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么这四句话,“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以佛愿力故,闻名即得往生之愿、往生之心,这就是以佛愿力而产生的事实,而不是你观佛国土不观佛国土了,以佛愿力而得这种愿往生之愿。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他后面这句话,“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那他后面两句什么呢?“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至不退转”。这四句偈子像翻版一样,互解互作。要是把这四句话能真正地纯熟了解,对净土法门真是有一个正面了解了,不需要太多的语言。
要是有人临命终时,这四句话能用得上的,尤其是经典上的这四句话,若是有情临命终时,与人作清净提示,能令众生免除沉沦,往生阿弥陀佛清净国土。这可以破除一切牢狱之难、轮回地狱之难、轮回三途之难、轮回六道之难、堕入声闻缘觉之难、天人放逸之难、诸苦无依之难,可以说这四句话是金刚句,能抉择人的心智的。你听一听“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至不退转”,这四句话要是人能抉择的,一切沉沦众生你皆可予他方便,那当然包括你自身的业力心智。
这四句话古来已久,净土法门善知识就广泛运用,运用在抉择法则的心智上、抉择度脱有情的方便上、抉择现缘心智的这种抉择处,是特别有力,纯正有力。因为我们都知道有口诀化的教言,在藏传佛法有口耳教言,就是所谓的口诀性的,我们汉地有没有呢?象《圆觉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那么上面世尊说,此大陀罗尼教,所谓大陀罗尼就是口诀,即是口诀。
那么我们要以此来依教奉行,即得不可思议的功德。就是不假思维,不假理解,怎么说你怎么做就行了。象四种随顺觉性,从众生随顺觉性到菩萨随顺觉性、入地菩萨随顺觉性、如来随顺觉性,但抉择如来随顺觉性,人就进趣无上菩提,得不退转,是恒河沙劫以来所积福德成熟之相。
所以闻此法不惊不怖,善根成熟。这就是口诀——威德口诀,令人心智抉择。随顺,一时得以出离生死苦海。所以象什么“知幻即离,离幻即觉,不假方便,亦无渐次”,很多都是口诀性的教言,那么这个四句话也可以作为口诀。“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能不能做为念佛的口诀呢?我们可以作为观佛的善巧,的确还是个下手的方便。
因为这是在二十九种观里的四句偈子,来让我们观察不虚作住持功德,就是阿弥陀佛的愿望,阿弥陀佛的住持功德力是不虚设的,愿望不虚设,愿力不虚设。彼国的这种教言设置不虚设的。
所以《无量寿经》这四句偈子,希望念佛有情、善知识能纯熟地记下来,若是有亲人、同参道友、异缘,乃至人天饿鬼畜生种种生命机制,生命散坏之时,无依无托之时,心智迷失之时,都可以以这四句偈来作一个清净抉择回施,令迷失有情得心,令无依有情得以依止,令无抉择有情得以抉择,咸能往生阿弥陀佛国土。
何以故?这是真正具足抉择力的四句话。因为念佛有比较复杂的方法,要学教理什么的,有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依止这样口诀的句子,不断地来随文入观,随着随着就随顺到佛的愿力中去了,就能真正亲切的感知到这个法则,感知中消融了自己无始以来的见闻觉知的强制和分别知见,能得到佛力的圆满加持。
现在有点象九月份了,今年这个气候真是有点反常,十分反常,往年这时候我们穿棉袍子了,都穿棉袍子了,现在你看谁穿棉袍子?以前象棉夹克、棉袍,现在怎么都不见了呢?也没人穿了。以前最少有大披风、小披风、棉袍子、棉夹克,人家一来说你们象过冬天一样,现在一看,我看大家都穿这么薄,今年这真是特别不相应。这时候一下雨就是冬,这个是大家的福报还是大家的业缘呢?我们这大概前四、五年都是棉袍子,这时候基本都穿着棉袍子,很少不穿棉袍子。所有的出家人都在穿棉袍子,常住、居士都披着大披风,捂着脑袋。现在穿棉袍子,大家都扛不住了。这个气候在变化,生命在变化,整个大环境都在变化,我们以前来的时间,对面的苍山,真是苍山啊,上面真是很白很白,到第七年就不白了,一下雪就化完了,现在就不行了,我来的第一年第二年,我经常去跑这个地方,跑木香坪,我们安居的时候,木香坪后面都是雪。你现在你上哪儿去找雪去?木香坪后面哪儿有雪了?它在山背后,太阳照不到嘛,现在没了。就是我们安居的时候,安了居以后我们跑木香坪能抓到雪,现在这气候变得太快了,现在苍山都没有雪了,不要说木香坪了。为什么?以前鸡足山这个地方,我们这草溪瀑布常年有水,我们来的时候,(瀑布)断一个月,现在断半年,你说这变化大不大?变暖、缺水。
好,我们还来学习文字。
正好这四句话作一个提示,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日常生活中的方便,我们平时会遇到人临命终时,也就是所谓的寿尽之时这样的困惑,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们怎么给人来助念,怎么来助念呢?有人说我读《中阴救度》,从第一天读到第四十九天……给人读《中阴救度》,有人这样说那样说的。但依佛愿力来念佛呢,的确是甚为方便!要抉择念佛一句就够了,抉择念佛!
