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往生論注講解 第叁十一集▪P4

  ..續本文上一頁在人的心就黑了,蒙蔽了,汙染了。所以無來無去,映照世間,不受蒙蔽。那你抉擇了這樣的法性,那就是大圓滿鏡智照了覺知世間,萬事萬物由它來去,實無來去,你清淨地守護。那麼“日豈來耶?豈不來耶?”所以無來無去,光照世間。

  如《大集經》言:譬如有人善治堤塘,量其所宜,

  象我們前面講挖那個水池子是一樣的,一堵,把水蓄到裏面了,那你用就方便,蓄水就方便。“善治堤塘”,我們那個堤塘善治不善治?“量其所宜”,根據它這個因緣。

  及放水時,不加心力。

  我們都知道有以水治水,你下面搞一個放水的東西,閘門一打就可以出去了,它自然之壓,自然儲存的量,就可以涓涓地流淌出去了,不需要任何力量。

  菩薩亦如是,先治一切諸佛及衆生應供養、應教化種種堤塘。

  那我們真正地供養一切諸佛,供養一切菩薩,行一切善法,不失任何時機的作一切善緣,就象四正勤所提的一樣——一切惡,令其滅;未生者,不令生;一切善,令其生;已生者,令其成熟。那你這樣就會儲存無盡的功德,這個儲存實無來去,也沒有增加,但是它的確可以普利十方,得以威德力的。所以因果法中,得利于世間。

  你說我順應法性,法性圓滿具足,我就天天睡大覺就行了,那你就變成一個豬牛馬羊,任人宰割吧,因果果報如是。很多人在我們漢地學了一個空泛之理,學了什麼無所得、空、無我,好了,就于一切功德善巧不做了,懶惰,狡猾狡猾的,偷偷懶,做了什麼認爲自己很聰明,後來的果報是貧瘠下賤,任人驅使,償還債務。什麼債務?不如實,你生活在一個不如實的生命延續中,一定要償還債務。

  那你說空無我嘛,對不對?怎麼又要建立功德?順應世俗故,得力于世俗。你要說我就不要世俗因緣了,那你是出世善巧,守于寂滅,證于實際斷滅,那你可以證阿羅漢果的,不受後有,那可以啊!但你若不如是,反生邪見了,于世俗中生存,你又不去證于實際,那你就成斷滅邪見,這樣的人是負債者、愚癡者。所以于世間不得力,于出世間亦不得力,是爲邪見人。這在佛教中,是最可憐的人了。道理沒有學好,學成了個邪見;人沒有做好,成了賊人了;現世賊頭賊腦的,來世受貧瘠之報,或者受人驅使之報,或者受奴役,就象那牛馬一樣,隨路而行,負重而來,負重而去,那是很辛苦的,剝皮抽筋的。

  我們作爲一個學佛者,怎麼來建立這樣的功德藏呢?于因果法中勤懇行一切善緣,不舍一切善法,遮止一切惡緣,輔佐一切有情,普利一切有情。所以得力于世間,得力于出世間。那麼于因果法中,于逾越因果法中、非因果法中皆得自在力。因爲無染無著故,得以出世之力;因爲作諸功德故,得以世間之力,所以出世入世皆具足福德。

  諸位善知識,一定要尊重現緣,守護現緣,于一切現緣中莫空過,莫浪費。一旦空過、浪費,實在是輪回墮落造業之時了。許多有情不尊重現緣,只期盼于未來假設,虛妄的妄想心中設計一個所謂的宏偉的目標,那麼丟失最珍貴最稀有的當下,每一個有情當下是最爲稀有的,最爲珍貴,最爲難得的,是一個功德藏。你要輕視于當下,你當下可以變得垃圾、罪惡、愚癡、顛倒與蒙昧。我經常見人昏睡,以前,在叢林走動,到一個寺廟人家說:“法師給大家開示開示”。我說我不去,我不願意到堂口。去吧,打個七,念念佛,去了一看,“呼——”一群一群的,打七就那樣子,不合適,咋辦?我就講這個故事,我說這天臺的一群牛,一群馬,雞足山的一群牛,一群馬,我們這也快成了。因爲什麼?齁來齁去,誰來負債?就是不知道現下機緣的人在負債;誰在來做愚癡業?就那些在當下珍寶伏藏之中昏睡的人,那就會墮入愚癡業報。愚癡業報是什麼?任人驅使,牛馬之類。所以昏沈無記之培養,未來是牛馬之報。別人供養我們,讓我們吃啊用啊,讓我們修行道業,結果我們沒事就培養昏沈,等待一個什麼樣的機會?償還債務的機會。因爲什麼?一轉身你要還別人的債務了,別人說還我債務,什麼債務?我讓你修道,你不成道。你成了道,什麼道呢?牛馬道,就是愚癡道。

  我以前經常這樣罵人,罵的很惡的,造了很多口業。但這的的確確是因果相續,誰來相續?造因果者相續。那我們真正的能不能來警策自己?走出這個愚癡業呢?誰能走出?當愚癡業處,走出愚癡業。就是你現愚癡的時候,你要走出來,你昏睡的時候你要走出來。這個愚癡業不屬于任何人,諸佛菩薩也不屬于任何人,所以“化佛菩薩日”不屬于任何人,那牛馬就屬于牛馬嗎?那叫定業了。我們永遠在定業中,那我們永遠是人,佛永遠是佛,牛馬永遠是牛馬嗎?這叫佛法嗎?我們要小心的。

  過去的善知識罵此類的因緣就是人皮驢骨,罵得狠,比我還要難聽呢!說看著這個東西已經穿上了,到時候一蒙就到那個地方去了,一出生再一看手腳都不是手腳了,就成圓蹄子了,那就不是那回事情了,那時哭就來不及了,蹦也來不及了,跳也來不及了。

