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實是無,于此而空,此實是有”。意說:遍計執沒有真實的自性,說他是空,是真實的空無;在依、圓上空去遍計執說空,而這實在是有的。不特離執所顯的圓成實是有,就是幻化緣生的依他起亦有。這樣說空,既是善取空,也合乎佛意,而流轉還滅的因果,亦由此而得建立了。辨中邊論開頭第一頌說:“虛妄分別(依他起)有,于此(依他)二(能取所取的遍計)都無,此(依他)中唯有空(圓成實性),于彼(圓成實性中)亦有此(依他起)”。依他世俗、圓成勝義的有無,普通都诤論前者,因依他的問題得到解決,圓成也就隨之迎刃而解了!
龍樹中觀派的學者說:一切諸法皆無自性等的正法言教,是佛的澈底究竟了義之談,上根利智的有情聽了,當下就能如實的解了通達,而且能在一切法的無自性中,建立如幻的一切法,決不因諸法無性,就破壞世出世間的因果緣起,所以一切法無自性義,不是隨言執著,亦非惡取空見。不過,鈍根無智的有情,不能接受信解這最究竟的性空*輪,他才撥一切法無自相,破壞了世出世間的因果,成爲隨言執義的惡取空者。你說一切法無自性,不能建立一切法,而在我看來,因果相生互相觀待的假名諸法,假使有一固定不變的真實自性,才不能建立一切法哩!所以世俗名言的境界,是依名言識建立的,只有因緣,無實自性,緣起即無性,無性即緣起。自性是生死的根本,擊破自性的妄執,就顯出真實無自性空,不但勝義是無自性空,世俗也不許有實自性的,惟其世俗、勝義都無自性,才能建立一切法。中論頌說:“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無奈性非質直的惡慧有情,不能領悟緣起性空的真理,我佛慈悲,才又在深密會上,隱空說有,使鈍根有情,在佛法中得益。般若經說:對新學菩薩,說生滅如幻,不生滅不如幻;對久學菩薩,說生滅不生滅一切如幻。可見本經說的隨言執著諸法無自性等,是約根機遲鈍的初學菩薩說的,在利根上智的久學菩薩,不但不是隨言執著,而且是最澈底最究竟的了義大教。
申叁敘德失
“彼雖于法起信解故,福德增長;然于非義起執著故,退失智慧,智慧退故,退失廣大無量善法。
性非質直的惡慧有情,雖因信解如來所說的般若正法,而有福德增長的功德;然又因他在非義中持爲是義的執著的緣故,所以也就有了智慧退失的過失!由于智慧的退失,也就退失無量無邊的廣大善法,因爲一切善法,是由勝智所保持的,若與真智隔離,惡見增長起來,廣大無量的善法,自然就退失了!
未二弟子
申一見取人
“複有有情,從他聽聞,謂法爲法,非義爲義,若隨其見,彼即于法起于法想,于非義中起于義想,執法爲法,非義爲義。由此因緣,當知同彼退失善法。
性非質直的惡慧種類,上文說的老師,此文說其弟子。不能理解一切法性空的般若言教的人,不特自己有大過失,如果弘揚其法,可使他人同樣産生這樣的過失!其義如文可知。
“若有有情不隨其見,從彼欻聞一切諸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便生恐怖。生恐怖已,作如是言:此非佛語,是魔所說。作此解已,于是經典,誹謗毀罵。由此因緣,獲大衰損,觸大業障。
疑謗類的有情,過去生中,有見熏習太深,或學習的是小乘,熏有小乘種姓的存在,所以思想見解都不同于大乘學者。他現在雖隨大乘惡慧的有情,聽聞般若的大乘教法,但不隨他的見解所轉,結果,不但不同情他,相信他,反生起極大的恐怖,認爲一切法怎可說決定是無自性等,假使真的是無自性的話,那我何苦學佛修行?況且如是前生後生即無著落,這還得了!內心上生起這樣的恐怖,言語上就發出這樣的呼聲:空無所有的教法,決非大智釋迦所說的,定是無智天魔外道所說的。佛是叫人了生脫死、求大菩提、證大涅槃的,那裏會說諸法皆空呢?他生起這樣疑慮見解後,于是就對甚深的經典,誹謗毀罵,由此毀謗因緣,獲得極大的衰損,造成極大的業障。般若經說謗法的業障,是“匮正法業”,比什麼罪業都重,由此罪業,必墮五無間獄。小乘教說極重罪業,在地獄內受一劫苦,就可出離;匮正法業,那就不知什麼時候,才得脫離泥犁了。就是這個世界空了,還要移轉他方世界轉生旁生中,愚癡得沒有一點智慧;就是從畜生中上生人間,仍是愚癡頑鈍無所知曉的。所以說:獲大衰損,觸大業障。
聞無性教而生恐怖的,約有叁種人:一、沒有菩薩種姓的有情,心性下劣狹小,不能勝解廣大甚深的言教,所以生起恐怖。二、有菩薩種姓而沒有種大菩提等的諸善根者,在力量上還不夠接受這大法,所以生起恐怖。叁、雖具菩薩種姓,種了殊勝善根,然因被誹謗大乘的惡師惡友所攝受苦,所以就生起極大的恐怖。恐怖無自性教,充其量不接受他就是了,爲什麼會毀謗這甚深的大法呢?般若經說有二緣:一由邪魔的煽惑,一由自己的不信解。所以信解是很重要的,有了信解,不但不會生毀謗心,也不會生起什麼恐怖。
“由是緣故,我說若有于一切相起無相見,于非義中宣說爲義,是起廣大業障方便。由彼陷墜無量衆生,令其獲得大業障故。
這是總結惡慧有情的師資過患,如文可知。
以盲引盲,隨他的謬見,固是錯誤;不隨他的謬見,也是錯誤!所以弘揚佛法,見解正確是很重要的,以不正確的見解弘揚佛法,不但自己遭受極大的損失,且令聞法者同樣受此極大損失,真是所謂自害害人,其罪無邊!所以弘法者,不可隨便說法,因爲,說法正確,令人起信、遵行,固能達到弘法的目的;否則,令人起疑、生謗,那就不但不能收到弘法的效果,且有害于整個的佛法!弘法者對此,不可不特別注意,不能不引爲警覺!不過已得正見者,應盡自己的力量,隨緣度化,不可以自未得度焉能度人的話,來逃避佛子所應當擔負的弘法責任!有說:弘揚佛法,要大開圓解後方可,其實不必,因爲思修慧未起的人,也可爲他說法,只要不說錯就是了。如要開悟後方可弘法,佛法怎能普及?爲求佛法普及起見,聞慧具有者就可弘法!
