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解深密經語體釋 序品第一▪P2

  ..續本文上一頁的,不過同處相似,不相妨礙就是。諸佛的淨土,是以出世的無分別智後的後所得智善根爲因而生起的。出世的善根,有聲聞、緣覺的善根,但最殊勝的是佛的善根,所以佛的淨土,是以佛的勝出世間的無漏善根爲生起因的。普通建屋,尤其近代建築新式洋房,先繪一個圖樣,表明什麼形相,然後才開始興工建造。佛住的大宮殿,是以什麼爲他的體相的呢?最極自在佛無漏心爲他的體相。疏說:“此即如來大圓淨智相應淨識,由昔所修自利無漏淨土種子因緣力故,于一切時遍一切處,不待作意任運變現衆寶莊嚴受用佛土,與自受用身作所依止處”。世間每一國土,都有他的首都,座鎮首都的,君主時代是帝王或叫天子,民主時代是總統或主席。衆德莊嚴的大宮殿,是淨佛國土的首都,爲如來所居住的,所以說如來所都。國家不特由一領袖統攝著,必然還有很多翼從,輔助領袖推動政治、軍事、經濟等各項工作:君主製時,有首相及各部大臣;民主製時,有統帥及各部院長。佛爲法王,來都集會助佛宣化的,有諸大菩薩,所以說諸大菩薩衆所雲集。君主、主席,不是寡頭的個人,而還有廣大的群衆的。佛主淨土,不違世俗,所以有無量的天、龍等常所翼從。

  天是四王以上的諸天衆,淨土有天人的存在,如法華經說的“我此土安隱,天人常充滿”;本業經說的“無色諸天來入會故,亦名天衆”可知。龍是動物中鱗蟲最長者,能與雲致雨滋潤萬物。藥叉是輕捷鬼,或翻暴惡、通健,亦名可畏,有地下、空中、天上的叁類。健達縛,舊名幹闼婆,譯名尋香行,他經常的尋香以作樂的。阿素洛就是阿修羅,譯名非天,有天人之福,無天人之德。揭路荼,舊名迦樓那,就是金翅鳥;海龍王經,說是大身鳳凰,以龍爲食。緊捺洛,譯名歌神,從能歌泳奏樂得名。有說是疑神,體如旁生,形狀似人,面貌端正,頂有獨角,人見生疑,不知是人、是鬼、是畜,所以名爲疑神。牟呼洛伽,譯名大腹行,就是蟒神。人非人等,有說八部鬼神,原本非人而現似人形來聽正法;有說人即指人,非人即是八部鬼神。常所翼從,是說天龍八部、人非人等,常常的圍繞著法王,聽佛說法,受佛教化。攝論(梁譯)說:“于淨土中實無如此天龍等衆,欲令不空,故佛化作如此雜類”可見超過叁界所行的淨土,是沒有這些雜類的,爲了莊嚴淨土,佛才從他的淨識中,變現天龍等衆!生存在人間國土上的人類生命,是賴飲食以維持的,沒有飲食的長養,生命隨時會遭崩潰。佛淨土中的菩薩、天龍等,是以什麼任持生命使不斷絕呢?法華經說以法喜禅悅二食爲長養的,本經則說以廣大法味所生喜樂而任持的。

