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往生論注講解 第二十七集▪P2

  ..續本文上一頁。各個自己知道就對了。

  這個無量,這個量實在是有對比的無量。好比說一個善知識所做的功德、善巧,你凡夫是不能知道的。好比說我們說須陀洹所知之量,我們凡夫沒法知道的。斯陀含、阿那含在遞增的時間,前前不知後後,後後覺知前前。象我們一小世界衆生的心智、感覺,一個須陀洹就可以知道了,你怎麼打妄想他也知道你的,他想要知道就可以知道。那麼一個中千世界他是沒法知道的。但要是後面的果位上的這些菩薩們,這些阿羅漢聖者們,他們是可知道的。那麼對後者來說,他們所知道的量,前者就是無量,因爲他不可知。所以一般不可知,我們認爲是無量,不可數,我數不動,就放棄,那就是無量。那不放棄呢?好比說人進取善法,成就種種聖果,那麼這個無量就變成有量了。

  所以世尊講如恒河沙數,多少恒河沙數,世尊不是虛說的,它在這個量中是可知的。你說他怎麼數的?我給你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就可以來數了。我們現在搞電腦的人就很簡單,電腦的操作很多形式都很簡單的。它是這樣的,我給大家舉個例子,大家可以感知一下。好比說有意生身的這些菩薩們,在他動念的時間,他可以以無量身來顯現生命的。這無量身從哪兒來呢?好比說,這下雨有多少滴數?他就動了這個願就行了,他是唯心之願,有多少雨滴,我就有多少分身,他就數分身就可以了,他就知道這雨滴多少了,不複雜。但你說他怎麼能數分身呢?他能分身他一定能數,你不能分身你才不能數。這不是個神話,要認爲是神話就神話去吧,我們且不管他。但這個沒有什麼,就舉這麼個說法吧,令大家有一個思想意識的進趣罷了,我們也不必要談其他東西。但的確這是對待的量與無量的問題了。

  那麼在世尊以下的這些諸大菩薩,象這些法身大士,都可以攝化十方有情到無量刹土,分身無數,同時在百億國、千億國,乃至說十國、百國、千國、萬國中,各個分身,象釋迦佛一樣可以坐于菩提樹下,現八相成道之教相來利益世間有情的。我們作爲凡夫心智中他是沒法相信的,或者說他是沒法理解的。因爲我們是粗重身,因爲我們的意識是一種偏執的意識,他不能發起這種廣大的應化方便。但我們拿個鏡子就可以看得到的,拿一個鏡子。好比說我們隨便可以拿一個房子四面都有鏡子就行了。你在一個鏡子裏面一站,你會看到無窮無盡的你這個形象。那是決定是可以的……

  所以這個菩薩、諸佛如來,他只是知道分化方便罷了,就是折射業緣方便,他們透視這個方便。那我們從鏡子裏可以透視一個相互映射、相互折照的一個樣子。但你不會用這種力,你用不出來。爲什麼呢?你沒有這種定力,你沒有這種善巧力,因爲你還被煩惱蒙蔽著。好比說有的人被殺心、偷心、盜心、妄心、邪見心所蒙蔽著,有人就是……

  我們經常在一些機製中會看到這樣的人,我騙騙他,實際他不是騙別人,蒙蔽自己的時候他認爲在騙別人;有人說我嚇唬嚇唬他,實際不是的,他自己心中有畏懼了;有人說我輕視這個人,實際他沒有輕視,先自己遭到了輕視。實在唯心所受,唯心所感,唯心所現罷了。這個心就是我們現前的心念所牽製出來的。所以量與無量是這樣子。

  阿彌陀佛這個“無量大寶王,微妙淨華臺”亦是給我們宣化一個法則的緣起。許多人讀過《無量壽經》,看到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前立超世之願。世自在王如來說:那你就去建立吧,行啊,這是很不可思議的,猶如大海水,人要想把它舀盡,人只要有恒心、願望,就可以做得到的,(編注:《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譬如大海一人鬥量,經曆劫數,尚可窮底,人有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克果,何願不得?)象取海中之寶,是可以做得到的。那麼法藏比丘這樣說——這不是我心力所及啊,那世尊您加被我,您令我得見,非我心力所及,非我業緣所及啊,我想象不到,那您讓我來看到諸佛淨土。所以世自在王如來說:“你真是高明呀,你善根成熟。”所以知其高明,志願深廣,來攝化他,令他見二百一十億佛土種種機製。(編注:《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法藏白言:『斯義弘深,非我境界,惟願如來,應正遍知,廣演諸佛無量妙刹。若我得聞,如是等法,思惟修習,誓滿所願。』世間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願深廣,即爲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刹土功德嚴淨,廣大圓滿之相,應其心願,悉現與之。說是法時,經千億歲。)

  但我們現在有情沒有這種智慧。象現在出家人、在家人、學佛人,學習機製很少的,自己認知機製比較多,那你沒有觀察機製。我們這個時代的觀察機製,要是用教授的觀察機製,或者說隨順佛力的觀察機製,人就會突飛猛進地變化;要是我們在自己的業力裏觀察東西,實際等于什麼呢?什麼東西從我們的蘋果套子裏過一遍,才是蘋果,要不然就不是蘋果,就是什麼都要從你的妄想中處理一次,結果什麼都變成妄想了。就是所有的正確的知見、佛陀的知見、再高尚的知見,從你這個妄想中過一遍,全部都成妄想了。

