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往生論注講解 第二十二集▪P4

  ..續本文上一頁,總共四貼疏有多少字?純粹是胡扯八道,就是羅嗦的話,太多了。我們現在的人心智羸弱,你解釋不清楚,要反複地說,一個問題要講很多很多,還希望大家能理解,實際很多真是廢話。對善巧之人來說,都多此一舉啊;那麼對智者來說,要善于剝離吧。

  好,我們讀下面的文字:

  ③莊嚴虛空功德成就

  〖無量寶交絡,羅網遍虛空,種種鈴發響,宣吐妙法音。〗

  此四句,名莊嚴虛空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起此莊嚴?見有國土,煙雲塵霧,蔽障太虛。震烈[雨/替](雨聲)霍(大雨),從上而墮。不祥災(天火)霓(屈虹青赤,或白色陰氣),每自空來。憂慮百端,爲之毛豎。菩薩見此,興大悲心:“願我國土,寶網交絡,羅遍虛空。鈴铎宮商,鳴宣道法。視之無厭,懷道見德。”是故言:“無量寶交絡,羅網遍虛空,種種鈴發響,宣吐妙法音。”

  虛空莊嚴功德成就,水、地、空——這是叁個功德成就。這四句偈子,天親菩薩的文字很美啊,很優美很優美,雖然翻譯過來了,還是很優美。

  〖無量寶交絡,羅網遍虛空,種種鈴發響,宣吐妙法音。〗

  不用解釋這四句話,讀一讀人心裏感覺很美妙的。

  此四句,名莊虛空功德成就。

  我們看我們這個虛空中莊嚴是什麼呢?烏雲呗,好的時間有彩雲,平常時間有白雲,要是天晴得十分好是藍天,其他還有什麼?鳥飛,還有什麼?沒有其它的了。

  他這個說“無量寶交絡,羅網遍虛空”。我們有時候會看到殿堂,我們這個殿堂就是太簡陋了,有的很多地方殿堂裏面很莊嚴啊。寶交絡,羅網什麼,幢幡什麼的,種種莊嚴具。

  羅網遍虛空,那人呼吸不是不舒服嗎?不是的,這是個比喻,是我們看得見的一種形象比喻。要是直接把極樂世界的莊嚴給我們說,我們沒法了解,所以是類比說。

  還是希望各位順性去建立國土,或者說念到諸佛悉皆現前,能得見極樂世界,肯定你再看這話,你認爲它太腼腆了,它肯定說的不相應,因爲這個喻說,終不如實。它不是如實的說,是喻說,打個比方,這麼說。

  實際象寶交絡、羅網,我們知道,我們能感知得到,要不然那沒法說,光明網相,莊嚴網相,我也講不通,要是離開比喻我也沒法說。我也說不來,不知怎麼說好。

  “種種鈴發響,宣吐妙法音”。此四句莊嚴虛空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起此莊嚴?見有國土

  它這個土又讀(du)嘛,國土(du)。爲什麼讀國土(du)呢?臺灣人都這麼讀的。

  煙雲塵霧,蔽障太虛。震烈[雨/替](雨聲)霍(大雨),從上而墮。不祥災(天火)霓(屈虹青赤,或白色陰氣),每自空來。

  就是怪異的天經常會出現。

  憂慮百端,爲之毛豎。

  我不知道這個毛豎,大家有沒有感覺。有時候到特別怖畏的地方,人就會毛孔冒冷氣,毛骨悚然嘛,炸起來了,毛豎。

  菩薩見此,興大悲心:“願我國土,寶網交絡,羅遍虛空。鈴铎宮商。

  鈴铎,“铎”我們看不到了,古代人那個編鍾,有鈴有铎。铎大概是那種東西,是個單板子,鈴是個圓的,編鍾嘛,就是圓的;铎就是一個一個板板,一打“叮叮”的出宮商之聲,是那樣子一個。這解釋的是“大的鈴”,我見過铎,铎是一個發音的金屬板。現在南傳佛教,化緣的時候還敲铎呢,那叫铎,我們那叫雲板,拿那一敲,“叮……”人就出來了,就拿著大米出來了,他們就那樣的。兩個人擡著一個那個東西,跟我們的雲板差不多,但特別厚,一敲那聲音很響的,“叮……”一個村子都聽到的,大家就都出來,一個人捧碗米什麼的,他們版納還是這樣的。

  鈴铎宮商。鳴宣道法。

  實際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風聲、雨聲、鳥聲,乃至說火車叫、汽車叫,什麼聲,也是在宣化無常、無我、苦空,實際是一樣的。有時候我們只是說迷失了自己的心,認爲他沒有宣化。你看什麼聲音不是無常的?什麼聲音不是無我的?什麼聲音不是寂滅寂靜的?都在宣吐法音,只是說我們沒有法心,沒有道心,所以聞不到。

  鳴宣道法。視之無厭,

  這還真是爲了滿足我們的這個心智,讓我們心智造作得到滿足,人一滿足就甯靜下來了。那我們通過觀察滿足了,人心就不再造作了;人不滿足的時候,心一下子都不休息啊,這樣那樣,那樣這樣……永遠不休息,很苦很苦的。

  以前在家的時間看他們准備裝修房子,買這個材料那個材料,跑跑,跑半個月以後,煩的,累的啊,不滿足,蓋完了,還是這不行那不行,拆掉重新來。

  “視之無厭”。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不順性實在是不容易建立。你今天看著好,明天看著就不合適了,不相應了。

  懷道見德。是故言:“無量寶交絡,羅網遍虛空,種種鈴發響,宣吐妙法音。”

