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往生論注講解 第叁十集▪P3

  ..續本文上一頁麼這四句話,“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以佛願力故,聞名即得往生之願、往生之心,這就是以佛願力而産生的事實,而不是你觀佛國土不觀佛國土了,以佛願力而得這種願往生之願。

  “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他後面這句話,“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那他後面兩句什麼呢?“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至不退轉”。這四句偈子像翻版一樣,互解互作。要是把這四句話能真正地純熟了解,對淨土法門真是有一個正面了解了,不需要太多的語言。

  要是有人臨命終時,這四句話能用得上的,尤其是經典上的這四句話,若是有情臨命終時,與人作清淨提示,能令衆生免除沈淪,往生阿彌陀佛清淨國土。這可以破除一切牢獄之難、輪回地獄之難、輪回叁途之難、輪回六道之難、墮入聲聞緣覺之難、天人放逸之難、諸苦無依之難,可以說這四句話是金剛句,能抉擇人的心智的。你聽一聽“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至不退轉”,這四句話要是人能抉擇的,一切沈淪衆生你皆可予他方便,那當然包括你自身的業力心智。

  這四句話古來已久,淨土法門善知識就廣泛運用,運用在抉擇法則的心智上、抉擇度脫有情的方便上、抉擇現緣心智的這種抉擇處,是特別有力,純正有力。因爲我們都知道有口訣化的教言,在藏傳佛法有口耳教言,就是所謂的口訣性的,我們漢地有沒有呢?象《圓覺經》——《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那麼上面世尊說,此大陀羅尼教,所謂大陀羅尼就是口訣,即是口訣。

  那麼我們要以此來依教奉行,即得不可思議的功德。就是不假思維,不假理解,怎麼說你怎麼做就行了。象四種隨順覺性,從衆生隨順覺性到菩薩隨順覺性、入地菩薩隨順覺性、如來隨順覺性,但抉擇如來隨順覺性,人就進趣無上菩提,得不退轉,是恒河沙劫以來所積福德成熟之相。

  所以聞此法不驚不怖,善根成熟。這就是口訣——威德口訣,令人心智抉擇。隨順,一時得以出離生死苦海。所以象什麼“知幻即離,離幻即覺,不假方便,亦無漸次”,很多都是口訣性的教言,那麼這個四句話也可以作爲口訣。“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能不能做爲念佛的口訣呢?我們可以作爲觀佛的善巧,的確還是個下手的方便。

  因爲這是在二十九種觀裏的四句偈子,來讓我們觀察不虛作住持功德,就是阿彌陀佛的願望,阿彌陀佛的住持功德力是不虛設的,願望不虛設,願力不虛設。彼國的這種教言設置不虛設的。

  所以《無量壽經》這四句偈子,希望念佛有情、善知識能純熟地記下來,若是有親人、同參道友、異緣,乃至人天餓鬼畜生種種生命機製,生命散壞之時,無依無托之時,心智迷失之時,都可以以這四句偈來作一個清淨抉擇回施,令迷失有情得心,令無依有情得以依止,令無抉擇有情得以抉擇,鹹能往生阿彌陀佛國土。

  何以故?這是真正具足抉擇力的四句話。因爲念佛有比較複雜的方法,要學教理什麼的,有比較簡單的方法就是依止這樣口訣的句子,不斷地來隨文入觀,隨著隨著就隨順到佛的願力中去了,就能真正親切的感知到這個法則,感知中消融了自己無始以來的見聞覺知的強製和分別知見,能得到佛力的圓滿加持。

  現在有點象九月份了,今年這個氣候真是有點反常,十分反常,往年這時候我們穿棉袍子了,都穿棉袍子了,現在你看誰穿棉袍子?以前象棉夾克、棉袍,現在怎麼都不見了呢?也沒人穿了。以前最少有大披風、小披風、棉袍子、棉夾克,人家一來說你們象過冬天一樣,現在一看,我看大家都穿這麼薄,今年這真是特別不相應。這時候一下雨就是冬,這個是大家的福報還是大家的業緣呢?我們這大概前四、五年都是棉袍子,這時候基本都穿著棉袍子,很少不穿棉袍子。所有的出家人都在穿棉袍子,常住、居士都披著大披風,捂著腦袋。現在穿棉袍子,大家都扛不住了。這個氣候在變化,生命在變化,整個大環境都在變化,我們以前來的時間,對面的蒼山,真是蒼山啊,上面真是很白很白,到第七年就不白了,一下雪就化完了,現在就不行了,我來的第一年第二年,我經常去跑這個地方,跑木香坪,我們安居的時候,木香坪後面都是雪。你現在你上哪兒去找雪去?木香坪後面哪兒有雪了?它在山背後,太陽照不到嘛,現在沒了。就是我們安居的時候,安了居以後我們跑木香坪能抓到雪,現在這氣候變得太快了,現在蒼山都沒有雪了,不要說木香坪了。爲什麼?以前雞足山這個地方,我們這草溪瀑布常年有水,我們來的時候,(瀑布)斷一個月,現在斷半年,你說這變化大不大?變暖、缺水。

  好,我們還來學習文字。

  正好這四句話作一個提示,也希望能給大家帶來日常生活中的方便,我們平時會遇到人臨命終時,也就是所謂的壽盡之時這樣的困惑,說,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們怎麼給人來助念,怎麼來助念呢?有人說我讀《中陰救度》,從第一天讀到第四十九天……給人讀《中陰救度》,有人這樣說那樣說的。但依佛願力來念佛呢,的確是甚爲方便!要抉擇念佛一句就夠了,抉擇念佛!

