是先淨而後染,由染而還淨的。所以他們說:“心性本淨,有時客麈煩惱所染”。雜染所染的客麈煩惱除了,就可還複他的本來清淨。這種思想,不是佛法的正義。所以吾人應當透視緣起空寂性,不要爲此所惑。

  二、未能悟解本性空寂的凡夫異生,在漫漫的生死長夜中,感受具有煩惱的粗重身,于是就外而執著諸法的實有自性差別,內而執著補特伽羅的實有自性差別。他之所以這樣生起妄執,實由無始…

《解深密經語體釋 如來成所作事品第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八識規矩頌講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