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解深密經語體釋 地波羅蜜多品第七▪P12

  ..續本文上一頁諸菩薩經無量時修行施等成就善法,而諸煩惱猶故現行,未能製伏然爲彼伏,謂于勝解行地軟中勝解轉時,是名波羅蜜多。複于無量時修行施等,漸複增上,成就善法,而諸煩惱猶故現行,然能製伏非彼所伏,謂從初地已上,是名近波羅蜜多。複于無量時修行布施等,轉複增上,成就善法,一切煩惱皆不現行,謂從八地已上,是名大波羅蜜多”。

  當機者的問意,如文可知。佛的解答,分爲叁節:一、行菩薩道的菩薩,經過初阿僧只劫的長時間,修行施等的六波羅密多,成就無量的功德善法,在道理上講,他的修學的工夫,可算是很不錯了,但無始來的所有煩惱,如悭貪、毀犯、瞋恚、懈怠、散亂、愚癡等,仍經常的不斷的現行,擾亂身心,妨礙修學。所行的波羅密多,不特不能製伏六蔽等的煩惱,且爲六蔽等的煩惱所製伏。這個時期,約菩薩的位次說,是在勝解行地的階段上。勝解行地,含有十住、十行、十回向的叁十心、及暖、頂、忍、世第一的四加行。所謂勝解行地軟中勝解轉時,是指四加行中的軟位說的。軟有上、中、下的叁品,地前所修未成上品,所以說軟位中品勝解轉時。菩薩修行施等,到達這個階段的時候,就名爲波羅密多了。二、行菩薩道的菩薩,從勝解行地,進入初地以及七地,複經過第二阿僧只劫的長時間,修行施等的六波羅密多,使所修的施等漸複增上,而又成就無量的善法。這時煩惱雖仍經常的不斷的現行,但已不能擾亂作用,不特如此,且可運用所修的施等,製伏煩惱的活動,而不爲煩惱所製伏了。由此前進,漸漸的接近大菩提果,所以名爲近波羅密多。叁、行菩薩道的菩薩,從有功用行的七地進入無功用行的八地以上,複經過第叁阿僧只劫的長時間,修行施等的六波羅密多,使所修的施等更加增上,而又成就無量的善法。菩薩到這地步,由于任運無功用行的修一切波羅密多,,所以一切煩惱皆不能現行活動,由煩惱的不現行活動,所以能在一行中起無量行,由一行中能起無量行的因緣,所以名爲大波羅密多。

  戊叁明治障

  己一隨眠種數

  庚一當機請問

  觀自在菩薩複白佛言:“世尊!此諸地中煩惱隨眠可有幾種”?

  當機者問:如上所說的諸地,煩惱隨眠共有幾種呢?隨眠,照字面上講,隨是隨逐,眠是眠伏,合起來說,就是隨逐行者眠伏不起,名爲隨眠。根據小乘的經部、大乘的唯識說,煩惱的種子,叫做隨眠。

  庚二如來解答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子!略有叁種:一者害伴隨眠,謂于前五地。何以故?善男子?諸不俱生煩惱現行,是俱生煩惱現行助伴,彼于爾時永無複有,是故說名害伴隨眠。二者羸劣隨眠,謂于第六、第七地中微細現行,若修所伏不現行故。叁者微細隨眠,謂于第八地已上,從此已去,一切煩惱不複現行,唯有所知障爲依止故”。