我们讲过龙裤国师的故事,大家可能对抉择念佛就没有什么了,很多人听过龙裤国师的故事吧?很多人都听过的。
这故事本来也不复杂,说一个出家师父到山林里去修道,他也没有什么过多的接触教义教理,他就是念佛。他这个衣食都是自然,反正别人送给他就吃,后来别人看到他的衣服就比较破,就给他一匹布放在那里,希望他能做衣服……谁来他也不理,给他吃就吃,不给他吃就坐,就那样子。这样一年一年的过去了,有人几年前给他一匹布,等过几年去看看那一匹布还没有动还在那摆着,衣服很懒散,就没有什么的。后来他就感觉自己的道业有所依止,安稳了,就听人说皇帝请很多大和尚、高僧去给他的母亲超度。这是个真实的故事,给他母亲超度。他说:哎呀,我也到京城看看去吧。怎么看?他看看有大和尚,他给人家挑挑子,给大和尚挑挑子,随人家大和尚去。大和尚就这经书那经书,这法器那法器,这祖衣那祖衣,大箱小包的,他说行,我给你扛箱子吧。给人家杠箱子打个包去北京,去帮着皇帝去给他母亲超度去了,去了很多人。皇帝有个鬼点子,他想高僧不高,我不知道你什么叫高僧,对不对?有的人名声很大也是高僧;个子很大也是高僧;吃的很胖也是高僧;管了很多寺庙也是高僧;徒弟很多也是高僧,都来了。说这么多高僧,我要真功夫的高僧。他就把那《金刚经》往门槛底下一埋,你高不高,你真本事跟我说话,对不对?个子高不高我不管,谁胖我也不管,名声大小我也不管。
但很多高僧一步就迈过去了,什么《金刚经》不《金刚经》的,什么经不经的,就从那门槛上迈过去了,到这菩萨,他就不进去。就有人留意这个事情了,皇帝已经交待了,说看看谁怎么样怎么样,说有什么奇特的,说有一个人他不进来。那人就问他:“你怎么不进去?”他说“下有金刚”。“那你怎么过来?”他就翻个跟头过来的,他不敢踩经,那些大和尚都敢踩着经就过去了。哎呀,这一看真是高僧,因为啥?头上顶着《金刚经》,怎么不是高僧?对不对?那真有本事啊。
也就一句话就把她(皇帝的母亲)超生了!我告诉你,废话再多你也超不了生的,念一句真言能相应,一句话就够了。说了四句偈子就把皇帝的母亲给度了,使她投生了。(人问:是不是《往生论》这四句话
)跟这四句差不多,但他说的比较自由的话。(编注:樵云上法堂念经超度,只听宣读三声佛号“南无阿弥陀佛!”然后念一偈:“我本不来,是汝故爱。连根拔起,超升天界。”说毕,复以幡三招,称南无阿弥陀佛者三。谓上言:“已超拔矣”。)因为什么?他的心智是相通的,他说法性之语,本无来去,一念外缘生…….那样的话,很普通的话,解决了,解决问题了。因为啥?他能解决当时的心智就行了,要是我们用这四句话,要是皇帝请你的时候,你也可以说这四句话,保证没问题。请不请你,我不知道,这是个问题了,但我们这四句话真起作用的。实际说,度脱有情要说真实语。
我们有的人不知道,他要做很多很复杂的手续。我有个亲人去世了,我们家人就很疑惑这个事,因为我这个姨母从小把我养大了,我姨母去世了,八十几岁,我姨父他们一年去世的,九十几岁……他们去世了,家人就给我打电话说:不行了,你出家了(她)不行了你也得回来看看,对不对?最少财产你要来帮着处理处理,对不对?我说我不去了,家里就打电话,最后周边的人就说你回去看一看吧。就去了,到我姨母的牌位前,他们也写了一个牌位,我就给她念这四句话,我不是这样念的。我说:“阿弥陀佛有甚深功德愿力,汝闻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即往生彼国,无有退转。”我就完了,第二天就烧去了,他们在那哭什么的,那我也不管,就结束了。我安排完了要走,他们就说你姨母去世了,你怎么要给她做一做法事,我说做完了。没有见啊?他们都说没有见,我说反正我做完了。他们说你怎么做的?好多年他们还问我这个事情,我说我真是做完了。因为啥?在我心智中荡然无存于轮回,荡然无存于轮回之中的阿弥陀佛光明彻照一切有情,与我有缘有情,在我心智荡然之中,他们是没有轮回业的,没有这个机制了,机制已经断灭,在弥陀的光明庄严摄化下,一切皆能成就的。
所以我没有畏惧说了,他们说你这样是不是对不起你姨母?我家人说你怎么也得给她诵卷经,我说我诵了一万卷经了,都是真经,他们说没有看见,我说诵了一万卷了,那我们对阿弥陀佛这个誓愿、功德力、真实力,那你是真正地随顺?还是方便地随顺?还是抉择地随顺?全看唯心所现之守护了。那有人说我家人去世了我就替他念多少多少经,好啊!有人说我替他念几声佛号,行啊!但一…
《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十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