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很好轉化的,是!你要說這五種力中唯有佛力是最不可思議的,這樣能讓我們進趣佛力;但你要是舍去了佛力,你攀緣于我們的業習煩惱無明遮蔽的業力,業力就是不可思議。所以《無量壽經》講:佛力不可思議,衆生的業力亦不可思議。所以業力不可思議。
二者業力不可思議,沒有講清楚是佛的業、菩薩的業、天的業、修羅的業,還是地獄、餓鬼、畜生、人天的業,他沒有講,就是說一切業力皆不可思議。
叁者龍力不可思議。
中國人稱爲龍的傳人,對吧?我們稱爲這個,天子稱爲什麼?我們中國人稱爲龍的傳人;到印度,印度人稱他們是大梵的傳人;到基督教、天主教,他們認爲他們是什麼樣的傳人,中國人認爲自己是龍的傳人,那麼這個傳人,我們且不說它。這個龍,在佛教講,龍有不可思議的變化力、守護財寶力、布雲興雨之力。守護財寶之力是其他不能代替的,能大能小之力、守護變化之力,龍所具有,所以龍力不可思議。我記得有人送我幾套《龍王經》就是講龍力不可思議的,有時間我們也可以看一看。
四者禅定力不可思議。
世尊舉例阿羅漢的禅定力,說阿羅漢把一個大千世界放在左手,一個大千世界放到右手,把它置換一下位置,大千世界的有情不知不曉,他已經把他的位置給錯換過來了,他有多大的力量呢,我們怎麼能想象啊?沒法想象,就是說心力、業力在這個地方我們力量是不可及的。
禅定力不可思議。五者佛法力不可思議。
這五個不可思議力,我希望大家能有一個概念性的東西,文字下去能抄一遍最好了。因爲這五種力你要能了解到不可思議,你可以隨順、借用、不對抗它。不思議就是說你不會去打妄想了,也不會去揣度它,也不浪費這個腦子就是了。明知道不可思議你還去浪費你那個妄想幹什麼呢?造作那個心智幹什麼呢?我們就不去累自己了。有時間可以抄一抄。
二力
此中佛土不可思議,有二種力:一者業力
所以說阿彌陀佛國土有不可思議,其中就有業力,阿彌陀佛國土的這個業力。
謂法藏菩薩出世善根大願業力所成。
我第一次讀到善導大師他的文字中說,一切衆生往生阿彌陀佛國土皆以阿彌陀佛的大願業力爲增上緣。我讀到阿彌陀佛的大願業力的時候,我腦袋裏驚了一下,就是閃過一個問號,我說衆生的業力還可以說,阿彌陀佛怎麼會稱業力呢?是佛的業力,就是所謂佛願業力。因爲在報德修德之中,皆可稱爲業力。這裏希望諸位善知識一定要審視清楚,要審視不清楚我們就壞于修德差別,那阿彌陀佛的報德對你的攝化功德不能現前,你就會生驕慢心的,或者說邪見心,平庸心會生起,那你對佛的感激與贊歎隨喜,你就不得力,不能現前起作用。
二者正覺阿彌陀法王善住持力所攝。
也就是說佛法力。那麼這二種不可思議力,能令衆生往生彼國,得以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此不可思議,如下十七種,一一相皆不可思議。
阿彌陀佛國土的這個十七種莊嚴,乃至佛的八種自受用莊嚴,四種菩薩正修行莊嚴,皆一一不可思議,那麼這個國土亦是不可思議的,那我們五濁惡世的果報也是不可思議的,真是不可思議的。因果相續,不可思議。這個不可思議並不是讓我們麻木不仁的無記,不是這樣子的。是讓我們有正確的、恰當的正思維觀察方法,而可以了知。這個了知,就是不可思議智所現前。
至文當釋。
那麼下邊文字到了會解釋到。
“如彼摩尼如意寶性相似相對”者。
什麼叫相似呢?就是阿彌陀佛的大願業力,及法藏比丘這個大願業力,還有阿彌陀佛成佛的善力住持二種法則的不可思議力,就像摩尼寶性一樣,各個衆生的需求不同,它會表現出不同的法則與效力。求衣者得衣,求屋者得屋,求珍寶者得珍寶,求飲食者得飲食,求什麼得什麼,就是如意摩尼寶性,所以“相似相對”,滿足衆生需求。借彼摩尼如意寶性,示安樂佛土不可思議性也。
那麼我們要順性修持,或者順阿彌陀佛的願力修持,都會得到這個如意的摩尼寶性。我在這個地方提示自己對佛法的一點感知性的東西吧,可能這個地方只可以作爲一個參照。像出家遇到佛法,得很少很少的一點相似的利益。但在這個相似的利益中,說句實話遠遠超過自己對佛法的期盼。或者說我修證啊,我要學習啊,我能得到一個什麼樣的一個果報啊,遠遠超過了自己的期盼。我出家時間很短,或者學佛修持都很不得力,但得到的回報遠遠超過自己的願望,我真是這麼感受的。許許多多都是意外的給予的,就是佛恩德的布施、回施,絕對是意外的沒有想象得到。我周邊所有得到的佛法的利益,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的都是超越了我的意願的,都是意外的加持的成就。所以說“衆生所願樂,一切能滿足”,我是深信不疑的,沒有任何的疑慮,很難對它産生疑慮。
