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学问答集二(竺摩长老)▪P4

  ..续本文上一页书,默持佛号。

  问三:「王氏持经宝卷」,「百岁修行经」,「佛说摩利支在陀罗尼经」等是否为正信佛教之经书?若不是该如何处理之?

  答三:前两种为民间劝善之宝卷皆非佛说;後一种属陀罗尼部,是佛所说。其非佛所说而有劝善作用,别无他害者,初机不妨任之念诵,仅说明它非正式佛经,宜劝其多读正式佛经便可。

  问四:有居士自称密宗,凡替有不安宁的家庭念咒驱邪,必於门上挂一写有梵藏文字的镜子。这种仪式是否为正信之佛教所应具的仪式?

  答四:密宗容有此种仪式,但後来俗人袭其形式,迹近江湖术士,依样画 葫芦,已失其真义,不足取法,正信者不宜为之。

  十一、答黄心固居士一则

  

  问:地藏经中有耕舌地狱,谓罪人其舌之长,可以犁耕之;犁乃耕田之具,如何能耕舌?是否印度另有一种耕舌之黎?

  答:经中确有耕舌地狱之记载。舌长能耕,乃形容罪人因中恶口之多,及果上受报之长。故耕舌之犁,乃在各人造业之恶口中,非印度另有耕舌之犁。又若汝教书为生,谓之「舌犁」,岂真以犁耕汝之舌耶?佛言:「三界唯心,万法唯识。」随造罪者所作的业因,果报到时,其业识上自然现起长舌被耕之相,备受苦楚,以偿其因。佛在阿弥陀经中说阿弥陀佛谈经之妙,六方诸佛,皆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赞其所说,佛舌之长,遍覆三千大千,岂不更骇人?须知凡夫妄识分别,故见有长短大小相对之相,诸圣转识成智,理超绝对,唯一无二,则长短大小皆一如也。能会此意,耕舌自解。所谓「地狱天堂,唯心所现」,心染即现地狱,心净便见天堂,随业所感,难可思议。

  

  十二、答心卓居士二则

  问一:有人说,无论善恶男女,逝世後一切化为乌有,为何尚能遭受地狱天堂各种果报呢?

  答一:人死後一切化为乌有,这种见解是不正确的,在佛经中叫做「断灭见」,即人死了如灯熄灭,甚么都没有了;如果真的一切都没有了,那么在生做善做恶都失去了意义,即是做善无用,做恶也不要紧,就没有了天堂地狱的报应,这在佛教谓之「拨无因果」的邪见。据佛理说,人的生命是无始无终,轮回不断的,所以所作的善业和恶业,都遗留在那个为生命根本的「阿赖耶识」(即含藏所作善恶业种的藏识)的识田中,经久不失,果熟自然受报。因果经说:「纵经百千劫,所做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所以说人死化为乌有,那是不懂生命原理的一股世俗的知见,当时佛在印度说法时,早已加以评斥与纠正,吾人为佛弟子,不可不研究明白,以纠正对方的错解,不然以盲引盲,危险甚大。

  问二:佛会中新进二、三职员,意见稍为偏差,不易通融,遂分河饮水,另起炉灶,应如何处理?

  答二:众生知见,各各差异,佛经早有明晰的论列。每因意见偏差,即走极端,正是众生的弱点!补救之法,先以佛理,慈悲感化,尽量劝喻,勉其牺牲小我,为顾全大局,言归於好;因佛会的组织,重在精神团结,群策群力,方易於推动宏化工作,尤其佛会同仁,更应实践佛法表现无我精神,以身作则 ,互相砥砺,自作慈范。但万一不受劝喻,亦只好随缘由他另起炉灶,以贵州之大,多一佛堂,亦无所谓,唯望其能循佛教之正规行事,不因分门别户而另 存异见,那也吧了。

  

  十三、答麻坡爱莲仁者二则

  

  问一:为何弟子向来就喜爱读一些有关佛教之书籍,而对於经书却没有心情阅读呢?怎能使心神专一而不飘散的去阅读佛教的经书呢?

  答一:青年看普通文艺书是一条熟路,看佛教的经书是一条生路,大家自然喜欢走熟路,不喜欢走生路。现在要走生路,先要抱定一个好奇的信心,认为这条生路中定有奇花异卉,优美景色,为生平见所未见,不但可以广展眼界,可能还可找到好的信仰,好的归宿。经书有很多生字和特别的名词,初机未曾多听,阅读未免困难,不感兴趣,自然提不起精神,看了几行,又想看其他杂书去了;但如果抱著一个虔诚坚切的信念,认定经书是智慧的宝库,开卷有益,「即入宝山,不可空手而回」,养成宗教徒应有的热烈情绪,自然妄念消除,精神不再飘散。嗣而发生兴趣,就会把这条生路走成熟路,到那时,拿起佛经来读,就不会感到厌倦,打呵欠,反而会爱不释手了。

  问二:我加入佛团已有二年之久,但每一次的绕佛念经,终不能把心专一,这样会不会得罪於佛呢?到底拜佛念经会给人积何功德?这与外教徒读他们的外教经书有何分别?

  答二:妄想杂念,每个人都有,平常不觉得,一到念佛念经或坐禅静下来,才会发现杂念分驰,不能专心,这是自己的修养不够,只须自己能努力加勉就好,不会得罪於佛的。一个人作善作恶,功德罪业,都是无形无相看不到的,但积善必昌,作恶必堕,就是功德与过失的区别。因果分明,不可不信。阅读好的有益身心的经书,无论内教外教,一样是有益的;不过世间的善书或外教的圣经,都是「有为有漏」的功德,若是「无为无漏」的功德,不从佛法成定慧的熏修,是得不到的。这是读内书与读外书虽同有功德,而有审慎的需要。

  问三:弟子曾听说佛教是全世界最具崇高哲理的宗教,任何宗教都难比得上;那为何佛陀不变一变「法术」,使到全世界的人都来信奉佛教呢?

