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往生论注讲解 第二十集▪P5

  ..续本文上一页远离造作,远离造作就得平等,无有对待就得清净。所以无造无作,清净平等,法性安住。就是在我们这个随顺分中得到法性的安住,清净平等一时现前。但你要是建立我、我所,建立我得失、我凡圣,你必然有造作之取舍,那清净平等无为法身难得相应,这机制都是很简单的,理论机制很简单。

  “以安乐国土清净性成就故”。

  犹如百川归海,一切众生缘阿弥陀佛,皆如百川归海,称为清净性,缘阿弥陀佛就是清净性。何以故?阿弥陀佛给你这个虚妄的业中一切满足,令你得平等性、无作为性、安乐性。所以“清净性成就故”。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者,平等大道也。平等道所以名为正道者,平等是诸法体相”。

  我们都知道平等智是一切修法之依止,清净平等是修法的依止,平等表达法性,是凡夫最容易感应得到的,是凡夫最不愿意随顺的。因为凡夫者,不愿意平凡。标新立异者是凡夫心,总要与人不同,这就是凡夫心智。所以平等虽是法性,众生所不乐取。诸佛菩萨喜欢平等,凡夫喜欢平等的人太少了,在凡夫的有情你号号自己的脉,就是你的想法不希望平等,总想搞出来点什么不一样的东西。像德灯师在家的时间搞行为艺术,就是不平等的东西,总是要不一样,它那个机制是那样的,宣传的机制是那样子的,就是不平等的东西,跟大家不一样,标立一个东西。实际我们凡夫地的有情,都有这样的作为。

  “以诸法平等,故发心等”

  心智是等。所以在《大乘起信论》中讲:心者,凡夫心,诸佛心,是此心等,心体一如故。那么我们要是知道这个问题了,那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就是回到自己不二心智中了,如此而已,只是择取,所缘境改变了。过去缘自己的业,现在缘佛了。一转身就变了,法则变了。

  以诸法平等,故发心等。发心等,故道等,道等,故大慈悲等,大慈悲是佛道正因。

  所以我们一般人学佛,你看看你是不是有慈悲心。慈悲心是无染无著的心。无染无著利益世间,无染无著究竟利益世间是大慈悲。好比说我们作为一个出家人、在家人学佛,用无染无著的心做一切事、行一切法,那就是大慈悲的心来做事情,这是很简单清晰的一个可以观察得到的法则。

  大慈悲是佛道正因。故言:正道大慈悲

  慈悲三缘

  “慈悲有三缘”

  昙鸾法师在这里讲得十分清晰简单。

  “一者众生缘是小悲;”。

  像我们亲情之间有亲有疏,有好有坏,有善有恶,有是有非。

  “二者法缘,是中悲;”

  好比说有人修净土,有个修这个法,有人学那个法,法缘相互的依止.

  “三者无缘,是大悲。”

  阿弥陀佛是无缘大慈,何以故?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广利一切世间有情,咸令成就无上道业,他是没有择取的。阿弥陀佛不择取善恶,不择取凡圣,普利十方有情,所以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摄化十方有情同证菩提。这就是阿弥陀佛无缘大慈。我们缘阿弥陀佛,我们这个无缘大慈、大慈悲心一定也会生起来。所以,无缘者是大悲。

  大悲就是出世善也

  我们要善于观察,一旦我们随着这个观察力,能产生这种亲切的感知,我们就用得上了。你看世间亲情的缠缚,实在是苦得很啊,很多人都体验过这个苦,狭隘,逼迫,相互的难以了知,难以相互的印契。所以这个无缘大慈十分重要。

  “安乐净土,从此大悲生故,谓之大悲为净土之根,故曰出世善根生”。

  大悲为净土之根,所以第五念门回向门中,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回向为首,成就大悲。净土法门的修持在这个地方是十分重要的。那么这个“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在这个后续的所谓的清净的总相下面,在这个广大如虚空的量,再次提示这个出世的善根,来令我们的心智观察这个出世的善根。净土法门的修持的机制是大慈悲修持的机制。大慈悲的生起是顺性建立,不顺性决定会骄慢、染着、虚假与对待。那么就生不起出世善根。这整篇文字给我们提示出世善根皆缘大慈悲所建立,大慈悲缘法性所建立。阿弥陀佛给我们表达出来,让我们来缘此,来成就大慈悲、出世善根。

  这些文字我感觉就是法则,大家不要轻意带过,轻易带过草草就读过去了,我们下面能不能用得起呢?希望大家能相互督促,相互观察、实践,用这样的方法来交流,对自己的心,对周边的因缘来交流这样的法则,实践这样的法则,那样就变得十分有意义。

  

4、庄严形相功德成就

  〖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

    此二句,名庄严形相功德成就。

  佛本所以起此庄严功德者,见日行四域,光不周三方;庭燎在宅,明不满十仞。以是故起满净光明愿。如日月光轮,满足自体。彼安乐净土,虽复广大无边,清净光明无不充塞。故曰:“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

