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往生論注講解 第二十七集▪P5

  ..續本文上一頁假的感知罷了,一個造作的感知,實在是沒有實質內涵的。要是稍有染著,這個地方就會墮入驕慢邪見心。

  以前我作過佛相好觀嘛,在觀相好的時間,一般就是兩小時一個循環過來了。在這個循環裏頭,假使你在這個循環的時候,有禅定的善知識就會看到你身體有大光相,他就會感動,哎呀,這人這麼好的修持,實際不是,你在這個作叁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的次第觀察中,如實相應地每一個守護不錯亂,那麼這個機製就會……那沒有禅定的人還會看到,看到他會生起信心,或者受到加持。所以在修法的機製中,是相互加持的,他沒有實質。你一出來了,回入平常生活了,還是個平常人,什麼都不是。但你要是染著了,就出問題了。

  有一個法師在修法念佛持咒的過程中,也是被人這樣看到了,然後別人禮拜他的時候,他就認爲自己有證有得了。我以前在河南桐柏山的時候,他們也談論過這個事情,說這個地方,有人碰到以後就去搞名堂去了。實際這個地方就是一個極平淡的修行方法,也是很正常的一個機製。要是這個時間認識不清,別人一贊美你、一來禮敬你,你當真了,未證言證,就出現問題了,就會墮落,違緣一個一個地現前了,決定難逃的,逃不掉的。你只要未得言得,未證言證,這是等于你認爲你真正得到了,你真正說我是這樣的,你一定出事情,出特別大的事情。

  這樣的事情我遇到很多很多,所以鼓勵大家念佛,末世念佛觀佛,特別容易出現這樣境界,稍微你戒德清淨,心智清淨,雜緣稀少的情況下,很容易進入那種相應機製中。但這個地方跟得失沒有關系的,只是一個所緣境罷了。一旦錯認以後,就會出現魔障,會出現違緣。尤其象我們在這種環境中,真正踏下心來念佛,這是不難相應的。但這種相應是無有實質的,菩薩們,這個地方一定要決定認取,要不然我們受無益之苦,會落到這個無謂之苦。

  去年、前年有一個出家師父來這兒,跟我談了他的念佛境界,他的確也是在念佛中見佛了,見佛以後他就染著在這個地方,老想見佛老想見佛,結果後來心就被這個熱惱蒙蔽了,就到處坐立不安的。我說:“你不可這樣,若見不見,佛光普照;若見不見,皆是因緣;若見不見,不影響去修法,不影響善根增長;若見不見,實在不是你要見不見,跟這不一樣的,是這個因緣具與不具的問題,這不要緊。”但他還是執著那個地方,很痛苦,每天都很痛苦的。

  以前善導大師也在教授比丘中遇到這個問題,才去參道綽禅師的,習《阿彌陀經》這種教法來持名念佛,引導大家持名念佛了。我們知道善導大師的念佛是以觀念成就的,就是他在悟真寺用了十年。特別羨慕遠公大師的芳迹,就去廬山東林寺參學。參學歸來以後,他就去西安附近藍田悟真寺去習十六觀,十叁觀法中,十叁觀。(編注:據善導大師判,十六觀中前十叁觀爲定善;後叁觀爲散善,也即叁福九品。第十叁觀爲觀像念佛)在這十叁觀中,他親證的念佛叁昧,就是可以在禅定中見極樂世界種種莊嚴、阿彌陀佛種種稀有妙相。你看我們現在這個淨土法門這種晚上專修的教言,就是他設置出來的。(編注:善導大師教導入睡前觀想:若入觀及睡眠時.應發此願.若坐若立.一心合掌.正面向西.十聲稱阿彌陀佛.觀音勢至.諸菩薩清淨大海衆竟。弟子 某甲現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淪六道苦不可具雲.今日遇善知識.得聞彌陀本願名號.一心稱念求願往生.願佛慈悲不舍.本弘誓願攝受。弟子不識彌陀佛身相光明.願佛慈悲示現弟子身相.觀音勢至諸菩薩等.及彼世界清淨莊嚴光明等相。道此語已.一心正念.即隨意入觀及睡.或有正發願時.即得見之.或有睡眠時得見.除不至心.)他不光那個,他又六時精進,親證于念佛叁昧。

  但是很多當時跟他學法的比丘,他來教他,也有很多人親證這個叁昧。他開始教人念,證得叁昧之前,基本上就是要人念《阿彌陀經》十萬遍、一百萬遍、五十萬遍,他就這樣要求的。所以很多人讀《阿彌陀經》讀熟了,再念叁萬、二萬聲阿彌陀佛名號,很容易就觀想到了,這是他有這個基礎嘛。隨他念修法的,象一般的十萬卷《阿彌陀經》是要讀的,一百萬遍的比比皆是啊。日持佛號幾萬遍幾萬遍的很多的。後來再來習觀很容易就進入那種觀想自在的那個(境界)……但有的比丘,有的出家人在觀想過程中,後面由于外緣逼迫,就丟失觀想之力了,就會産生疑惑。那麼他就參道綽禅師,道綽禅師那時在世,已經八十多歲了。他去參他的時候,道綽禅師就把阿彌陀佛的願力與名號功德力,不假修持善巧,往生彼國的大因緣教化,不假境界差別,不假借善根差別,不假借功夫差別,而乘佛願力,如以船載負,同生彼國的這種淨土的教言機製傳授給他,他一坐七日。這個就是說阿彌陀佛這個教言機製加持力、功德力是不可思議的。

