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關鍵這個臨命終時你要徹底舍棄自己的對待二元心智,阿彌陀佛自然現前了。你要徹底舍棄現在這個現在,關鍵你能不能徹底舍棄?這是一個自問自答的話題了,別人誰也不知,只有自知啊,自知自用。
所以我們念佛的心要在“依諸法等故”,如實地愛樂守護南無阿彌陀佛,如實地愛樂守護現前每一個因緣,時時見世尊之心來念佛,時時當下修,時時常行道,時時當下、當下、當下……那是什麼呢?那你不要見如來,如來常見你。如果你說我這個人不願意見如來,你要見諸相,我要染著諸相,那你就處處見濁土,也行。濁土未離法身佛,未離法性周遍。所以你這個見不過是扭曲的見、執著的見、染著的見、強執之見。因爲我們是強執之苦,你一定要記住你那個苦是強執出來的;虛妄之苦,你一定要知道那是虛妄出來的;對待之苦,一定要知道那個苦是對待出來的。這個苦是哪裏來的呢?所以無對待中強執對待,不變形中強執變形,無所得中強執有所得,那你不能得見如來。所以這個地方
依諸法等故,諸如來等。
過去祖師說,若人說唯心淨土者,你能否把糞便當作美好飲食一樣愛樂呢?你做不到的時候你就不能說“等”。那我們學佛要“等”,怎麼辦呢?以這樣的如來知見來熏修諸法。你一定不要錯失知見呐!你這個知見要丟了,那你不能見如來。但你要說你證得這個知見了,你要小心了哦。別人會拿個髒東西讓你吃掉的,別人會打殺你的。這個我們要順著如來清淨教言無對待地修持,無對待地熏修自己,了解自心,了解現緣。這樣你要不斷地熏修,漸次地深入。這一點要了解不了,人就産生自我心智矛盾。過去人這樣說:“要是你沒對待了,你會怎麼樣……,你就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尤其是批判“唯心淨土”這一說的。要是真心之唯心,實在是唯心;虛妄之唯心實在心不可得呀。你要了解這個。
所以我們在順著佛陀的知見漸次修持之時,正見把持十分重要!在我們的現量之中如實自知十分重要!切莫誇耀,切莫虛诳,切莫自欺。自欺的時候果報就現前了,當你迷惑自己的時候果報亦現前,好比我們迷失正見果報現前,我們執著于如來知見,以爲自己所證的時候亦會墮落的,因爲你沒有證得這個周遍。所以我們往生彼國,阿彌陀佛國土是必然的,是抉擇的,你任何疑慮也不要有。
現在順應法性,踏踏實實念佛,舍報任運往生彼國。老老實實念佛,自始至終要念佛呀!若不如是,念念分別執著,念念業,念念惡,念念業習,業習增長,妄自流轉,無人替代。我們念念佛,念念覺,念念趣向極樂世界,那你不往生你不成佛誰來成佛?!這是一個轉折的焦點,一個特別轉機的地方。一個是正見修持,一個是莫誇耀現量。你不要誇耀你自己現前這個量,這個量一誇耀,你認爲有所得了,已經扭曲了,已經變形了,已經顛倒了,已經成爲邪見了,這個十分要注意的。
所以《大般涅槃經》一段文字這樣說的,有人這樣說是妄語者,怎麼說的
說一切衆生本來是佛,一切衆生本來具有佛性,是故我已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此人是大妄語者;若人作如是說一切衆生皆有佛性,因妄想業習蒙蔽故,煩惱業障蒙蔽故,通過順應法性修持,安住在自在法性中,能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此人是正語。一定要小心,不小心我們就會出現大問題。因爲這個看著很相似,不恰當一個就是無邊無際的沈淪,一個就是解脫自在成就菩提。學佛一定要在這些細微相似處分別清楚。戒律在這裏剝離得十分清晰,要沒有戒律很難剝離。
“善男子,一切障礙即究竟覺,得念失念無非解脫,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癡通爲般若,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諸戒定慧及淫怒癡,俱是梵行,衆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宮皆爲淨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一切煩惱畢竟解脫,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虛空,此名如來隨順覺性。”
“善男子但諸菩薩及末世衆生,居一切時不起妄念,于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無了知不辨真實,彼諸衆生聞此法門,信解受持不生驚畏,是則名爲隨順覺性。”(——《圓覺經》)
