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解深密經語體釋 無自性相品第五▪P3

  ..續本文上一頁因此,依他立爲勝義無自性性,遍計不立爲勝義無自性性。

  爲什麼說諸法圓成實相是勝義無自性性呢?因一切諸法的法無我性,是諸法的勝義,這諸法的勝義,也可名爲無自性性。法無我性,是一切法的清淨智所緣,所以是一切法的勝義谛性;法無我性,是離去獨立自在的我的自性之所顯的,所以是無自性性之所顯。由此因緣,所以說他是勝義無自性性,不是勝義本身沒有自性,而是約離遍計執後,顯了通達說的。勝義谛相品說:“若勝義谛相與諸行相一向異者,應非諸行唯無我性、唯無自性之所顯現是勝義相”。所以圓成實相的勝義無自性,是離遍計執所安立的,不是在遍計執外,另有一法爲圓成的勝義無性。西藏有學者說;解深密經說真實義是了義的,但不是由于破除所破的諸法我性,叫做諸法勝義無自性,只是心中自然顯現的不變圓成實,叫做勝義無自性。這是錯誤的!因爲,不是心中自然顯現的不變圓成實,說爲勝義無自性的。

  唯識學者通常講叁無自性,只注重相、生、勝義的無自性,很少談到依他的勝義無自性性。其實,叁性叁無性的關系是:

  遍計相無自性

  叁性依他生無自性叁無性

  圓成勝義無自性

  從叁性看,依他是通于二無性的;從叁無性看,勝義是通于二自性的;所以依他起不但是生無自性,也是勝義無自性。唯識的研究者,對此不可不深切的注意!

  醜二喻說

  “善男子!譬如空華,相無自性性,當知亦爾。譬如幻象,生無自性性,當知亦爾。一分勝義無自性性,當知亦爾。譬如虛空,惟是衆色無性所顯,遍一切處,一分勝義無自性性,當知亦爾;法無我性之所顯故,遍一切故。

  虛空中的狂華亂墜,是由眼中眩翳所見而有的,實際空中是沒有華的;遍計所執的相無自性性,當知也是這樣。善幻化師積集草葉木瓦礫等,幻作種種的幻化事業,雖說不是真實的,但由幻術的力量現起的種種幻像,卻具有他的客觀性,見者也能見到這些,所以不能說他完全沒有;依他起的生無自性性,當知也是這樣,一分勝義無自性性,也是如此。眩翳喻中以眩翳過患喻遍計執,由眩翳而現起的發毛等喻依他起;頗胝迦寶喻中以清淨頗胝迦寶喻依他起,現在又以眼病所見空華喻遍計執,這是不是前後法喻有沖突呢?不然!初喻是約種現說:遍計執相是遍計種,所以喻作眩翳過患,依他起是合能取及所現相,所以是喻所見的衆相。次喻是約染淨說:本性清淨是依他起,現相緣生性、取相名義性,都是遍計執。此喻是約有無說:個人所見余所不見的空華,喻遍計的名義性,衆人同見的幻化諸像,喻依他的緣生性。各約一義,所喻不同,彼此沒有什麼矛盾的。虛空遍一切處而無所不在,所以唯是衆色無性所顯,不是離了無性的衆色,另有一個虛空。一分的諸法勝義無自性性,是由諸法的法無我性之所顯現,遍一切處而無所不在,當知也是如此。

  子叁結

  “善男子!我依如是叁種無自性性,密意說言:一切諸法皆無自性。

  結文可知。

  癸二依二無性釋無生等

  “勝義生!當知。我依相無自性性,密意說言一切諸法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何以故?若法自相都無所有,則無有生;若無有生,則無有滅;若無生無滅則本來寂靜;若本來寂靜,則自性涅槃。于中都無少分所有,更可令其般涅槃故。是故我依相無自性性,密意說言一切諸法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

  上以叁無自性說明一切諸法皆無自性;現以二無自性說明一切諸法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

  一、依相無自性性的密意說:遍計執不是因果所安立的自相,其體如空花水月的無所有。假使諸法自相是無所有的,當就不能說他有生,生是要有這法才得生,沒有,何從生起?所以說諸法無生。無生也就無滅,滅是對生說的,生既不生,滅從何滅?所以說諸法無滅。滅與沒有不同,沒有根本沒得,滅要生起以後,的確見到他有,隨又從有還無,方名爲滅。這裏不是說諸法的本體不生不滅,是就無生滅相說的。有生滅的遍計執相,就要生起種種煩惱的戲論,散亂而不安定了。諸法是無生無滅無自相的,那兒還會生起煩惱?煩惱不生,內心自是寂然安靜的,所以說諸法本來寂靜。本來寂靜的沒有煩惱,就不造作一切的行業,行業沒有,那兒還有生死的流轉?所以說諸法自性涅槃。諸法的遍計執中,若有少法可得,後來可說令其入般涅槃;若都無有少法,試問能以什麼令其解脫般涅槃呢?所以如來依這相無自性性密意說諸法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

  “善男子!我亦依法無我性所顯勝義無自性性,密意說言一切諸法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何以故?法無我性所顯勝義無自性性,于常常時,于恒恒時,諸法法性、安住、無爲。一切雜染不相應故,于常常時,于恒恒時,諸法法性安住,故無爲,由無爲,故無生無滅;一切雜染不相應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是故我依法無我性所顯勝義無自性性,密意說言一切諸法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

