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書,默持佛號。
問叁:「王氏持經寶卷」,「百歲修行經」,「佛說摩利支在陀羅尼經」等是否爲正信佛教之經書?若不是該如何處理之?
答叁:前兩種爲民間勸善之寶卷皆非佛說;後一種屬陀羅尼部,是佛所說。其非佛所說而有勸善作用,別無他害者,初機不妨任之念誦,僅說明它非正式佛經,宜勸其多讀正式佛經便可。
問四:有居士自稱密宗,凡替有不安甯的家庭念咒驅邪,必於門上挂一寫有梵藏文字的鏡子。這種儀式是否爲正信之佛教所應具的儀式?
答四:密宗容有此種儀式,但後來俗人襲其形式,迹近江湖術士,依樣畫 葫蘆,已失其真義,不足取法,正信者不宜爲之。
十一、答黃心固居士一則
問:地藏經中有耕舌地獄,謂罪人其舌之長,可以犁耕之;犁乃耕田之具,如何能耕舌?是否印度另有一種耕舌之黎?
答:經中確有耕舌地獄之記載。舌長能耕,乃形容罪人因中惡口之多,及果上受報之長。故耕舌之犁,乃在各人造業之惡口中,非印度另有耕舌之犁。又若汝教書爲生,謂之「舌犁」,豈真以犁耕汝之舌耶?佛言:「叁界唯心,萬法唯識。」隨造罪者所作的業因,果報到時,其業識上自然現起長舌被耕之相,備受苦楚,以償其因。佛在阿彌陀經中說阿彌陀佛談經之妙,六方諸佛,皆出廣長舌相,遍覆叁千大千世界,贊其所說,佛舌之長,遍覆叁千大千,豈不更駭人?須知凡夫妄識分別,故見有長短大小相對之相,諸聖轉識成智,理超絕對,唯一無二,則長短大小皆一如也。能會此意,耕舌自解。所謂「地獄天堂,唯心所現」,心染即現地獄,心淨便見天堂,隨業所感,難可思議。
十二、答心卓居士二則
問一:有人說,無論善惡男女,逝世後一切化爲烏有,爲何尚能遭受地獄天堂各種果報呢?
答一:人死後一切化爲烏有,這種見解是不正確的,在佛經中叫做「斷滅見」,即人死了如燈熄滅,甚麼都沒有了;如果真的一切都沒有了,那麼在生做善做惡都失去了意義,即是做善無用,做惡也不要緊,就沒有了天堂地獄的報應,這在佛教謂之「撥無因果」的邪見。據佛理說,人的生命是無始無終,輪回不斷的,所以所作的善業和惡業,都遺留在那個爲生命根本的「阿賴耶識」(即含藏所作善惡業種的藏識)的識田中,經久不失,果熟自然受報。因果經說:「縱經百千劫,所做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所以說人死化爲烏有,那是不懂生命原理的一股世俗的知見,當時佛在印度說法時,早已加以評斥與糾正,吾人爲佛弟子,不可不研究明白,以糾正對方的錯解,不然以盲引盲,危險甚大。
問二:佛會中新進二、叁職員,意見稍爲偏差,不易通融,遂分河飲水,另起爐竈,應如何處理?
答二:衆生知見,各各差異,佛經早有明晰的論列。每因意見偏差,即走極端,正是衆生的弱點!補救之法,先以佛理,慈悲感化,盡量勸喻,勉其犧牲小我,爲顧全大局,言歸於好;因佛會的組織,重在精神團結,群策群力,方易於推動宏化工作,尤其佛會同仁,更應實踐佛法表現無我精神,以身作則 ,互相砥砺,自作慈範。但萬一不受勸喻,亦只好隨緣由他另起爐竈,以貴州之大,多一佛堂,亦無所謂,唯望其能循佛教之正規行事,不因分門別戶而另 存異見,那也吧了。
十叁、答麻坡愛蓮仁者二則
問一:爲何弟子向來就喜愛讀一些有關佛教之書籍,而對於經書卻沒有心情閱讀呢?怎能使心神專一而不飄散的去閱讀佛教的經書呢?
答一:青年看普通文藝書是一條熟路,看佛教的經書是一條生路,大家自然喜歡走熟路,不喜歡走生路。現在要走生路,先要抱定一個好奇的信心,認爲這條生路中定有奇花異卉,優美景色,爲生平見所未見,不但可以廣展眼界,可能還可找到好的信仰,好的歸宿。經書有很多生字和特別的名詞,初機未曾多聽,閱讀未免困難,不感興趣,自然提不起精神,看了幾行,又想看其他雜書去了;但如果抱著一個虔誠堅切的信念,認定經書是智慧的寶庫,開卷有益,「即入寶山,不可空手而回」,養成宗教徒應有的熱烈情緒,自然妄念消除,精神不再飄散。嗣而發生興趣,就會把這條生路走成熟路,到那時,拿起佛經來讀,就不會感到厭倦,打呵欠,反而會愛不釋手了。
問二:我加入佛團已有二年之久,但每一次的繞佛念經,終不能把心專一,這樣會不會得罪於佛呢?到底拜佛念經會給人積何功德?這與外教徒讀他們的外教經書有何分別?
答二:妄想雜念,每個人都有,平常不覺得,一到念佛念經或坐禅靜下來,才會發現雜念分馳,不能專心,這是自己的修養不夠,只須自己能努力加勉就好,不會得罪於佛的。一個人作善作惡,功德罪業,都是無形無相看不到的,但積善必昌,作惡必墮,就是功德與過失的區別。因果分明,不可不信。閱讀好的有益身心的經書,無論內教外教,一樣是有益的;不過世間的善書或外教的聖經,都是「有爲有漏」的功德,若是「無爲無漏」的功德,不從佛法成定慧的熏修,是得不到的。這是讀內書與讀外書雖同有功德,而有審慎的需要。
問叁:弟子曾聽說佛教是全世界最具崇高哲理的宗教,任何宗教都難比得上;那爲何佛陀不變一變「法術」,使到全世界的人都來信奉佛教呢?
