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法法師《圓覺本起章》講記
――乙酉年初于海城保安寺報恩堂
原文
圓 覺 本 起 章
唐終南山草堂寺沙門宗密撰
夫欲運心修行,先須信解真正以爲其本。本若不正,所修一切皆邪,縱使精勤徒爲勞苦,權宗多雲:先且漸修功成後自頓悟。若華嚴此經教相儀式,皆先頓同佛解方能修證。故彼縱十信位滿便成正覺,然說叁賢十聖曆位修行,故此文殊段中頓彰信解之境,令信解真正成本起因,後普賢等十菩薩節級顯示總別觀行,令依解修行隨根證入。今初言信解真正者,華嚴叁聖觀雲:有信無解增長無明,有解無信增長邪見,信解圓通方爲行本。今則頓信本有圓覺,本無無明、頓出生死名爲真正,真者揀妄則不同迷倒凡夫,但將妄念修行,正者揀邪則不同執見異宗及諸外道。叁聖觀又雲:信若不信法界信則是邪。
複雲成本起因者、最初發起之因也。然此經說因意深文略,若不會通諸教、管窺者信解難生,今于文前懸爲開示。
根尋本末總有叁重:初了圓覺性,次發菩提心,後修菩薩行。了覺性者,四大非我五蘊皆空,空病亦空了然自覺。聖凡相異、異則不真,生佛體同、同豈增減,依此悟解終始無殊,然堪發心學菩薩行,見聞影響何實何虛,雖應形聲誰主誰宰,不依此悟所作非真,自謂修行元是結業。
故華嚴雲:不能了自心雲何知正道,彼由顛倒慧,增長一切惡。又雲:設有菩薩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劫,具行六波羅密,修習種種菩提分法,若未聞此不思議大威德法門,或聞不信順悟入,不得名爲真實菩薩,若聞此法信解悟入當知此人,生如來家具菩薩法,離世間法深入如來境界。
故論中亦先開示二覺、次令發叁心後方修五行,顯著若是幸不踟蹰。
二發菩提心者,既悟圓覺則堪發大心爲萬行本。故華嚴二千行法最初以菩提心爲所依。
然有心體心相心德。
言心體者,大悲、大智、大願叁種心是。大願是總、悲智是別,願者樂欲、樂欲何事、唯發心願樂通達諸法,救度衆生故成悲智。是故論雲:信成就發心者略說叁種:一者直心正念真如法故,即是大智無所執著。二者深心,樂修一切諸善法故即是大願謂四弘等。叁者大悲心、救護一切苦衆生故。
心相者,所發之心,要無分齊。謂約悲願則大悲盡度衆生,大願盡修諸行,約大智念真如則上無菩提可求、下無衆生可度、中無萬行可修。故淨名雲:當令此諸天子舍于分別菩提之見,皆爲無分齊也。
心功德者,若依上發心,一念之德過于虛空,諸佛同贊多劫不盡。故善友翻禮童子、羅漢推敬沙彌、雖始終不殊而先心難矣,是以彌勒二百二十二喻廣顯功能,懇勸善財再親妙德。此上二門正是本起因也。
叁修菩薩行者,即已發心當修諸行,故善財所見諸善知識,一一雲:我已先發阿耨菩提心而未知雲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然對上了悟,即是依理而修、對上發心即是以行酬願,難思佛法即之于心,非向外求非數他寶。廣有萬行統之叁學,要唯定慧車輪鳥翼互阙無能、以是菩薩所依賴、故天臺宗于止觀意在斯焉。此第叁門,即普眼章以下皆是。
上叁重因兼果成四。故我清涼大師答順宗皇帝所問諸經了義論貫,始終亦如次,全同此四,一明識不思議境,使信解居懷。二真正發菩提心,令棲志高尚。叁巧安止觀萬行助修。四迥向菩堤因果圓滿。今本起因即彼一二,隨根修證即叁四。是知顯示從凡至聖,始終炳著者莫尚斯焉。
若約從本起末、攝末歸本論因果者複成四句,一所從之本是因因、二起末正是其因、叁攝末正是其果、四所歸之本是果果。
然一與四但是覺性,故華嚴所宗性因性果。是以因該果海、果徽因源,初心即得菩提果後猶稱菩薩。
善財初後俱托文殊智身位地始終同會普光明殿、皆斯義矣。
然本起之義泛釋難明,故此一章拔茅連茹,實藉因果相照、教理相符,文雖稍繁爲後綱領。
圓覺本起章終
慈法法師講解
修行以信解真正爲本
夫欲運心修行,
你看這個文字多簡單啊。你想修行嗎?怎麼修?運心修行。過去人這個文字啊!直指功德藏啊!