  那我們在這個地方一定不要出現問題。象我們那個一日一夜念佛儀規後面擇取的那一段文字是很重要的,密護于叁業。我親自接觸過幾個人念佛,有一點功夫,出現一點境界然後自诩的人,受到的果報十分慘十分慘。我遇見了好幾個,很苦,有精神掉的,也有被人打掉的,被人打了,也有真是出現了很多不應該受的苦報。瘋掉了我感到是最慘的,人就瘋掉了,就是精神分裂了。就是自己跟別人說自己念佛境界,然後就瘋掉了。你說佛怎麼不慈悲呢?就見個境界呗,不是。他這是魔惱心,就是增上邪見心産生的惡報——現世的惡報。所以佛在經典講,此類有情念佛已失甘露味,猶如狂象,踏清淨蓮池,壞人善法,是魔眷屬。佛給這樣的人授過這樣的記的。(編注:《佛說觀佛叁昧海經》卷第十觀佛密行品第十二佛告阿難。未來衆生其有得是念佛叁昧者。觀諸佛相好者。得諸佛現前叁昧者。當教是人密身口意。莫起邪命莫生貢高。若起邪命及貢高法。當知此人是增上慢破滅佛法。多使衆生起不善心。亂和合僧顯異惑衆。是惡魔伴如是惡人。雖複念佛失甘露味。此人生處。以貢高故身恒卑小。生下賤家貧窮諸衰。無量惡業以爲嚴飾。如此種種衆多惡事。當自防護令永不生。若起如是邪命業者。此邪命業。猶如狂象壞蓮華池。此邪命業亦複如是。壞敗善根)

  因爲我在這一類事情經曆比較多,所以說也比較小心,因爲以前遇見念佛的同參道友比較多,這類機製特別容易成熟。尤其有的人未證言證,處處給人說、顯示,唯恐別人不知道自己有念佛的功夫了,或者是自己修過念佛了,到處給人說,結果就招來了魔惱,就是招來這種增上慢的果報。

  很多人問我,我這個事情,說是看你現在吃飯睡覺,這樣也不象那個。我說:“是,我除了會吃飯睡覺之外,還真是沒有啥功夫,的確是這樣子的。”因爲在念佛這個機製上一定要小心,不小心真會出問題。

  這段文字講得多一些,還是希望大家能做得比較穩妥的,在初發心上。

  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人天見者,不生增上信

  這是說阿彌陀佛這樣的觀察,佛本何故,莊嚴此座。這實在是昙鸾法師幫我們推導的,這實在是幫著阿彌陀佛這樣設置的。阿彌陀佛究竟是不是這樣設置的?我感覺到這樣說法對凡夫有情特別親切。

  不生增上信、增上恭敬、增上愛樂、增上修行。是故願言:

  象我們看到,現在的凡夫有情,一般地循名而去,循名,這個人循名、循利養而去、循變化而去、循好奇而去習法的多。如實地了知菩提心,如實地守護道德,踏踏實實地感知一個法則,自始至終樸實地去熏修,那這樣的人真是太好了,在末世之中,實在是稀世之寶啊!循名而去習法的人太多,循著利養而去修法的人也太多,循著好奇心修法的也特別多,循著未來我要成就一個什麼樣的狀態的人修法的也多。那麼我們在阿彌陀佛這個教言機製中就是往生,就是要你放下你現世的對世間的貪圖;你放不下這個,你見不到阿彌陀佛,你往生的利益不得現前;你現前的所有的努力與造作,只是你這一生的沈淪的機製罷了,未來的、過去的業力相續、異熟罷了。

  所以在藏傳佛教的灌頂機製中,第一先要發心——出離心,擯棄現世所有福德業報的因緣,這是第一。要不然發菩提心沒有機製的,他不給你傳法的。但在我們漢傳的佛教,這個出離心的教育沒有,一到寺院就染著,我要幹什麼,我要作方丈,我要作法師,我要作大成就者,我要度化衆生,不光是沒有學佛,第一個概念先是掉到 “我”坑裏來了,強化自我。出離心沒有,菩提心談不上。最粗糙的出離心都沒有熏習過,就是厭離心、出離心都沒有,沒有!沒有那怎麼能去進趣佛法呢?所以與佛法無緣,看著是在學習佛法,結果跟佛法一點關系都沒有。學的都是佛法的教理,給別人說,自己的心不相應。那麼這樣呢,學佛總是不相應,沒有實利。

  所以諸位善知識,我們還是踏踏實實的,于自己善惡二緣無染無著,隨順彌陀這個教言機製中來發菩提心,那麼我們就是無上菩提心啊!于自己善、惡、無記業而不顧,緣彌陀殊勝功德出離生死苦海,橫斷生死。要是緣自己的善惡心智,緣著你自己的因緣,那你這一生了生死?你自己要問一問你自己的願望與意樂了!但我們要緣阿彌陀佛的願力,以阿彌陀佛的誓願爲自身誓願,以阿彌陀佛的誓願爲守護,以阿彌陀佛的慈悲善巧來照耀自己的心智,這個此生,你就是無有出離生死之緣,也得出離;無有度生之緣,也能照耀世間。何以故呢?阿彌陀佛願力不可思議故,會純熟你無量的佛法需求的。

  這個要是轉不過來,我們還是拼命在培養自我,若善、若惡、若無記,還在培養,這種培養,很難得利于真正的佛法教言。所以佛法有兩種大的教言機製:一個是果地覺爲因地心的果地教言;一個是漸次修持、逐漸純熟的漸次教言,就是因地教言。這兩種教言中,末法時代,我們人命短促,業緣、違緣熾盛,無佛攝化,在漸次教中想成就難一些。機會少,慢心、徒增口舌的機製多一些。

  以前,我遇…

《往生論注講解 第二十七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