  答三:佛教在世界各宗教中具有最崇高的人生哲学,这是研究世界哲理的学者所公认;佛陀不用「法术」使全世界的人都来信奉佛教,或都离苦得福,顿时富贵如意,金玉满堂,这也正是佛陀的崇高之处,为他人所不及的地方。因佛陀是觉悟宇宙万有的因果原理,深信因果法则不可随意更改的圣者!各人所作的业力不同,各有业障,障蔽他不信正法,甘走邪路;佛陀只能以慈悲怜愍的心情,引导他依正去邪,尽了应尽的义务。他不信,是他的业障未净,机缘未至,佛陀不能变一变法术,代他去了业障,使他即刻信佛,或即刻把全体的人类都带到天堂净土。佛陀的神力,未始不可以这样做,但如果可以这样做,佛陀就是一个诳语欺世者,自己撕毁了自己说的因果定律;也不需要创立佛教,叫人修行为善,向上学佛,横竖佛是自己可以包办一切的,马上叫世人都来信佛,马上都可带到天堂净土去,何必要依那佛教的道理,辛苦修行,才求成佛,做那样的笨事呢!或以为其他的神教,你对那神奉承奉承,供养供养,那么神或许为你招财进宝,去了你的衰运(其实自无福力,神是无法赐福的!);如果佛陀也是如此,你买点东西供养他,奉承他,他就包庇了你一切的罪恶,那么佛陀也等同一个贪官污吏,可以被贿赂的。你想,这样的佛陀,还值得我们信崇吗?这样看来,人生世界许多问题,并不简单,不是用江湖法术,要变就变便可以解决得了的;同时佛陀也不是等同江湖佬,那可用江湖法术的邪技来估量他呢!

  

  十四、答不速客四则

  

  问一:请问世上是否有鬼?听人家说运低的人就会见到鬼,是否属实?

  答一:鬼是有的,佛教说六道轮回,有鬼神的一道。作恶的人,福报差的人,易为恶鬼所乘,并非是运低。

  问二:请间人姓名之好坏,是否会影响终生之幸福?

  答二:一个人姓名之好坏,与终生幸福并无甚么影响,如有好些人叫亚猫亚狗,大发达;有些爱取好名的如「有福」,「有财」的人,却一生潦倒,穷到死。

  问三:在家居士早晚应诵何经较好?供奉甚么菩萨呢?

  答三:在家居士应供观音菩萨。上午宜诵心经、大悲咒、普门品之类。下午应诵阿弥陀经、往生咒、地藏经之类。

  问四:字体如何?达何程度?

  答四:字体尚好,高中二三程度。

  

  十五、答香港许俊先生

  问:内子笃信佛法,早已皈依三宝,长斋奉佛,特在家中,恭设佛坛,朝夕诵经,最近不知从何处携来灵签,以为此系佛所指示。但余诵金刚经,也见曾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认为内子此举,恐走入邪道,而且有谤佛之嫌,故一再劝阻,彼始终不听,因特奉函请教法师,彼之如此求签,是否有违佛旨?内子最信仰法师,故敢借重一言,以为道破如何?

  答:诸佛所说之法,不出真俗二谛:自真谛言,离言绝相,唯证方悟,诚如尊引金刚之偈,色相、声求皆落邪道;然自俗谛言,不废一法,凡是世间善法,皆与佛法无违。唯今信佛者,多未明其义,往往行动乖异,有违佛法,而不自知。即如求签一道言之,衲年轻之时,亦评击甚力,斥为迷信;後在抗战时期,香港发生战事,我正与吕碧城女居士一同避离东莲觉苑。该苑高据山坡,对正九龙炮台,飞弹频来,命如悬丝。吕居士文坛健将,南社强人,学佛之後,虔诚有加;而彼素信灵签,一日在殿坚余求之。余乃顶礼虔跪观音大士面前,由彼至诚恳祷代求一自身签,出视偈语,甚感惊异,如已知我之心事者然。结果且甚灵感,港战前後三五年来之事,都如签中所语。而吕居士自身亦求一签,前途不佳。结果我们在枪林弹雨下经过十八天的战争恐怖,香港沦陷,我在乱离中走回澳门,不久即闻彼在东苑,打了两个饿七而坐化,辞别人世,亦与签中所语相等。自此我亦心有警戒,对於未知之事,不敢妄肆批评。令尊夫人迷於签诗,或许亦灵感而使然?但如嗜之成迷,事无论巨细,皆求决於签,则有失常道,当宜戒之!盖灵感之事,只可偶而为之,择要为之或易生效;若贪求不厌,虽大士慈悲,亦恐笑汝太噜苏了!且多求不灵,或出怨言,即近於你所说「谤佛之嫌」呢?上面答语,仅就个人经验,略为劝解,实亦不足取法的,尊夫人既是皈依三宝,长斋奉佛之人,必然通情达理,而居士又是虔诵金刚的信徒,只要双方心平气和,互相规劝与谅解,相信佛化家庭,必然是和乐幸福的。

  X X X X X X X X X

  附问者来函:关於求签问题,蒙详予解释,并提供「可偶一为之或择要为之」之宝贵意见,内子已敬谨接受,以後不敢再滥…

《佛学问答集二(竺摩长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