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般人認爲多多益善,多多是不是益善呢?多多益善。那你說你怎麼不爲你姨母多多益善?我念的一下子把法界都充滿了,太多太多了,我念了那一句阿彌陀佛,太多了。
因爲什麼?以佛願力稱念故,佛願力充塞法界故,攝化法界一切有情故,真實不虛故。所以以佛願力稱念佛功德名號,令我有緣往生彼國,無疑無慮。那我就那樣稱念,所以我感覺我這一念是最多最多的了,最充分的了,沒有疑慮。那我們用這四句偈子來度脫自己有緣、有緣的已亡者,那就會給他們帶來極大的安慰與福德增上緣,這是決定不虛的。你莫畏懼!你要畏懼了,他來找你了說你幫我念幾句吧,你慌慌張張地給他念,念的累得要命,你心裏還不相信,說能不能往生?那你就把他路給攔住了,他本來是一片金光大道,你這一動念前面就障礙一道黑牆,把路堵住了。
所以我們要爲親人做抉擇,“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你要斬釘截鐵,要無疑無慮,要隨順佛力,不要隨順想法。若隨順想法,難言難言,難說難說,真是不好說。那爲什麼要極力推薦這四句話呢?因爲這四句話,無始以來對我的加持鼓勵,我感覺到解決了我一個問題,我的確是解決了我一個問題。因爲我以前對親人這一塊,對往生這一塊産生過極大的虧欠心、疑慮心。也就是我們家的親人——最直接的親人去世了,自己都沒有按照佛教的儀規來做,生起了很大的懊惱與羞辱的一種感覺,心裏很痛苦。念了佛以後把這個問題感覺解決掉了,所以特別感謝佛恩。
以前有個法師他家人去世了,他趕緊跑回家念佛。我說你爲什麼跑回家念佛?爲什麼?他說不跑回家怎麼幫著念?我說阿彌陀佛是照十方國還是照你家?不要笑,一般的我們認爲阿彌陀佛還是自己帶來帶去,他不知道照十方國無所障礙,因爲心智障礙、分別障礙、距離障礙、意識業相障礙,不敢照十方國,也不敢隨順無所障礙,所以處處有礙。什麼呢
心智業緣維系之礙,非是實有礙。所以礙在衆生邊,非是佛光有礙。那我們真正地作爲一個南無阿彌陀佛的守護者,你一定不要有礙。
所以第二門口業贊歎阿彌陀佛如來光明名號,隨順光明,以彼光明名義,與彼光明名義相應,那是真正的贊歎佛。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你不隨順他這個光明無礙來念佛,不隨順他這個願力來念佛,你不是贊佛,張嘴都在疑佛、謗佛、诋毀于佛。你要念時還說我不能消業,我還煩惱。
前幾天有個菩薩打電話給我說,我讀讀《地藏經》,消消業再念佛吧!我說分明阿彌陀佛說,念一句阿彌陀佛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你怎麼還要消什麼業?念佛不消業嗎?他說我要念念《地藏經》把業消完了再念佛,這就是對佛不相信。念《地藏經》也挺好,那你念《地藏經》吧,那是因緣,對不對?都行啊。但有一點,那我們不能說念阿彌陀佛沒有作用,念《地藏經》才有作用,這樣的話是不相應的。那當然我們也不能說念佛有作用,念《地藏經》沒有作用,那也是不相應的。我感覺到隨緣吧,隨緣還是挺好的,但不要相互诋毀。
此四句,名莊嚴不虛作住持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起此莊嚴?見有如來,但以聲聞爲僧,無求佛道者。或有值佛而不免叁途,善星、提婆達多、居迦離等是也。
像釋迦牟尼佛最初示現,在人類示現,就是先攝五比丘,初轉*輪,鹿野苑初轉*輪。我們到了那個地方,他們說這是初轉*輪的地方,那是初轉*輪的地方。不管在哪兒初轉*輪,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初轉*輪度了五個比丘,最初與他同行的五個他們釋迦族的親屬,他最初度他們五個,憍陳如等。那麼這初轉*輪實際是攝僧、令僧安立世間,所以初有六阿羅漢住世,那麼這個是以聲聞爲住世相。
所以佛世尊滅度的時間,他方菩薩欲來守護釋迦佛教言,釋迦佛就製止他們說:“止、止、止!”大家讀一讀《大般涅槃經》,就會看得到這樣的文字,說我法如一器充一器,說比丘之相是法器、道器守護者,如一器充一器。我把我的教言全部的教給他們守護,讓他們守護世間,無增無減低守護世間傳播下去,如一器充一器。
現在人不是如一器充一器了,現在是不斷地增加,不斷地減少,不斷地說是,不斷地說非,一會這個真,一會那個假的。那我們能不能如實地不增減地把它守護下來呢?這就是我們出家人最重要的一個責任了。說守護佛法是出家人的首要本分,住持佛法是首要本分,修證佛法是首要本分,傳播佛法是首要本分,不增減其是首要本分!要不然佛法在我們手裏就壞掉了、變掉了、丟失掉了,量不夠了。
“或有值佛而不免叁途。”
那前面說這個聲聞,我們現在看到上座部,在毗婆羅山的七葉窟五百結集,說經律論九部教言中,的確是攝聲聞。以聲聞來住持聖教安樂,純淨佛法,無有增減。那毗婆羅窟有這樣的甚深不可思議的功德與利益。我那個地方有毗婆羅窟的土,五百結集那個洞裏的土,我那還有一包,誰要可以給你們結緣一點。