先須信解真正以爲其本
真正!!!字字千金,不象現在人寫的文字,一點味道都沒有。“先須信解真正,以爲其本,”
本若不正,所修一切皆邪,縱使精勤徒爲勞苦,權宗多雲:
權宗者,就是所謂漸次修持啊,權教就是漸次之教,非究竟說,非了義說,是爲權宗。因爲《圓覺經》呢,它所講的是總持法門,是實教,是真如門,非是權巧方便,但說一乘,是那樣的教誨。
先須漸修功成後,自頓悟,
就是所謂的權說。
若華嚴,此經教相儀式,皆
它這個“皆”就是必須、全部,
先頓同佛解,方能修證。
頓同佛解,因爲華嚴宗,它是以教相所表明,說先起圓解,解後起修,大開圓解呀,方能起修方便。很實在、很有力。
故彼縱十信位滿,便成正覺,
所以說在《華嚴經》上的這種說法,還未入賢位,(因爲十信位未入賢位,)那就可以頓成正覺了,便成正覺,信位就可以以八相成道、轉妙*輪、饒益有情啊。
然說叁賢十聖曆位修行,
叁賢是十行、十住、十回向之類的啊,十聖是初地到十地曆位修行。(編注:叁賢:指雖得相似之解而未脫凡夫之性的住、行、向叁位菩薩。十聖:指已發大智而舍凡夫之性的十地菩薩。)
故此文殊段中,頓彰信解之境,
信解就是開明圓解呀,這十二位菩薩,最初出來啓教的時候是文殊菩薩,承佛威神功德,啓釋迦正因之教。
令信解真正成本起因,
一切修法,離不開根本即所謂真正的緣起,要不然緣起不真,果就肯定不真。
後普賢等十菩薩階級顯示,總別觀行,令依解修行隨根證入。
後面有五種根性種類,二十五種修行方法。
今初言信解真正者,華嚴叁聖觀雲:有信無解、徒增無明,
就是所謂迷信,現在迷信的人還是挺多的,什麼叫迷信?說:“師父,你給我說吧,你說怎麼地,我就怎麼地。”這些人多是迷信之類,我不說你咋辦?你就不活人了?那麼要有信要有解,信解得力方能正行啊。現在這樣迷信的人比較多,迷信不行,還要正信。
有解無信,增長邪見,
你濫解,無有信仰的守護、信順的守護,這樣的人徒增邪見,這樣的人妄自發明啊,恣解經教,自己沒事解一大堆,徒增邪見。
信解圓通,方爲行本,
就是起行之守護。
今者頓信本有圓覺。
你看看這開始啓我們的正信了,本無無明,頓出生死名爲真正。這是所謂的“本起”,講的“本起章”。今則頓信本有圓覺,
本無無明、頓出生死名爲真正,
這個信講的直接明了,這個地方就是果地教,什麼果地教呢?就是所謂的本有圓覺、本無無明,就是以果地覺爲因地心。實際念佛也離不開這個,古來已久真正的念佛人,不學《圓覺經》的人很少很少,十分少。因爲啥?沒這個印契的東西,他不知道什麼叫果地覺,果地覺是什麼東西呢?你沒有一個可知可察可證的一個文字,沒有可依從了,所以說大部分人需要學《圓覺經》了。
真者揀妄則不同迷倒凡夫,但將妄念修行,
現在妄念修行的比比皆是啊,徒受其惱。
正者揀邪則不同執見異宗及諸外道。
《圓覺本起章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