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往生論注講解 第二十四集▪P4

  ..續本文上一頁頭):哎呀,這太累了。累在什麼地方呢?難以交流,難以述說,難以正確面對。很多事情真是很簡單很簡單的,本來已經如幻的事情過去了,本來如幻的不該執著的東西就執著了,本來不該苦的強製著苦,不光苦自己還要苦別人,不光苦今天還要苦未來,不光苦未來有人還造逼苦,到他方世界去還要去受苦,就是這個世界散壞了他還要到其它世界去受苦,你看到就會于心不忍啊,這個不忍的心往往會生起來,一不忍就會産生什麼樣的感知呢?哎呀,就是想放棄了。

  真的我坐在上面是歎了一口氣,想啊,建這麼大個廟子幹什麼呢?因爲建開了,對面要建一個彌勒佛像,不是對面,就是下首,這邊是青龍,那邊是白虎,那麼出在一個山,那個地方我們要建一個彌勒佛也好,阿彌陀佛也好,建一個彌勒寶閣也好,建一個彌勒寺也好,一個寺一個寺都會建起來了,未來很莊嚴,不過這裏面會有幾個人能住下來呢?心裏不舒服。

  很多人本來可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本來可以于無上道業很輕易就成就了,可他不願意成就,非得製造無明的惡業、無明的罪業,不光此生受苦,不光苦自己,還要苦別人,不光苦此生,還要生生世世去苦自己。實在是用正常的思維、正常的觀察、正常的心智不可理解,不可理喻,沒法理解,所以常生懊惱與後悔,就想算了,管這些事情幹什麼呢?念到彌陀,心裏就沒有啥了,感覺到在這如幻的業緣中,實在無一物可得,如幻的衆生沈淪的苦中,我們受到彌陀的安慰了,要不然真是太苦了。

  尤其是看到虛妄的不實的強製之苦的時候,你是不能忍受的,很難忍受。所以聲聞乘多證于實際,什麼實際呢?他一下子就證實了。什麼證實呢?實無一衆生可度,實無一衆生可得,實無一法則可守護,就舍棄了,舍棄什麼?舍棄虛妄,證于真實,那麼取有余無余的涅槃,他就守護這個清淨的心智了,不再去染著這些虛妄的無盡的塵勞了,這就是聲聞心。那麼佛陀——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出世,他這個教言最早依聲聞相來住世,但不是聲聞心。聲聞心在末世有情中,在我們這個時代中要是能守護聲聞心的人那就是阿羅漢,去成就去吧,能不能呢?就是他會證得這個實際取滅,取滅于這個斷諸後有,所謂梵行已立,不爲後有,所作已辦。已辦者,但見法性之真實,這個真實,是著真實了,但證于實際,于實際地一時安住。那麼這樣就無有利益衆生的悲心了。

  今天可能是因爲這段文字,自己站在房子邊上,一直這個問題就是過不去。就是這個心——聲聞心,就是慈悲心很難生起來,尤其是看到這個莫名的、無需要的、強製的苦。我們這個苦是很強製的!有人製造的苦是很幼稚,很可憐,很可笑的!但他強製在抓這個,這就是我!我就是這樣幹,不光這樣幹還要去逼迫別人,逼迫自己,還要無端的延續。你還不能言語他,你言說都不行。你說你出來,這太苦了!這個苦實在是不必的。他就會誹謗,就會認爲你還怎麼的?還比我高明呀?我比你強得多,福報比你大得多,起碼比你年青,或者說比你……,總是這樣的機製啊!

  所以讀到這個大乘法,我們一般好說,但有沒有大乘心?我不知道諸位善知識,出家、在家的自己看一看,自己有沒有大乘心,就是利他之心啊、守護叁寶之心、廣利有情之心、無我之心、遠離我、我善惡的造作、智愚的造作、凡聖的造作。你能這樣,你有善根的,就是所謂大乘善根的萌發,這個萌發之心有了,不要說軟心菩薩,你萌發一個心智,就是初發意,有這樣的機製沒有呢?這段文字最主要的引發我們這一點。

  我們作爲一個學佛之人,一心一意地要我怎麼聖、我怎麼善、我怎麼好、我怎麼壞,一直爲這個事情孜孜不倦地努力,實在是大乘小乘都談不上,就是連聲聞菩提心份都不可得,這實在是太遙遠了。所以我們讀了這一段文字,不要認爲這個事情離我們很遠。說“哎呀,我發的什麼什麼心。”你細細地、靜靜地聽聽你的心聲與業習,是大乘,還是聲聞乘,還是凡夫心?你自己去觀察,善自觀察。我今天觀察自己,我說能有自利的心就不錯了,那不過是念到阿彌陀佛了,稍生慶慰啊;再念阿彌陀佛了,受到加持了,轉換了知見;再念念阿彌陀佛,能放下自己這個知見;再念阿彌陀佛了,能生起一念喜悅;真正地念阿彌陀佛了,那麼就在“受樂常無間”上有相應的機製了。

  當然還是鼓勵大家去如實地觀察自己的現緣,是隨順阿彌陀佛的願力,以阿彌陀佛的誓願爲自己的誓願,以阿彌陀佛的功德國土爲自己的回歸安住,這樣的來修法一生有希望;要是依自己的善惡是非,貪嗔癡慢疑邪見的這種機製去建立,太遙遠太遙遠了!說實話呢,就是在我們學佛的機製中,大家天天在聽淨土教言,但你靜下來的時候,你悄悄的時候,你看你心裏是怎麼想的?你在做些什麼?你自己問問自己。這個跟別人沒有太大的關系。因爲這個法界的建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空淨(?56:10)法界,問別人沒有用,看別人也沒有用。我聽到別人說此怨彼、彼怨此的時候,我說我也怨一句,怨一怨,我感覺沒啥意思呀。誰能怨誰呀?哪個人的法界,哪個人的果報,因果報應都是自己建造起來的,任何人不能取代故。要是能取代,阿彌陀佛早就給我們取代了,因爲十劫前就發這樣的誓願:照十方國,無所障礙,令聽聞衆生直成無上道。那我們今日是聽了、是聞了,還是在照十方國無所障礙處安住了呢?還是在自己的業力虛妄中安住呢?