  一切的所示現之物,皆是順性建立故,所以宣吐妙法之音。那我們在這個娑婆世界中,能不能觀察到萬事萬物的本性呢?若能觀察得到,那麼亦會處處聞得道法之音,乃至宣布道化,利樂世間有情。你看我們平常凡夫的無明心智中就是染著,對待善惡取舍,就是不完美不具足,總是有掙紮的東西,所以這個虛空莊嚴是令我們在一切時處所涉及的法則,莫不都是在聞法、修法、行法。

  極樂世界爲什麼有這樣的莊嚴呢?就是阿彌陀佛在因地所興起大悲願力所促成。我們通過這二十九種觀察,一定會進趣一種心智,什麼心智?順性者滿足,順性者安樂。在阿彌陀佛令衆生滿足的這些願望的加持下,令我們得見自性安樂,要不然我們與性德的距離特別大,沒有彌陀的修德的回施,我們與性德的認知的機會基本上是沒有的。我們經常在虛妄的執著差別造作的修德中、修持中去徘徊取舍,很難與本性的清淨的種相相應。

  “觀彼世界相,勝過叁界道,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這個信量(61:40)二法中徹底揭示了,令我們進趣自性本來清淨、自性本來廣大、自性本來具足的心智,讓我們自我了解。天親菩薩在十七種莊嚴中以總相,乃至十六句細相分中,處處令我們得見自性,得見自性安樂。

  行,我們還讀下面的文字。

  

9、莊嚴雨功德成就

  〖雨華衣莊嚴,無量香普熏。

   此二句,名莊嚴雨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興此莊嚴?見有國土,欲以服飾布地,延請所尊。或欲以香華、名寶,用表恭敬。而業貧感薄,是事不果。是故興大悲願:“願我國土,常雨此物,滿衆生意。”

  何故以雨爲言?恐取著雲:“若常雨華、衣,亦應填塞虛空,何緣不妨?”是故以雨爲喻。雨適時則無洪滔之患。安樂報豈有累情之物乎?經言:日夜六時,雨寶衣,雨寶華。寶質柔軟。履踐其上,則下四寸。隨舉足時,還複如故。用訖入寶地,如水入坎。是故言:“雨華衣莊嚴,無量香普熏。”

  雨花衣莊嚴,無量香普熏。

  這個說雨功德成就,我們以前讀雨,它這個讀雨(欲)加重了一下,這個雨就是普遍的供養,普遍的實施的一種法則。雨花衣莊嚴,無量香普熏。

  此二句,名莊嚴雨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興此莊嚴?

  昙鸾法師特別有耐心的在每一種莊嚴中,都這樣來引導我們,讓我們對比觀察。在凡夫心智中,對比是很重要的一個擇取的動力。那麼大取大舍的狀態歸入了不取不舍的法性,要沒有這種大取大舍,我們很難厭娑婆,信極樂;很難厭逆性,順性回歸;很難厭苦向樂,很難這樣做。所以他不斷地耐心地,在每一個莊嚴的語句之後,這樣不斷地引導我們。“佛本何故興此莊嚴?”

  見有國土,欲以服飾布地

  印度人有這個習慣,我們中國人沒有。中國人把衣服鋪到地上去讓人踐踏的概念沒有。我們中國人的衣服從“胡服騎射”那個成語以後,基本上裙子就斷了,就開始穿胡服了。這種一兩千年的機製大概是有的,起碼七八百年吧,這個機製太大了,我們的衣服現在就緊緊的裹在身上了,已經不可能了。那最早中國人的衣服也是衣裙,它方便,一拉出去就是地毯,你知道嗎?想想我們中國人這個衣服,沒辦法。

  現在到印度,你看一看,白衣什麼的還都是披單,它有這個風俗習慣。欲以服飾布地,因爲尊重故,他有這個習慣,好比說有聖者來了,他把衣服鋪過去以後,聖者從這上面踐踏過去,走過去以後。他就生起極大的歡樂,感覺受到加持了,他把這個衣服帶回去穿到身上,感覺很榮耀,很喜悅,跟聖者結了一個很好的因緣,供養的因緣。

  我們都讀過釋迦佛因地的故事,他就把自己的頭發解下來,就鋪在那個地方讓燃燈古佛走過去,不至于腳踏到泥土上。實際那個泥土是帝釋天化出來的,就是看你咋辦,他們都鋪,把所有的地方都鋪好了,忽然出來一塊泥巴地,燃燈古佛要走踩到泥巴地上。實際就是看你發心嘛,你不是說你發什麼心供養佛嗎?沒有衣了,衣供養完了,就把頭發解下來。我們和尚就沒辦法了,怎麼也沒辦法了。這是釋迦佛的因地嘛,我們都讀過這個故事,他是這種習慣。

  現在到印度,有些地方還可以看到這種機製的。我們到版納的時間,他就把白布,一匹白布扛上來了,我說你幹什麼?鋪地。他們就砍芭蕉葉,一砍一個芭蕉葉,來給你鋪鋪,讓你走過去。那我們漢地的時間就是給你鋪個地毯什麼的,我都不主張我們用地毯,那迦葉尊者來了我們鋪什麼呢?一般來我們都鋪個地毯。迦葉尊者來,我們鋪什麼呢?建好了再說吧。

  欲以服飾布地。延請所尊。

  他這個習慣呢,現在在熱帶地區還都是有的。因爲熱帶地區的人赤足,不穿鞋子。所以那個衣服鋪到地上,很尊貴的一個狀態了。要我們穿了鞋子,釘上釘子,你有什麼用了,對不對?還給你鋪那個有什麼意義,對不對?世尊在世的時候,托缽是要赤足的。我們那個地方,我去托缽,到版納、到其它地方托缽,也必須得赤足的,不赤足不行。因爲什麼?世尊都赤足,你怎麼能不赤足,對不對?我到東北有一個出家師父就問我:“你驕…

《往生論注講解 第二十二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