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往生論注講解 第五集▪P4

  ..續本文上一頁之法多談于因果;真如之法無生無滅,無有對待,談于出世之善巧。這樣子就比較好看了。

  我們還繼續下面的學習。第一門——禮拜門,我們作了一個敘述,看看第二門。要是有疑慮,可以及時提出來,因爲我們大家是共同來學習的。這個法我也沒有好好去實踐學習過,只是在無礙心智中産生了喜悅,就是對這個文字,乃至思維是沒有障礙的,但是修證說實話還實在是沒有相應的修證,我們大家共同學習,要是真正有疑難不妨提出。我們繼續讀。

  

2、贊歎門

  〖雲何贊歎?口業贊歎。〗

  者,贊揚也。者,歌歎也。贊歎非口不宣,故曰口業也。

    〖稱彼如來名,如彼如來光明智相,如彼名義,欲如實修行相應故。〗

  稱彼如來名者,謂稱無礙光如來名也。

  如彼如來光明智相者,佛光明是智慧相也。此光明照十方世界無有障礙,能除十方衆生無明黑闇。非如日、月、珠光,但破空穴中闇也。

  如彼名義,欲如實修行相應者,彼無礙光如來名號,能破衆生一切無明,能滿衆生一切志願。然有稱名憶念,而無明猶在,而不滿所願者。何者?由不如實修行,與名義不相應故也。雲何爲不如實修行,與名義不相應?謂不知如來是實相身,是爲物身。又有叁種不相應:一者信心不淳,若存若亡故;二者信心不一,無決定故;叁者信心不相續,余念間故。此叁句,展轉相成。以信心不淳,故無決定;無決定,故念不相續。亦可念不相續,故不得決定信;不得決定信,故心不淳。與此相違,名與實修行相應。是故論主建言:我一心

    問曰:名爲法指,如指指月。若稱佛名號,便得滿願者。指月之指,應能破闇。若指月之指,不能破闇。稱佛名號,亦何能滿願耶?

    答曰:諸法萬差,不可一概。有名即法,有名異法。名即法者,諸佛菩薩名號、般若波羅蜜及陀羅尼章句、禁咒音辭等是也。如《禁腫辭》雲日出東方,乍赤乍黃等句。假使酉、亥行禁,不關日出,而腫得瘥。亦如行師對陣,但一切齒中誦:臨兵鬥者皆陳列在前。行誦此九字,五兵之所不中。《抱樸子》謂之要道者也。又苦轉筋者,以木瓜對火熨之則愈。複有人但呼木瓜名亦愈。吾身得其效也。如斯近事,世間共知。況不可思議境界者乎?滅除藥塗鼓之喻,複是一事。此喻已彰于前,故不重引。有名異法者,如指指月等名也。

  我們看看口業贊歎門。說這五門,禮拜門、贊歎門,這是贊歎門,第二重義,起觀生信中的第二重中的五念門的第二門,口業贊歎。

  〖雲何贊歎?口業贊歎。〗

  者,贊揚也。者,歌歎也。贊歎非口不宣,故曰口業也。

  

稱名

  〖稱彼如來名,如彼如來光明智相,如彼名義,欲如實修行相應故。

  那麼欲如實修行相應最爲重要。口業何以宣化?進大會衆,得見阿彌陀佛殊勝功德,如實贊歎,得知心智無所障礙,阿彌陀佛果德亦無所障礙,一時歡喜贊歎,善哉稀有世尊,照亮心智,無二無別,一時感激,那你一樣可以贊歎阿彌陀佛名。

  所以知阿彌陀佛名,以明自心。何以故?以名昭德,以德顯心故,自心萬德,一時具足,所以心生感激,贊揚歌頌,其心真實,無所障礙。那我們這樣如實地贊歎彼佛名,如實修行,彼心與佛功德一時相應,所以無所挂礙。阿彌陀佛的果德跟我們的心能不能相應呢?這是修法十分重要的一環。

  有人說我念佛,我的煩惱業習妄想熾盛,不能自製,那是怎麼回事?那就是所謂的口念彼佛無所障礙名,心智障礙不相應故,所以多種遠因,而不能當下取利益,無所障礙。因爲我們念阿彌陀佛無所障礙名,以明自心,心智相應,就會生極大喜悅,所以喜悅念佛、相應念佛、感恩念佛,一時會贊歎念佛。所以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即爲口業贊歎,如實修行。那麼如實修行就是心與名號相應,心與佛果德相應,如此相應,如實相應故,而得歡喜。這樣能消除我們心中的疑慮障礙,使我們如法行持,所以一時抉擇,其心佛心心心相印,來念阿彌陀佛無礙名,心智無礙,一時相應故,而産生喜悅,來贊歎佛名,稱揚佛名,這樣的是爲無礙光如來。

  稱彼如來名者,謂稱無礙光如來名也。

  這個如來名,以明自心。古來以久,贊歎淨土法門的教言者,莫不如是宣化。所以,以名昭德者、以德顯心者、以德顯心、以心自用者,莫過于念佛人。

  所以念佛者,當下啓于大用,無假修持,直指人心之真實,非于修持增減而得,以佛報德而印契故,所以,以名昭德,以德顯心,直指本性,無有障礙。這樣來抉擇于我們作爲一個佛教徒的心智根本,就是無量光無量壽,也就是無礙光如來。心智抉擇是爲稱贊阿彌陀佛,所以口業贊歎。

  如彼如來光明智相者,

  那我們的心智與阿彌陀佛光明智相何差何異?差異者在于凡夫,其本質絕無差異。諸佛親證,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心智皆如如來世尊。我們倡印了許多《大方廣如來藏經》,就是如來如實宣化之真實功德,就是一切衆生心源與諸佛心源,本無差別,但是取用有別故,顯現凡愚倒見有情,輪回六道。諸佛如來安住這種本來心智中,得大自在,光明普照十方,利益一切有情,無畏無懼,無有增減。如來無礙光與光明智相是什麼?