  佛解答說,諸地的煩惱隨眠,概略的分別約有叁種:一、害伴隨眠,這在前五地中徹底解決!怎樣呢?依通常呢?依通常的說,一切煩惱約有兩種,就是俱生的與分別的。分別煩惱,是由現在的外緣力所生的,不是與生所俱來的,如聽了不正的邪教,或妄自分別以後所起的;俱生煩惱,是由無始時來虛妄熏習的內在的因緣力所生而與生所俱來,不是假藉什麼邪教、邪分別的外緣力所起的。後天的分別煩惱,在見道的時候,就可以解決;先天的俱生煩惱,要在修道的過程中,才可漸次解決。本經現在說的諸不俱生現行煩惱,是指見道所斷的分別煩惱;俱生煩惱現行,是指的修道所斷的俱生煩惱。這分別、俱生的二種煩惱,在見道之前,是輾轉相伴而得現行的。一旦見道以後,那爲俱生煩惱做助伴的分別煩惱,已被見道的無漏聖智所害,所以名爲害伴。依測師說:“據實害伴是現行惑,而說隨眠名害伴者,是害伴之隨眠故名害伴,即六釋中依主釋也”。彼不俱生煩惱既在前五地永不複有,那俱生煩惱的助伴,當然就永遠的害除了,所以名爲害伴隨眠。二、贏劣隨眠,贏劣,是衰弱無力貌。謂在第六、第七地中所微細現行的煩惱,是贏弱而無力的,沒有強有力的反動性能,只要菩薩行者一修觀行,就可伏彼煩惱令不現行了,所以名爲贏劣隨眠。叁、微細隨眠,這是指其相難知的煩惱種子,所以名爲微細者,有兩個原因:(一)、八地以上的菩薩,由于任運自然不加功用的常入妙觀,在觀行中,使得一切煩惱沒有再現起的機會,所以說一切煩惱不複現行。(二)、八地以上的菩薩,既再沒有煩惱現行,可知就唯有與末那識相俱的所知障爲有漏法之所依止,所以說唯有所知障爲依止故。由這兩種原因,煩惱種子雖還存在,但他的相貌,已很難了知的了,所以名爲微細隨眠。

  己二斷所顯示

  庚一當機請問

  觀自在菩薩複白佛言:“世尊!此諸隨眠,幾種麁重斷所顯示”?

  當機者問:像上所說的叁種隨眠,由斷幾種粗重,顯示彼諸隨眠離粗重義?在未說明佛陀解答這一問題之前,先來談一談隨眠與粗重的差別。隨眠,上面曾經說過,就是種子的異名。煩惱、所知的二障種子,時時隨逐行者眠伏不起,所以名爲隨眠。依唯識學說:煩惱的種子,假使屬于分別而應在見道所斷的,入初地的時候,就徹底的斷除了;假使屬于俱生而應在修道所斷的,本可在地地中分分斷的,但行者卻故意的不斷,把他一直留到金剛喻定時同時頓斷。所知障的種子,假使屬于分別而應在見道所斷的,入初地的時候,就可斷除;假使屬于俱生而應在修道所斷的,就在地地中別別而斷,都是用無間道、解脫道去斷除的。粗重也可叫做習氣,習氣也即是種子的異名,所以名爲粗重者,是約二障種子有種強有力的勢分,擾亂有漏的五蘊身,使他不論做什麼善的事業,都無所堪能,換句話說,不能勝任愉快是種子。隨眠有上所說的叁種,粗重亦有如下所說的叁種,義如下說。

  庚二如來解答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子!但由二種:謂由在皮麁重斷故,顯彼初二,複由在膚麁重斷故,顯彼第叁。若在于骨麁重斷者,我說永離一切隨眠,位在佛地”。

  粗重有叁種,本經是說的皮、膚、骨;有處說爲皮、肉、心;也有處說爲皮、膚、肉的。不論諸經論中,如何說得不同,但都是以譬喻顯示的。依真谛的叁無性論說:貪等的修所斷惑,名皮粗重,若是見所斷惑,名肉粗重,及心煩惱以爲心體。依彌勒的瑜伽論說:見道所斷的煩惱粗重名皮,修道所斷的煩惱粗重名肉,見修二道所斷的所知障粗重名心。依本經佛對當機者的解說:由斷皮、膚的二種粗重,顯彼叁種隨眠的離粗重義,若斷在骨的粗重,雖不顯示什麼隨眠,但卻已永斷一切隨眠而到達佛果位了。約菩薩的行果說:從初歡喜地一直到第七遠行地,以種種的觀行,能徹底的根絕如皮的煩惱粗重,由斷除這一粗重的因緣,就可顯示害伴及贏劣的二種隨眠,離去了粗重的意義。如從第八不動地以至第十法雲地,以無功用的觀行,徹底的根絕如膚的煩惱粗重,就可顯示八地以上的微細隨眠,離去了粗重的意義了。若所知障中如在骨裏的最極微細的粗重,運用究竟的解脫道,把他斷盡無余,就登上最高的佛地了。到了佛果位上,永離叁種隨眠種子,所以無須再顯示一切隨眠離粗重義了。