善哉!這兩段文字一個是如來隨順覺性;後面是我們怎麼來運用如來隨順覺性,來觀察萬事萬物,觀察世間,運用世間現緣。實在是念佛最好的指導性的口訣。我們講果地覺因地心來念佛,果地覺從哪兒表述出來呢?這段文字敘述的方式是十分清晰,它是個陀羅尼教,即口訣教,所以《圓覺經》是如來藏性教以口訣形式出現的大陀羅尼門,你要是當口訣來熏修、來運用是十分方便的。
所以我們都是滯留了,到什麼問題都滯留,到善啊、惡啊、得啊、失啊、是啊、非啊、凡啊、聖啊上都滯留一下,染著一下,不幹淨。像善導大師舉的例子一樣,黑白道喻,一邊是水一邊是火,就那麼寬一個路,但你要直直地走去,決定成就,回顧落道,畏懼落道。我們在念阿彌陀佛清淨無染的心智、了了分明的心智中直直地走去,你不要畏懼,圓滿究竟,真實不虛。見與不見,得念失念,清淨延續,一定不要畏懼。在此處無造作,他沒有肆無忌憚,因爲沒有對待,何以有肆無忌憚呢?所以惡業有情在此有惡業知見了,以爲可以肆無忌憚者不是這個法則,不是果地覺爲因地心,是虛妄強執性,驕慢性。
有個出家師父給我說“哎呀,阿彌陀佛救度了我,我要救度世間有情。”我說:“你回家睡覺去吧,沒事找事,你救度誰啊你?”就是那種驕慢,他認爲救度已經染著了,留住了,邪見已經生起了。怎麼生起呢?阿彌陀佛救度他了,這實在是邪見染著啊。我們要是生不起來這個清淨的心智,即阿彌陀佛已度盡衆生,以這個心智無染、平等、清淨,那麼你這樣念阿彌陀佛就照十方國無所障礙,在現緣中無障礙,心智中無障礙,法性中無障礙,願力透視中無障礙,那是真正的對佛放心,對衆生放心,對自己放心,令衆生得度,令一切有情得度,何以故?照十方國無所障礙,現前親用。要不然我們說:我被得度了,我又度別人去了,這是狂妄語、增上慢語、邪見語、染著語、墮落語。這麼多年我就在這個地方跟他們鬥來鬥去,一直沒鬥出個子醜寅卯。我說你這樣說你是邪見,他說我這怎麼是邪見?阿彌陀佛救度我了,我就要救度別人,我說你回家睡覺去吧,還救度別人呢,你還沒睡醒呢。邪見!
所以我們要真正的知道自身被阿彌陀佛光明照耀,身心柔軟,自然向善,叁垢消除,叁垢消除自然得無礙智,所謂的無礙智就是了知一切衆生皆已被度脫。若有人未聽得度之教言者予以度脫,那是平等回施啊!所以菩薩四種正修行後面就有“何方世界無,佛法功德寶”,就講到這一塊。
我們在學習淨土法門沒有一個選取,這十多年我感到這個選取了。以前我念佛是一路暢順,因爲啥呢?因爲依止蕅益大師持戒念佛這個方法特別簡單,因爲環境好——念佛堂;環境好,大家都在加持你,要求你;環境好,感覺到自己對不起家人社會,慚愧心剛好生起,又那麼一絲的慚愧,開始念佛,用戒律套住自己,用還不起債套住自己,念佛一下就契入進去,有好的感覺。
但後來遇到很多念佛人就見到很多陷阱,最大的陷阱就是認爲我被救度了,我要去救度別人,這是最大的陷阱,這地方誤人是最多的;再一個就是念佛的人說臨終往生,這個十念就能往生,我老了八十歲再學阿彌陀佛才好呀,現在就在社會上混吧,到最後不行了再念阿彌陀佛十聲、一聲就行了,這也是陷阱,使你愚癡,被貪嗔癡慢疑所牽製,愚癡墮落,浪費生命,對不起自己的父母,對不起自己,對不起佛法的得益,這是個陷阱;再一個陷阱就是說念佛不到一心不亂、不到功夫成片不能往生,還是一個陷阱——功夫上的陷阱;再一類就是說惡性當機,惡人才能往生,惡人才知道苦,這又是一個陷阱,因爲凡聖同修故,等蒙攝受故,你怎麼能說惡性當機呢?有人說九法界是惡機,他這樣找到理論依據了,但要是強製這個地方就會縱容惡習,放逸無度,那就會做世間之罪人,現世苦難世間增加苦難,這也是個陷阱;再一類就是所謂的善人往生,這也是個陷阱,誓與惡人不共那個樣子,一個善人的樣子、善人的面孔,培育這種虛假,而不是清淨平等、直透法性廣大究竟圓滿,所以在清淨平等覺中染汙自己、矯飾自己、強化自己,這也是個陷阱。
所以淨土法門中啊本來沒有陷阱,金光大道,光明普照,普攝一切,結果被人的虛妄搞得一個又一個陷阱,到處是荊棘,到處是自己布的荊棘,自己挖的陷阱。我們要在這幾個地方看得清了,隨順佛願,隨順佛力最爲方便。你善也不管,惡也不管,功夫也不管了,一路走去,金光大道;得也不染,失也不染,一路走去,光明一片;你知也不染,不知也不染,一路念去,光明普照。那真是念佛人呐。
你說念佛那麼多坎坎坷坷,誰製造出來的呢?功夫人製造出來的,善人製造出來的,惡人製造出來的,自以爲是製造出來的,以爲有所得之人製造出來的,增上慢人製造出來的。這麼多人製造,不如隨順佛力,安心放心,任運往生,南無阿彌陀佛。所以凡聖同修等蒙攝受,鹹得往生無一疏漏。你怕什麼呀?佛力住持故。你…
《往生論注講解 第叁十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