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往生論注講解 第二十一集▪P5

  ..續本文上一頁左右旋,觸者生勝樂,過迦旃鄰陀。〗

    此四句,名莊嚴觸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起此莊嚴?見有國土,雖寶重金玉,不得爲衣服。珍玩明鏡,無議于敷具。斯緣悅于目,不便于身也。

  就說好看不好用,身上的不能用。

  身眼二情,豈弗矛盾乎?

  這個矛盾跟我們現在的矛盾是一樣的,那兩個字,他這個地方就是消融這種對待,你好看不見得好用,好用不見得好看,他在這裏作這麼個提示。

  是故願言:使我國土,人天六情,和于水乳,卒去楚越之勞。

  “楚越之勞”這個典故沒有查,我們可以查一查,以前他有詩文,這個差異之勞,差異之別。(編注:卒去楚越之勞。卒去就是除去。古代楚國和越國相互敵對。要幫助那一國。都會引起另一國的不滿。同時援助二國。也是雙方不討好。叫楚越之勞)。

  所以七寶柔軟,悅目便身。迦旃鄰陀者,天竺柔軟草名也,觸之者能生樂受,故以爲喻。注者言:

  注者言此,這就是鸾鸾法師自己說。

  注者言:此間土、石、草、木,各有定體。譯者何緣目彼寶爲草耶?

  這是自問的話,這個地方,昙鸾法師有點不平,就是說你怎麼能這樣譯呢?這個注者言此,是昙鸾法師有疑義了。象他注解的時候他可以提出來疑義,象我們今天學這個東西的時候也可以提出來疑義,你這沒有必要,有疑義就疑義,所以說是說疑皆是皆作先賢之德,來表達一個法則罷了。

  各有定體。譯者何緣目彼寶爲草耶?

  他提出這個,我要回答就很好回答,我說這草還爲寶呢,什麼不是寶對不對?實際他這個疑問我看他有些執著了,我感覺這個昙鸾法師有點執著了,昙鸾法師可能說應該搞點高尚的東西呗。我們到了極樂世界,問問昙鸾法師,我們可以留下這個公案的,甯願欠法債,不願欠業債。你說這個問題我沒有搞明,昙鸾法師你在注解上怎麼這麼講呢?往生了一定要問問昙鸾法師,昙鸾法師一定在極樂世界,你放心。他有這麼大的信心與善巧,但這個問題我感覺要問問他,他處理不太好。

  人家翻譯得很清晰對不對,草尚有這樣柔軟的功德,況且其他的東西呢,對不對?你怎麼不允許呢?一定要質問他。大家一定要去啊,去了見他問一問,你這個不合適,對不對?這麼多人譯經都是大善知識,是不是?你怎麼這樣輕易評判呢?我們質問質問他,不行去評判也行,說你是前輩我們是後輩不能提出批評,建議建議,行不行?大家把這個話題保留住,但一定要去的,你不去沒辦法,你不去極樂世界真問不成啊!

  因爲什麼?此土彼土,無隔而隔。何以故?業力相隔故。那你說我念十方諸佛悉皆現前叁昧,我證得叁昧了,我看它還隔不隔?那時候你問昙鸾也不要緊。那我們看看遠公大師嘛,他帶一百二十叁人發了願之後,很多人就來見他,叁次見佛嘛。每次見佛都有人來問他,你大德你應該比我們早來啊,你怎麼現在還沒有來啊?就來問他了,他就笑笑說可能到時間了。最後一次說到時間了,七天之後當別此娑婆。

  所以無隔而隔啊,是爲業力之隔,虛妄的業力之隔。我們現在與阿彌陀佛照十方國無所障礙無盡刹土,本來沒有隔,因爲心念業緣所閉障故,所以說無隔而隔。我們在自己業力的匣子裏還沒有捅破一個口呢,一捅破大光就照進來了,就知道本無有隔啊。

  我們要是有的善知識能證得念佛叁昧,或者能證得十方諸佛悉皆現前叁味,問昙鸾法師也不要緊。有人說會不認識的,我說你放心,你一定認識的,到時間不用報號,不用說我是昙鸾,他不這樣報的,你放心。你看見(他)說我心裏就一個問題問你,我們在放光寺學習的時候,這問題法師沒講清楚,他講不清楚,因爲什麼?這麼多年了他講不清楚,非得讓你來回答,爲什麼你當時提這麼個疑義,他譯這麼好,對不對?你怎麼會這麼說呢?你說譯什麼呢?我們傳達給娑婆世界的有情。

  真是我現在都不知道他會譯成什麼樣的東西,他後面說他譯的不這樣譯,我找到我是得問問,我建議大家都得問問他,你不問你差這個機會,這是個往生增上緣。你不要欠業債,你要欠法債,這個疑問是法債,我不搞清楚我睡不成覺的,對不對?我證念佛叁昧幹什麼呢?我要見昙鸾法師嘛,我要問問這個問題,這問題不問不行的,對不對?這一個問題都搞不懂,還往生呢,對不對?別人說你人都做不好,還往生呢。

  好,我們把這個問題就懸在這個地方了,那麼寶爲草耶。

  當以其葻lan(草得風貌)

  風一吹,那個草就旋起來了,

  [/]qiong(草旋貌)

  前面是風吹的貌,這是草旋貌的樣子。

  [/]miao(細草曰[/])

