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點,再尊聖、再了不起,也是個我相,這跟螞蟻、跟惡鬼、跟畜牲、跟人天,跟六道衆生是一樣的東西,只是受覺的差別罷了,以受覺爲我,以塵緣爲我,還是個可憐憫者。
好比說我是個人,自認爲比螞蟻高尚一點,其實螞蟻有螞蟻的受覺,你有你的受覺,不過是受覺的差異罷了,都是一種輪回相。從根本上來說,都是可憐憫者,同等的。你認爲你高貴尊聖,螞蟻可憐;說不定螞蟻還認爲你可憐呢,誰知道呢。螞蟻還有螞蟻國王呢,人家還稱王呢,你還稱不了王呢,你還是個一般的人呢。
有的人認爲自己有福報,就輕視沒有福報的人,這種人比沒有福報的人可憐萬倍。何以故?他已經受福報的傷害了,福報已經成害了,不是利了,它不清淨了,它不解脫了,他不無挂礙了。所以驕慢之害尤爲利。
善男子!其心乃至證于如來
你認爲你是佛了,證得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你認爲你真證到那個地方了,也是我相!輪回!沒有啥好說的,天魔外道!
大梵天有叁十二相,金輪王也有叁十二相,佛也有叁十二相八十種好,但這個地方差異大得很啊!金輪王說佛有叁十二相八十種好,那我也是佛——那都是我相。
爲啥呢?佛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尊字,尊的是法性,尊的無所證、無所得、一切衆生本來圓覺、一切衆生本來成佛——尊的是這個!
你尊得的是什麼呢?你證得叁十二相八十種好,你證得如來,你證得種種功德——都是我相,這與佛的差別大著呢。所以說一個是不動相、無生滅相;一個是染著相、驕慢相、增上慢相,或者說是大妄語相。
我們佛教有一個根本戒律,叫大妄語戒,這比殺人、放火都利害!殺人可以以命還命,打妄語者不可救拔,這話不是嚇唬人的,現在人不相信這個,種虛妄果,未證言證。證者,知未所證,所以說他沒法說自己證。
阿羅漢爲什麼還會有一個化城因緣呢?他不是究竟果呢?他說:我梵行已立,所做已辦,不爲後有——這個地方已經有化了,已經有痕迹了,他已有那種寂滅爲樂的喜悅了。這個地方不是佛,所以說不是究竟道業。
佛要呵斥他,讓他回小向大,就是願與法界衆生一時同得,這個時候才有利益啊;你那個聲聞不叫利益,雖然相似之利,不是究竟的自利。究竟自利就是法界同體,非大我,非小我,非我非他。這個地方不是言說,舉個例子。
畢竟了知清淨涅槃,皆是我相
你能了知、你能受覺、你能體察這個地方,能宣化這個地方,都是我相,這我相到極處了。過去說狂心不歇,歇即菩提。你這個地方都是狂心,我們現在人學佛法,根本出不了這個格,可以審視自己嘛。我以前看那個《瑜伽師地論》,看完以後,差點昏過去,我說“完了,根本沒有學過佛法,都是搞的外道。”第一次《圓覺經》,看了一半不看了,一照自己,全部是輪回相,全部是輪回業,過去舍命幹的事都是我相,我才真正體會到……
以前看《大集經》感覺到佛說話太惡,太刻薄。舉個例子,現在很多人把晚課八十八佛忏悔文中的發心一段文字裁掉了,這個文字來源于《大集經》,菩薩說忏悔,釋迦佛說你等不知忏悔,我與你等實施忏悔因緣,才說“大慈大悲……皈依金剛上師”這段文字。
附:《禮佛大懺悔文》
大慈大悲愍眾生 大喜大捨濟含識
相好光明以自嚴 眾等至心歸命禮
南無皈依金剛上師
南無皈依佛。南無皈依法。南無皈依僧
我今發心。不為自求。人天福報。聲聞緣覺。
乃至權乘。諸位菩薩。唯依最上乘。發菩提心。
願與法界眾生。一時同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
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尊法。
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賢聖僧。
南無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歸依——不是我要幹什麼,是歸依,不是我要成什麼,你要成大海,投入大海就是大海,你不能說我能成大海。但是現在的人都是說我能成大海,對嗎
蒼天啊!所以說皈依是第一方便。
說“皈依金剛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今發心……”,這是最初因緣,若這個地方不相應,下面沒有路。你不這樣忏悔,你學法沒有第一步因緣。你不發心,你沒法學佛,你不知道究竟要幹什麼,因爲衆生沒有眼目,衆生迷悶,衆生沒有慧目,衆生以無明爲主宰,衆生無有慧目,衆生不知道如何發心,衆生一發心就是無明。
所以佛才教你,“願與法界衆生,一時同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這個下面才是“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徧法界一切諸佛……”,把自己的身心抛向虛空,歸向一切諸佛,並不是我成個什麼。而現在人不是,說虛空法界都來歸命我,皈依我這個色殼子,然後我用這個色殼子成個大佛,來占有這個世界,這樣的形象還是很多的嘛!
