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往生論注講解 第二十五集▪P2

  ..續本文上一頁方去通知他,富樓那當時就是在叁十叁天禅坐。他說:“是不是世尊取滅?”這個阿羅漢通知他說“是啊!世尊已經取滅了。”他說:“我和尚,就是舍利弗是不是也取滅?”說:“是,已取滅。”這時他生極大的厭離心,一時生起。十八神變之後就化作水,到迦葉尊者跟前,說了四句水偈,隨即就取滅了。他們的心智呢……他是說法第一的善巧者,象我們現在看到的經典,本來應該由富樓那尊者來宣化的。富樓那尊者的說法能感動許多世尊所不化有情,稱爲說法第一。那爲什麼不能使他善巧的語言、感動人心的善巧傳播在世間呢?就是因爲他沒有悲心。他只是一聞到世尊已取滅,和尚已取滅,不能忍受于此世間,所以一時取滅了。當時世尊欲取滅之時,八萬大阿羅漢同時取滅,因爲不忍聽聞世尊取滅——在世尊取滅後,他們再取滅,他們是不能忍受的,所以在世尊取滅之前,他們先取滅了。他們的善巧已立,所作已辦,亦不拘于後有之業緣纏縛,此類有情剛好利益世間。他們爲什麼不利益世間了呢?就是願與悲二法沒有真正地建立。此類稱爲定性聲聞(編注:回心聲聞、緣覺聲聞、有學聲聞、定性聲聞)。他們住于寂滅中,雖然得以自在力,而無利于世間。

  現在在我們這種環境中,這些大阿羅漢都有住世的。世尊取滅之時,喝令十六大阿羅漢不准取滅,說以待彌勒教言住世,傳播世間,汝等勿取滅。我們一般看到的釋迦牟尼所作的一個壇城教言,就由十六阿羅漢所護持。他們這十六個阿羅漢是不准取滅的。就是說你以什麼身份出現都行,但是你不准取滅。是佛喝令他們不准取滅的。但以聲聞心智來說,你不讓他們取滅,實在是太難了。他所作已辦,他一旦完成自己的使命,他決定就取滅了。因爲啥呢?遠離了造作的心智。造作已經和他們無緣了。因爲他沒有悲智的心願故,他認爲所有的作業都是虛假的,不相應的,是虛妄造作出來的。這種心智不能廣利有情,不能把淨土一法廣延于未來。

  這就看出來:我們要是在這個地方認識不清楚呀,就是我們如果有聲聞心智,你修行稍有一點成就,你就會貪利于這種所謂的實際之樂——就是寂滅之樂。有的人有禅定,就貪著于禅定之樂,這是很容易染著的地方。

  所以說修法中是有許多難緣的,淨土一法遠離因緣,遠離種種五十陰魔的障緣。一些有情自以爲是,少有染著,就是色、受、想、行、識,各有四種魔難機製,不一定到哪個地方你就被耽擱了。有的被陰境所騙,比如我一坐,有了一個什麼夢境,有什麼一個境界,天人鬼神來告訴我說什麼什麼了,他當真了,後來就真的被鬼神所指使了;有人有禅定,看到自身放光了,天人來贊歎啊,其他聖人來贊歎,就自以爲有所證了,就落入妄語中了,就是未證言證,未得言得。有的人産生神變善巧就去遊戲去了,結果忘記了利生之正務。這種種機製中,障緣甚多。所以說:生于無佛之國土,修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行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于這個法得不退轉,甚難甚難啊!

  我們一般凡夫所設的機製,無外乎是善惡、是非、無記的對待罷了。了不起的有一點境界,再了不起的有一點禅定,于無上道業實不相幹呐!何以故呢?真正有無上道業之心智者,于法精進無礙,無所舍離,他不舍棄這個因緣,說法無厭,求法不倦,精進于無上道業。

  象我們現在這個人壽百歲之時,在釋迦佛教化的機製下面,一直到人壽十歲,增劫反過來到人壽八萬四千歲這個機製中,一直到減劫人壽十歲,我們人是極苦之滑坡,越來越苦,越來越驕慢,越來越自大。什麼叫自大,就是越來越……越來越……越自大他越減損故。我們要真正很調柔,很謙下,人就會越來越高,越來越大,越來越福報具足的。那麼我們現在的人爲什麼越來越……?他們看到釋迦佛以前應化的遺迹,釋迦佛就是丈六的身子的;有罪惡有情,就是釋迦佛在世的有情,見釋迦佛,五尺黃臉比丘。就是罪惡深厚的有情見到釋迦佛,見到他就是五尺黃臉比丘,就和我們現在人差不多一樣高,因爲罪惡深厚故。那再罪惡的人呢,聞名尚不得聞,況且見呢?

  我們現在睜得是什麼眼呢?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一定不要認爲你很幸福。我們現在人驕慢的機製是充塞到我們生命的自頭至尾,因爲在減劫中,什麼叫減劫呢?就是這樣減的,各個都這樣認爲,各個都認爲自己很好,都自我感覺很好,哪怕是很苦很苦的人,他也感覺很好。要不然就是怨天尤人,心外求法,責怪這個,責怪那個,就是在自身心智中不能了解共業的業報。在減劫之中,減劫之中呢,你無所愛憎,只能是苦事,極苦之事,你應該怎麼來審視極短之生命,極薄微之福德。過去人抓把土就可以變成寶石,我們現在抓把寶石可以變把土,你還有什麼福德呢?