  身爲一國之主的,負有全國人民安危禍福的重任,人民的苦樂,端視國主的所行所爲。得一賢明領袖,推行全國仁政,是會給人民無量福利的。佛于淨國土中,時作利益衆生的大事,令諸衆生得大快樂。義與利,通常有多種解釋,現不一一敘說。煩惱纏垢,是染汙心性的罪魁,劫奪功德的盜賊,障修善法的怨敵,不把他澈底摧毀,身心終不得甯靜。淨國土中的佛陀,是把一切煩惱纏垢,都究竟的蠲除了。蠲除煩惱是破壞,現作義利是建設,非破壞無以建設,非建設無以利生。如人民的革命,一面破壞,一面建設,其道理是一樣的。不過,世間的破壞與建設,都在物質方面,至于心理方面,毫無破壞、建設可言。魔是魔羅,含有搗亂性、侵犯性,阻礙人的善行,是他唯一能事,如果行者意志不堅,那他就來進攻你的心城,侵擾你的精神,使你廢然而返。向來說有死、天、煩惱、五陰的四魔,實則,凡能障礙人的修學佛法,阻撓人的行其正行,都可名之爲魔。悲智具足的勇猛佛陀,究竟的永離了衆魔,所以佛的淨國土中,也就不受魔的侵擾。如世間的一個強有力的國主,威德懾于四方,就無敵國敢來侵犯了。

  佛住的華王宮殿,超過聲聞、菩薩的莊嚴住處,而以如來妙飾莊嚴爲所依處的,所以說過諸莊嚴如來莊嚴之所依處。佛菩薩住的莊嚴淨土,是以什麼爲遊行的道路呢?大念慧行以爲遊路。這有兩說:在菩薩方面,大念慧行,就是聞思修的叁慧,以此叁慧,趣入淨土,往還馳騁。在如來方面,大念是安住真如的無分別智,大慧是分別真俗的後所得智,二智都有造作淨土的增上業用,名爲大行,行于淨土,說名遊路。如現代化的國家,有鐵路、公路、馬路,爲全國上下一致遊履的道路一樣。有了遊履的道路,又以什麼爲所乘呢?無性攝論釋說:“以乘止觀遊叁慧路,往所趣國,勝諸聲聞、獨覺,菩薩所乘止觀,故名爲大”。如國家有了鐵路、公路、馬路,就有火車、汽車、馬車爲所乘了!有了遊往淨土的道路,必有通入淨土的妙門,這就是空、無相、無願的叁解脫。門,是通過義。門外是穢土,門內是淨土,從穢土進入淨土,必須通過叁解脫門。遍計所執的諸法自性空,叫空;觀這空性的叁摩地,名空解脫門。依他緣起的一切法相不可得,叫無相;觀這無相的叁摩地,名無相解脫門。願是希求,就是愛著後有的生命,觀叁界苦,不求未來人天果報,叫無願;觀這無願的叁摩地,名無願解脫門。通過了叁解脫門,即進入淨妙國土,所以說大空、無相、無願解脫爲所入門。

  丙二法身莊嚴

  是薄伽梵最清淨覺。不二現行,趣無相法。住于佛住逮得一切佛平等,性到無障處,不可轉法,所行無礙,其所成立不可思議。遊于叁世平等法性,其身流布一切世界,于一切法智無疑滯,于一切行成就大覺,于諸法智無有疑惑,凡所現身不可分別,一切菩薩正所求智,得佛無二住勝彼岸,不相間雜如來解脫妙智究竟,證無中邊佛地平等,極于法界,盡虛空性窮未來際。

  淨土是依,法身是正報;依報既是那樣光明燦爛的無比莊嚴,正報莊嚴自也是無有可以與之相比的。微妙莊嚴的淨法身,是法性顯的一切爲無爲的功德所成就的。莊嚴,就是功德,所以下以功德解釋經文。

  是薄伽梵,指具功德的聖者;最清淨覺,是顯莊嚴的勝德。覺是覺悟,就所覺悟的諸法說,生滅有爲的,確實見到他的四相遷流性,法性無爲的,真實觀到他的不生不滅性,是爲清淨覺境。就能覺悟的二智說,不含絲毫的染汙性,不如俗人帶著主觀的有色眼鏡,去體認客觀的一切,他是如境怎樣,就怎樣認識的,是爲清淨覺智。能覺所覺,境智淨妙說名最清淨覺。

