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往生论注讲解 第五集▪P4

  ..续本文上一页之法多谈于因果;真如之法无生无灭,无有对待,谈于出世之善巧。这样子就比较好看了。

  我们还继续下面的学习。第一门——礼拜门,我们作了一个叙述,看看第二门。要是有疑虑,可以及时提出来,因为我们大家是共同来学习的。这个法我也没有好好去实践学习过,只是在无碍心智中产生了喜悦,就是对这个文字,乃至思维是没有障碍的,但是修证说实话还实在是没有相应的修证,我们大家共同学习,要是真正有疑难不妨提出。我们继续读。

  

2、赞叹门

  〖云何赞叹?口业赞叹。〗

  者,赞扬也。者,歌叹也。赞叹非口不宣,故曰口业也。

    〖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

  称彼如来名者,谓称无碍光如来名也。

  如彼如来光明智相者,佛光明是智慧相也。此光明照十方世界无有障碍,能除十方众生无明黑闇。非如日、月、珠光,但破空穴中闇也。

  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者,彼无碍光如来名号,能破众生一切无明,能满众生一切志愿。然有称名忆念,而无明犹在,而不满所愿者。何者?由不如实修行,与名义不相应故也。云何为不如实修行,与名义不相应?谓不知如来是实相身,是为物身。又有三种不相应:一者信心不淳,若存若亡故;二者信心不一,无决定故;三者信心不相续,余念间故。此三句,展转相成。以信心不淳,故无决定;无决定,故念不相续。亦可念不相续,故不得决定信;不得决定信,故心不淳。与此相违,名与实修行相应。是故论主建言:我一心

    问曰:名为法指,如指指月。若称佛名号,便得满愿者。指月之指,应能破闇。若指月之指,不能破闇。称佛名号,亦何能满愿耶?

    答曰:诸法万差,不可一概。有名即法,有名异法。名即法者,诸佛菩萨名号、般若波罗蜜及陀罗尼章句、禁咒音辞等是也。如《禁肿辞》云日出东方,乍赤乍黄等句。假使酉、亥行禁,不关日出,而肿得瘥。亦如行师对阵,但一切齿中诵:临兵斗者皆陈列在前。行诵此九字,五兵之所不中。《抱朴子》谓之要道者也。又苦转筋者,以木瓜对火熨之则愈。复有人但呼木瓜名亦愈。吾身得其效也。如斯近事,世间共知。况不可思议境界者乎?灭除药涂鼓之喻,复是一事。此喻已彰于前,故不重引。有名异法者,如指指月等名也。

  我们看看口业赞叹门。说这五门,礼拜门、赞叹门,这是赞叹门,第二重义,起观生信中的第二重中的五念门的第二门,口业赞叹。

  〖云何赞叹?口业赞叹。〗

  者,赞扬也。者,歌叹也。赞叹非口不宣,故曰口业也。

  

称名

  〖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

  那么欲如实修行相应最为重要。口业何以宣化?进大会众,得见阿弥陀佛殊胜功德,如实赞叹,得知心智无所障碍,阿弥陀佛果德亦无所障碍,一时欢喜赞叹,善哉稀有世尊,照亮心智,无二无别,一时感激,那你一样可以赞叹阿弥陀佛名。

  所以知阿弥陀佛名,以明自心。何以故?以名昭德,以德显心故,自心万德,一时具足,所以心生感激,赞扬歌颂,其心真实,无所障碍。那我们这样如实地赞叹彼佛名,如实修行,彼心与佛功德一时相应,所以无所挂碍。阿弥陀佛的果德跟我们的心能不能相应呢?这是修法十分重要的一环。

  有人说我念佛,我的烦恼业习妄想炽盛,不能自制,那是怎么回事?那就是所谓的口念彼佛无所障碍名,心智障碍不相应故,所以多种远因,而不能当下取利益,无所障碍。因为我们念阿弥陀佛无所障碍名,以明自心,心智相应,就会生极大喜悦,所以喜悦念佛、相应念佛、感恩念佛,一时会赞叹念佛。所以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即为口业赞叹,如实修行。那么如实修行就是心与名号相应,心与佛果德相应,如此相应,如实相应故,而得欢喜。这样能消除我们心中的疑虑障碍,使我们如法行持,所以一时抉择,其心佛心心心相印,来念阿弥陀佛无碍名,心智无碍,一时相应故,而产生喜悦,来赞叹佛名,称扬佛名,这样的是为无碍光如来。

  称彼如来名者,谓称无碍光如来名也。

  这个如来名,以明自心。古来以久,赞叹净土法门的教言者,莫不如是宣化。所以,以名昭德者、以德显心者、以德显心、以心自用者,莫过于念佛人。

  所以念佛者,当下启于大用,无假修持,直指人心之真实,非于修持增减而得,以佛报德而印契故,所以,以名昭德,以德显心,直指本性,无有障碍。这样来抉择于我们作为一个佛教徒的心智根本,就是无量光无量寿,也就是无碍光如来。心智抉择是为称赞阿弥陀佛,所以口业赞叹。

  如彼如来光明智相者,

  那我们的心智与阿弥陀佛光明智相何差何异?差异者在于凡夫,其本质绝无差异。诸佛亲证,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心智皆如如来世尊。我们倡印了许多《大方广如来藏经》,就是如来如实宣化之真实功德,就是一切众生心源与诸佛心源,本无差别,但是取用有别故,显现凡愚倒见有情,轮回六道。诸佛如来安住这种本来心智中,得大自在,光明普照十方,利益一切有情,无畏无惧,无有增减。如来无碍光与光明智相是什么?