  現在許許多多學佛人就在這個地方受到欺辱與欺騙了,然後他自己不得利益,他就會拿這個欺辱去欺騙別人。這是這個世間學佛人極苦心智中很糟糕的一個狀態,就是所謂的自學佛法。那麼這個就不是阿彌陀佛殊勝功德所攝化,這類有情不被佛力所攝。何以故呢?自己製造一個黑匣子,這個黑匣子砸不爛的,別人砸不爛,你只能自己享受黑匣子功德。就是什麼呢?你再好的佛陀的知見,就象我們的身不淨一樣,你再好的東西,通過這個口,牙齒一嚼,都變成穢濁的東西了。那麼佛陀的知見、菩薩的知見,再神聖的知見功德從你那個妄想的圈子裏過一趟,全部都磁化了,就是顛倒無明化了、愚癡化了,全部都被惡劣的東西處理了。

  這個所知障在影響著我們學佛的清淨機製。這樣的人很可憐很可悲,到最後的果報呢,他就會自欺欺人,拿這種東西來欺辱他人。因爲什麼呢?他先是自欺的心智。所以我們說諸佛如來世尊出世,就一個心願——令衆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成就清淨道業。

  但現在學佛的人走這個路就少一些,多年學佛,我經常聽到居士這樣說、出家人這樣說:“我學佛十幾年了,不光沒有那個……煩惱反而比過去還重了。”我說:“可能是方法不恰當,就是什麼東西都要從你那個妄想中處理一遍。”我也遇到這樣的出家師父,有一個參訪的出家師父,基本上把我們國內藏傳、漢傳的大德拜過來了,他跟我說一句話:“沒有一個成就的!”我說:“你成就了,你。”爲什麼呢?你用你的妄想成就了整個所有的善知識,因爲什麼呢?所有的善知識都從你那個妄想中處理一遍,所以他誰也成就不了,他怎麼能成就呢?對不對呀?你都用你的思想過濾了一遍,怎麼過濾?他一看,沒有一個真正成就的。我說:“你成就了,你成就了,你一定成就了,你成就了。因爲什麼?你用你的妄想,把所有的善知識都過了一遍。”所以很多人是不可思議的。因爲什麼呢?你思議他,那就是你心目中的他、你心目中的佛、你心目中的教化、你心目中的善知識。結果呢,都沒有成就,沒法成就。因爲什麼?你沒法逾越自己的量,他就把所有的人都從裏面處理了一趟。

  我經常看到蘇聯那個……蘇聯以前,我們中國還債的時候有一個蘋果圈、鐵套圈,這個概念我太深了,一直忘不掉。因爲我看到很多學佛的人他自己也製造一個鐵圈,就是過我這個鐵圈的是蘋果,不過我這個鐵圈的不是蘋果。就是你什麼佛的知見、菩薩的知見、什麼教導,你不要來這一套,你過我這個蘋果圈才是蘋果,你不過我這個蘋果圈不是蘋果。當時蘇聯是爲了挾製我們中國人,(就准備這樣的蘋果圈),大量成車皮的蘋果就套不上這個蘋果圈,就倒了,爛掉了。那麼我們現在大量的佛教的修法的機會、大量的善巧功德、佛菩薩的慈悲,都在我們這兒浪費了。因爲什麼呢?你用蘋果圈處理了,就是不套我這個知見裏面,你不是佛法。

  那麼這個量,我們說這個量,就是這個量。你這個量,很多蘋果都不是蘋果了。所以我們要是把自己的知見放得開來,萬事萬物時時刻刻都是佛法,時時刻刻你得見善知識,時時刻刻破除我執我見,時時刻刻得智慧解脫,時時刻刻受諸佛加持,那你有無量的心智,法無自性的心智自然就成熟;廣大的教化、廣大的善巧、廣大的方便、慈悲調柔的機製,你會一時成熟了。要不然這個無量我們不得聞見,我們就在自己的知見中被自己量起來了,被自己限製起來了。

  現在這種學佛的機製,我不知道我心中是個什麼業緣——雖然這個蘋果、蘋果圈一直在我心中,我看到,也可能是我的蘋果圈——我一看這個人用他的知見套這個法則的時候,我也出來這個蘇聯的蘋果圈。這樣的處理,就會淘汰大量的機會——學佛的機會、修行的機會、遇到善知識的機會,會擇選幾個套過圈的東西。那麼這樣的強製的佛法,就是一定的量,這個量什麼呢?製約之量,自己的非量之量,把很多東西就給減弱了,把自己福德因緣減弱了。

  那麼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面前,乘著佛的威神功德,審觀二百一十億佛土諸佛如來大功德善巧成就,通過五劫的思維,看看用哪種方法、哪種善巧,能令濁惡世界無力修持有情、昧失自心有情、強執有情——就是剛強難化之有情、自诩有情、幽暗痛苦迷失自心之有情、種種種種濁世之有情得以度脫,他就設立了這個阿彌陀佛光明名號,令衆生遇之而得以如意善巧,成就菩提。所以這個就是他的因。以光照于法界,後面有說光照于法界之機製。所以“無量大寶王,微妙淨華臺”,這個淨華臺,淨化世間之功,具足安穩,令一切十惡衆生所緣此法而得無上大利,必至菩提。

  現在這個學佛的機製,實際法藏比丘的因地就是爲了引發我們衆生的因地。那你在這個因地中你怎麼來緣佛而成佛,不要緣自己的妄想你認爲能成佛,世尊呵斥此類人是“佛法中賊”,就是盜取佛…

《往生論注講解 第二十七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