  他舉這個要麼風吹草了,要麼草旋起來,要麼草很細,

  故以草目之耳。

  他這個地方說呢怎麼以草爲寶呢?要麼說它旋,然後說它很細,說風吹它,故以草,就是眼看到的意思。

  余若參譯,當別有途。

  我真不知道他翻譯能翻譯成什麼,這還能看,還能感覺,對不對?這都夠好了。他能譯成什麼了?我真想不通。昙鸾法師也是分別心太重了,這個得問問。實際學佛的時候這個完全是可以設置的。

  我給大家講講無著菩薩,無著菩薩就是有兩個問題解決不掉,他開始習的聲聞禅定,有出定有入定,就是不見彌勒論主,見不到。他有兩個問題他得不到解答不了,就是唯識的兩個問題。他想這不行,這怎麼辦?他就在那個華嚴洞啊,放光寺一下山就那個洞,就閉關。閉了二、叁年自己剩了一把骨頭了,也沒有證悟,也沒有什麼感覺,就算了吧,就不行了,肯定是不行了,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但他一直心裏存著這個問題,什麼問題?兩個問題鼓勵他在修證。他出來的時候看到那個狗蹲在那個牆角裏,渾身潰爛,長著蛆蟲,生起了悲心了,悲心一起,他抱著那狗說:“我們兩個一樣可憐。”就想給它治療,把蟲病治療。這時彌勒站他面前了說:你不要見我嗎?實際那個狗就是彌勒。

  爲什麼?業報啊,業報遮射出來的,對不對?實際我們山河大地都是法王身,人人都是佛菩薩,你看到的是什麼啊?不是男就是女,不是老就是少,你看到的是這個。但是你要是慈悲心真生起來的時候,那就看到彌勒了。彌勒就說:你不是要見我嗎?這麼多年的勤苦修持。他(無著菩薩)說:“我不見你了,我要見你時你不見我,現在不見你了你又要見我了。”

  他(無著菩薩)有兩個問題,因爲這兩個問題,他郁悶在心中,他必須得要解決,不解決受不了的。過去人遇法是不顧身命的,你知道嗎?現在人是遇業力不顧生命,你知道嗎?是這樣子嘛,與自己的妄想不顧生命;過去人是我遇到佛法的問題,我不解決,我是顧不得身命的,那我一定要把它解決掉,怎麼樣我也要把它解決掉的,千差萬別,是參佛也好,修禅定也好,是到他方國土禅定裏去見佛世尊,見諸大菩薩也好,你一定要處理的。

  所以他(無著菩薩)真把這個問題處理了。後來無著菩薩隨時可以到兜率天去見彌勒聞法嘛,因爲他的心智猛利。我感覺這個事情一出來,很多人可以見到昙鸾法師。這個不敢保證,因爲我們這裏面都是菩薩,勇猛精進。我想過這個事,以前我想過這個昙鸾法師爲什麼這麼想呢?見了一定質問質問他,先拿點東西供養。咱這娑婆世界的東西你也帶不去,你這個禮物怎麼准備?我也想過了,你這個娑婆世界的東西都帶不去,我們用什麼樣的禮物來供養他呢?你不供養你問法怎麼問啊?還得准備點禮物,這個不說了。

  但這個疑問十分重要的,來鼓勵我們修法,好比說你真有這樣的機製了,我就念阿彌陀佛,證得十方諸佛悉皆現前叁昧,昙鸾法師一定跟來的。我告訴你,他們到極樂世界,我們讀阿彌陀佛的誓願:“設我國天人,不知十方如恒河沙諸佛有情之心智者,不取正覺。”你讀讀《無量壽經》。昙鸾法師在極樂世界,我們在這裏一動念,我剛才在這一說,他就指著我腦門說:你小子怎麼胡說,對不對?我早就回答你了,你還在這兒……我們舉心動念,他決定了知的,我告訴你。多攀個緣也好,很好的,你一定要問。

  也可能有人真是因爲這證得念佛叁昧呢,或者證得十方諸佛悉皆現前立。諸佛菩薩是誠實言者,決定語者,令彼國所有人民,在這個法則上決定得他心智的、天眼通的。天眼通與他心智可以看到我們的未來,可以聽到我們的心願。

  要是我們抓住這一個心願我們就能往生,我告訴你,不要說其他的。你說我一生我顧不得了,我非得把這問題解決掉,那麼這一個願望就行了,就能往生。不過見了替我問一問,說慈法師讓提的,這是禮品,你說我沒有想這個問題,那是娑婆世界那個慈法法師讓我提的,到時來找我麻煩,我來對付他。

  我們來看下面的文字。

  當別有途。生勝樂者,觸迦旃鄰陀,生染著樂;

  這個染著的樂,我們說就是感觸,我見過一種草,那個草他們園林上種的草,用手摸跟緞子面是一樣的感覺,他們說那個草十分……也是從印度引進過來的。我都懷疑是不是這個草,象那個緞子面一樣,那草,你用手背一感覺,就象撫到很柔的緞子上一樣感覺,就是很柔很柔,觸覺很好。他那個地方是說生染著樂。

  觸彼軟寶,生法喜樂。

  這個以草爲喻,不是說極樂世界有迦旃鄰陀這個草,不是的,以草爲喻。我們都知道佛法說法中有法喻說嘛,有人名,法喻這樣的說法,這是喻說。喻說是相似說,相對相似法中相似說,他給你作一個啓發罷了,不作相似說你不知道,不給你舉這個例子你沒法感知。因爲畢竟這個文字是天親菩薩用梵文寫下來的,翻譯的人菩提流支是帶過來的,他這個名字此方無嘛,他不翻譯。…

《往生論注講解 第二十一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