假如說我們順應阿彌陀佛報德的修持,這個願力的修持來念阿彌陀佛,你可以觀察到,你平時很多願望,隨時都會現前,會成熟的。當然我們說善的願望成熟好;不善的願望,忏悔掉也是有意義,不善的願望會有苦報的。
以前在桐柏山區的時候,我養成一個壞習慣,也不是故意念佛,就是晚上一睡覺就會念佛,閉上眼睛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那樣念,晚上、白天不敢想東西,白天知道打妄想,就會成就,隔不了一兩天就會出現這個事。後邊嚇得經常是一想東西就趴到佛前忏悔,不管想什麼,絕對不敢想。現在我的腦袋很少會想東西的,不敢想。你說那你就多想一點什麼能滿足自己願望的事吧?根本不敢想,我告訴你,因爲你連成幾個事以後你再也不敢想了。主要是,我感覺到就是念佛的這種願望,一旦你隨順進去了,再讓你打妄想你也不願意打了,打了你肯定會趴那裏忏悔去,不管是好願望、壞願望你都會忏悔的。因爲啥?你太害怕了。因爲我們都知道我們作爲一個凡夫有情的想法太亂了,一會這樣想,一會那麼想,它都會成就的時候你就害怕了。後來慢慢再看這個,原來這個思想是沒有善惡的,只有業習的善惡,只有認取的善惡,只有苦與樂的善惡。它的本質,我們說這個叁細中,(編注:叁細六粗:《大乘起信論》用語。叁細與六粗之合稱。爲根本不覺所生之叁種微細相,以及更以境界爲緣而生起之六種粗顯相。叁細者,即無明業相、能見相、境界相,因其相微細難知,故名叁細。所謂六粗,即以現相之境界爲緣,所生起之六種迷相。)真心觸動之時是沒有善惡的,能所生起還是沒有善惡的,苦樂生起對待取舍之時才有善惡延續。這是這麼一個機製。
借彼摩尼如意寶性,示安樂佛土不可思議性也。諸佛入涅槃時,以方便力,留碎身舍利。
很多人都見過佛的舍利,我們這個地方有沒有佛的舍利啊?這上邊供的有舍利吧?應該有吧?也有,那個瓶子裏就是舍利。我們這一段可能在南傳佛教的這些菩薩們,經常給我們送舍利。
這個碎身舍利,舍利,與人作出世入世的福田、禅定的福田、忏悔的福田。所以說若是你得見舍利,于佛塔中得見舍利,一切衆罪皆能忏除。因爲啥?它是出世入世的福田。所以在塔廟中如果要是有佛舍利,好比說經典、形象、塔、種種的這種碎身舍利,不管是骨、血、發、種種舍利,若作禮敬供養,皆能忏除我們無始以來不可思議的業力,令其還得清淨。所以就是這麼個例子。
以福衆生。衆生福盡,此舍利變爲摩尼如意寶珠。
這個我是十分相信的。我以前跟許多人結緣過舍利,很多人給我打電話說他們結緣的舍利就長了什麼的,一個變多顆的都很多的。有的舍利一年就會長,一年會長,一年會長的。那麼舍利怎麼會長呢?這樣的人就比較勤于供養,勤于贊美佛的功德,多作善緣,這樣的人他供的舍利就會長。要不然那個舍利就會沒掉了。這個人多作諸惡,虛假欺騙,乃至罪惡累累之人,舍利守不住。你給他他也守不住,也會遺失掉。這裏我感覺就是所謂的“相似相應”的問題了。業力蒙蔽,就能使所謂的福盡,是你福德已盡,這個舍利就會走掉了。這樣的事情我也聽說了很多,我自己也不知道能不能遇到,我但願不遇到。
能使舍利增長是我們的願望。許多有成就的善知識,他們帶的舍利就不斷的增長增長……能廣泛的與有情結善緣,是這樣子。
此珠多在大海中。
這個摩尼寶珠有二種來源:這是一種來源,一種就是大鵬金翅鳥,我們這個地方沒有畫這個像,就是有的佛像上邊有一個鳥,很大很大的樣子,他們稱爲大鵬金翅鳥。這個大鵬金翅鳥,它的飲食就是龍,就是海裏的龍,它用翅膀一打,把水掀開,有飓風嘛,那個龍就顧不住自己了,它一抓就把它抓了吃掉了,那個龍王,以前這供的有大鵬金翅鳥,我們收起來了,一抓就把它抓了吃掉了。它的心髒,它是世間最大的生命體了,它的心髒,它一死掉,心髒就會變成摩尼寶。龍王就說:哼,你還吃我,這一次可拿了你的心了。就把它當成裝飾品。
大龍王以爲首飾。若轉輪聖王出世,以慈悲方便,能得此珠,于閻浮提作大饒益。若須衣服、飲食、燈明、樂具,隨意所欲種種物時。王便潔齋。
潔身,持齋,是過午不食的意思。過去的王者爲了行法都是蓋一所新房子,挖五尺以下的土,現在印度還有這個習慣,挖新土。我們這一路去走的時間我還經常看到他們在路邊,都是女性去拿一個什麼容器,把土掏出來,他們和和泥,就稱新土,沒有汙染的土,泥巴泥巴,塗牆壁什麼的,他們現在印度人還是那個習慣,他是這種習慣。那麼過去轉輪王爲了祈禱就建這樣的房舍,新的房舍,然後去穿新潔的衣服,沐浴更衣,持齋,就是過午不食,然後再作祈禱,好比說一日七日這樣的齋戒清淨以後,再去祈禱。所以過去學佛的人做什麼事情都很在意、很在意的。像那一天她們女衆要求受那個什麼戒啊,那個祜巴溫尊那個菩薩就說你們先走吧,他感覺他要沐沐浴…
《往生論注講解 第六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