答叁:佛教在世界各宗教中具有最崇高的人生哲學,這是研究世界哲理的學者所公認;佛陀不用「法術」使全世界的人都來信奉佛教,或都離苦得福,頓時富貴如意,金玉滿堂,這也正是佛陀的崇高之處,爲他人所不及的地方。因佛陀是覺悟宇宙萬有的因果原理,深信因果法則不可隨意更改的聖者!各人所作的業力不同,各有業障,障蔽他不信正法,甘走邪路;佛陀只能以慈悲憐愍的心情,引導他依正去邪,盡了應盡的義務。他不信,是他的業障未淨,機緣未至,佛陀不能變一變法術,代他去了業障,使他即刻信佛,或即刻把全體的人類都帶到天堂淨土。佛陀的神力,未始不可以這樣做,但如果可以這樣做,佛陀就是一個诳語欺世者,自己撕毀了自己說的因果定律;也不需要創立佛教,叫人修行爲善,向上學佛,橫豎佛是自己可以包辦一切的,馬上叫世人都來信佛,馬上都可帶到天堂淨土去,何必要依那佛教的道理,辛苦修行,才求成佛,做那樣的笨事呢!或以爲其他的神教,你對那神奉承奉承,供養供養,那麼神或許爲你招財進寶,去了你的衰運(其實自無福力,神是無法賜福的!);如果佛陀也是如此,你買點東西供養他,奉承他,他就包庇了你一切的罪惡,那麼佛陀也等同一個貪官汙吏,可以被賄賂的。你想,這樣的佛陀,還值得我們信崇嗎?這樣看來,人生世界許多問題,並不簡單,不是用江湖法術,要變就變便可以解決得了的;同時佛陀也不是等同江湖佬,那可用江湖法術的邪技來估量他呢!
十四、答不速客四則
問一:請問世上是否有鬼?聽人家說運低的人就會見到鬼,是否屬實?
答一:鬼是有的,佛教說六道輪回,有鬼神的一道。作惡的人,福報差的人,易爲惡鬼所乘,並非是運低。
問二:請間人姓名之好壞,是否會影響終生之幸福?
答二:一個人姓名之好壞,與終生幸福並無甚麼影響,如有好些人叫亞貓亞狗,大發達;有些愛取好名的如「有福」,「有財」的人,卻一生潦倒,窮到死。
問叁:在家居士早晚應誦何經較好?供奉甚麼菩薩呢?
答叁:在家居士應供觀音菩薩。上午宜誦心經、大悲咒、普門品之類。下午應誦阿彌陀經、往生咒、地藏經之類。
問四:字體如何?達何程度?
答四:字體尚好,高中二叁程度。
十五、答香港許俊先生
問:內子笃信佛法,早已皈依叁寶,長齋奉佛,特在家中,恭設佛壇,朝夕誦經,最近不知從何處攜來靈簽,以爲此系佛所指示。但余誦金剛經,也見曾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認爲內子此舉,恐走入邪道,而且有謗佛之嫌,故一再勸阻,彼始終不聽,因特奉函請教法師,彼之如此求簽,是否有違佛旨?內子最信仰法師,故敢借重一言,以爲道破如何?
答:諸佛所說之法,不出真俗二谛:自真谛言,離言絕相,唯證方悟,誠如尊引金剛之偈,色相、聲求皆落邪道;然自俗谛言,不廢一法,凡是世間善法,皆與佛法無違。唯今信佛者,多未明其義,往往行動乖異,有違佛法,而不自知。即如求簽一道言之,衲年輕之時,亦評擊甚力,斥爲迷信;後在抗戰時期,香港發生戰事,我正與呂碧城女居士一同避離東蓮覺苑。該苑高據山坡,對正九龍炮臺,飛彈頻來,命如懸絲。呂居士文壇健將,南社強人,學佛之後,虔誠有加;而彼素信靈簽,一日在殿堅余求之。余乃頂禮虔跪觀音大士面前,由彼至誠懇禱代求一自身簽,出視偈語,甚感驚異,如已知我之心事者然。結果且甚靈感,港戰前後叁五年來之事,都如簽中所語。而呂居士自身亦求一簽,前途不佳。結果我們在槍林彈雨下經過十八天的戰爭恐怖,香港淪陷,我在亂離中走回澳門,不久即聞彼在東苑,打了兩個餓七而坐化,辭別人世,亦與簽中所語相等。自此我亦心有警戒,對於未知之事,不敢妄肆批評。令尊夫人迷於簽詩,或許亦靈感而使然?但如嗜之成迷,事無論巨細,皆求決於簽,則有失常道,當宜戒之!蓋靈感之事,只可偶而爲之,擇要爲之或易生效;若貪求不厭,雖大士慈悲,亦恐笑汝太噜蘇了!且多求不靈,或出怨言,即近於你所說「謗佛之嫌」呢?上面答語,僅就個人經驗,略爲勸解,實亦不足取法的,尊夫人既是皈依叁寶,長齋奉佛之人,必然通情達理,而居士又是虔誦金剛的信徒,只要雙方心平氣和,互相規勸與諒解,相信佛化家庭,必然是和樂幸福的。
X X X X X X X X X
附問者來函:關於求簽問題,蒙詳予解釋,並提供「可偶一爲之或擇要爲之」之寶貴意見,內子已敬謹接受,以後不敢再濫…
《佛學問答集二(竺摩長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