  我們講過龍褲國師的故事,大家可能對抉擇念佛就沒有什麼了,很多人聽過龍褲國師的故事吧?很多人都聽過的。

  這故事本來也不複雜,說一個出家師父到山林裏去修道,他也沒有什麼過多的接觸教義教理,他就是念佛。他這個衣食都是自然,反正別人送給他就吃,後來別人看到他的衣服就比較破,就給他一匹布放在那裏,希望他能做衣服……誰來他也不理,給他吃就吃,不給他吃就坐,就那樣子。這樣一年一年的過去了,有人幾年前給他一匹布,等過幾年去看看那一匹布還沒有動還在那擺著,衣服很懶散,就沒有什麼的。後來他就感覺自己的道業有所依止,安穩了,就聽人說皇帝請很多大和尚、高僧去給他的母親超度。這是個真實的故事,給他母親超度。他說:哎呀,我也到京城看看去吧。怎麼看?他看看有大和尚,他給人家挑挑子,給大和尚挑挑子,隨人家大和尚去。大和尚就這經書那經書,這法器那法器,這祖衣那祖衣,大箱小包的,他說行,我給你扛箱子吧。給人家杠箱子打個包去北京,去幫著皇帝去給他母親超度去了,去了很多人。皇帝有個鬼點子,他想高僧不高,我不知道你什麼叫高僧,對不對?有的人名聲很大也是高僧;個子很大也是高僧;吃的很胖也是高僧;管了很多寺廟也是高僧;徒弟很多也是高僧,都來了。說這麼多高僧,我要真功夫的高僧。他就把那《金剛經》往門檻底下一埋,你高不高,你真本事跟我說話,對不對?個子高不高我不管,誰胖我也不管,名聲大小我也不管。

  但很多高僧一步就邁過去了,什麼《金剛經》不《金剛經》的,什麼經不經的,就從那門檻上邁過去了,到這菩薩,他就不進去。就有人留意這個事情了,皇帝已經交待了,說看看誰怎麼樣怎麼樣,說有什麼奇特的,說有一個人他不進來。那人就問他:“你怎麼不進去?”他說“下有金剛”。“那你怎麼過來?”他就翻個跟頭過來的,他不敢踩經,那些大和尚都敢踩著經就過去了。哎呀,這一看真是高僧,因爲啥?頭上頂著《金剛經》,怎麼不是高僧?對不對?那真有本事啊。

  也就一句話就把她(皇帝的母親)超生了!我告訴你,廢話再多你也超不了生的,念一句真言能相應,一句話就夠了。說了四句偈子就把皇帝的母親給度了,使她投生了。(人問:是不是《往生論》這四句話

  )跟這四句差不多,但他說的比較自由的話。(編注:樵雲上法堂念經超度,只聽宣讀叁聲佛號“南無阿彌陀佛!”然後念一偈:“我本不來,是汝故愛。連根拔起,超升天界。”說畢,複以幡叁招,稱南無阿彌陀佛者叁。謂上言:“已超拔矣”。)因爲什麼?他的心智是相通的,他說法性之語,本無來去,一念外緣生…….那樣的話,很普通的話,解決了,解決問題了。因爲啥?他能解決當時的心智就行了,要是我們用這四句話,要是皇帝請你的時候,你也可以說這四句話,保證沒問題。請不請你,我不知道,這是個問題了,但我們這四句話真起作用的。實際說,度脫有情要說真實語。

  我們有的人不知道,他要做很多很複雜的手續。我有個親人去世了,我們家人就很疑惑這個事,因爲我這個姨母從小把我養大了,我姨母去世了,八十幾歲,我姨父他們一年去世的,九十幾歲……他們去世了,家人就給我打電話說:不行了,你出家了(她)不行了你也得回來看看,對不對?最少財産你要來幫著處理處理,對不對?我說我不去了,家裏就打電話,最後周邊的人就說你回去看一看吧。就去了,到我姨母的牌位前,他們也寫了一個牌位,我就給她念這四句話,我不是這樣念的。我說:“阿彌陀佛有甚深功德願力,汝聞南無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即往生彼國,無有退轉。”我就完了,第二天就燒去了,他們在那哭什麼的,那我也不管,就結束了。我安排完了要走,他們就說你姨母去世了,你怎麼要給她做一做法事,我說做完了。沒有見啊?他們都說沒有見,我說反正我做完了。他們說你怎麼做的?好多年他們還問我這個事情,我說我真是做完了。因爲啥?在我心智中蕩然無存于輪回,蕩然無存于輪回之中的阿彌陀佛光明徹照一切有情,與我有緣有情,在我心智蕩然之中,他們是沒有輪回業的,沒有這個機製了,機製已經斷滅,在彌陀的光明莊嚴攝化下,一切皆能成就的。

  所以我沒有畏懼說了,他們說你這樣是不是對不起你姨母?我家人說你怎麼也得給她誦卷經,我說我誦了一萬卷經了,都是真經,他們說沒有看見,我說誦了一萬卷了,那我們對阿彌陀佛這個誓願、功德力、真實力,那你是真正地隨順?還是方便地隨順?還是抉擇地隨順?全看唯心所現之守護了。那有人說我家人去世了我就替他念多少多少經,好啊!有人說我替他念幾聲佛號,行啊!但一…

《往生論注講解 第叁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