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往生論注講解 第二十集▪P5

  ..續本文上一頁遠離造作,遠離造作就得平等,無有對待就得清淨。所以無造無作,清淨平等,法性安住。就是在我們這個隨順分中得到法性的安住,清淨平等一時現前。但你要是建立我、我所,建立我得失、我凡聖,你必然有造作之取舍,那清淨平等無爲法身難得相應,這機製都是很簡單的,理論機製很簡單。

  “以安樂國土清淨性成就故”。

  猶如百川歸海,一切衆生緣阿彌陀佛,皆如百川歸海,稱爲清淨性,緣阿彌陀佛就是清淨性。何以故?阿彌陀佛給你這個虛妄的業中一切滿足,令你得平等性、無作爲性、安樂性。所以“清淨性成就故”。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者,平等大道也。平等道所以名爲正道者,平等是諸法體相”。

  我們都知道平等智是一切修法之依止,清淨平等是修法的依止,平等表達法性,是凡夫最容易感應得到的,是凡夫最不願意隨順的。因爲凡夫者,不願意平凡。標新立異者是凡夫心,總要與人不同,這就是凡夫心智。所以平等雖是法性,衆生所不樂取。諸佛菩薩喜歡平等,凡夫喜歡平等的人太少了,在凡夫的有情你號號自己的脈,就是你的想法不希望平等,總想搞出來點什麼不一樣的東西。像德燈師在家的時間搞行爲藝術,就是不平等的東西,總是要不一樣,它那個機製是那樣的,宣傳的機製是那樣子的,就是不平等的東西,跟大家不一樣,標立一個東西。實際我們凡夫地的有情,都有這樣的作爲。

  “以諸法平等,故發心等”

  心智是等。所以在《大乘起信論》中講:心者,凡夫心,諸佛心,是此心等,心體一如故。那麼我們要是知道這個問題了,那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就是回到自己不二心智中了,如此而已,只是擇取,所緣境改變了。過去緣自己的業,現在緣佛了。一轉身就變了,法則變了。

  以諸法平等,故發心等。發心等,故道等,道等,故大慈悲等,大慈悲是佛道正因。

  所以我們一般人學佛,你看看你是不是有慈悲心。慈悲心是無染無著的心。無染無著利益世間,無染無著究竟利益世間是大慈悲。好比說我們作爲一個出家人、在家人學佛,用無染無著的心做一切事、行一切法,那就是大慈悲的心來做事情,這是很簡單清晰的一個可以觀察得到的法則。

  大慈悲是佛道正因。故言:正道大慈悲

  慈悲叁緣

  “慈悲有叁緣”

  昙鸾法師在這裏講得十分清晰簡單。

  “一者衆生緣是小悲;”。

  像我們親情之間有親有疏,有好有壞,有善有惡,有是有非。

  “二者法緣,是中悲;”

  好比說有人修淨土,有個修這個法,有人學那個法,法緣相互的依止.

  “叁者無緣,是大悲。”

  阿彌陀佛是無緣大慈,何以故?不舍一切苦惱衆生,廣利一切世間有情,鹹令成就無上道業,他是沒有擇取的。阿彌陀佛不擇取善惡,不擇取凡聖,普利十方有情,所以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攝化十方有情同證菩提。這就是阿彌陀佛無緣大慈。我們緣阿彌陀佛,我們這個無緣大慈、大慈悲心一定也會生起來。所以,無緣者是大悲。

  大悲就是出世善也

  我們要善于觀察,一旦我們隨著這個觀察力,能産生這種親切的感知,我們就用得上了。你看世間親情的纏縛,實在是苦得很啊,很多人都體驗過這個苦,狹隘,逼迫,相互的難以了知,難以相互的印契。所以這個無緣大慈十分重要。

  “安樂淨土,從此大悲生故,謂之大悲爲淨土之根,故曰出世善根生”。

  大悲爲淨土之根,所以第五念門回向門中,不舍一切苦惱衆生,回向爲首,成就大悲。淨土法門的修持在這個地方是十分重要的。那麼這個“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在這個後續的所謂的清淨的總相下面,在這個廣大如虛空的量,再次提示這個出世的善根,來令我們的心智觀察這個出世的善根。淨土法門的修持的機製是大慈悲修持的機製。大慈悲的生起是順性建立,不順性決定會驕慢、染著、虛假與對待。那麼就生不起出世善根。這整篇文字給我們提示出世善根皆緣大慈悲所建立,大慈悲緣法性所建立。阿彌陀佛給我們表達出來,讓我們來緣此,來成就大慈悲、出世善根。

  這些文字我感覺就是法則,大家不要輕意帶過,輕易帶過草草就讀過去了,我們下面能不能用得起呢?希望大家能相互督促,相互觀察、實踐,用這樣的方法來交流,對自己的心,對周邊的因緣來交流這樣的法則,實踐這樣的法則,那樣就變得十分有意義。

  

4、莊嚴形相功德成就

  〖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

    此二句,名莊嚴形相功德成就。

  佛本所以起此莊嚴功德者,見日行四域,光不周叁方;庭燎在宅,明不滿十仞。以是故起滿淨光明願。如日月光輪,滿足自體。彼安樂淨土,雖複廣大無邊,清淨光明無不充塞。故曰:“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