  現代的人浪費時間最不惜手段,浪費自己的道德最不惜手段,自慢自诩最不惜手段,被他方有情所摒棄。我們象垃圾一樣,在無量無邊的刹土中。因爲啥?因爲你的心智你沒觀察。(這樣說)不是在貶低有情。我們自身都在共業之分中啊!一直在滑坡,一直在滑坡……不相信可以做個記錄:你現在把你自己認爲所有的高明的東西都記錄下來,叁年以後,你稍有善巧的時候,你就會看到你過去的惡業是多麼的痛苦。現在我們的心的機製是什麼樣子?

  一直到人壽十歲,這是個不可抑製的一個滑坡,道德、福慧都在不斷地……人的性越來越剛強,越來越自诩,越來越自以爲是,一直到人壽十歲,人相互地侵殺已盡,這時候大家才忏悔,慢慢地調柔調柔,到人壽八萬四千歲,彌勒佛再降世。

  彌勒世尊發這樣的願:設我做佛,人天福德第一……衣食自然,方度衆生。我們現在這樣什麼是自然呢?我們做什麼事情都要勤苦,勤苦下來,心裏留下的是什麼呢?是感激嗎?不是。多是怨恨,多是是非,多是相互地傷害。我們真是學佛嗎?學佛是什麼呢?是利樂一切有情,成就無上菩提。你是利樂有情嗎?所以說叁界甚苦啊!

  我們在這個地方要是不警覺的情況下,許多學佛人指指劃劃的,好比說到寺院裏來,賊頭賊腦的,想占點什麼佛教的便宜呀!佛法的便宜呀!沒有奉獻的心,沒有舍離自我的心,沒有愛樂道場的心,沒有利益有情的心,結果善鮮惡熾,不能自拔的鬼神之業,現世你做一個人的樣子,你的心已經成鬼神了。有的人偷盜,有的人妄語,有的人設種種業,不斷地累積著、累積著……後面的果報怎麼辦呢?我們不知道,不知道你自己就慢慢地受,慢慢地承受。你要是不怨恨別人的情況下,不怨恨周遍的環境的話,你沈靜下來,看哪一個業不是自己造出來的,沒有一個業不是我們自己造出來的。再一個就是共業,共業真是苦,共業太苦。

  我下去走了一遍,到蓮花石走了一遍,上來的時候,眼睛冒著金花呢!哎呀!我說苦啊!走一路,就說苦啊,苦啊!這世間苦啊!因爲這色身不自由啊。想用他呢,不方便啊!它給你帶來沈重呀、疲憊呀、無力呀,五陰之苦啊,拖累著你的知見,拖累著你的願望。

  諸位善知識,我可能是說,我這樣的人的福報薄,不是!我感覺到在共業中我們要善于觀察。大家會觀察我們集體的共業,往往就會怨恨別人怎麼樣,怨恨環境怎麼樣。要知道這是共業的現狀,在這共業中,我們可以守護佛法的利益,來利益這共業中的苦難有情,令此沈淪有情得以度脫。就是不沈浸于這種苦難的減劫之中,所以說往生安樂國土;或者說現世已得往生抉擇,雖在此土中饒益有情,共同往生,于佛法畢竟得以不退轉。要不然我們這個時代的人臉一拉、心一抹,就怨天恨地的。我耳朵每一天在這個院裏聽這個東西呀,我這耳朵有點兒背,現在有點兒聾了,聽不到了,但是還是能聽到怨恨的多,是非的多,苦難的多,沈淪的多,利他的少啊!要是我們真正的交流的是利他之語、愛樂之語、幫助之語、消除怨戾之語、慈悲之語、真正是善良之語、誠實之語,那大家真是善哉了。我們是不是這樣子呢?自他二種鼓勵呢?我感覺諸位善知識應該善自觀察。

  在叁界中說利他,說容易說,我不知道我們每個人能做幾分利他之事呀?佛者有利他分,一切衆生被他利。我認爲在這個娑婆世界裏,我們要想得到利益,只能仰仗叁寶加持呀,彌陀慈悲不舍,有他利分。你說我們能利他,利他也是仰仗叁寶的加持,阿彌陀佛的回施,隨順這個力量,回施有情。利用這個力量攝化有情,得到所謂的佛陀之力的利他、我們的自利之分。在佛陀功德的利他分上,我們得到自利分。

  諸位善知識善于觀察,你真正有利他的東西嗎?你真正能利他嗎?利他是真正的無我者、智慧者、慈悲者、于世俗中無一切貪戀者、究竟心智圓滿者,法性周遍者能利他。其他人我們怎麼能利他呢?所有利他莫不是自利的一個善巧罷了,莫不是自利的一個調整罷了,莫不是走出我、我所的一個方便罷了。

  “此人更不生叁界”。我們在這個叁界中,實在是沒有叁界可得,但是你蹲在這個業力中,你還有我、我所的時間,你就不能自拔。你還爲明天設想的時候,你怎麼能利益別人呢?我經常聽見有人說:“我今年怎麼樣,明年怎麼樣,後年怎麼樣,怎麼樣、怎麼樣……”我說:“是,你可以怎麼樣,也可以這麼樣、那麼樣,但是你就是現在怎麼樣你老忘掉了。”現下不知道怎麼樣,總想著未來怎麼樣;現下不知道圓滿,現下不知道清淨,現下不知道利他,現下不知道熄滅貪嗔癡。于未來熄滅,于未來利人,于未來安住,何以安住呢?不是自欺嗎?一定要警策自己。

  所以說,此人更不生叁界,我們願意生在叁界嗎?叁界是不是火宅呢?“叁界外除淨土更無生處。”這個呢,昙鸾法師給我們做了一個抉擇:色界、無色界、欲界之外,出淨土之外,更無生處。不給你方便了。那我們不往生淨土,就在叁界。這就是你兩個路,你自己選擇了。

  不在叁界生,那就是極樂國,沒有斷滅處的。不希望你到這種實際國土,就是阿羅漢所居…

《往生論注講解 第二十五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