  佛光明是智慧相也。

  我们一切有情的这种本具功德中,所谓的俱生智中,就是法界体性智、平等智、妙观察智、大圆满镜智是绝非造作而来的,若是了解佛的果德的印取,就是偿还众生最公道的心智,在刹那间就是印契我们。像释迦佛的出世,善哉,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来印契一切众生如是。那我们来称念阿弥陀佛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的无碍名号之时,以名昭德,以德显自心之刹那,真正来称扬赞叹如是功德,了解自心,那你会如实地感恩戴德地赞叹佛的功德、佛的果地觉,来印契我们凡夫的因地心。

  此心虽被蒙蔽,实无蒙蔽者,但是虚妄业缘,一时假设蒙蔽,无有实质可以蒙蔽。所以知法性无增减故,不可毁灭故,是为无所障碍,是为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为无碍光,又是智慧光、不可思议光,超日月光,乃至无尽光明名号,亦复如是。

  此光明照十方世界无有障碍,能除十方众生无明黑闇。

  所谓无明黑暗者,就是以贪嗔痴慢疑不正见覆蔽心智,覆蔽无量光心智、覆蔽无量寿心智、覆蔽无碍心智,覆蔽故,所以是为无明黑暗。

  阿弥陀佛以其无碍心智,抉择印取,令众生了知自心即是无碍光,了解自心真实即是无碍光,即是无边光、无等光、智慧光、焰王光、不思议光,如此了解是为照十方国无所障碍,能除十方众生无明黑暗,一时与光明智相相应故,而得安乐住。如此之住,是无来无去之住,所以是为往生大利,一时现前。何以故?一切疑虑消除故,一切障碍消除故。这样我们就能清晰地抉择阿弥陀佛殊胜名号功德,就是所谓的摩尼宝号,照耀十方有情,无所障碍。

  那么这一段文字是在五念门中,自利分所建立,我们身业礼拜阿弥陀应正遍知,为生彼国意,此意实际是无碍意、平等意、真实意,这个意是意乐往生彼国意。这个意乐是没有障碍的,没有障碍的情况下会产生意乐与誓愿的守护,了解阿弥陀佛无碍名号故,礼敬彼国,愿生彼国意,清净守护自心。那么这个赞叹是因为得见彼国阿弥陀佛殊胜功德,口业赞叹,实际这个赞叹就是知阿弥陀佛成佛,知阿弥陀佛无所障碍。

  这个知,象为什么说起观生信?就是这个知,是随顺故而安立,后面《往生论》中的天亲菩萨有很亲切的讲解。

  因为净土一法非悟后起修,也非圆解起修。圆解也可以起修,证悟也可以起修,相应也可以起修,但这不是唯一的路子。我们知道与阿弥陀佛相应,你可以来念佛;不相应呢,信顺亦可以相应念佛。所以净土一法是随顺修持,这是一个纲领性的机制。

  净土法门的传播它多了一个善巧,多了一个什么善巧呢?没有证悟,没有开圆解,也没有与本尊上师善巧者相应,但是一时信顺故,而得安乐住。信顺得入,入佛愿海,如滴水还海之善巧。滴水迎海,刹那之间不可回收。就是你了解自性与佛果德无二无别,即滴水还海,如空汇空,你再无有退堕之心。所以闻说阿弥陀佛无碍名号即住不退转,如此功德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十方诸佛所赞叹,此教言甚为难得、难闻、稀有。因为这样的教言与一切修行有情别开一个通途:摄凡夫有情,成就菩提的一个通途。

  我们都知道证悟以后是圣者了,所以悟后起修是圣者,或者说是有善巧者;开圆解是通达教戒,得以无碍力者,那也是不可思议的因缘成熟;那么与上师善知识相应,与本尊相应的这种修法、三昧相应修法也是不可思议的善根成熟。那要是没有这样的机制的人,怎么来度生死?阿弥陀佛乃至十方诸佛,乃至净土一法别开善巧,信顺得入。就是给你信顺一把推进去了,多开了一条通途,所以一切凡圣,若有信顺,皆得趣入。所以信愿行是净土一法的亲切教言,但信必能趣入,若带业、若圣者、若智者、若开悟者、若开圆解者、若相应者、不相应者,若能生起刹那之信心,一时得以趣入,这是不可思议的。

  此光明照十方世界无有障碍,能除十方众生无明黑闇。非如日、月、珠光,但破空穴中闇也。

  

破暗满愿

  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者,彼无碍光如来名号,能破众生一切无明,

  你…

《往生论注讲解 第五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