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般人认为多多益善,多多是不是益善呢?多多益善。那你说你怎么不为你姨母多多益善?我念的一下子把法界都充满了,太多太多了,我念了那一句阿弥陀佛,太多了。
因为什么?以佛愿力称念故,佛愿力充塞法界故,摄化法界一切有情故,真实不虚故。所以以佛愿力称念佛功德名号,令我有缘往生彼国,无疑无虑。那我就那样称念,所以我感觉我这一念是最多最多的了,最充分的了,没有疑虑。那我们用这四句偈子来度脱自己有缘、有缘的已亡者,那就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安慰与福德增上缘,这是决定不虚的。你莫畏惧!你要畏惧了,他来找你了说你帮我念几句吧,你慌慌张张地给他念,念的累得要命,你心里还不相信,说能不能往生?那你就把他路给拦住了,他本来是一片金光大道,你这一动念前面就障碍一道黑墙,把路堵住了。
所以我们要为亲人做抉择,“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你要斩钉截铁,要无疑无虑,要随顺佛力,不要随顺想法。若随顺想法,难言难言,难说难说,真是不好说。那为什么要极力推荐这四句话呢?因为这四句话,无始以来对我的加持鼓励,我感觉到解决了我一个问题,我的确是解决了我一个问题。因为我以前对亲人这一块,对往生这一块产生过极大的亏欠心、疑虑心。也就是我们家的亲人——最直接的亲人去世了,自己都没有按照佛教的仪规来做,生起了很大的懊恼与羞辱的一种感觉,心里很痛苦。念了佛以后把这个问题感觉解决掉了,所以特别感谢佛恩。
以前有个法师他家人去世了,他赶紧跑回家念佛。我说你为什么跑回家念佛?为什么?他说不跑回家怎么帮着念?我说阿弥陀佛是照十方国还是照你家?不要笑,一般的我们认为阿弥陀佛还是自己带来带去,他不知道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因为心智障碍、分别障碍、距离障碍、意识业相障碍,不敢照十方国,也不敢随顺无所障碍,所以处处有碍。什么呢
心智业缘维系之碍,非是实有碍。所以碍在众生边,非是佛光有碍。那我们真正地作为一个南无阿弥陀佛的守护者,你一定不要有碍。
所以第二门口业赞叹阿弥陀佛如来光明名号,随顺光明,以彼光明名义,与彼光明名义相应,那是真正的赞叹佛。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你不随顺他这个光明无碍来念佛,不随顺他这个愿力来念佛,你不是赞佛,张嘴都在疑佛、谤佛、诋毁于佛。你要念时还说我不能消业,我还烦恼。
前几天有个菩萨打电话给我说,我读读《地藏经》,消消业再念佛吧!我说分明阿弥陀佛说,念一句阿弥陀佛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你怎么还要消什么业?念佛不消业吗?他说我要念念《地藏经》把业消完了再念佛,这就是对佛不相信。念《地藏经》也挺好,那你念《地藏经》吧,那是因缘,对不对?都行啊。但有一点,那我们不能说念阿弥陀佛没有作用,念《地藏经》才有作用,这样的话是不相应的。那当然我们也不能说念佛有作用,念《地藏经》没有作用,那也是不相应的。我感觉到随缘吧,随缘还是挺好的,但不要相互诋毁。
此四句,名庄严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如来,但以声闻为僧,无求佛道者。或有值佛而不免三途,善星、提婆达多、居迦离等是也。
像释迦牟尼佛最初示现,在人类示现,就是先摄五比丘,初转*轮,鹿野苑初转*轮。我们到了那个地方,他们说这是初转*轮的地方,那是初转*轮的地方。不管在哪儿初转*轮,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初转*轮度了五个比丘,最初与他同行的五个他们释迦族的亲属,他最初度他们五个,憍陈如等。那么这初转*轮实际是摄僧、令僧安立世间,所以初有六阿罗汉住世,那么这个是以声闻为住世相。
所以佛世尊灭度的时间,他方菩萨欲来守护释迦佛教言,释迦佛就制止他们说:“止、止、止!”大家读一读《大般涅槃经》,就会看得到这样的文字,说我法如一器充一器,说比丘之相是法器、道器守护者,如一器充一器。我把我的教言全部的教给他们守护,让他们守护世间,无增无减低守护世间传播下去,如一器充一器。
现在人不是如一器充一器了,现在是不断地增加,不断地减少,不断地说是,不断地说非,一会这个真,一会那个假的。那我们能不能如实地不增减地把它守护下来呢?这就是我们出家人最重要的一个责任了。说守护佛法是出家人的首要本分,住持佛法是首要本分,修证佛法是首要本分,传播佛法是首要本分,不增减其是首要本分!要不然佛法在我们手里就坏掉了、变掉了、丢失掉了,量不够了。
“或有值佛而不免三途。”
那前面说这个声闻,我们现在看到上座部,在毗婆罗山的七叶窟五百结集,说经律论九部教言中,的确是摄声闻。以声闻来住持圣教安乐,纯净佛法,无有增减。那毗婆罗窟有这样的甚深不可思议的功德与利益。我那个地方有毗婆罗窟的土,五百结集那个洞里的土,我那还有一包,谁要可以给你们结缘一点。
