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往生論注講解 第十集▪P2

  ..續本文上一頁,各守自己清淨之法則,深入實踐,勿與人爭。肯定不會跟人爭鬥的,別人說的可能是某個角度機製不一樣。

  

他從六個角度來剖析一切法則:總相、別相、成相、壞相、同相、異相。他是從兩大機製說,即差別說、無差別說,這六相歸結成差別說與無差別說。要是我們把這個六相法則有一個機製可以貫穿一切法,即遠離爭鬥,不跟人爭。要用這六相觀法,人無有爭心,就是說只是觀察的方法不一樣罷了,人就會原諒別人,也會原諒自己的心,不與人爭執。

  

總相、別相、同相、異相、成相、壞相,我們談一切法,離不開這六個相。同說與異說,就是平等說、差別說,這兩類說,把這六個相作了一個大的機製的一個,怎麼說呢,轉換吧。同相、異相,或者說平等相,或者差別相,二種說法。

  

總相,我們一般呢,總相比較好講,好比說,一切有情學佛的目的,無外乎是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那麼別于世俗的得失之觀,那麼它從總相上說的。那這總相中間有很多的差別,這就有別相,世尊爲了使一切衆生成就無上菩提,入佛知見,說了八萬四千法,這是別相。各個法都是相同的目的,根本是一樣的,那麼表現有別。這樣我們就會很容易地原諒別人的法門、守護的法則、所受的教言,所傳達表現不一樣,很容易理解,不至于有高低之相。就是總別之說。

  

有同異說,好比說世尊說種種教言,叁乘教言,但說一乘,世尊所宣的就是一乘教言,但爲了使衆生各個隨類地能得到度脫,或者說有緣,示現叁乘。同說異說,還是爲了使我們善于剖析罷了,這是原諒理解的一個法則。

  

再一個就是所謂的成相、壞相,好比說一切教言本來是欲使一切衆生成就菩提,實無所成,是壞相。無常無我、寂靜涅槃,實在是壞相說。那令一切衆生出離煩惱,實在是成說。叁明四智五眼六通,這是成說。但令一切衆生知法寂靜,無我無常,那這是壞說。實在都是一說。這個是所謂的成相壞相之說。

  

象我們在學習佛法的機製中,希望大家善觀于法則,心遠離欺爭,就是不必要的爭與這種迷失,是不必要的,很多是不必要的。我們這個時代,世尊授記中,第五個五百歲是爭鬥最厲害的,就是人自以爲是,剛強難化,難以調伏之時,所以這時候滅爭是第一方便。也就是說阿彌陀佛爲什麼與我們這個時代相機相應呢?就是這個爭鬥剛強的時代,所以清淨平等覺的教化,容易順大家的法性,容易揭示大家的本質,容易令凡聖有情同避熱惱,是非有情同得平等,善惡有情同趣菩提。那麼這是一個總相說、平等說、成說,也是個同說。這樣容易適這個時代的機,衆生有緣得到佛法的利益。

  

要是這個地方這個時代我們強調善惡,你不用強調,這個時代人的善惡心,極爲強烈,你也不用講,個個他誰都知道自己在幹什麼,都很清楚。誰善誰惡,甚爲了了分明,爲什麼呢?現在這個時代人的知識性、可見性、交通性、這個交流的廣大機製十分的普遍。過去說“雞犬相聞,老死不相來往”,現在地球村;過去可能是每個語系不相來往,每個法系各有守護,現在法系、語系乃至整個全部都沒有任何的阻隔了,現在的經書、各式各樣的經書隨時可以看到,能看、不能看都可以看得到。所以,現在要以總相上說,清淨上說,成相上說,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呢,實在是很難把持自己應該把持的法則了。

  

諸位善知識,一定要善觀察,我不想立這個說。按世尊的授記,五百歲中,人剛強難化,鬥爭堅固,這是這個時代。若是其他因緣,可能是說這個時代好施教,要是不是這個事,你說我只是在正法末際,我心智未有入末法。經常會聽到人說:哪有什麼像法、末法、正法?那這是平等說、總相說、成說,這裏面沒有什麼可質疑的。有人說雖然這是正法末際,人心道德敗壞,業相多是這種違緣生起之相,道德滑坡,我們都看得到的,那麼這就是壞相,別相,各人取用不一的差別相,就是別相所現,這個是差別說。這個你不能不許,要是不許,很難交流,那就産生固執已見,就是“盲人摸象”之說,以爲自己有所證見,所以說盲人摸象,總不見于整體。我們知道執著就是盲人,你決定是泯滅了你的清淨眼目,清淨眼目一毀,法門即滅。

  

爲什麼提這個呢?我感到智俨大師這個六相,清淨說與差別說,平等說與差別說的這種機製,我們可以作爲一個借鑒,能消除我們對法門的疑慮,使我們有一個正面的感知與觀察,對自對他都有一個全體來觀察,或者部分來觀察,不相矛盾的一種包容,或者說一種放下執著的機製。佛法的根本在放下妄想執著上用功夫,要不在這地方用功夫,縱使有所修持,也是培養我知我見。

