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总共四贴疏有多少字?纯粹是胡扯八道,就是罗嗦的话,太多了。我们现在的人心智羸弱,你解释不清楚,要反复地说,一个问题要讲很多很多,还希望大家能理解,实际很多真是废话。对善巧之人来说,都多此一举啊;那么对智者来说,要善于剥离吧。
好,我们读下面的文字:
③庄严虚空功德成就
〖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
此四句,名庄严虚空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国土,烟云尘雾,蔽障太虚。震烈[雨/替](雨声)霍(大雨),从上而堕。不祥灾(天火)霓(屈虹青赤,或白色阴气),每自空来。忧虑百端,为之毛竖。菩萨见此,兴大悲心:“愿我国土,宝网交络,罗遍虚空。铃铎宫商,鸣宣道法。视之无厌,怀道见德。”是故言:“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
虚空庄严功德成就,水、地、空——这是三个功德成就。这四句偈子,天亲菩萨的文字很美啊,很优美很优美,虽然翻译过来了,还是很优美。
〖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
不用解释这四句话,读一读人心里感觉很美妙的。
此四句,名庄虚空功德成就。
我们看我们这个虚空中庄严是什么呢?乌云呗,好的时间有彩云,平常时间有白云,要是天晴得十分好是蓝天,其他还有什么?鸟飞,还有什么?没有其它的了。
他这个说“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我们有时候会看到殿堂,我们这个殿堂就是太简陋了,有的很多地方殿堂里面很庄严啊。宝交络,罗网什么,幢幡什么的,种种庄严具。
罗网遍虚空,那人呼吸不是不舒服吗?不是的,这是个比喻,是我们看得见的一种形象比喻。要是直接把极乐世界的庄严给我们说,我们没法了解,所以是类比说。
还是希望各位顺性去建立国土,或者说念到诸佛悉皆现前,能得见极乐世界,肯定你再看这话,你认为它太腼腆了,它肯定说的不相应,因为这个喻说,终不如实。它不是如实的说,是喻说,打个比方,这么说。
实际象宝交络、罗网,我们知道,我们能感知得到,要不然那没法说,光明网相,庄严网相,我也讲不通,要是离开比喻我也没法说。我也说不来,不知怎么说好。
“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此四句庄严虚空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国土
它这个土又读(du)嘛,国土(du)。为什么读国土(du)呢?台湾人都这么读的。
烟云尘雾,蔽障太虚。震烈[雨/替](雨声)霍(大雨),从上而堕。不祥灾(天火)霓(屈虹青赤,或白色阴气),每自空来。
就是怪异的天经常会出现。
忧虑百端,为之毛竖。
我不知道这个毛竖,大家有没有感觉。有时候到特别怖畏的地方,人就会毛孔冒冷气,毛骨悚然嘛,炸起来了,毛竖。
菩萨见此,兴大悲心:“愿我国土,宝网交络,罗遍虚空。铃铎宫商。
铃铎,“铎”我们看不到了,古代人那个编钟,有铃有铎。铎大概是那种东西,是个单板子,铃是个圆的,编钟嘛,就是圆的;铎就是一个一个板板,一打“叮叮”的出宫商之声,是那样子一个。这解释的是“大的铃”,我见过铎,铎是一个发音的金属板。现在南传佛教,化缘的时候还敲铎呢,那叫铎,我们那叫云板,拿那一敲,“叮……”人就出来了,就拿着大米出来了,他们就那样的。两个人抬着一个那个东西,跟我们的云板差不多,但特别厚,一敲那声音很响的,“叮……”一个村子都听到的,大家就都出来,一个人捧碗米什么的,他们版纳还是这样的。
铃铎宫商。鸣宣道法。
实际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风声、雨声、鸟声,乃至说火车叫、汽车叫,什么声,也是在宣化无常、无我、苦空,实际是一样的。有时候我们只是说迷失了自己的心,认为他没有宣化。你看什么声音不是无常的?什么声音不是无我的?什么声音不是寂灭寂静的?都在宣吐法音,只是说我们没有法心,没有道心,所以闻不到。
鸣宣道法。视之无厌,
这还真是为了满足我们的这个心智,让我们心智造作得到满足,人一满足就宁静下来了。那我们通过观察满足了,人心就不再造作了;人不满足的时候,心一下子都不休息啊,这样那样,那样这样……永远不休息,很苦很苦的。
以前在家的时间看他们准备装修房子,买这个材料那个材料,跑跑,跑半个月以后,烦的,累的啊,不满足,盖完了,还是这不行那不行,拆掉重新来。
“视之无厌”。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不顺性实在是不容易建立。你今天看着好,明天看着就不合适了,不相应了。
怀道见德。是故言:“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