  這是引導我們觀察極樂世界器世間成就,實際器世間的確能徹照一切衆生的法性。這是阿彌陀佛順性所表達的性功德的真實。

  “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

  此二句來表明形相莊嚴功德成就,若是我們真正的以大慈悲來順性延續自己的感知,就是覺知性,那麼“如鏡日月輪”這種功德也必然在我們周邊表達出來。

  “此二句,名莊嚴形相功德成就”。

  此形相者,說的是國土形相,實際境土、心智是無差別的,像我們說外邊的環境跟你的心智是沒法差別的,是沒法對待的。但我們在凡夫的心智中往往來對待這個法,就是說認爲外面的景象與自己的心智是不相幹的。極樂世界國土皆是阿彌陀佛性德、修德圓滿的體現建立的,所以形相莊嚴功德成就。

  昙鸾法師給我們講這個例子,是對比說,娑婆世界與他方國土的對比說。令我們進趣願往生彼國意,因爲彼國廣大啊,清淨啊,還有這麼多出世的往生者,國土的樣子是什麼樣呢?是光明相。現在有許多念佛人,諸佛悉皆現前叁昧有證得的,有這樣證量的人,也有在平時念佛叁昧中有證量的人,見到極樂世界,光相不可言喻。

  以前我們出過這些事情。念佛念得比較好的人,或者說比較相應的,有相似的這些感知的。所以經典描述的這些文字都很勉強,說得是很極致,但很勉強。這些文字只能假設。以前在打坐時,觀察一些華藏世界的種種莊嚴,在讀經能感覺到佛對這個形容實在是爲了使我們對比的了解,強製出來的一種說法。

  好比說我們都是中國人,不了解巴黎,也沒去過巴黎,沒有飄洋過海到法國,別人給我們介紹要通過很多我們能了解的東西,來給我們講法國,讓我們有個折射,舉很多例子讓我們了解這個地方,實際講東西都是不相應的,他只是說相似的東西。阿彌陀佛的光明莊嚴,象日月二輪,這都是相似的比喻,我們一定要了解這個。

  名莊嚴形相功德成就。佛本所以起此莊嚴功德者,見日行四域,光不周叁方;

  現在太陽在我們這個地方照著,美國中午跟我們對著的半個地球是黑色的,就是到晚上了。有幾次他們給我打電話說我現在是淩晨幾點幾點,你那是幾點呢?我說:唉呀,這時間怎麼是反的呢。北京時間和紐約時間是差異很大的。

  光不周叁方。庭燎在宅,明不滿十仞。以是故起滿淨光明願。如日月光輪,滿足自體。

  這實際上就是我們看得到的日月二輪,我們這個世界上日月二輪是最亮的,是給我們強比喻的。像我舉巴黎這個事情,比較勉強,不要當真。你要是當真,會著這個相,就很難有清淨的修持力。但這個地方不妨是一個光明的引導。

  “彼安樂淨土,雖複廣大無邊,清淨光明無不充塞。”

  光明充盈之義。像我們在這個世界裏,光明的確是不充盈的。白天還好,到有烏雲的情況下,一到晚上,再有烏雲就漆黑一團。太陽升起來有點亮光了,月亮升起來有點亮光了,但是要滿足我們要打燈什麼的。極樂世界是一個大光明滿足充塞的光明世界。那你要是心裏充滿一點黑暗的東西,你就不願意往生的,所以我們要心智光明。像在法性光明中,我們一般到中陰,中陰果報的時候,要是第一個認取的就是法性光明,那是周遍的光明。如果有禅定修持,這個光明相不難見。沒有禅定,這個東西比較難說一些。

  “故曰:“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

  昙鸾法師在這裏舉得比較簡單,參照物少一些,從這個機製次第來講,天親菩薩的發心遠遠不止如此說。我也不想說,好比說你講的比昙鸾法師要高明嗎?不是的,若是我們有大慈悲的心智,心智一旦建立,你所有行法的心智照耀,就如日月之輪一樣的,所到之地都有日月之光明,就是說有光明予人。若以無盡大悲心智饒益不舍一切苦惱衆生,這就是光明相。不取舍之時就是光明。天親菩薩在此處實有這種所謂大慈悲善心中所升起來的光明照耀,照耀周遍有情的這種機製。昙鸾法師就在這個國土上來用這個功夫了。你可以在我們心智中用無緣大悲,不舍一切有情,令其安住于平等法性之中,阿彌陀佛廣大圓滿攝化之中,你就會升起充盈光明之心,你就會感覺到光明充盈之感知,這就是依報。

  這裏作一個提示罷了,也不想發明什麼,幹脆就這樣講一講,給大家一個提示。因爲大慈悲的光明是充盈的,是順應法性的。

  好,我們看下面的文字。

  

5、莊嚴事功德成就

  〖備諸珍寶性,具足妙莊嚴。〗

    此二句,名莊嚴種種事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起此莊嚴?見有國土,以泥土爲宮飾,以木石爲華觀。或雕金镂玉,意願不充。或營備百千,具受辛苦。以此故興大悲心:“願我成佛,必使珍寶具足,嚴麗自然,相忘于有余,自得于佛道。”此莊嚴事,縱使毗首羯磨,工稱妙絕,積思竭想,豈能取圖?

  “性”者,“本”義也。能生既淨,所生焉得不淨。故經言:“隨其心淨,則佛土淨。”是故言:“備諸珍寶性…

《往生論注講解 第二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