  二、依法無我性所顯勝義無自性性的密意說;圓成實性,望前望後,常常時,怛恒時,都是這樣的,所以說諸法的法性,不遷不變、不動不搖的安住著。無爲對有爲說。有爲是有因有果,從緣所生的;無爲是非因非果,不從緣生,無始以來,法爾如是,自然如此的。有爲諸法的生起,無一不是惑業所生的,所以是雜染所相應的;諸法法性的存在,不是惑業所生的,而是清淨無染的,所以一切雜染諸法不與相應。相應是隨順的意思,即承順于他,隨他所轉,自己不能主宰自己。不相應,就是不順于他、不隨他轉,而自己可以把握自己的。如清淨頗胝迦寶與雜染法不相合,即或有時有青黃赤白的染色,從外面反映上去,似乎頗胝迦寶染汙了,其實,既沒有變,也沒有被染汙。清淨的圓成實與一切雜染的不相應,也是這樣。唯識者說:真如法性,不爲雜染諸法之緣;虛妄法相,不爲真如法性之因。生滅雜染的因果相,純屬依他起,諸法法性的無爲安住法,與他毫沒有關系。起信論說:無明與真如和合,真妄合作,就生起一切法,生滅雜染的因果,不是不以真如爲因的。真如爲雜染法因,是隨染緣,雖隨染緣現起一切,而本身始終如此不變不異,所謂不變隨緣,隨緣不變的。約不變說,就是不合作不相應的意思,所以與本經所說雜染不相應義,並無沖突。佛以常常時恒恒時安住的諸法法性及不由因生的無爲,建立諸法的不生不滅;佛以一切雜染不相應的理由,建立諸法的本來寂靜,自性涅槃。所以佛的結論說:我依法無我性所顯勝義無自性性,密意說言一切諸法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

  心經說:“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法空不與雜染相應叫不垢。淨對染說,法空既不與雜染相應,當就說不上清淨,所以叫不淨。有得有失,可說有增有減,法空中無一法可得可失,所以是不增不減的。當知諸法空相,就是本經說的諸法法性勝義谛相。般若經說諸法無生無滅等,同本經一樣的以二無自性說,所以二經的思想是一致的。約相無自性性說諸法性空,是就遮說;約法空所顯的勝義無自性性說諸法性空,是就顯說。遮遣的空的確無有,顯示的空不是沒得。離遍計執,必證圓成實,證圓成實,必離遍計執,如光明之與黑暗一樣的不能並存。

  有聞不生滅等,以爲什麼都沒有了,這是極大的錯誤!諸法法性,凡愚雖不能見,但決不能說沒有;沒有,生死中的有情,又何必修行求證?所以本經依二無性釋無生等。如淨眼中仰觀虛空,雖不見空中狂華,但可見晴明的太空,不能說不見狂華,連太空也不見。所以諸法在空其所空後,必有一不空者在。般若說圓成空,約離錯誤真顛倒,因空所顯名爲空的,不是圓成的本性也沒有,所以二經是同一意趣。

  經中爲什麼不約依他的生無自性性,說一切諸法的無生等呢?一、依他是因緣生法,有生有滅,不能說是無生無滅;在如幻的依他起上,可以生起貪瞋癡的煩惱,擾亂精神不得寂靜,所以不能說本來寂靜;依他法上既可起惑造業,當然就要招感生死苦果,所以不能說自性涅槃。二、依他的生無自性,是無自然生性,無自然生,就無自然滅,無自然生滅的反面,有因緣的生滅,所以不說。叁、依他的勝義無性,是說無勝義的諸法真實性,無諸法的勝義性,即有生滅等。四、有的衆生聽了諸法無生無滅,就撥無因果的毀謗一切,佛對這類有情說法,不能說沒有生滅,所以不約依他的生無自性,密意說言一切諸法無生滅等。

  集論說:“于遍計所執自性,由相無性故;于依他起自性,由生無性故;于圓成實自性,由勝義無性故。又于彼說言一切諸法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依何密意說?如無自性,無生亦爾;如無生,無滅亦爾;如無生無滅,本來寂靜亦爾;如本來寂靜,自性涅槃亦爾”。此約叁無性說無生等,與本經所說不是相沖突了嗎?不!他是約依他的無自然生說無生無滅的。無自然生,就無自然滅,無自然生滅,就無自然煩惱,無自然煩惱,就無自然的生死,所以說他也是不生不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

  性空者雖說緣起性空,無生無滅,但幻生幻滅,還是有的。自性有者指責性空者說:若如你說一切法空,不是沒有世間法了嗎?龍樹說:“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世間一切法是緣生的,緣生就是無生,無生而無所不生,所以緣生的幻有相貌是有的。中論又說:“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破斥了自、他、共、無因的四生,顯示諸法的緣生,不是沒有四生,就真的一切法不生。

  壬二廣顯如來教義

  癸一總標

  “複次,勝義生!非由有情界中諸有情類,別觀遍計所執自性爲自性故,亦非由彼別觀依他起自性及圓成實自性爲自性故,我立叁種無自性性,然由有情于依他起自性及圓成實自性上增益遍計所執自性故,我立叁種無自性性。

  叁…

《解深密經語體釋 無自性相品第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