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所以,很多人發光,他不知道發光是電源的,靠電的。他一發光,別人說:“哎呀,你真美麗啊,你發光了!”他說:“把電源給我掐掉,你看我自己能不能發光?”結果電源一掐,他就不發光了。什麼是電源呢?如實的修持、真誠的感恩心、感恩的心智,如實地感謝叁寶,感謝大衆,感謝有情,在一切時處踏踏實實,慈悲調柔,遠離那種驕狂,無所得而認爲有所得的那種未得言得的那種虛假心智,那還會發光,要不然電源又掐斷了。
我以前在終南山住的時候,我住了很短的一段時間,一個法師去看我,這個法師是高旻寺、金山寺,還有什麼,反正好幾個禅宗寺院,有真如寺,他們幾個寺院的一個和尚吧,不說具體的東西了,一個和尚去見我了說:“哎呀,我聽別人介紹說,你法師學戒念佛,我來看看你。”他說:“學戒念佛都是很好啊,但不明心見性還是魔業啊。”我說:“是啊。要是參禅打坐那不明心見性那是不行,明心見性不用戒律不念佛那也是魔業。”我們兩個人不是鬥嘴,是說這個事情。這個法師十分用功夫,他去看我,他唯一一個心願就是這麼說,他怕我爬到百尺竿頭上了,不敢更進一步了,怕要麼摔死摔慘了,給我提示一個法則,提個話頭。我說很感激。那這個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就給我舉了一個話頭——懸崖前如何作爲?開個玩笑,那是宗下的一個話,我們不提它。
但這個“無量大寶王,微妙淨華臺”,這個淨華臺的確是我們所緣所乘所安住的一個最初發心、最初因緣。你要是不了解這個,你不能自始至終地守護一個法則,所以到一定的狀態就自以爲自己了不起了,就出事情。所以緣此而成就無上菩提。那麼這個最初的菩提心就是無量大寶王,就是微妙淨華臺。你能成,從你初發心到你成佛,你要自始至終地守護、愛樂它。爲什麼在這個地方我遲遲地不往前面走動呢?我希望大家知道這個光耀世間、光耀法界的心,就是菩提心。阿彌陀佛在這個自受用的最初因緣表達的,就是菩提心的徹底的抉擇,就是四十八願真正地莊嚴具足地觀察與修持,它來源的真正的機製。要不然我們成佛無由啊!修法無由啊!度生無由啊!自利無由啊!
我見到一個閉過九年關的菩薩的因緣,他們這樣談這個因緣。一個菩薩閉叁年關,感覺到效果很好了,他又閉了叁年,感覺這個,閉了第六年,又感覺哎呀,雖然犯了業障,感覺到自己在禅定上,在心智上都很好了,“我要再能閉九年,就能脫胎換骨了”。結果這個一念生起,後面就出現了很多的過失與機製。到第十年,人就沒了,人就消亡了。爲什麼呢?他這開始是以……好比說,以弘揚佛法,學習佛法,這個機製很健康的;第二個叁年也是很健康的;第叁個叁年他開始想脫胎換骨了,就是爲自己打算了,想搞名堂了。結果到第十年,九年過了到第十年的時候,就把自己脖子給抹掉了,就脫胎了,換骨了。脫什麼胎?這個胎已經脫了,就換骨了。因爲什麼呢?菩提心昧失了,迷失了。開始是很好的,大衆護持他,他燃指供佛,感謝大衆,感謝道場,後面感覺到自己真了不起,到第六年以後,感覺到自己真是了不起,就發心要脫胎換骨了。前面他一直是感激的,隨順佛教的,感激道場啊,念佛精進啊,拜忏啊,回向給大衆啊,回向給道場的安穩啊,他一直這樣做的,很清晰,無染無著地走出來了。後面呢?大家說你閉關太好了,太了不起了,給寺院帶來太多的安穩。他一想,我脫胎換骨吧,我要變成什麼樣的了,結果就脫胎了,也換骨了。這個事情,這個公案影響了很多人,就是這個自始至終的發心守護昧失了。
所以我們說發心貫穿于行法之始終;行法之始終,此名發心之時,了了分明,人生沒有障礙了。要是在你修行的法則的過程中,不知始終,那你一定會退墮的。象走一天一夜的般舟,“立一念,斷諸想,一期念。”這“一期念”要動搖了,你走不下去了。那我們要是成就無上的道業,這菩提心要不貫穿始終,就是“一發心已成等正覺”,那麼一直從初發心到後四十一位菩薩,到等覺妙覺乃至說真正地徹底灑脫了,回歸到圓滿的究竟覺上來,不能違背初發心的,初發心不能變異的。若不如是,何以成就呢?
