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這裏生決定了,再也不散壞了,這就是智慧,這就是覺悟。“在緣、在心、在決定”,我們學佛就要在這個地方站住腳。
“少欲無爲,身心自在”,若知道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給予,也可以使我們得到這種自在。這個自在是清淨無爲真實智慧,因爲阿彌陀佛把一切衆生的這種生死問題徹底地解決了,我們放心了,阿彌陀佛已經成佛十劫了。
“聞我名號,俱來我刹,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阿彌陀佛就有這樣的願,我們信佛了,就是緣佛這樣的願力,作爲心,這個心在這個地方生決定了,那就成就了。這樣的成就,就是安心。安心,就是無爲。無爲,就是真實智慧,就是自在,就是清淨。
佛教是個方法,這個方法決定了,它就再也不變了。不變了,你應用一次就可以發起利益,就如你吃糖,吃一次就知道糖是甜的了,永遠知道糖是甜的,你若是體會到佛的法味,就象蜜蜂采蜜是一樣的,采一次以後,它知道甜味了,你轟它也不走,那你念念就念佛了。
我們要知道念佛的這種萬德,緣佛的這種萬德,這個心生出來了,就會成就這樣的決定,得到這樣的利益,那我們念佛就歡喜了,自覺不自覺在念佛,自覺不自覺在歸命。
“在緣、在心、在決定”,在世間亦如此。有愛好打麻將的人,心裏有個緣,他緣“今天晚上和誰在哪一家打麻將”,他想起這個事情,生這個心了,“好,我現在就去”,什麼也不管不顧了,那叫決定,決定了,他必定打麻將。有人做生意,這筆生意他緣上了,他心裏決定了,就去投資,就做這筆生意了。有的人做壞事、做好事都是如是。殺盜妄淫亦複如是,佛法亦複如是,所以說“在心、在緣、在決定”。
我們若是明白我們現前心的功用,那真不可思議,就象印光法師說:“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則是心作衆生,是心是衆生,衆生煩惱業海從心想生之義,便已彰明校著。果能深明此義,誰肯枉受輪回”,我們若是明白這個道理,哪個人還在受輪回?那就緣佛吧,緣佛都了生死,圓滿佛道。
第叁覺知心無厭足。唯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唯慧是業
凡夫的心貪得無厭,我們都知道,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跟過去比,真是富有,但是大家有幾個滿足的?有一百萬,想一千萬,過去萬元戶了不起,現在根本不算什麼了,哪家沒有幾萬?但已經不當回事了,還要貪。過去住的平房、瓦房都很好了,現在住的都是樓房,還有空調,也不滿足,還在拼命的撈。
人的貪心是個大海,無底無邊。我們好好看看自己是不是這樣,我們大家是不是這樣?過去一家有叁大件都很少,自行車、手表、縫紉機,現在大家都不用了。你滿足?滿足不了。過去我們一個人工資幾十元,現在拿幾千元,你也不滿足。人的欲望無有邊際,這就是生死苦海。
“心無厭足,唯得多求”,我們要覺悟這個地方,我們這個心就是貪;“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什麼是安貧?就是知足,不跟上邊比,也不跟下邊比,知足常樂。我們中國儒家的思想,也是很了不起的,是作一個好人的標准,比如說“人若無求品自高”之類的話,都是菩薩之行。
“唯慧是業”,自己清淨無有沾染,不爲自求,這樣叫慧業。現在我們很多人,只爲貪心,包括名聞利養,這叫愚癡。現在愚癡的作業象洪水猛獸一樣傷害我們的生命。
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就是我們稱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得到極樂世界這種圓滿的給予,使我們安心,使我們得到圓滿的這種佛恩,唯有報佛恩,欲使佛法住世,欲拔一切衆生苦,欲使一切衆生同生極樂國,不要說我知道這個法益就可以了,那樣就是懈怠。懈怠就會産生新的煩惱,所以要破煩惱惡,摧伏四魔。
所謂的四魔,就是我們自己的這些沾染因緣,乃至所謂的陰境。我們對一些境界的沾染,對一些感受的沾染,對我清淨不清淨的沾染,對我念佛成片不成片的沾染,對我開悟不開悟的沾染,對我的名聞利養的沾染,對一切的沾染,佛法告訴我們這都是陰魔界。佛法但盡凡情,別無聖解,若作聖解,必落魔眷。
現在爲什麼很多人練氣功,就會出現問題?中國的精神病人特別多,多是練氣功練出來的,因爲他們沒有戒律的攝護,就是自己有一些境界,突然感覺到自己怎麼樣了,作聖解了,就墮入魔眷。
《楞嚴經》在這地方寫得特別清晰,五十二陰魔寫得很清楚,現在氣功師多是被這些陰魔所攝。作聖解就叫陰魔,沾染就叫陰魔。這陰魔是自以爲是、貢高我慢、說大話未證言證的意思、傷害無量衆生的意思。很多人還依附這些天魔外道,受無量的傷害。
當然以南無阿彌陀佛的這種萬德洪名的回施,他們亦得往生極樂世界,亦得萬德攝護,但是也要提醒大家,要有叁皈依的戒體,要有叁皈依的攝護,若不然,你在世間都會受到傷害。佛法有戒律的保護,有正確的概念,有不沾染的根本教化、決定的給予,這個決定解,就是說不可沾染任何因緣,這樣就會遠離魔的傷害。