  佛光明是智慧相也。

  我們一切有情的這種本具功德中,所謂的俱生智中,就是法界體性智、平等智、妙觀察智、大圓滿鏡智是絕非造作而來的,若是了解佛的果德的印取,就是償還衆生最公道的心智,在刹那間就是印契我們。像釋迦佛的出世,善哉,大地衆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來印契一切衆生如是。那我們來稱念阿彌陀佛照十方國無所障礙的無礙名號之時,以名昭德,以德顯自心之刹那,真正來稱揚贊歎如是功德,了解自心,那你會如實地感恩戴德地贊歎佛的功德、佛的果地覺,來印契我們凡夫的因地心。

  此心雖被蒙蔽,實無蒙蔽者,但是虛妄業緣,一時假設蒙蔽,無有實質可以蒙蔽。所以知法性無增減故,不可毀滅故,是爲無所障礙,是爲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爲無礙光,又是智慧光、不可思議光,超日月光,乃至無盡光明名號,亦複如是。

  此光明照十方世界無有障礙,能除十方衆生無明黑闇。

  所謂無明黑暗者,就是以貪嗔癡慢疑不正見覆蔽心智,覆蔽無量光心智、覆蔽無量壽心智、覆蔽無礙心智,覆蔽故,所以是爲無明黑暗。

  阿彌陀佛以其無礙心智,抉擇印取,令衆生了知自心即是無礙光,了解自心真實即是無礙光,即是無邊光、無等光、智慧光、焰王光、不思議光,如此了解是爲照十方國無所障礙,能除十方衆生無明黑暗,一時與光明智相相應故,而得安樂住。如此之住,是無來無去之住,所以是爲往生大利,一時現前。何以故?一切疑慮消除故,一切障礙消除故。這樣我們就能清晰地抉擇阿彌陀佛殊勝名號功德,就是所謂的摩尼寶號,照耀十方有情,無所障礙。

  那麼這一段文字是在五念門中,自利分所建立,我們身業禮拜阿彌陀應正遍知,爲生彼國意,此意實際是無礙意、平等意、真實意,這個意是意樂往生彼國意。這個意樂是沒有障礙的,沒有障礙的情況下會産生意樂與誓願的守護,了解阿彌陀佛無礙名號故,禮敬彼國,願生彼國意,清淨守護自心。那麼這個贊歎是因爲得見彼國阿彌陀佛殊勝功德,口業贊歎,實際這個贊歎就是知阿彌陀佛成佛,知阿彌陀佛無所障礙。

  這個知,象爲什麼說起觀生信?就是這個知,是隨順故而安立,後面《往生論》中的天親菩薩有很親切的講解。

  因爲淨土一法非悟後起修,也非圓解起修。圓解也可以起修,證悟也可以起修,相應也可以起修,但這不是唯一的路子。我們知道與阿彌陀佛相應,你可以來念佛;不相應呢,信順亦可以相應念佛。所以淨土一法是隨順修持,這是一個綱領性的機製。

  淨土法門的傳播它多了一個善巧,多了一個什麼善巧呢?沒有證悟,沒有開圓解,也沒有與本尊上師善巧者相應,但是一時信順故,而得安樂住。信順得入,入佛願海,如滴水還海之善巧。滴水迎海,刹那之間不可回收。就是你了解自性與佛果德無二無別,即滴水還海,如空彙空,你再無有退墮之心。所以聞說阿彌陀佛無礙名號即住不退轉,如此功德是不可思議的,所以十方諸佛所贊歎,此教言甚爲難得、難聞、稀有。因爲這樣的教言與一切修行有情別開一個通途:攝凡夫有情,成就菩提的一個通途。

  我們都知道證悟以後是聖者了,所以悟後起修是聖者,或者說是有善巧者;開圓解是通達教戒,得以無礙力者,那也是不可思議的因緣成熟;那麼與上師善知識相應,與本尊相應的這種修法、叁昧相應修法也是不可思議的善根成熟。那要是沒有這樣的機製的人,怎麼來度生死?阿彌陀佛乃至十方諸佛,乃至淨土一法別開善巧,信順得入。就是給你信順一把推進去了,多開了一條通途,所以一切凡聖,若有信順,皆得趣入。所以信願行是淨土一法的親切教言,但信必能趣入,若帶業、若聖者、若智者、若開悟者、若開圓解者、若相應者、不相應者,若能生起刹那之信心,一時得以趣入,這是不可思議的。

  此光明照十方世界無有障礙,能除十方衆生無明黑闇。非如日、月、珠光,但破空穴中闇也。

  

破暗滿願

  如彼名義,欲如實修行相應者,彼無礙光如來名號,能破衆生一切無明,

  你…

《往生論注講解 第五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