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往生论注讲解 第十集▪P2

  ..续本文上一页,各守自己清净之法则,深入实践,勿与人争。肯定不会跟人争斗的,别人说的可能是某个角度机制不一样。

  

他从六个角度来剖析一切法则:总相、别相、成相、坏相、同相、异相。他是从两大机制说,即差别说、无差别说,这六相归结成差别说与无差别说。要是我们把这个六相法则有一个机制可以贯穿一切法,即远离争斗,不跟人争。要用这六相观法,人无有争心,就是说只是观察的方法不一样罢了,人就会原谅别人,也会原谅自己的心,不与人争执。

  

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我们谈一切法,离不开这六个相。同说与异说,就是平等说、差别说,这两类说,把这六个相作了一个大的机制的一个,怎么说呢,转换吧。同相、异相,或者说平等相,或者差别相,二种说法。

  

总相,我们一般呢,总相比较好讲,好比说,一切有情学佛的目的,无外乎是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么别于世俗的得失之观,那么它从总相上说的。那这总相中间有很多的差别,这就有别相,世尊为了使一切众生成就无上菩提,入佛知见,说了八万四千法,这是别相。各个法都是相同的目的,根本是一样的,那么表现有别。这样我们就会很容易地原谅别人的法门、守护的法则、所受的教言,所传达表现不一样,很容易理解,不至于有高低之相。就是总别之说。

  

有同异说,好比说世尊说种种教言,三乘教言,但说一乘,世尊所宣的就是一乘教言,但为了使众生各个随类地能得到度脱,或者说有缘,示现三乘。同说异说,还是为了使我们善于剖析罢了,这是原谅理解的一个法则。

  

再一个就是所谓的成相、坏相,好比说一切教言本来是欲使一切众生成就菩提,实无所成,是坏相。无常无我、寂静涅槃,实在是坏相说。那令一切众生出离烦恼,实在是成说。三明四智五眼六通,这是成说。但令一切众生知法寂静,无我无常,那这是坏说。实在都是一说。这个是所谓的成相坏相之说。

  

象我们在学习佛法的机制中,希望大家善观于法则,心远离欺争,就是不必要的争与这种迷失,是不必要的,很多是不必要的。我们这个时代,世尊授记中,第五个五百岁是争斗最厉害的,就是人自以为是,刚强难化,难以调伏之时,所以这时候灭争是第一方便。也就是说阿弥陀佛为什么与我们这个时代相机相应呢?就是这个争斗刚强的时代,所以清净平等觉的教化,容易顺大家的法性,容易揭示大家的本质,容易令凡圣有情同避热恼,是非有情同得平等,善恶有情同趣菩提。那么这是一个总相说、平等说、成说,也是个同说。这样容易适这个时代的机,众生有缘得到佛法的利益。

  

要是这个地方这个时代我们强调善恶,你不用强调,这个时代人的善恶心,极为强烈,你也不用讲,个个他谁都知道自己在干什么,都很清楚。谁善谁恶,甚为了了分明,为什么呢?现在这个时代人的知识性、可见性、交通性、这个交流的广大机制十分的普遍。过去说“鸡犬相闻,老死不相来往”,现在地球村;过去可能是每个语系不相来往,每个法系各有守护,现在法系、语系乃至整个全部都没有任何的阻隔了,现在的经书、各式各样的经书随时可以看到,能看、不能看都可以看得到。所以,现在要以总相上说,清净上说,成相上说,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呢,实在是很难把持自己应该把持的法则了。

  

诸位善知识,一定要善观察,我不想立这个说。按世尊的授记,五百岁中,人刚强难化,斗争坚固,这是这个时代。若是其他因缘,可能是说这个时代好施教,要是不是这个事,你说我只是在正法末际,我心智未有入末法。经常会听到人说:哪有什么像法、末法、正法?那这是平等说、总相说、成说,这里面没有什么可质疑的。有人说虽然这是正法末际,人心道德败坏,业相多是这种违缘生起之相,道德滑坡,我们都看得到的,那么这就是坏相,别相,各人取用不一的差别相,就是别相所现,这个是差别说。这个你不能不许,要是不许,很难交流,那就产生固执已见,就是“盲人摸象”之说,以为自己有所证见,所以说盲人摸象,总不见于整体。我们知道执着就是盲人,你决定是泯灭了你的清净眼目,清净眼目一毁,法门即灭。

  

为什么提这个呢?我感到智俨大师这个六相,清净说与差别说,平等说与差别说的这种机制,我们可以作为一个借鉴,能消除我们对法门的疑虑,使我们有一个正面的感知与观察,对自对他都有一个全体来观察,或者部分来观察,不相矛盾的一种包容,或者说一种放下执着的机制。佛法的根本在放下妄想执着上用功夫,要不在这地方用功夫,纵使有所修持,也是培养我知我见。