  不二現行,是所知一向無障轉功德。所知,指所認識的客觀物件。凡夫由于能知的薄弱,不能透過重重的蔽障,所以對所認識的客觀對象,一向沒有正確的理解和認識。二乘于所知境,雖在自己認識所能到達的範圍內,可以清楚的認識一切,但超出了這範圍,就又爲障所障無所認識了。佛智圓明,于所知境,無不了了,所以是一向無障轉的。

  趣無相法,是無有無二相真如最勝清淨能入功德。無相法,是清淨真如,趣是人的意思。真如體性,不可說爲有盯、無相。若說無相,他是有自相的,若說有相,他是以諸法無性爲相的。這離有無相的清淨真如,是由最勝清淨智所趣入的,所以說趣無相法。有以無住涅槃爲無相法的:凡夫住著生死有生死相,二乘樂住涅槃有涅槃相,悲智雙運的佛陀,不住生死,不住涅槃,所以得無相法。

  住于佛住,是無功用佛事不休息住功德。住是居處,有天住、梵住、佛住的四種。住于佛住,顯佛不住余叁住處。佛的住處,有說以無住涅槃爲住,有說以空性大悲爲住。其實,這是二而一的,因爲,大悲即不住涅槃,性空即不住生死。佛在這樣的住處中,不假藉任何功用,能盡未來際不休不息的利樂有情。

  逮得一切佛平等性,是法身中所依意樂作業無差別功德。諸佛的平等功德性,是所依、意樂、作業叁者。作業就利他說,凡證無上菩提的佛陀,沒有不以利生爲要務的,所謂爲利衆生願成佛,即此。意樂約大悲心說,凡具大悲心者,起心動念的意樂,都是爲利樂有情的,沒有是爲自己利益作想的。此二是利他德。所依是諸佛共證的清淨妙智,屬自利德。諸佛的平等功德雖多,總以自利利他的二德,攝盡無遺。

  到無障處,是修一切障對治功德。無障處,是自由解脫的地方,即涅槃。未達自由解脫境界前,于一切時中常修覺慧對治諸障──煩惱、所知的二障。修我空覺慧,對治煩惱障,修法空覺慧,對治所知障。二障滅盡,就到一切無障礙的涅槃境地了。

  不可轉法,是降伏外道功德。佛出世間轉正*輪,摧破一切外道邪論。邪論外道,雖以種種方法,動搖佛的正法,但其結果,不特不能動轉,且更暴露自己的缺點與空虛,屈膝在真理火炬之前。如外道的神我論,被佛的無我論,擊得粉碎;外道的自性見,被佛的無性見,破無完膚。邪論撲滅,法燈高懸,就能照破宇宙的黑暗,指示人生的迷津了。

  所行無礙,是生在世間不爲世法所礙功德。佛雖超出世間,然爲利益衆生,仍示生于世間。世間有諸阻礙法的,如利衰毀譽稱譏苦樂的八風,凡夫少有不爲所動及爲所礙的,而世尊卻洞見他如幻如化,雖日在世間八法中行,但決不爲八法所礙,所以說所行無礙。

  其所安立不可思議,是安立正法功德。所安立是對能安立說的:能安立者,是成等正覺的佛陀;所安立的,是清淨無垢的正法。清淨正法,從大悲心中流露出來,甚深奧妙,非諸愚癡頑夫所能了解,所以說不可思議。

  遊于叁世平等法性,是授記功德。叁世中曾轉、當轉、正轉是怎麼樣的事,佛以他的普遍覺智,曆遊在這叁世平等法性,,無不親親切切的分明了知,記別這是什麼,那是什麼。

  其身流布一切世界,是一切世界示現受用變化身功德。一切世界,總攝穢土淨土。佛以受用身,普遍的流入淨土世界,化度地上的諸大菩薩;以變化身,普遍的流入穢土世界,隨類化度六凡有情。地上聖者,地前凡夫,由佛的示現身相而得解脫。

  于一切法智無疑滯,是斷疑功德。世出世間的諸法,如有一法不能決了,就爲這法滯礙不得通過,發生種種疑窦。自己不了,…

《解深密經語體釋 序品第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