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国意故。”这是话句上连接的,“为生彼国意故”。那么应正遍知与彼国意,怎么来契合?彼国究竟是什么安立的?阿弥陀佛无量兆载永劫的修持,顺性发起大愿,以普利十方有情,建立清净刹土,那么这个彼国就是照十方国无所障碍,也就是无量光佛刹。这无量光佛刹言不可及,此光照无量无尽刹土,皆无所障碍,众生若有闻晓者,皆能顺性得入。那么得入是以阿弥陀佛的光明,照十方国无所障碍,一切众生本源心智亦复如是,若是我们远离造作虚妄,远离对待虚妄、烦恼虚妄的蒙蔽,那我们的心智亦复如是。
所以阿弥陀佛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的愿力就能使我们本具的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的本心,一时畅明。那么这个意就会得到契合意、相应意、不动摇意、无疑无虑意,就是愿生意、意乐意、感激意、随顺意、确实意、不可毁坏意,也就是所谓的顺性安立。这个意是十分重要的,往往这个地方会忽略这个意。那说八地菩萨不用作意了,七地以下的菩萨都要作意的,况且凡夫,所以说作意十分重要。随顺意、安住意、相应意、无疑意,意乐的这个意愿能使我们在阿弥陀佛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的愿力下,得见自心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为礼拜归命。
礼拜有归命意、相应意、礼赞意、如实意、具足意、起用意、降伏意,不管是哪一个意,所谓的南无,我们称为南无,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来用阿弥陀佛的无碍的愿力来印契我们不定意、颠倒意、迷失意、贪嗔痴慢意、不正见意,使他的本性彻底彰显,他的本性就是照十方国无所障碍。
何以故?本性一如故,在凡圣不增减故,是为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所以我们就会生起契合意、相应意、意乐意、感恩意、赞叹意、归命意、具足意、降伏烦恼意。这样以南无阿弥陀佛殊胜功德名号,身业礼拜,投入此大海之中,所以入弥陀愿海,众罪消灭,善根增长,得生无畏,如实印契自心。这个第一门修持是十分重要的,往往我们第一门不得入,后面的门、法则就很难相应,十分难以相应。
那怎么来如实呢?为生彼国意,把这个意思抉择呢?就是我们要反复地、如实地、清晰地来薰习、了解、认知它,一定不可草率、笼统,更不可把疑惑孕育在自己的心中,就是贪嗔痴慢疑不正见,蒙蔽阿弥陀佛的殊胜功德,你蒙蔽也蒙蔽不了,你要不信顺就是蒙蔽,不礼拜、不赞叹那你就会蒙蔽。所以我们放下,统身放下,礼敬阿弥陀佛应正遍知,为生彼国意。此意者,随顺意、相应意、如实意、归命意、意乐意、远除一切疑虑之意,这个意,就是照十方国无所障碍之本意,也就是果地觉为因地心意,此意甚为重要。
诸位善知识,在净土修法中,一定不可草率于此门修持,若草率于修持,那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就不亲切、不意乐、不相应、不抉择,多产生疑虑,就会产生所谓的念佛不能相应,不能往生,乃至说种种不相应疑悔的说法、不正见的说法,远离了净土法门的教义真实功德、住持真实功德,净土法门就被你现下的虚妄知见所蒙蔽拒绝,不能入弥陀誓愿海,一生欲出生死苦海,那机会可能有远因,无有近缘,那种一个很远的因缘,现下的利益实难畅明,所以多遇无上法而不得无上大利,实在是令人遗憾。
这个是果地觉因地心的修持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点眼。这个点眼不可蒙蔽,一旦蒙蔽这个了,我们就很难看到前面的光明前景,就是无量光佛刹。那就是我们的本家本国,就是一切众生心愿,亦是照十方国无所障碍,一切众生境智之中随顺佛的果地觉意愿之中、意乐之中,亦是照十方国无所障碍,亦是无量光,亦是无量寿,其同源故。
所以性德无二,修德各异。随顺弥陀修德,一时见本心性德清净安住,此谓往生彼国意。如此抉择,我们再念南无阿弥陀佛,我们就会产生感恩的心、赞美的心、随顺的心、相应的心、降伏烦恼的心、逾越生死困惑的心、消除对待的心,此心是真心,也就是所谓的觉悟心、佛心。所以佛佛相念,无有隔离。这样我们真正作为一个念佛人、知恩人,来报佛恩,广利有情。
……
那么这一段文字是十分有份量的,我们假设把它读得懂,你学阿弥陀佛教言的疑虑会荡涤一尽的,一定会荡涤一尽的,所有的疑惑与彷徨就会一时消融。所以“为生彼国意故”。
何故言此?菩萨之法,常以昼三时、夜三时,礼十方一切诸佛,不必有愿生意。
就说这个不作意,就是无上清净心智,不假造作,清净安住。这个是八地以上菩萨所摄,也是不动心缘所表达。
