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集
爲憎愛心養無明故
我們的無明從哪裏出來呢?就是從你那個憎愛心中滋養出來的,別無他物,你要斷無明怎麼辦呢?就要斷愛憎,所以愛憎分明的人沒有學佛啊!作一個真正地解脫者,沒有份,你在養無明。愛憎越分明,是非越分明,你越沒法學習佛法;那你說我是非不分,那你那叫迷悶、愚癡、無記。佛法也不是這個。
相續求道,皆不成就
現在有的人愛佛法,我剛出家的時候也是如是,做了大概有叁年的時間,誰要敢誹謗叁寶一聲,我上去就打人,我有個師兄弟說《楞嚴經》是僞經,他就依近代那個叫歐陽竟無的人說的,我說我要是生在那個時代,我就把他“咔嚓”掉,這個《楞嚴經》這麼好,你怎麼敢這麼說。
以前我隨身帶著一本《楞嚴經》,自己感覺到很榮耀,這真是寶貝,照妖的鏡子,誰敢說一句別的,就把他咔嚓掉,嫉惡如仇。以前誰敢誹謗叁寶,動手打人,做了許多可憐的事,我也感到自己挺可憐的,嗔心大呀,愛憎分明,愛佛法,毀衆生呀!
後來通過念佛,知道自己的罪惡了,因爲這是在滅法,相似護法,實爲滅法呀,在滋養無明,滋養罪惡,使衆生仇恨佛法,使有緣誹謗佛法,遠離佛法。真是生大怖畏啊,當時想想自己過去的作爲,毛骨悚然,痛哭流涕,不敢吃飯,不敢睡覺,感覺自己造這麼多業。真是愛憎分明,特別苦。你雖在做的相似佛法,而在這個地方的確不能稱爲道業,絲毫利益都不能得見,只是嗔恨心越來越大,遠離衆生的心越來越強。
善男子,雲何我相,謂諸衆生心所證者,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調適,忽忘我身,四肢弦緩,攝養乖方,微加針艾,即知有我,是故證取方現我體。
善男子,其心乃至證于如來,畢竟了知清淨涅槃皆是我相。
善男子!雲何我相
我們看看我們是不是在我相中。
謂諸衆生心所證者
認爲你有證了,得利益了,或者說你自以爲得到了,我相現前,沒啥好說的,再好的法也是如是,再壞的法亦複如是。我們可以審視自己啊,許多人發心都是“我要了生死,我要成佛,我要度衆生”,行不行呢?一發心就是我相,下面呢,盡未來際、盡無量劫的修持,就是修持我相,不成佛道。
所以我們應該好好讀一下文殊師利菩薩引導我們這些沒有慧目衆生、迷悶無明所主宰的衆生來發願。
“我今發心,不爲自求。”先破的我相。“人天福報、聲聞緣覺”,這是破的人相;“乃至權乘諸位菩薩”,這都是人相、衆生相。“唯依最上乘,發菩提心。”什麼叫菩提心?看一看,要不然你會迷悶的,一生行持不得利益,少分的利益都不得。
佛在經典上說,“一切衆生無有慧目”,這句話的確是徹底打脫我們執著的一種方法,引導我們隨順佛教的一種方法,現在的人都是依妄想心來修持的。說“我今發心,不爲自求”,這就是先破我相;下面是破人相,“人天福報”,不是人相嗎?“聲聞緣覺,諸位菩薩乃至權乘”這都是衆生相;“唯依最上乘,發菩提心,願與法界衆生,一時同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你不如是發心,決定沒有成佛道之由,四相不能破,唯此一出路。
所以我們念佛的人都說:煩惱衆生同時修行,鹹得往生,無一遺漏,蜎飛蠕動之類鹹因此法而得度脫。就是發的這個菩提心。雖然改變一種說法,還是菩提心。所以說淨土法門不發無上菩提心,不能得現前利益,雖你窮劫念佛,不得利益,但作遠因。
多遠的因呢?誰能知道?哪天你放下你這個“我在念佛,我修,我證,我了生死”的因緣,才能了生死,才有個正因。信得及是這樣,信不及也是這樣。要以我相修,佛在這個地方給你作了決定說了——不得成就!