一切的所示现之物,皆是顺性建立故,所以宣吐妙法之音。那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中,能不能观察到万事万物的本性呢?若能观察得到,那么亦会处处闻得道法之音,乃至宣布道化,利乐世间有情。你看我们平常凡夫的无明心智中就是染着,对待善恶取舍,就是不完美不具足,总是有挣扎的东西,所以这个虚空庄严是令我们在一切时处所涉及的法则,莫不都是在闻法、修法、行法。
极乐世界为什么有这样的庄严呢?就是阿弥陀佛在因地所兴起大悲愿力所促成。我们通过这二十九种观察,一定会进趣一种心智,什么心智?顺性者满足,顺性者安乐。在阿弥陀佛令众生满足的这些愿望的加持下,令我们得见自性安乐,要不然我们与性德的距离特别大,没有弥陀的修德的回施,我们与性德的认知的机会基本上是没有的。我们经常在虚妄的执着差别造作的修德中、修持中去徘徊取舍,很难与本性的清净的种相相应。
“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这个信量(61:40)二法中彻底揭示了,令我们进趣自性本来清净、自性本来广大、自性本来具足的心智,让我们自我了解。天亲菩萨在十七种庄严中以总相,乃至十六句细相分中,处处令我们得见自性,得见自性安乐。
行,我们还读下面的文字。
9、庄严雨功德成就
〖雨华衣庄严,无量香普熏。〗
此二句,名庄严雨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兴此庄严?见有国土,欲以服饰布地,延请所尊。或欲以香华、名宝,用表恭敬。而业贫感薄,是事不果。是故兴大悲愿:“愿我国土,常雨此物,满众生意。”
何故以雨为言?恐取著云:“若常雨华、衣,亦应填塞虚空,何缘不妨?”是故以雨为喻。雨适时则无洪滔之患。安乐报岂有累情之物乎?经言:日夜六时,雨宝衣,雨宝华。宝质柔软。履践其上,则下四寸。随举足时,还复如故。用讫入宝地,如水入坎。是故言:“雨华衣庄严,无量香普熏。”
雨花衣庄严,无量香普熏。
这个说雨功德成就,我们以前读雨,它这个读雨(欲)加重了一下,这个雨就是普遍的供养,普遍的实施的一种法则。雨花衣庄严,无量香普熏。
此二句,名庄严雨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兴此庄严?
昙鸾法师特别有耐心的在每一种庄严中,都这样来引导我们,让我们对比观察。在凡夫心智中,对比是很重要的一个择取的动力。那么大取大舍的状态归入了不取不舍的法性,要没有这种大取大舍,我们很难厌娑婆,信极乐;很难厌逆性,顺性回归;很难厌苦向乐,很难这样做。所以他不断地耐心地,在每一个庄严的语句之后,这样不断地引导我们。“佛本何故兴此庄严?”
见有国土,欲以服饰布地
印度人有这个习惯,我们中国人没有。中国人把衣服铺到地上去让人践踏的概念没有。我们中国人的衣服从“胡服骑射”那个成语以后,基本上裙子就断了,就开始穿胡服了。这种一两千年的机制大概是有的,起码七八百年吧,这个机制太大了,我们的衣服现在就紧紧的裹在身上了,已经不可能了。那最早中国人的衣服也是衣裙,它方便,一拉出去就是地毯,你知道吗?想想我们中国人这个衣服,没办法。
现在到印度,你看一看,白衣什么的还都是披单,它有这个风俗习惯。欲以服饰布地,因为尊重故,他有这个习惯,好比说有圣者来了,他把衣服铺过去以后,圣者从这上面践踏过去,走过去以后。他就生起极大的欢乐,感觉受到加持了,他把这个衣服带回去穿到身上,感觉很荣耀,很喜悦,跟圣者结了一个很好的因缘,供养的因缘。
我们都读过释迦佛因地的故事,他就把自己的头发解下来,就铺在那个地方让燃灯古佛走过去,不至于脚踏到泥土上。实际那个泥土是帝释天化出来的,就是看你咋办,他们都铺,把所有的地方都铺好了,忽然出来一块泥巴地,燃灯古佛要走踩到泥巴地上。实际就是看你发心嘛,你不是说你发什么心供养佛吗?没有衣了,衣供养完了,就把头发解下来。我们和尚就没办法了,怎么也没办法了。这是释迦佛的因地嘛,我们都读过这个故事,他是这种习惯。
现在到印度,有些地方还可以看到这种机制的。我们到版纳的时间,他就把白布,一匹白布扛上来了,我说你干什么?铺地。他们就砍芭蕉叶,一砍一个芭蕉叶,来给你铺铺,让你走过去。那我们汉地的时间就是给你铺个地毯什么的,我都不主张我们用地毯,那迦叶尊者来了我们铺什么呢?一般来我们都铺个地毯。迦叶尊者来,我们铺什么呢?建好了再说吧。
欲以服饰布地。延请所尊。
他这个习惯呢,现在在热带地区还都是有的。因为热带地区的人赤足,不穿鞋子。所以那个衣服铺到地上,很尊贵的一个状态了。要我们穿了鞋子,钉上钉子,你有什么用了,对不对?还给你铺那个有什么意义,对不对?世尊在世的时候,托钵是要赤足的。我们那个地方,我去托钵,到版纳、到其它地方托钵,也必须得赤足的,不赤足不行。因为什么?世尊都赤足,你怎么能不赤足,对不对?我到东北有一个出家师父就问我:“你骄…
《往生论注讲解 第二十二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