  

好,我们还看下面的文字。

  

十七句次第

云何起次?建章言:“归命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

  

阿弥陀佛誓愿的建立、国土的建立,就是为了这么样一个誓愿,令众生一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直接就是愿归命无碍光如来。无碍光如来,但显法性真实,无挂无碍,无来无去,无增无减,必无造作;一切造作,亦顺性安立;顺性安立,无执无着故,所以说必然清净。

  

归命所守护。我们这个时代人学佛你不知道自己的归命,要是作相似的一种审观,就是不痛不痒的,隔着靴子挠痒,你是得不到利益的。现在学法比较畏惧的是这个事情,就是学一些名言,学一些跟自己身心需求不相干的一些言辞,到业缘一成熟,什么都不当了。因为什么?你平时说的不相干的话,那就会产生所谓轮回的机制。

  

比较闷一些,要是瞌睡了,可以出去拿个毛巾抹一把脸,或者出去走一下都行。我们这个睡觉是最快的了,打个盹一堂课就过去了,我也想打个盹,打个盹就过去了,说句实话是这样的。我们无始以来一直在打盹,什么盹?就是等待着业力的成熟。基本上是这样的。倒不是说怕人打盹,这一堂课,我是很尊重的,因为你不尊重那是你个人的业缘,我尊重也是我个人的业缘,我希望你尊重。因为什么?我们生命不用打盹,很快就过去了,人命百岁,甚是无常!但往往我们有机制学法学佛的情况下,往往不尊重,没有机制的苦难一来,就想寻求,哎呀,我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自己的烦恼业障呢?反而是没有机制找到了。这个是十分普遍的一个现象。所以要抖擞自己,鼓励自己的意识,要抖擞一下,就是说我们可以用凉水擦一把脸,走动走动,都是可以,的确是行,或者是鼓励一下自己,作作无常观什么的。

  

刚才说归命不相干,不相干,什么叫不相干?麻木不仁,麻木不仁下面无记业,无记业就是什么跟我也没关,然而业力一成熟,什么都跟你有关了,你不能自制的。我经常坐到这个地方,我想到我们前面那一头羊了,因为在这个地方我那一年也是讲了九十天吧。那一头羊,它的机制是什么呢?善根没有泯灭,一打板就知道来,但是后面大众都感觉到它身上的气味不好,它是个畜生,就把它撵走,骂它,踢它。我们的愚痴业乃至我们未来的一些果报成熟的时候,也会这样子的,也会成为这样的机制。果报不是其它造就的,就是我们每一时每一刻的身口意三业的延续。所以归命很重要。

  

我们头上这个迦叶尊者,守衣入定的迦叶尊者,他所守护的机制——抖擞,十二头陀称为抖擞,什么叫抖擞?他象我们一样无始以来也具足了这种贪瞋痴慢疑,但在这个法则善根成熟之时,他会抖擞自己的精神,抖擞自己的生命,行于头陀,抖擞。他并不是说他真比我们什么都好,什么都自然具足,不是的,他是靠这个顺性的认知与抖擞的行持产生出来的力量。因为我感觉是十分难遇我们的学佛机制,一旦越过去了,可能是各人各奔东西,业力相随,无他能代,谁也代替不了。所以归命十分重要。

  

这个建章,一开章这个言,就激励我们抖擞自己,你看你怎么运用自己的生命呢?不要学一些不相干的东西。或者说不要把自己生命的机制放到不相干的善、恶、无记中去。怎么来激励自己呢?我感觉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学佛者,智慧之行、慈悲之行、方便之行、抉择之行的一个自我审视,非干他事。你说我就睡觉,我就干什么,这肯定没人管我们,也干涉不了我们什么事情。关键问题是你怎么了解自己的归命处。

  

实际呢,刚才我谈四种因缘,刚刚谈了,你要不依这四种因缘,你学法你终是不相干。就是我们所有学的东西,都是给别人学的,跟自己是没有关系。看的是别人的文字,听的是别人的教导,念的是别人的名号,都不相干!因为你的业力还在你生命中,还在你的意识中,没有自性地表现着你现在的择取,延续着你未来的业相,跟别人不相干。 那为什么佛菩萨有这样的慈悲呢?悲悯我们这些本不可得的虚妄业流中的众生呢?因为虚妄业流本不可得,所以悲悯我们,同一法性故,悲悯有情,所以建立国土。

  

“归命”二字十分重要。在昙鸾法师乃至天亲菩萨,他一直把“南无”放在“归命”这个机制上的。因为“南无”这个五义说,(有六义说、五义说,)归命只是一个说。归命可建立一切法义,具足所归命善巧。所以“归命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希望大家注意这个“归命”二字,就是自己怎么来运用自己当下的当下这一念,就是…

《往生论注讲解 第十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