那麼這五百結集中就是聲聞攝,但洞外的大衆部所接觸的教言中,就廣泛地傳播著種種教言了。象我們現在大乘教言,有很多來自于大衆部,當然也有很多其他在天宮中結集的一些經典,包括什麼很多地方結集的經典,種種處結集的經典都是有的。那麼在窟外集結的,窟外真是太大了,窟外那個山上真是太大了,他們說一萬多衆那是足足有余的。像我們去的第一個地方那就是大衆部結集的地方,那太大了,那麼平、那麼平的山上,很大很大的地方,那個地方新舊王舍城包圍著它,所以衣食自然。阿奢世又來支持他們結集經典,所以說他們不爲衣食所困。
舍衛國阿奢世把他(父親)頻婆娑羅王給關到七重閣子裏隔死了,他就作王了。但他忏悔了,釋迦佛以月光叁昧一照著他,他那個弑父弑母的罪惡就消除了。世尊滅後,主要是靠他護持(聖教)的。那是新王舍城,新王舍城就面對著七葉窟那個地方,他們在那結集。那麼這個就是聲聞攝、大乘攝。象我們這個釋迦牟尼佛所示現的,是教化九界有情的,但他主要在人類住世的還是現于聲聞相,偏重于聲聞。
“值佛而不免于叁途”,這太苦了,這真是太苦了,實際不是,他們是善根成熟者,是異威德善巧成熟者,異威德。因爲我們學佛,在善根成熟順性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但也異威德成就者,所謂異威德成就者,作佛逆緣。你說這不是謗佛嗎?對不對?都是順緣多好,都是順緣這娑婆世界就不相應了,那就不叫娑婆世界了,可能就應該是極樂世界了。極樂世界決定沒有逆緣,它不現逆緣,任何逆緣都不會表現出來,所以舉這個善星、提婆達多、居迦離,這叁個都是很奇特的因緣。
像善星比丘是世尊在因地多世的親子,他很多世都是釋迦牟尼佛因地的兒子,一生一生的給釋迦牟尼佛做兒子的,釋迦牟尼佛在此處生,他也給他做兒子,在彼處生還給他做兒子。那你說羅睺羅不是佛的兒子嗎?這說因地,不是說他成佛的這個兒子,因地。那麼善星比丘隨釋迦佛作侍者作二十多年,別人就疑惑,“世尊,何以善星常于世尊隨于左右而生墮地獄呢?”世尊給他們解釋了一段很有意義的話,很有意趣,他說:“此人若不隨于世尊攝,此人當作輪王,統理天下,令天下有情遭以塗炭”。就是他讓他們都受苦去了,這太糟糕了,因爲他有輪王之相的,他釋迦族的。釋迦族的很多人都隨著佛出家了……他再不出家,他也作輪王去了,他就作王了,這一作王,這人民可就倒黴了,一看還得讓他出家,雖然他是壞人,我攝住他,他只能誹謗他一個,世尊一個人,但其它人就免受傷害了。
所以現在大和尚的侍者也不好做,很多人做侍者也會出問題,爲什麼?你要小心地,因爲現在的因緣不太——要是我們謹慎,善始善終地守護、尊重,不放逸、不驕慢,因爲一旦作侍者他就容易放逸驕慢,他知道得多、聽得多。善星比丘叁藏十二部透達無礙,他說法沒有障礙的,他就因爲沒有障礙而小看世尊。他直接這麼叫:瞿昙,就比我多個光環,他有啥了不起?作侍者的話,天天這樣說。我告訴你,跟我久了,他也會這樣說,他個子比我低得多……我也不是佛對不對?天天多病的人,他就會這樣說,這人太糟糕了……實際不是,我們久了,他凡夫心、凡夫種子會泛出來。象釋迦牟尼佛他攝這一類的有情,是令其于惡緣中得以增上,他業報一盡,他就成佛了,成就了,象提婆達多、居迦離亦複如是。
那麼提婆達多大家太了解了。我們一般人都不希望自己身邊有個提婆達多,我告訴你,你身邊要是沒有提婆達多這個善知識,你想迅速圓滿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不可能!沒有人祈禱說我身邊要有個提婆達多,人常說我要常遇善知識,常有增上善緣,常得到善知識愛護與攝化,大家都希望如此,但在此娑婆世界,你做夢吧!我告訴你。但是在這個娑婆世界你就做夢吧!我認爲這是做夢,你要想遇到的都是增上善緣,那你做夢。
我以前遇到他們談論說近代一個大法王,大善知識,他們說:你看,他身邊都是惡人呐,舉一二叁四五六七,一下舉了一大把,他們說哪個都是壞透了、惡透了。我說他們有威德,一個是順威德,一個是異威德,一順一異,圓滿威德。
不相信嗎?在這個娑婆世界要想示現圓滿威德的,就要有順威德與逆威德。所以諸大善知識于無畏心智中順性饒益有情,逆性饒益世間,入佛境界安穩衆生,入魔境界度脫衆生。
你要不信,那你怎麼能圓滿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還說善說惡、說是說非,還沈浸在這裏面。那就初發心尚不能發起,所以我們學佛在這個地方一定要深思熟慮。那麼這個昙鸾法師引用這一段文字反而解釋的不是這個,我們不要離題,還回來。
又人聞佛名號,發無上道心,遇惡因緣,退入聲聞、辟支佛地者。有如是等空過者、退沒者。
舍利弗,可能是大家都知道舍利弗,舍利弗就剜兩只眼睛,對不對?就扛不住了,…
《往生論注講解 第叁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