巳二不信不解人
午一辨根機
“善男子!若諸有情,未種善根,未清淨障,未熟相續,無多勝解,未集福德智慧資糧。性非質直,非質直類,雖有力能思擇廢立,而常安住自見取中。
此是五事未具的有情,但勝解一事,不是沒有,只是無多,如全沒有,那就不會稱謗了。正因過去熏有少許智慧,才有力能思惟抉擇、廢棄安立,但因常住自見取中,所以是要不得的!
午二明信解
“彼若聽聞如是法,不能如實解我甚深密意言說,亦于此法不生信解,于是法中起非法想,于是義中起非義想,于是法中執爲非法,于是義中執爲非義。唱如是言:此非佛語,是魔所說。作此解已,于是經典,誹謗毀罵,撥爲虛僞,以無量門,毀滅摧伏如是經典,于諸信解此經典者,起怨家想。
安住自見取中的有情,聽了諸法無性的甚深般若教法後,對般若的正義,不能如實理解,對佛甚深秘密意趣所說的言說,也不能正確的了知,所以于正法中起非法想于是義中起非義想,執正法爲非法,執是義爲非義,且在大衆中宣說這不是佛語,是魔所邪說。大乘非佛說論者,有說這是婆羅門說的,有說這是提婆達多說的,有說這是魔王說的。他以自己的知見,作這樣論斷後,就對這甚深的經典,或以理論的批評,毀謗誹罵的斥爲虛僞,或以其它的種種方法,毀壞摧伏這樣的經典,並對信解此經典者,生起怨家之想,作爲大敵仇視。佛滅度後的大小乘學者,曾敵對到分河飲水的地步,且有相互殺害的行動表現!朱士行求法西域,欲譯般若來華弘揚,該地小乘學者,就曾起來極力的反抗,說這不是佛說,請王焚毀,禁止東來!這對佛法是有很大損失的,因自家這樣诤論鬧意見,別的宗教就乘虛侵入,影響純潔的佛法了!一切智者的佛陀,預知將來有此現象,所以就說深密經,融貫空有,引有見者入于究竟的法無我性中,使利鈍兩根均得利益,這可說是本經的唯一大方便!研究史學者說:無著世親闡揚境空心有的唯識學,是爲拯救工謗大乘經典的小乘學者及墮無見的惡取空者的!他們自有他的苦心在,並不是有意與龍樹爲敵的,實在他們也信龍樹所說是對的,不過弟子們未得其意趣,才墮入惡取空,才使小乘不信般若是佛說,我也才明唯識有,斥惡取空。諸法皆空,這是對的,但要在空上建立世出世間的一切法,才能握得空性的宗要,假使不能在空上建立世出世間的一切法,以爲什麼都沒有了,就落于惡取空見。深密針對這類有情,特說名義相應的遍計執是空,緣生的依他、法性的圓成是有。
午叁敘德失
“彼先爲諸業障所障,由此因緣,複爲如是業障所障,如是業障,初易施設,乃至齊于百千俱胝那庾多劫,無有出期。
五事未具的有情,所以不信解甚深的般若經典,乃因過去生中,結交了惡友,親近了惡知識,起了不正確的見解,造了不正當的惡行,爲一切惡障之所障蔽。毀謗佛法成了他的串習力,所以現生感得等流果報,乃又爲這樣的業障所障。般若會上有很多聽法者中途退席,佛說他們過去生中即這樣,不唯現生如此。謗法的罪業,本不能招感人生,現說受生人中,其由有二:一、他因謗法所感苦果已經很多,到現生中罪業已減輕了許多。二、他前生造的謗法罪很輕,現生到人類來,更引發廣大的謗法罪障。此謗法業,最初造時,造了多少,還易安立計算,到受果時,他所感得的苦報,就不可以數目計算了,在時間上也不知要經過幾久,才得出離,所以說乃至齊于百千俱胝那廋多劫,無有出期。俱胝、那廋多,是印度計算數目的名詞,俱胝是六十種數目中的第十種數目,那廋多是第十二種數目。百千俱胝那廋多劫,是表示時間很長的意思。
癸二總結
“善男子!如是于我善說、善製法、毘奈耶,最極清淨意樂所說善教法中,有如是等諸有情類意解種種差別可…
《解深密經語體釋 無自性相品第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