  这是引导我们观察极乐世界器世间成就,实际器世间的确能彻照一切众生的法性。这是阿弥陀佛顺性所表达的性功德的真实。

  “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

  此二句来表明形相庄严功德成就,若是我们真正的以大慈悲来顺性延续自己的感知,就是觉知性,那么“如镜日月轮”这种功德也必然在我们周边表达出来。

  “此二句,名庄严形相功德成就”。

  此形相者,说的是国土形相,实际境土、心智是无差别的,像我们说外边的环境跟你的心智是没法差别的,是没法对待的。但我们在凡夫的心智中往往来对待这个法,就是说认为外面的景象与自己的心智是不相干的。极乐世界国土皆是阿弥陀佛性德、修德圆满的体现建立的,所以形相庄严功德成就。

  昙鸾法师给我们讲这个例子,是对比说,娑婆世界与他方国土的对比说。令我们进趣愿往生彼国意,因为彼国广大啊,清净啊,还有这么多出世的往生者,国土的样子是什么样呢?是光明相。现在有许多念佛人,诸佛悉皆现前三昧有证得的,有这样证量的人,也有在平时念佛三昧中有证量的人,见到极乐世界,光相不可言喻。

  以前我们出过这些事情。念佛念得比较好的人,或者说比较相应的,有相似的这些感知的。所以经典描述的这些文字都很勉强,说得是很极致,但很勉强。这些文字只能假设。以前在打坐时,观察一些华藏世界的种种庄严,在读经能感觉到佛对这个形容实在是为了使我们对比的了解,强制出来的一种说法。

  好比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不了解巴黎,也没去过巴黎,没有飘洋过海到法国,别人给我们介绍要通过很多我们能了解的东西,来给我们讲法国,让我们有个折射,举很多例子让我们了解这个地方,实际讲东西都是不相应的,他只是说相似的东西。阿弥陀佛的光明庄严,象日月二轮,这都是相似的比喻,我们一定要了解这个。

  名庄严形相功德成就。佛本所以起此庄严功德者,见日行四域,光不周三方;

  现在太阳在我们这个地方照着,美国中午跟我们对着的半个地球是黑色的,就是到晚上了。有几次他们给我打电话说我现在是凌晨几点几点,你那是几点呢?我说:唉呀,这时间怎么是反的呢。北京时间和纽约时间是差异很大的。

  光不周三方。庭燎在宅,明不满十仞。以是故起满净光明愿。如日月光轮,满足自体。

  这实际上就是我们看得到的日月二轮,我们这个世界上日月二轮是最亮的,是给我们强比喻的。像我举巴黎这个事情,比较勉强,不要当真。你要是当真,会著这个相,就很难有清净的修持力。但这个地方不妨是一个光明的引导。

  “彼安乐净土,虽复广大无边,清净光明无不充塞。”

  光明充盈之义。像我们在这个世界里,光明的确是不充盈的。白天还好,到有乌云的情况下,一到晚上,再有乌云就漆黑一团。太阳升起来有点亮光了,月亮升起来有点亮光了,但是要满足我们要打灯什么的。极乐世界是一个大光明满足充塞的光明世界。那你要是心里充满一点黑暗的东西,你就不愿意往生的,所以我们要心智光明。像在法性光明中,我们一般到中阴,中阴果报的时候,要是第一个认取的就是法性光明,那是周遍的光明。如果有禅定修持,这个光明相不难见。没有禅定,这个东西比较难说一些。

  “故曰:“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

  昙鸾法师在这里举得比较简单,参照物少一些,从这个机制次第来讲,天亲菩萨的发心远远不止如此说。我也不想说,好比说你讲的比昙鸾法师要高明吗?不是的,若是我们有大慈悲的心智,心智一旦建立,你所有行法的心智照耀,就如日月之轮一样的,所到之地都有日月之光明,就是说有光明予人。若以无尽大悲心智饶益不舍一切苦恼众生,这就是光明相。不取舍之时就是光明。天亲菩萨在此处实有这种所谓大慈悲善心中所升起来的光明照耀,照耀周遍有情的这种机制。昙鸾法师就在这个国土上来用这个功夫了。你可以在我们心智中用无缘大悲,不舍一切有情,令其安住于平等法性之中,阿弥陀佛广大圆满摄化之中,你就会升起充盈光明之心,你就会感觉到光明充盈之感知,这就是依报。

  这里作一个提示罢了,也不想发明什么,干脆就这样讲一讲,给大家一个提示。因为大慈悲的光明是充盈的,是顺应法性的。

  好,我们看下面的文字。

  

5、庄严事功德成就

  〖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

    此二句,名庄严种种事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国土,以泥土为宫饰,以木石为华观。或雕金镂玉,意愿不充。或营备百千,具受辛苦。以此故兴大悲心:“愿我成佛,必使珍宝具足,严丽自然,相忘于有余,自得于佛道。”此庄严事,纵使毗首羯磨,工称妙绝,积思竭想,岂能取图?

  “性”者,“本”义也。能生既净,所生焉得不净。故经言:“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是故言:“备诸珍宝性…

《往生论注讲解 第二十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