那么这五百结集中就是声闻摄,但洞外的大众部所接触的教言中,就广泛地传播着种种教言了。象我们现在大乘教言,有很多来自于大众部,当然也有很多其他在天宫中结集的一些经典,包括什么很多地方结集的经典,种种处结集的经典都是有的。那么在窟外集结的,窟外真是太大了,窟外那个山上真是太大了,他们说一万多众那是足足有余的。像我们去的第一个地方那就是大众部结集的地方,那太大了,那么平、那么平的山上,很大很大的地方,那个地方新旧王舍城包围着它,所以衣食自然。阿奢世又来支持他们结集经典,所以说他们不为衣食所困。
舍卫国阿奢世把他(父亲)频婆娑罗王给关到七重阁子里隔死了,他就作王了。但他忏悔了,释迦佛以月光三昧一照着他,他那个弑父弑母的罪恶就消除了。世尊灭后,主要是靠他护持(圣教)的。那是新王舍城,新王舍城就面对着七叶窟那个地方,他们在那结集。那么这个就是声闻摄、大乘摄。象我们这个释迦牟尼佛所示现的,是教化九界有情的,但他主要在人类住世的还是现于声闻相,偏重于声闻。
“值佛而不免于三途”,这太苦了,这真是太苦了,实际不是,他们是善根成熟者,是异威德善巧成熟者,异威德。因为我们学佛,在善根成熟顺性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但也异威德成就者,所谓异威德成就者,作佛逆缘。你说这不是谤佛吗?对不对?都是顺缘多好,都是顺缘这娑婆世界就不相应了,那就不叫娑婆世界了,可能就应该是极乐世界了。极乐世界决定没有逆缘,它不现逆缘,任何逆缘都不会表现出来,所以举这个善星、提婆达多、居迦离,这三个都是很奇特的因缘。
像善星比丘是世尊在因地多世的亲子,他很多世都是释迦牟尼佛因地的儿子,一生一生的给释迦牟尼佛做儿子的,释迦牟尼佛在此处生,他也给他做儿子,在彼处生还给他做儿子。那你说罗睺罗不是佛的儿子吗?这说因地,不是说他成佛的这个儿子,因地。那么善星比丘随释迦佛作侍者作二十多年,别人就疑惑,“世尊,何以善星常于世尊随于左右而生堕地狱呢?”世尊给他们解释了一段很有意义的话,很有意趣,他说:“此人若不随于世尊摄,此人当作轮王,统理天下,令天下有情遭以涂炭”。就是他让他们都受苦去了,这太糟糕了,因为他有轮王之相的,他释迦族的。释迦族的很多人都随着佛出家了……他再不出家,他也作轮王去了,他就作王了,这一作王,这人民可就倒霉了,一看还得让他出家,虽然他是坏人,我摄住他,他只能诽谤他一个,世尊一个人,但其它人就免受伤害了。
所以现在大和尚的侍者也不好做,很多人做侍者也会出问题,为什么?你要小心地,因为现在的因缘不太——要是我们谨慎,善始善终地守护、尊重,不放逸、不骄慢,因为一旦作侍者他就容易放逸骄慢,他知道得多、听得多。善星比丘三藏十二部透达无碍,他说法没有障碍的,他就因为没有障碍而小看世尊。他直接这么叫:瞿昙,就比我多个光环,他有啥了不起?作侍者的话,天天这样说。我告诉你,跟我久了,他也会这样说,他个子比我低得多……我也不是佛对不对?天天多病的人,他就会这样说,这人太糟糕了……实际不是,我们久了,他凡夫心、凡夫种子会泛出来。象释迦牟尼佛他摄这一类的有情,是令其于恶缘中得以增上,他业报一尽,他就成佛了,成就了,象提婆达多、居迦离亦复如是。
那么提婆达多大家太了解了。我们一般人都不希望自己身边有个提婆达多,我告诉你,你身边要是没有提婆达多这个善知识,你想迅速圆满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可能!没有人祈祷说我身边要有个提婆达多,人常说我要常遇善知识,常有增上善缘,常得到善知识爱护与摄化,大家都希望如此,但在此娑婆世界,你做梦吧!我告诉你。但是在这个娑婆世界你就做梦吧!我认为这是做梦,你要想遇到的都是增上善缘,那你做梦。
我以前遇到他们谈论说近代一个大法王,大善知识,他们说:你看,他身边都是恶人呐,举一二三四五六七,一下举了一大把,他们说哪个都是坏透了、恶透了。我说他们有威德,一个是顺威德,一个是异威德,一顺一异,圆满威德。
不相信吗?在这个娑婆世界要想示现圆满威德的,就要有顺威德与逆威德。所以诸大善知识于无畏心智中顺性饶益有情,逆性饶益世间,入佛境界安稳众生,入魔境界度脱众生。
你要不信,那你怎么能圆满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还说善说恶、说是说非,还沉浸在这里面。那就初发心尚不能发起,所以我们学佛在这个地方一定要深思熟虑。那么这个昙鸾法师引用这一段文字反而解释的不是这个,我们不要离题,还回来。
又人闻佛名号,发无上道心,遇恶因缘,退入声闻、辟支佛地者。有如是等空过者、退没者。
舍利弗,可能是大家都知道舍利弗,舍利弗就剜两只眼睛,对不对?就扛不住了,…
《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十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