  諸位善知識一定要從自己心靈深處來觀察自己所依所緣,觀察自己所抉擇的法則。我們從自身來觀察,其他人不起作用。所以各個自擇取,各個自善觀察,各個來自用,包括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來運用。這樣我們怎麼來審觀呢?

  我說我這個例子,大家不要著實,也不要當假,你看看你自己的心就對了。我感到就有意義了。有時候人的心就像天空一樣烏雲滾滾,有時滂沱大雨,有時就是晴朗的一望無際的萬裏無雲的天空,有時經常飄著彩雲,都是我們的心,但是各個人在各自受用。所以莫去贊他,莫去謗他,但看自心,你還有個方便,這還是聲聞心啊,你要是在這個聲聞心能受持少分利益,我們再聞阿彌陀佛,回小向大,那這個是大義門的教言。

  下面說的女人是妒忌、狹隘、執著,那根缺就不用說了,于貪嗔癡慢疑中強製爲自我,這就是根缺之人啊,手足不全,智慧不足呀。這個根就是說聞佛聞法而不得聞,習法不得見,用法不得行,這不是根缺是什麼呢?那我們在這個地方能守住二乘,回小向大還有點善利,要不然很難進趣佛法的究竟利益了。起碼說你自己在阻礙自己,這個就是給我們清除我們這種大義門中的障礙,來令我們在通大義門中出入自在。

  我舉這個例子可能就是讓大家有一個自我參照的親切感吧。誰也代替不了誰的業緣,要有以取代的話,那諸佛都不慈悲。因爲什麼呢?我們爲什麼還在沈淪呢?要有以取代的情況下,諸佛、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早已不惜任何代價把我們給度脫出去了,代替不了。所以佛但以教言,但以清淨所證法益回施衆生,令衆生隨順得入,隨順出入生死煩惱。要不然我們就成上帝教了,你雖然是佛教徒,但你心智中培養一個上帝,要麼先把別人培養成上帝,最後培養自己這個上帝。現在許許多多學法中的人就是到處去學東西,幹什麼呢?學了以後爲了作上帝,想來管理別人,教育別人,度脫別人。結果因爲自己的心是有對待的,有衆生相、我相、人相、壽者相,墮入輪回,不能出離,因爲驕慢心罷了,就是染著對待心修法,此人落邪見,不能見如來,不能入聖道。那麼我們學佛的人究竟應該怎麼守護呢?這個教言機製十分清晰。我們看看下面的文字。

  大義者,大乘所以也。如人造城,得門則入。

  像發的這個願呀,所建立的法益就和造城是一樣的,建立國土一樣亦複如是。因地所發之願,像阿彌陀佛二百一十億佛土這種殊勝的因緣下,觀察、審思、建立超世之願,超越一切諸佛之誓,建立這個最尊貴的教言機製,就是開一個大城之門,令一切衆生趣入而得平等智,無所挂礙。

  若人得生安樂者,是則成就大乘之門也。

  往生彼國,皆是大乘之心。因爲是隨順阿彌陀佛殊勝大願故而得成就的,皆是正定之聚,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成就往生彼國之正因。所以往生者皆是“正覺華化生”,皆是依佛願力故而得生,這個是沒有什麼可質疑的地方,就是絲毫沒有什麼可質疑的。

  那我們在這個世間東看西看,許多有情還在忙著建立自己的功德,甚至在佛法中建立自己的功德,而不知這個法性無所建、無所造、無所毀、無所損,但以平等住而得安樂,所以清淨平等覺是爲守護,這個守護是真實的。所以“是則成就大乘之門也。”

  那我們在這個娑婆世界欲行大乘法則者,此人甚爲希有。像《法華經》所宣化的,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有無量無邊的不退轉菩薩守護于此,那你是依佛陀知見。若依現業見,我們是怎麼見的呢?《從地湧出品》那是佛眼所見啊,此界不退轉菩薩無量無邊,從地中湧出,從虛空中生出,從種種世間顯現。那我們的眼見到的是什麼呢?說實話,我作爲一個障緣深厚的因緣生在這個末世常常心裏是壅塞的,看到的不是不退轉的菩薩,看到的是煩惱。明知道自己在製造煩惱,在生妄想,還是抑製不住自己要煩惱幾分鍾,煩惱一段時間,抑製不住,管都管不住自己。甚至就是在這個寺院作個祈禱,你要不相應就不要……,最後還是做了一個不好的祈禱。

  那麼這個業習中,上午我們學戒的時候就給大家講:業習之暗流若不警覺,若不隨順阿彌陀佛的願力,此暗流是不可思議的,業力不可思議!佛力是不可思議的,有種種不可思議之力,業力我們要是不知道它的時間,業力亦是不可思議的,它會使你的生命陷入無端狀態,來苦自己、苦有情。今天上午我真是很苦很苦的,非常的苦,雖然很短暫,大概有十分鍾、二十分鍾的…

《往生論注講解 第二十四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