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往生論注講解 第十一集▪P3

  ..續本文上一頁他的基礎理論他是沒有的,就是說他的修持的這種一百二十叁人得以往生的機製是很好的,就是沒有理論基礎。所以近代的人對于淨土法門的評價,說要是沒有昙鸾法師淨土立教的理論基礎,後人也很難信淨土,淨土也很難真正地、條理地建立在這個世間。

  

我們慢慢地,隨著深入地實踐,就會了解到淨土法門的理論的機製。當然昙鸾法師對于整個淨土法門的傳播,在中國乃至在國際上的影響是很大的。遠公大師他開創了一個往生阿彌陀佛淨土的團體機製,所以影響也是很大的。所以我們一般尊崇遠公大師爲初祖。昙鸾法師他在理論上建立了這個基礎。後人呢,象蕅益師稱他爲“肉身菩薩”、“神鸾”什麼的,向他所在之處禮敬,這些帝王啊,都是十分尊崇他的道德與理論的建立。他十分清晰地把淨土法門跟其他法門剝離開來。象後面的善導大師所判立的淨土教言,就是《觀經四貼疏》作爲抉擇,楷定古今淨土教言這個機製就是全部來源于昙鸾法師的思想機製。昙鸾法師的思想機製來自于龍樹、天親菩薩的這個淨土易行之法的說法,或者說五念門修法的機製,他的來源是十分清晰的。

  

至于說宋朝人把淨土的祖師的機製的建立,我想我們現在的機製是宋朝人在撰述、在立傳的時候,把祖師一代一代地排布下來,他把昙鸾法師就給泯滅了,這裏面有自己的情計與願望的問題了。那麼後人基本上就順著這個因緣建立起來。但一研究曆史就感到對他十分不公。我們若不研究曆史,不研究淨土法門,傳播的曆史乃至法門的宗脈的機製,我們還是不太在意這個。

  

昙鸾法師在我們中國曆史上對淨土法門的貢獻可以說在理論上他是第一人,決定可以這樣說。在我們中國淨土的理論的機製上決定是第一人,完全可以這樣說。那我們慢慢地實踐,慢慢地來了解這個機製,我想這東西慢慢地會有一個公正地言說。

  

因爲隨著實踐,你不得不依止昙鸾法師的教言機製,你不依止你深入不下去。進入某一個狀態,好比說,我們純粹還把淨土法門的修持當作一種功夫,當作一種斷見思惑的功夫來修持,行不行呢?你完全是可以,但是你在這個時代,這五種障你要避不開,你實踐是很難真正地通過這種方法,來自主地得到所謂的斷見思惑的善巧。那麼假如依著佛陀的願力,進趣淨土的安住,很容易從心智上脫離我知我見,很容易地在我們無始以來的業力蔽障中迅速走出,就是乘佛願力,任運往生,無疑無慮。這個是十分明快的教言,是淨土法門特製的設定。

  

這個設定,我們昨天舉的例子一樣,有人可能是徒步、騎自行車,有人可能坐火車、汽車,有人真是可以坐飛機,那當然說有通力了就更簡單了,要有如意通就不需要這個,飛機也不需要了,動個念就可以了。

  

這種修法的機、效果的差別,我們不能模糊它,不能混淆它。一旦混淆,就會造成一種極大的機製傷害,就是把這個法門有效的這一方面的東西給蒙蔽住了,有效益的這一面機製給蒙蔽住了。所謂有效的機製,什麼叫有效的機製呢?就是這個法門特定的作用給蒙蔽住了。

  

那象其他法門的修持是一樣的,大家都那麼樣地修,把淨土法門也是說比功夫,比腿子,比嘴巴,比一天念多少東西,這樣行不行呢?這也不失爲一種修行方法,但這不能代表淨土,它代表不了淨土,它只是淨土的一種修行方法罷了,但它不是主體的修持。

  

現在基本上隨著時代的傳播,把淨土法門走到一個十分狹隘的臨終果報上去了,而不是說現世的利益,了義教的教言沒有在這個法門上表現出來。所以立淨土法門的理的最主要的依止性的教言沒有了。所以後人稱圓頓之圓頓,了義之了義,徑中之徑之徑啊,把它稱到極處了,但是你看所有修法以及哪個依止?可憐又可憐了,只能說死以後再說吧,就是這樣一個法則了。給現世修行淨土、實踐認識淨土的人帶來極大的故障、心理故障。

  

現在很多人一提到往生,還直接把它跟死亡劃等號了,沒有其它的概念,一說往生就劃等號,這把佛法搞得十分地讓人感覺到陌生,就是死亡之教。只要提到往生,就給它劃等號。象我們讀這個文字,自始至終沒有“死亡”二字,我們說到現在,這上面沒有見到死以後怎麼樣,活又怎麼樣,沒有這樣的文字。但現在大量社會上實踐佛法的、實踐淨土法門的人,基本上就是等死,准備死,准備死那一念,基本上都這樣修行。把淨土法門直接蒙蔽在死亡的影子下面。使大量有機會遇到淨土法門的人不敢深入實踐,或者誤解于淨土教言,這是走到了一個死胡同裏了。

  

