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头):哎呀,这太累了。累在什么地方呢?难以交流,难以述说,难以正确面对。很多事情真是很简单很简单的,本来已经如幻的事情过去了,本来如幻的不该执着的东西就执着了,本来不该苦的强制着苦,不光苦自己还要苦别人,不光苦今天还要苦未来,不光苦未来有人还造逼苦,到他方世界去还要去受苦,就是这个世界散坏了他还要到其它世界去受苦,你看到就会于心不忍啊,这个不忍的心往往会生起来,一不忍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感知呢?哎呀,就是想放弃了。
真的我坐在上面是叹了一口气,想啊,建这么大个庙子干什么呢?因为建开了,对面要建一个弥勒佛像,不是对面,就是下首,这边是青龙,那边是白虎,那么出在一个山,那个地方我们要建一个弥勒佛也好,阿弥陀佛也好,建一个弥勒宝阁也好,建一个弥勒寺也好,一个寺一个寺都会建起来了,未来很庄严,不过这里面会有几个人能住下来呢?心里不舒服。
很多人本来可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本来可以于无上道业很轻易就成就了,可他不愿意成就,非得制造无明的恶业、无明的罪业,不光此生受苦,不光苦自己,还要苦别人,不光苦此生,还要生生世世去苦自己。实在是用正常的思维、正常的观察、正常的心智不可理解,不可理喻,没法理解,所以常生懊恼与后悔,就想算了,管这些事情干什么呢?念到弥陀,心里就没有啥了,感觉到在这如幻的业缘中,实在无一物可得,如幻的众生沉沦的苦中,我们受到弥陀的安慰了,要不然真是太苦了。
尤其是看到虚妄的不实的强制之苦的时候,你是不能忍受的,很难忍受。所以声闻乘多证于实际,什么实际呢?他一下子就证实了。什么证实呢?实无一众生可度,实无一众生可得,实无一法则可守护,就舍弃了,舍弃什么?舍弃虚妄,证于真实,那么取有余无余的涅槃,他就守护这个清净的心智了,不再去染着这些虚妄的无尽的尘劳了,这就是声闻心。那么佛陀——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出世,他这个教言最早依声闻相来住世,但不是声闻心。声闻心在末世有情中,在我们这个时代中要是能守护声闻心的人那就是阿罗汉,去成就去吧,能不能呢?就是他会证得这个实际取灭,取灭于这个断诸后有,所谓梵行已立,不为后有,所作已办。已办者,但见法性之真实,这个真实,是着真实了,但证于实际,于实际地一时安住。那么这样就无有利益众生的悲心了。
今天可能是因为这段文字,自己站在房子边上,一直这个问题就是过不去。就是这个心——声闻心,就是慈悲心很难生起来,尤其是看到这个莫名的、无需要的、强制的苦。我们这个苦是很强制的!有人制造的苦是很幼稚,很可怜,很可笑的!但他强制在抓这个,这就是我!我就是这样干,不光这样干还要去逼迫别人,逼迫自己,还要无端的延续。你还不能言语他,你言说都不行。你说你出来,这太苦了!这个苦实在是不必的。他就会诽谤,就会认为你还怎么的?还比我高明呀?我比你强得多,福报比你大得多,起码比你年青,或者说比你……,总是这样的机制啊!
所以读到这个大乘法,我们一般好说,但有没有大乘心?我不知道诸位善知识,出家、在家的自己看一看,自己有没有大乘心,就是利他之心啊、守护三宝之心、广利有情之心、无我之心、远离我、我善恶的造作、智愚的造作、凡圣的造作。你能这样,你有善根的,就是所谓大乘善根的萌发,这个萌发之心有了,不要说软心菩萨,你萌发一个心智,就是初发意,有这样的机制没有呢?这段文字最主要的引发我们这一点。
我们作为一个学佛之人,一心一意地要我怎么圣、我怎么善、我怎么好、我怎么坏,一直为这个事情孜孜不倦地努力,实在是大乘小乘都谈不上,就是连声闻菩提心份都不可得,这实在是太遥远了。所以我们读了这一段文字,不要认为这个事情离我们很远。说“哎呀,我发的什么什么心。”你细细地、静静地听听你的心声与业习,是大乘,还是声闻乘,还是凡夫心?你自己去观察,善自观察。我今天观察自己,我说能有自利的心就不错了,那不过是念到阿弥陀佛了,稍生庆慰啊;再念阿弥陀佛了,受到加持了,转换了知见;再念念阿弥陀佛,能放下自己这个知见;再念阿弥陀佛了,能生起一念喜悦;真正地念阿弥陀佛了,那么就在“受乐常无间”上有相应的机制了。
当然还是鼓励大家去如实地观察自己的现缘,是随顺阿弥陀佛的愿力,以阿弥陀佛的誓愿为自己的誓愿,以阿弥陀佛的功德国土为自己的回归安住,这样的来修法一生有希望;要是依自己的善恶是非,贪嗔痴慢疑邪见的这种机制去建立,太遥远太遥远了!说实话呢,就是在我们学佛的机制中,大家天天在听净土教言,但你静下来的时候,你悄悄的时候,你看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你在做些什么?你自己问问自己。这个跟别人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这个法界的建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空净(?56:10)法界,问别人没有用,看别人也没有用。我听到别人说此怨彼、彼怨此的时候,我说我也怨一句,怨一怨,我感觉没啥意思呀。谁能怨谁呀?哪个人的法界,哪个人的果报,因果报应都是自己建造起来的,任何人不能取代故。要是能取代,阿弥陀佛早就给我们取代了,因为十劫前就发这样的誓愿:照十方国,无所障碍,令听闻众生直成无上道。那我们今日是听了、是闻了,还是在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处安住了呢?还是在自己的业力虚妄中安住呢?