我们都知道,无上菩提心非有来去、设置,非有善恶造作,一切有为设置是不可立的。那我们现在讲这个为生彼国意,何以建立?那就是我们说的造作菩提心分,在凡夫类有情,仗借佛殊胜功德愿力,就是果地觉心智,来随顺彼愿,往生彼国。这样的净作意,随顺作意,意乐彼国故,愿生彼国。所以誓愿往生彼国,作意往生彼国,咸得安乐清净住。
这个住就是昼夜六时,礼敬诸佛。这个昼夜六时礼敬诸佛如实实践佛法,礼敬十方佛不需要愿生某一国,所以无方净土一时现前。这是过去人,尤其象宗下教下的善知识就会引发大家这样的修持。那么在弥陀教言中,对倒见有情,乃至说贤圣有情,皆可共摄。倒见有情,以为有方,有方可摄,因为十方无方净土,愿生彼国,亦可设置。他知道本无方所,即为西方。那么亲证诸相无相,清净法益,一样可以抉择。那么没有这样的抉择之心智,亲证法性,他要随顺标方立相,令众生除疑除惑。虽有方向,亦是令众生安乐住,所以,标为西方。
这个昼三时、夜三时,昼三时就是所谓的白天、晚上三个时,初夜、中夜、后夜,平旦、中日、日末,这是昼夜六时。印度人说法跟我们中国人的说法有一定的差异。他这个六时,四六二十四,每一个时是四个小时。不必有愿生意。
今应常作愿生意,故礼阿弥陀如来也。
常作愿生意,是第三门的修持了,就是作愿门的修持,此门修持是甚为重要的。也就是说在龙树菩萨的教言中,称为意乐菩提心。你要在这个地方欢欢喜喜地念佛,欢欢喜喜地念自己的本家本国殊胜庄严,如数家珍,了解极乐世界的一切庄严殊胜功德,皆是我等之家珍,非是他之拥有,这样会生起喜悦。(这马来听法,真好。)这样就能令我们在现缘中,安住这种修法之意乐。
学净土法门的人,有的人真是很苦,昼夜六时礼拜阿弥陀佛,他苦在什么地方?他不能正信阿弥陀佛照十方国无所障碍,不能生随顺意、相应意、降伏烦恼或者说贪嗔痴慢疑不正见意,意乐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意他不能生起,具足意不能生起,随顺意不能生起,感恩意不能生起,他就会生苦意、颠倒意、疑虑意、排斥意、不能往生意,甚至说种种其它的颠倒意。
心常作愿生彼国意,愿生意,以意乐相应,感恩喜悦的心智来礼拜阿弥陀佛应正遍知,为生彼国意,培养这样的愿、这样的喜悦、这样的相应、这样无所障碍的心智,就是所谓的正修行路、念佛正修行路,就是礼拜正修行。这个礼拜正修行是十分重要。
================================================================
休息时间,法师随缘开示与答居士问。
好,休息十分钟,我们再来看下面的文字。
他要有那文字十分方便,你们每个人可以拿一本,为他们服务一下就对了。能不能把书放好?大本放在小本上看着不安稳。现在这个书,真是法宝,人多不生恭敬,来得太易了,太易得了。先贤们为了译经啊、取经啊,不惜生命,百去还者无一二,去印度取经,象我们这些法宝,他们送来送去的,去的多,返的少啊!我们能看的这些经教,实在是不易。
(平日诵经他们都不来,对吗?还是需要教诲啊。他们沙弥初发心,业习比较重,中午会困啊,会喜欢睡觉,睡觉也是好事情,尤其初发心的沙弥他基本的自制力还没有,最好选个僧值去督促他们一下,要不然养成他认为这样可以,他不懂得这个戒法,督促一下,督促督促他们学习,要不然他们在房间就睡觉。主要沙弥是受教对象,比丘应该施教。你要说他们怎么不来,他们怎么不学习呀?实际他不懂法,不知道这个因缘。他们认为中午睡觉挺好的,学佛的这个自觉性在初发心中是很难主动建立的。一般你看一个人对一个法则想进趣,机遇善根的成熟十分重要,所以要督促他们,不是为一个……我们做了就行了,比丘有这个责任。你看现在这里面没有沙弥,虽然沙弥还是忙一些,照顾电话,照顾这个照顾那个,有的在房间睡觉,这样养成坏习惯以后,他们道德退失了,我们后续无人,慢慢进趣比丘的人就没有,所以还要施教。
出家人要敢于担责任,敢于利乐他人,尤其在戒法上,敢于利乐别人是无畏的。现在一般情况下,会感觉不管闲事最好的,利人不利人我不管,自己照顾自己就对了,事实上比较狭隘,容易走到一个比较狭隘思路中。
……)
在一切法中,他有六种分析方法,要善于分别,称为六相分析,可以处理一切法则:一个是总相,再一个是别相,一个是同相,一个是异相,再一个是成相,坏相,这六相可以分析一切法,要是我们善于分别了就好解决了。好比我遇到一个字了,这一句话我出现有困难,我不管它,我从总相上解决,就好解决了。
分析一切法有六相方便,这是华严宗二祖——智俨大师,他建立的一切法分析的六种方法,就是六相的辨识方法,总相、别相、同相、异相、坏相、成相,他这是三对六相,就可以分别对待、无分别对待两种法则,就是可以评判一切法则。有时候遇到一个法会迷惑,一迷惑就阻碍在这个地方,那我可以通过总相来看,先放下不管,从总相上观察,这一篇文章究竟写的什么,就好了。
……
实践法则之世法、善法、出世间法,在佛教出世入世二种法则中,称为真俗二谛:真谛无假造作;俗谛因果而现,因缘而现。缘生缘灭…
《往生论注讲解 第五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