所以希望我們追根求源,回到它的根源上來。我們就能了解這個法門是究竟怎麼建立的,就會了解這個機製,不了解這個機製實在是可惜。大概地給大家作這麼一個提示。

  

我們有時間,現在文字量比較大,我們有時間可以對天親、昙鸾、道綽這些淨土法門祖師,慢慢作一個介紹。還是應該介紹一下,不能讓他埋到海底去,還是讓他浮出水面,讓他利益世間吧。對昙鸾法師作這麼一個簡單的提示,用了近一個小時的時間。爲什麼要提示他呢?我感覺到大家對他不太熟悉,可能學習他的文字的感知性就比較少一些。

  

不是一再要提倡《往生論注》、《往生論》,不是的。要是離開這個,我不知道怎麼來下手修行淨土。因爲我遇到,在這十年、十二叁年間,我遇到修行淨土的人,說句實話,知道淨土五門修法的人都很少,更不要說去實踐了。就是知道淨土五門修法的人,就是淨土行人很少,更不要說去實踐五門修法。就是知道的人都很少,經常交流,實踐的那就是少之又少。知道的還是有一部分人,但是實踐者那就少之又少。所以不得已,大家提出來這個學習,我們就給大家作一個提示。

  

希望大家在這個淨土法門的機製上去尋根,找到它的源頭,你就比較好修持了,你比較清晰地了解這個法則的來源機製,不是說靠想象去學習淨土法門。我們想象的淨土法門,就是說我們自己設立的法門了,那就不能說傳承之力,你帶不來傳承之力的效果。那麼曆代祖師的傳播的實質的精髓的教言,能給你帶來真實徹底清淨的利益的這個方便你得不到。

  

我們末世人學佛有一個比較痛苦的地方,就是什麼呢?拿自己的想法去推導一個方法,拿自己的想法去設計一個方法;而不是接受一個傳承,去實踐一個傳承;接受一個方法,實踐一個方法;是拿自己的想象,設定一個方法。所以說呢,就在自己的妄想中,去延續妄想,不過是改換了一個名詞;在自己的業力中,延續自己的業力,不過是帶上了一個淨土,帶上了一個佛法。根本的知見沒有改變。何以故呢?不是傳承而來,不是受教而來,還是在自己的思想意識中發揮認許的東西,而不是說接受一個洗禮,接受一個機製,所以沒有接受灌頂的機製、傳法的機製、教言的機製,還是靠自己的妄想與業力在延續自己的業力,不過是挂個包裝,挂個名字罷了。這是十分痛心的事情,十分可惜、十分可惜的一個大事情。

  

很多人學了幾十年,就是學一個包裝,就是外面包裝的是佛法,裏面全部是自己的業力與妄想,沒有任何新東西。這是十分可憐、十分可憐的,也十分痛心,十分讓人痛心的一個(現象)。就是說,他沒有學到佛法,把佛法作爲一個外包裝,張嘴說的都是佛法,跟別人交流也是佛法,表現的是佛法,心靈深處全部是自己的業力,全部是自己的知見,所以苦不堪言,不能相應故,不能協調故,不能使自己生命的機製真正轉化故。這是需要每一個善知識深思熟慮,對自己決定要負責任的大問題。

  〖雲何觀佛莊嚴功德成就?觀佛莊嚴功德成就者,有八種相,應知。〗

  此“觀”義已彰前偈。

  〖何等八種?一者莊嚴座功德成就,二者莊嚴身業功德成就,叁者莊嚴口業功德成就,四者莊嚴心業功德成就,五者莊嚴大衆功德成就,六者莊嚴上首功德成就,七者莊嚴主功德成就,八者莊嚴不虛作住持功德成就。〗

  〖何者莊嚴座功德成就?偈言“無量大寶王,微妙淨華臺”故。〗

  若欲觀座,當依《觀無量壽經》。

  〖何者莊嚴身業功德成就?偈言“相好光一尋,色像超群生”故。〗

  若欲觀佛身,當依《觀無量壽經》。

  〖何者莊嚴口業功德成就?偈言“如來微妙聲,梵響聞十方”故。〗

  〖何者莊嚴心業功德成就?偈言“同地水火風,虛空無分別”故。“無分別”者,無分別心故。〗

  凡夫衆生,身口意叁業以造罪,輪轉叁界,無有窮已。是故諸佛菩薩,莊嚴身口意叁業,用治衆生虛诳叁業也。雲何用治?

  

衆生以身見故,受叁途身、卑賤身、醜陋身、八難身、流轉身。如是等衆生,見阿彌陀如來相好光明身者,如上種種身業系縛,皆得解脫。入如來家,畢竟得平等身業。

  

衆生以憍慢故,誹謗正法,毀訾賢聖,捐庳尊長。如是人應受拔舌苦、喑啞苦、言教不行苦、無名聞苦。如是等種種諸苦衆生,聞阿彌陀如來至德名號,說法音聲,如上種種口業系縛,皆得解脫。入如來家,畢竟得平等口業。

  

衆生以邪見故,心生分別。若有若無,若非若是,若好若醜,若善若惡,若彼若此,有如是等種種分別。以分別故,長淪叁有,受種種分別苦、取舍苦。長寢大夜,無有出期。是衆生若遇阿彌陀如來平等光照,若…

《往生論注講解 第十一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