  我做過試驗啊,就在北京,就是非典那一年,的確是……大概有一個時辰我就那樣子。哎呀,我經常很心疼這些馬馱,馱沙子馱石頭,我以前經常看到它們,我受不了,你知道嗎?它是那樣子的,就是這個大石頭前,我們修這個臺子的時候,那個馬叫海留,就是一個灰灰的馬,就馱、馱、馱,它那是四百斤的沙子,他爲了掙錢嘛,一趟就掙四十塊錢。馬向山上馱,馬象水洗了一樣的,它這東西一搬下來,那馬“咚”就蹲下來了,哭起來,那身上全部是濕透濕透的。哎呀,我經常想起那個馬,就是此馬彼馬,我能不能還債?我經常想這個事。

  那到北京去了,非典的時候,大家就——我沒有住過那麼熱的地方,太熱了,北京,雖然是香山,還是熱。跟我們這個地方沒法比,那距離差得太大了,我們還專門找一個很好很涼快的地方,還是不行。中午了,我在那打坐,一坐就迷糊過去了,就想起海留了——想起那個馬了,就想起它的樣子了,一摸自己變成個老長的臉,大嘴巴,那牙齒很大很大的,摸摸自己的尾巴,還有尾巴,腿什麼都有,我一看說馬的腦袋有多大?馬頭很大,腦袋一點點子,很小很小的,我說完了,變成馬了。我就開始說不行得念佛了,這要掉到愚癡業中,這任人宰割也不好受,就說阿彌陀佛吧,這大嘴巴張不動,太大了,這腦袋瓜子支配不動,真是那樣子,“阿”字阿不動,我說這完了,這畜生道想念佛都念不來了,這太慘了對不對!我知道自己在那打坐呗,我說不能作畜生,畜生太倒黴了,就掙紮了半天才恢複。那個愚癡的心智,整個馬的身子都感覺到了,就是可能因爲存念得太強烈了,腦袋一木,它那個形象感知就感覺到了,我說我作馬就跳崖去,那太苦了,對不對?想念阿彌陀佛都念不出來。

  所以那時候就鼓勵大家念佛。我說念佛吧,還不念佛?作馬了怎麼辦?念不出來了。可能大家很多人沒有體驗,你們福報大,智慧高,清醒呗,對不對?但你要是作馬,想念阿彌陀佛就阿彌陀佛也念不來,說那時候,我再念叁萬聲,門兒都沒有!我告訴你。鞭子一抽你還阿彌陀佛呢,你馱去吧。我今天這話真是不好聽,但我這感覺特別強。

  我講這個故事,的確是那樣子的。哎喲,就進那個狀態了,你說那馬是我,還是我是那馬呢?你分不出來,就跟周公夢蝶是一樣的,你分不出來當時誰是誰了。我感覺愚癡業是不分人我的——你知道嗎?真不分這個,一旦你墮到那裏面,異果成熟了,那就不是笑一笑就過去了,你哭一哭也過不來,異果一熟就不是這個了。這實在是一個很震撼人的事情,真是我們大家當勤警徹自已,莫墮足愚癡業,真是墮進去,異果一熟,哭也不得了,叫也不得了,鬧也不得了。以前有一條狗就在我那嗷嗷哭,我說來不及了來不及了,我也沒辦法,我不能提起腿把你摔死,不能殺生對不對?

  人就在輪轉,生命在輪轉,有自主者,有不自主者。當我們要造愚癡業,我這麼說有幾個居士能知道——真正知道自己生命的抉擇的?一旦抉擇過的人是知道的,沒有抉擇過的你很難把自己生命的延續力、業報的延續力,業報的未來相續你是把握不住的,你不知道你到哪個地方去了……

  所以我們阿彌陀佛,發願往生彼國,信念往生彼國,清清淨淨守護彼國,不動心智是爲彼國,那麼一舉心念,往生彼國,事事了了分明,知道一切衆生往生彼國畢竟得安樂,明確目標。這樣培養一個機製以後,確定下來了,你倒沒有猶豫了,你知道法性在變化,法性在不變化中,變化者不沈淪還是自主的;變化了一旦沈淪一旦當真,就是沈淪無際了,就一個一個地延續下去了。那些覺悟者知道變化中實在無所變,無所染,所以頓然超出,他能超出來。要不然我們在變化中,以爲實有變化,在變化中以爲實有善惡是非得失了,沈淪無際,這一撥一撥越來越實,越來越你沒有回歸到法性真如本性這個機製了,你越來越純熟輪回業了,這樣就沒有邊際啊!所以說生死海無有邊際,對待業海無有邊際,執著業海無有邊際。諸位善知識,這的確是應該尊重自己,嚴格地尊重自己的一個機會——當下!

  “菩薩亦如是,先治一切諸佛及衆生應供養、應教化種種堤塘。”

  及入叁昧,身心不動。

  這叁昧說法性大家感覺到太難說了,說叁昧力,是法性自在運用的一個表述,大家能感覺到的。諸佛如來不出叁昧力,順性運用之時,一切諸佛菩薩得叁昧力,就是他處處是至真等正覺,處處是等覺等受等用,正受正覺正用,善受善覺善用;我們處處是不自在用、不相應用、逆緣用、負重用、苦難用、無常用。那你看看叁昧力,說“身心不動”。我們經常看到經典上講百千叁昧,無量自在力。實際就是在修持功德中而得見法性自由、法性廣大、法性莊嚴、法性善巧的機製他運用純熟了;我們是在逆法性,在顛倒妄想中,沈淪在業海業流之中,所以…

《往生論注講解 第叁十一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