“南無皈依盡虛空徧法界十方一切尊法”,都是皈命者。所以阿難說“將此深心奉塵刹,是則名爲報佛恩”,現在的人都是我要把塵刹的東西拿過來,占爲己有。是不是,我們好好看一看。
從“南無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一直到過去的叁十五佛,
後面我們漢地的大德根據各自具體的忏悔方法,把這兩種因緣加在一起,才成爲八十八佛,使我們來忏悔自己的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這個地方不忏除,沒法學習佛法,沒法了生死。所以下面文字說。
如是等。一切世界。諸佛世尊。常住在世。是諸世尊。當慈念我。
若我此生。若我前生。從無始生死以來。所作眾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
若塔若僧。若四方僧物。若自取。若教他取。見取隨喜。
五無間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
十不善道。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
所作罪障。或有覆藏。或不覆藏。應墮地獄。餓鬼畜生。諸餘惡趣。邊地下賤。及蔑戾車。如是等處。所作罪障。及所應遭遇一切災禍。今皆懺悔。願悉消滅。
“法界藏身阿彌陀佛,如是等一切世界、諸佛世尊”,非說一佛二佛。
“常住在世”,這是不衰相、不壞相,法性顯現相。
“是諸世尊,當慈念我,若我此生……”這下面是忏悔,忏悔到最後,忏悔以後又開始發願。
今諸佛世尊。當證知我。當憶念我。我復於諸佛世尊前。作如是言。
若我此生。若我餘生。曾行布施。或守淨戒。乃至施與畜生。一博之食。或修淨行。所有善根。成就眾生。所有善根。修行菩提。所有善根。及無上智。所有善根。一切合集。校計籌量。皆悉迴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如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所作迴向。我亦如是迴向。
“今諸佛世尊,當證知我”,證知我幹什麼呢?我們的法性、法性功德不證知我們,我們的修行無從談起;諸佛若不憶念一切菩薩摩诃薩,一切菩薩善根當下散壞,可怕得很呢!就象沒有斷奶的孩子,父母若不憶念,舍棄我們,我們很快就會餓死!
龍樹菩薩舉的一個魚子的例子:母魚産卵以後,它就在周圍遊動,它到其它地方去覓食,這個憶念也不能斷,若這個憶念一斷,這個魚子馬上就死掉!一直到小魚産出來,這憶念才會放下,但是還要攝護它,要不然,這魚子就毀壞了。
我們每個衆生就象這個魚子一樣,想成一個生命,活活潑潑地所謂這種法性的運用,沒有佛的憶念,你根本沒有成就的因緣。我們要想成人,如果沒有父母的憶念、哺乳,我們根本沒有成人的因緣!所以諸佛憶念甚爲重要!
在密教中,憶念本尊、憶念上師加持,不敢離開。淨土法門,一念也不敢離開阿彌陀佛,爲什麼呢?不敢離開法性,法性也沒法離開,這是真正的回施、攝護。
“諸佛世尊,當證知我,當憶念我”,我們若不受善知識,…
《圓覺經講記(圓覺要義) 第二十一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