第五覺悟愚癡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我們說不爲自求,就是以智慧的眼睛來廣泛的學習,爲拔一切衆生苦來學習。這樣的學習,就是有眼睛的學習,就是健康的學習,是有手足還有眼目。若不然,盲目的學習,沾染的學習,爲自己名聞利養而學習,那就會發起所謂的沒有眼目但有手足的罪惡,那會生很多苦惱。
在六度法門上,布施、持戒、忍辱、禅定、精進,這前五度都是手足,若沒有般若,那就沒有眼睛,所以說第六度是眼目。我們大家都知道,多學多聞都是爲了大衆,不是爲了自己,若是爲了自己,是名愚癡,是名增上慢,是名無智慧,是名無眼目,這樣的學習越學越痛苦,越學越貢高。
我們走很多地方,很多人學了很多佛教的思想,但是就是沒有性空的眼睛、無沾染的眼睛、不爲自求的眼睛,到處誹謗別人,而不是給人以智慧、教化與提攜、拔一切衆生苦,只是看不起別人,說這個人不如我,那個人不如我,這樣不叫學佛,這樣學一些貢高我慢,就象嫉妒一樣,這樣是名聞利養的傷害,這個傷害特別重。
“教化一切,悉以大樂”,就是所謂的不爲自求。學習、修持都不是爲自求。要是爲自求,那就是愚癡。什麼叫大人?行菩薩道,就是大人。什麼叫小人?斤斤計較,什麼都爲自己算計。大人,就是爲一切衆生,所以叫《八大人覺經》。
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布施等念冤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這是告訴我們怎麼來面對社會的“貧苦多怨,橫結惡緣”。
你若是貪心熾盛,就是你有一百萬,也是貧苦,也是多怨的人。什麼叫貧苦?不知足就是貧苦,知足就是富貴,就是常樂。人爲什麼多怨?世間的多怨來自于不知足。
“貧苦多怨,橫結惡緣”,現在人多求,貪得無厭,到處都是怨家仇人,惡緣多。自己有個廠子,把別人的廠子擠垮,乃至別人傾家蕩産也在所不惜,賭博、打牌、玩股票都是如此。玩股票,有的人跳樓,有的人一晚上成爲百萬富翁。
大家學佛一定要愛國、愛人民,愛自己這種整個的體系,國家安穩就給我們學佛帶來安穩,國家的安穩是大家的福報,所以我們要做一個有利于社會的人、有利于人民的人、有利于一切的人,不要結惡緣。
“菩薩布施,等念怨親”,就是無論別人怎麼對待我們,我們都要給人以利益。我們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怨親同得往生,同得利益。那麼再看一切衆生的時候,無親無疏,視一切衆生若自己,視一切衆生若一子,這樣的心叫大人心,這樣的心叫菩薩心,這樣的心叫諸佛心。我們不要做小人心,斤斤計較,結很多惡緣,活得狹隘痛苦,顛倒無明,苦不堪言。
現在人比過去苦。我們到很多公寓,一進小區,心裏就感覺不舒服,因爲第一道門是個鐵門,第二道門是個鐵門,第叁還是個鐵門。過去文化大革命有支歌,唱得可不好聽了:“鐵門鐵窗鐵鎖鏈”,都是鐵的。大家有鐵門鐵窗,也有個貪求的鎖鏈,真是很苦。
以前我們大家一個單位,幾十家住在一個大院裏,大家都歡歡喜喜的,一個孩子出來玩,小孩子們都出來玩,一家做好吃的,左鄰右舍都來吃,現在彼此之間都不打招呼。
這個時代真叫人傷感,經常聽到別人被綁架了,以前聽不到的故事,現在都演出來了,就是人心不古,人的生活在遞增,但人的道德日落千丈在下降。我們學佛的人一定要把自己的道德水准拿得出來,若不然,我們學習佛法幹什麼,對社會沒有利、對國家沒有利、對佛教沒有利。
“不念舊惡,不憎惡人”,就是我們的冤家不要仇恨他,我的親人也不要過分地沾染他,做一個清淨平等的人。過去世間法講,君子之交淡如水。現在人好就好的不得了,壞就反目爲仇,拿刀拿槍。我們對人要平淡平和,越寬松越平淡越好。平淡就是平和,對任何人都是這樣,那就有佛法的利益了,那就真了。什麼真?一真全真。對待任何人都是一樣,這叫真。你說“我對我媽媽好,對別人就仇恨,橫眉豎眼”,那麼你對你媽媽也真好不了。
所以我們要做一個真正的好人,真正的大人、善人,對一切人都是一樣的,多好,多寬松,處處見親人。這個地方就象我們到大殿拜佛一樣,恭恭敬敬地磕個頭,我們對任何人都恭恭敬敬的,那麼任何人不都是佛?不都在加被你?多好。現在人計較、仇恨,對人發生成見,這個人好,那個人壞,小氣得要命。《八大人覺經》就是啓發我們的大人心。
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爲俗人不染世樂。常念叁衣瓦缽法器。志願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五欲過患”,欲界天,是以五欲爲樂,以五欲爲滿足,財色名食睡,他們滿足得很。財,他們以琉璃寶爲地,有種種光明的七寶殿;色,有無量的天女;名,他們有名了,到哪兒都有無量的人侍奉;食,天上的人比我們吃的好,要什麼樣的飲食都有…
《佛說八大人覺經簡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