佛在《大集經》上說法之時,諸大菩薩就給佛忏悔說:世尊,我等無量劫來作無量罪業,向世尊忏悔,佛說止,汝等不知忏悔之法,我與汝等說忏悔之法,都是菩薩呀,無量神通方便了,他還不知忏悔之法。而現在的衆生都自以爲是——是名衆生;自以爲自己正確,自以爲有眼目——是名衆生。
我們那個八十八佛有叁十五佛拜忏的方法,那是佛與菩薩說的忏悔之法,我們可以看一看八十八佛忏上的一段文字,即“如是等,一切世界,諸佛世尊,常住在世……當證知我,當憶念我……”後面的文字整個的都是讓佛證知我、憶念我、提攜我,使我順佛發心,這一段文字就是發心的引導文,這一段文字就是引導我們修持的文字。
附:《八十八佛忏悔文》
如是等.一切世界.諸佛世尊.常住在世.是諸世尊.當慈念我.若我此生.若我前生.從無始生死以來.所作衆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若塔若僧.若四方僧物.若自取.若教他取.見取隨喜.五無間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十不善道.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所作罪障.或有覆藏.或不覆藏.應墮地獄.餓鬼畜生.諸余惡趣.邊地下賤.及篾戾車.如是等處.所作罪障.今皆忏悔.
今諸佛世尊.當證知我.當憶念我.我複于諸佛世尊前.作如是言.若我此生.若我余生.曾行布施.或守淨戒.乃至施與畜生.一抟之食.或修淨行.所有善根.成就衆生.所有善根.修行菩提.所有善根.及無上智.所有善根.一切合集.校計籌量.皆悉回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如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所作回向.我亦如是回向.衆罪皆忏悔.諸福盡隨喜.及請佛功德.願成無上智.去來現在佛.于衆生最勝.無量功德海.我今皈命禮.
沒有這段文字,你不知忏悔,你沒法忏悔,你不能忏悔,你忏悔都是一種虛妄的托詞,毫無意義的驕慢。不信,你曠劫的修持,不得利益。佛法唯佛能施教,隨順佛的施教,才能說入佛法份,若不如是,非佛法。
四相是末法時代、正法時代、象法時代,任何時代修法的根本障礙!
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調適,忽忘我身
釋迦佛打了一個比喻來引導我們,比如我們打坐、睡覺時候都會有這樣的感受,放松得特別好,感覺著自己消失了。這不是佛法!這只是一種受覺。
四肢弦緩,攝養乖方
仿佛已經沒有什麼可以運用的因緣了。
微加針艾,即知有我
此時如果用針或用火來紮一下,燙一下,即知有我。就算你打坐坐得再好,一般的只要不是有特殊的法益的人,入一般的禅定,彈彈指,打打罄,一般都會出定;如果不管,也有可能坐幾大劫,也可能坐幾百年,也可能坐幾十年,也可能坐幾天,都是可能的。進入某種狀態,時空沒有意義了,但一彈指就出來了。
禅定非佛法的,佛法可以運用禅定,但不能說禅定是佛法;就象鈔票可以給人帶來方便,但你不能說鈔票就是方便,有時鈔票也會給人引來殺身之難!是不是這樣,大家可以對比一下。佛法可以運用禅定,但不能說禅定就是佛法。
他舉了個例子,“即知有我”,忘我的時候,尤其打坐,有的人打坐時間,有時手找不著了,雙臂找不著,身子找不著了,慢慢頭也找不著了,沒有感受了,有一種空空靈靈的東西——這都不是佛法,這是一種覺受,也是一種相,感覺到無我了,感覺到無我的我相。許多人認爲這個了不起,其實啥都不是,不過是一種覺受!跟痛、麻、酸、癢是一樣的,只是一種覺受。要明白根本的根源的時候,人根本就不追求這些東西。
人有取、有舍、有向往,所以佛才說一些向往、禅定,這還是一種誘導方便。很多人把這個當作尊聖了,其實不是佛法。
是故證取,方現我體
你覺得有證了,得到法益了,說我修法修到某種狀態了,我能聽到什麼,看到什麼,我有什麼境象,這都是我相,都是染著相,叫濁相,臭不可取,說出來就象唾液一樣。
有人總看到我發脾氣,一有人跟我說境界,我就發脾氣,有一點似乎的悲心吧,也不是悲心,我覺得這些人特別可憐,比一般人還醜陋、汙濁,就好象捧一捧屎,說你看這東西多好,金色的,他的確不知道,他有狗性,要吃屎。這不是罵人,的確是這樣的。
人的確是認爲有所得,就是這麼樣。這樣的人比一般人還不如,因爲一般人他無所得嘛,所以他也無所挂礙,你認爲有所得了,這個挂礙比一般人還要可憐,取糞爲食啊,象狗一樣。說我罵人就罵吧。
“是故證取,方現我體”,就是有人我相特別熾盛,不管你是取哪一…
《圓覺經講記(圓覺要義) 第二十一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