  

好,我們還看下面的文字。

  

十七句次第

雲何起次?建章言:“歸命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

  

阿彌陀佛誓願的建立、國土的建立,就是爲了這麼樣一個誓願,令衆生一生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直接就是願歸命無礙光如來。無礙光如來,但顯法性真實,無挂無礙,無來無去,無增無減,必無造作;一切造作,亦順性安立;順性安立,無執無著故,所以說必然清淨。

  

歸命所守護。我們這個時代人學佛你不知道自己的歸命,要是作相似的一種審觀,就是不痛不癢的,隔著靴子撓癢,你是得不到利益的。現在學法比較畏懼的是這個事情,就是學一些名言,學一些跟自己身心需求不相幹的一些言辭,到業緣一成熟,什麼都不當了。因爲什麼?你平時說的不相幹的話,那就會産生所謂輪回的機製。

  

比較悶一些,要是瞌睡了,可以出去拿個毛巾抹一把臉,或者出去走一下都行。我們這個睡覺是最快的了,打個盹一堂課就過去了,我也想打個盹,打個盹就過去了,說句實話是這樣的。我們無始以來一直在打盹,什麼盹?就是等待著業力的成熟。基本上是這樣的。倒不是說怕人打盹,這一堂課,我是很尊重的,因爲你不尊重那是你個人的業緣,我尊重也是我個人的業緣,我希望你尊重。因爲什麼?我們生命不用打盹,很快就過去了,人命百歲,甚是無常!但往往我們有機製學法學佛的情況下,往往不尊重,沒有機製的苦難一來,就想尋求,哎呀,我用什麼方法來解決自己的煩惱業障呢?反而是沒有機製找到了。這個是十分普遍的一個現象。所以要抖擻自己,鼓勵自己的意識,要抖擻一下,就是說我們可以用涼水擦一把臉,走動走動,都是可以,的確是行,或者是鼓勵一下自己,作作無常觀什麼的。

  

剛才說歸命不相幹,不相幹,什麼叫不相幹?麻木不仁,麻木不仁下面無記業,無記業就是什麼跟我也沒關,然而業力一成熟,什麼都跟你有關了,你不能自製的。我經常坐到這個地方,我想到我們前面那一頭羊了,因爲在這個地方我那一年也是講了九十天吧。那一頭羊,它的機製是什麼呢?善根沒有泯滅,一打板就知道來,但是後面大衆都感覺到它身上的氣味不好,它是個畜生,就把它攆走,罵它,踢它。我們的愚癡業乃至我們未來的一些果報成熟的時候,也會這樣子的,也會成爲這樣的機製。果報不是其它造就的,就是我們每一時每一刻的身口意叁業的延續。所以歸命很重要。

  

我們頭上這個迦葉尊者,守衣入定的迦葉尊者,他所守護的機製——抖擻,十二頭陀稱爲抖擻,什麼叫抖擻?他象我們一樣無始以來也具足了這種貪瞋癡慢疑,但在這個法則善根成熟之時,他會抖擻自己的精神,抖擻自己的生命,行于頭陀,抖擻。他並不是說他真比我們什麼都好,什麼都自然具足,不是的,他是靠這個順性的認知與抖擻的行持産生出來的力量。因爲我感覺是十分難遇我們的學佛機製,一旦越過去了,可能是各人各奔東西,業力相隨,無他能代,誰也代替不了。所以歸命十分重要。

  

這個建章,一開章這個言,就激勵我們抖擻自己,你看你怎麼運用自己的生命呢?不要學一些不相幹的東西。或者說不要把自己生命的機製放到不相幹的善、惡、無記中去。怎麼來激勵自己呢?我感覺是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學佛者,智慧之行、慈悲之行、方便之行、抉擇之行的一個自我審視,非幹他事。你說我就睡覺,我就幹什麼,這肯定沒人管我們,也幹涉不了我們什麼事情。關鍵問題是你怎麼了解自己的歸命處。

  

實際呢,剛才我談四種因緣,剛剛談了,你要不依這四種因緣,你學法你終是不相幹。就是我們所有學的東西,都是給別人學的,跟自己是沒有關系。看的是別人的文字,聽的是別人的教導,念的是別人的名號,都不相幹!因爲你的業力還在你生命中,還在你的意識中,沒有自性地表現著你現在的擇取,延續著你未來的業相,跟別人不相幹。 那爲什麼佛菩薩有這樣的慈悲呢?悲憫我們這些本不可得的虛妄業流中的衆生呢?因爲虛妄業流本不可得,所以悲憫我們,同一法性故,悲憫有情,所以建立國土。

  

“歸命”二字十分重要。在昙鸾法師乃至天親菩薩,他一直把“南無”放在“歸命”這個機製上的。因爲“南無”這個五義說,(有六義說、五義說,)歸命只是一個說。歸命可建立一切法義,具足所歸命善巧。所以“歸命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希望大家注意這個“歸命”二字,就是自己怎麼來運用自己當下的當下這一念,就是…

《往生論注講解 第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