所以在淨土教言中,發無上菩提心是根本。這個諸位善知識我們一定要引起重視。要不然我們一說阿彌陀佛的自受用從何而生起呢?所以前面這個佛菩薩爲衆生義,就是無生無滅衆生義,阿彌陀佛真是從開始到結束——沒有結束,從開始到延續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一直都是一個機製。什麼樣的機製呢?具足功德的機製,無生無滅,不爲自求的機製,守護自始至終。
我們道業要是也能這樣守護呢?你在下面修持,開始很虔誠啊,很調柔啊,很感激啊,慢慢慢慢生起別人的贊美了,就感覺到自己了不起了,別人再說一下:你是世界第一人啊,你是超常啊,你很了不起啊。好啦,自己就順著那個手就上去了,你這個手真撤下去了。因爲什麼?別人舉不久啊,高舉之事不能久用啊,你用不久。誰擡舉你也擡舉不久,他就會撒手的,菩薩。所以我們怎麼能如實地安位在自己的法則中呢?所以無生無滅是衆生義這個緣起,我們一定要把握好,要不然後面這個“無量大寶王,微妙淨華臺”,我們不能了解阿彌陀佛爲什麼坐在這個法界宮中,普利著法界有情,無得無失?因爲這是阿彌陀佛這個衆生,這個無生無滅之衆生所安住的一個清淨法則的緣起,所謂座。你看我們現在的所坐之處,都有各人的座,就是緣起,緣我們所緣之處、安住之處、守護之處、莊嚴之處。那這個緣起就從我們座下開始生起,你舉心動念就是座,你所有的身口意在每一時每一刻的刹那的這個舉措都是座,那都是寶王的法伴,那就是所謂的無量大寶王微妙淨華臺的臺階,都是它的組成部分。
我們看他下面的解釋,昙鸾法師解釋的事相,事相不離其法性。我們看他怎麼來解釋:
此二句,名莊嚴座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莊嚴此座?見有菩薩,于末後身
就是成佛之身。
敷草而坐
實際就是說的釋迦佛,釋迦佛在菩提樹下,吉祥草敷地。我們這個山上吉祥草是最多的,盤陀石那一帶是吉祥草,往後面整個都是吉祥草的滋生地。他們當地人會把吉祥草紮起來,吉祥草是五彩的、五色的,是五種顔色,把它們紮起來去賣給別人,很多人就用它作爲吉祥的標志。就在我們那個後山坡是很多的。經常看到他們山民一袋一袋從這兒扛下去,就是那個吉祥草。這個吉祥草葉也特別柔和,葉子長了會變色,青色、紅色、黃色,慢慢地具五種色。我們講這五色是很吉祥的顔色嘛。那個草是吉祥草。
釋迦佛在最後身中敷草爲座,在金剛臺上敷草,在菩提樹下立此大願,就是稱爲最後身,乃至說以至圓滿成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十號具足,一時于無上菩提得以親證,廣利人天。那麼他這個示現就是敷草,就是我們的本色。因爲什麼呢?人壽百歲,你不能敷其他東西,他沒什麼敷,要是象阿彌陀佛這樣地敷,我們不得見,我們不能見,那光明會把我們照暈的,我們的身心接受不了,就是你的福德接受不的。就象這麼說,我們這個人的身體,要是一萬度的高溫,會把你燒死的。象激光來照我們,可能會把我們擊穿的。就是我們身體的濁重粗糙,忍受不了這種無盡的光明威德的。
我不知道大家,以前我在有些時候,有一天打坐的時候被光照著的時候,心裏開始是承受不了的,尤其是在一些特定的狀態下,那種光明的熾盛啊,千百日光明是不可及至的,就是不易言說。很多人看過,象我們以前看過一些記錄片子,象在部隊我就看過一些記錄片,象氫彈、原子彈爆炸的機製,尤其氫彈爆炸的那個過程,砰!出來的那個光環,那是很大很大的光明機製。要真正直接在現場看,觀察臺來看,眼睛得佩戴很多防護層的眼鏡才能看的,要不然光太大了。在一定的狀態下,所見到的光明比那光明還要強。人的心智是十分羸弱的,就是我們要是沒有見過,沒有感覺到,或者是心裏有染著的情況下,就是你十分抵澀情況下,一下子就把你擊毀了,你會生起大的畏懼、恐慌。
有一次我在我們那個院子裏經行啊,以前念佛念佛,突然出現光明了,人一時崩潰了,這個崩潰不是傻在那兒,就是靜止那個地方,整個世界都凝固了,就象那個時間停止了是一樣的,要是我們看電影那會拍成那個鏡頭,嘭!大家都站那兒了,當時我也站那兒了,整個,你什麼也聽不到,看不到,感知不到了,整個凝固了,沒法敢舉心,也沒法敢動念了,很畏懼的一個狀態,實際就是一種特定的狀態,人不能接受。
那麼這個機製一旦逾越了,這就是所謂的色陰界的一種狀態罷了,我們說色受想行識嘛,色陰界的一種狀態罷了,你是忍受不了的。那麼在這個修行的機製中會出現很多,要是我們真正用功夫了……你看他們走般舟的人他就知道,哎呀,有些人就說,走走走怎麼,哎呀怎麼樣,那麼樣。實際都是一種如夢如幻,實在沒有實質的,根本不需要在意的地方,一直往前走的。但有人到這個地方就會傻掉,會迷失掉,會不知道怎麼辦了。象他們以前很多修真言、持咒的、或者念佛的人,在這些過程中都會出現這種特定的機製的。以前我跟他們學法的時候,也是結過一個手印什麼的,念的時候,身體就象被戳動一樣的,被光戳動一樣,你不能忍受,趕緊就罷手,不能忍受。
所以說我們在這個熏修法則中,不能染著的,一有染著就會出問題了。以前在打坐的時間,看到這樣的光明相,就突然之間進入到光明了,就感覺到身體就會出現——大家一定不要染著這個東西,這是虛,沒有任何利益的話——身體就象什麼,佛陀世尊一樣,怎麼樣怎麼樣,有光相啊有什麼的,種種機製都會現前,乃至人物什麼的都會現前的,禮敬啊什麼的,但是知道這只是一個虛假的,以你念佛的緣,所感覺到一個虛…
《往生論注講解 第二十七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