诸位善知识一定要从自己心灵深处来观察自己所依所缘,观察自己所抉择的法则。我们从自身来观察,其他人不起作用。所以各个自择取,各个自善观察,各个来自用,包括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来运用。这样我们怎么来审观呢?
我说我这个例子,大家不要着实,也不要当假,你看看你自己的心就对了。我感到就有意义了。有时候人的心就像天空一样乌云滚滚,有时滂沱大雨,有时就是晴朗的一望无际的万里无云的天空,有时经常飘着彩云,都是我们的心,但是各个人在各自受用。所以莫去赞他,莫去谤他,但看自心,你还有个方便,这还是声闻心啊,你要是在这个声闻心能受持少分利益,我们再闻阿弥陀佛,回小向大,那这个是大义门的教言。
下面说的女人是妒忌、狭隘、执着,那根缺就不用说了,于贪嗔痴慢疑中强制为自我,这就是根缺之人啊,手足不全,智慧不足呀。这个根就是说闻佛闻法而不得闻,习法不得见,用法不得行,这不是根缺是什么呢?那我们在这个地方能守住二乘,回小向大还有点善利,要不然很难进趣佛法的究竟利益了。起码说你自己在阻碍自己,这个就是给我们清除我们这种大义门中的障碍,来令我们在通大义门中出入自在。
我举这个例子可能就是让大家有一个自我参照的亲切感吧。谁也代替不了谁的业缘,要有以取代的话,那诸佛都不慈悲。因为什么呢?我们为什么还在沉沦呢?要有以取代的情况下,诸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早已不惜任何代价把我们给度脱出去了,代替不了。所以佛但以教言,但以清净所证法益回施众生,令众生随顺得入,随顺出入生死烦恼。要不然我们就成上帝教了,你虽然是佛教徒,但你心智中培养一个上帝,要么先把别人培养成上帝,最后培养自己这个上帝。现在许许多多学法中的人就是到处去学东西,干什么呢?学了以后为了作上帝,想来管理别人,教育别人,度脱别人。结果因为自己的心是有对待的,有众生相、我相、人相、寿者相,堕入轮回,不能出离,因为骄慢心罢了,就是染着对待心修法,此人落邪见,不能见如来,不能入圣道。那么我们学佛的人究竟应该怎么守护呢?这个教言机制十分清晰。我们看看下面的文字。
大义者,大乘所以也。如人造城,得门则入。
像发的这个愿呀,所建立的法益就和造城是一样的,建立国土一样亦复如是。因地所发之愿,像阿弥陀佛二百一十亿佛土这种殊胜的因缘下,观察、审思、建立超世之愿,超越一切诸佛之誓,建立这个最尊贵的教言机制,就是开一个大城之门,令一切众生趣入而得平等智,无所挂碍。
若人得生安乐者,是则成就大乘之门也。
往生彼国,皆是大乘之心。因为是随顺阿弥陀佛殊胜大愿故而得成就的,皆是正定之聚,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成就往生彼国之正因。所以往生者皆是“正觉华化生”,皆是依佛愿力故而得生,这个是没有什么可质疑的地方,就是丝毫没有什么可质疑的。
那我们在这个世间东看西看,许多有情还在忙着建立自己的功德,甚至在佛法中建立自己的功德,而不知这个法性无所建、无所造、无所毁、无所损,但以平等住而得安乐,所以清净平等觉是为守护,这个守护是真实的。所以“是则成就大乘之门也。”
那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欲行大乘法则者,此人甚为希有。像《法华经》所宣化的,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有无量无边的不退转菩萨守护于此,那你是依佛陀知见。若依现业见,我们是怎么见的呢?《从地涌出品》那是佛眼所见啊,此界不退转菩萨无量无边,从地中涌出,从虚空中生出,从种种世间显现。那我们的眼见到的是什么呢?说实话,我作为一个障缘深厚的因缘生在这个末世常常心里是壅塞的,看到的不是不退转的菩萨,看到的是烦恼。明知道自己在制造烦恼,在生妄想,还是抑制不住自己要烦恼几分钟,烦恼一段时间,抑制不住,管都管不住自己。甚至就是在这个寺院作个祈祷,你要不相应就不要……,最后还是做了一个不好的祈祷。
那么这个业习中,上午我们学戒的时候就给大家讲:业习之暗流若不警觉,若不随顺阿弥陀佛的愿力,此暗流是不可思议的,业力不可思议!佛力是不可思议的,有种种不可思议之力,业力我们要是不知道它的时间,业力亦是不可思议的,它会使你的生命陷入无端状态,来苦自己、苦有情。今天上午我真是很苦很苦的,非常的苦,虽然很短暂,大概有十分钟、二十分钟的…
《往生论注讲解 第二十四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