  己叁粗重斷時

  庚一當機請問

  觀自在菩薩複白佛言:“世尊!經幾不可數劫能斷如是粗重”?

  這是當機者的請問,其義如文可知。

  庚二如來解答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子!經于叁大不可數劫、或無量劫,所謂年、月、半月、晝夜、一時、半時、須臾、瞬息、剎那、量劫不可數故”。

  佛解答說:斷皮、膚、骨的叁種粗重,要經叁大阿僧只劫。在初阿僧只劫的修行中,斷如皮的煩惱粗重,在二阿僧只劫的修行中,斷如膚的煩惱粗重,在叁阿僧只劫的修行中,斷如骨的所知障粗重。梁攝論說:“約除皮、肉、心叁煩惱故,立叁阿僧只劫”。瑜伽論說:“其最後乘,要經叁種無數大劫方可證得,依斷叁種粗重別故”。若依本經所說,應該是這樣的:在前二阿僧只劫中,斷如皮的粗重,在第叁阿僧只劫中,斷如膚的粗重,最後證入如來果位的時候,方斷如骨的粗重。叁大不可數劫,是長時間的說明。時間的久暫,在世人的觀察,從粗顯的說,是約日的出沒,月的圓缺而分,從細密的說,是約人們的心念而分。佛陀學中計算時量,約可分爲小時量、中時量、大時量的叁種。刹那,是時分最短促的單位。如以時計,一分鍾內,有四千五百個刹那。一百二十個刹那,爲一怛刹那。一怛刹那,比秒稍微久一點,亦即本經說的瞬息。瞬指眼睛的一霎,息指氣息的一出或一入。六十怛刹那,爲一臘縛。一臘縛,比分稍微久一點。叁十臘縛,爲一牟呼栗多。一牟呼栗多,約合現今時計表的叁刻鍾,亦即本經說的須臾。五個牟呼栗多,爲一迦攞。一迦攞,約合現今時計表的四點鍾,亦即印度六時中的一時。一時中的半時,名爲半時。六個加攞爲一畫夜。平常說的畫夜六時,即指六個迦攞講的。畫叁時,分爲上日、中日、下日;夜叁時,分爲初夜、中夜、後夜。合此畫叁時、夜叁時,成爲畫夜六時。叁十個畫夜爲一月,每月分爲兩個半月:一名黑半月,即中國所說的月之十六日至叁十日,用月光的初()以至全晦爲紀;一名白半月,即中國所說的月之初一日至十五日,用月光的漸盈以至圓朗爲紀。中國與印度,雖同樣的用月曆,但中國的初一,是印度的十六,中國的十五,是印度的叁十,這其間稍有不同的。如此黑月、白月兩半分的合成,謂之一月。十二月爲一年,一年所以分爲十二月,是以月光爲十二度的盈()計算的。依中國的舊曆說,雖也以十二月爲一年,但每叁年中必有一個閏月,印度想也有閏月的,不然,數年之後,季候即不齊等了,不過他的閏月法怎樣,現在還不知道,只好缺而不談。叁大不可數劫,就是叁大阿僧只劫。印度說無數的時間,向分爲小劫、中劫、大劫的。以人壽的一減一增爲一小劫;相傳這世…

《解深密經語體釋 地波羅蜜多品第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