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圓覺經講記(圓覺要義) 第十一集

  第十一集

  

  

滿足菩提及大涅磐。

  

  

善男子,一切衆生皆證圓覺,逢善知識,依彼所作因地法行,爾時修習,便有頓漸,若遇如來無上菩提正修行路,根無大小,皆成佛果,若諸衆生雖求善友,遇邪見者未得正悟,是則名爲外道種性,邪師過謬,非衆生咎,是名衆生五性差別。

  

  

善男子!一切衆生皆證圓覺

  這話真是驚天辟地呀,一切衆生皆證圓覺,一切衆生本來是佛,本證佛道,這個地方一切衆生皆證圓覺。佛于此作獅子吼,唯佛能宣化這樣的甚深教誨,聽到這樣的話真能毛骨悚然,那真是真正善根成熟者,若不如是,自己需要審視自己的。

  

逢善知識,依彼所作因地法行

  

要是知道一切衆生皆證圓覺,就象我們知道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也就是法界得度,也就是法界同生,法界成佛,法界光明,法界無礙。這是諸佛親證光明之地啊!也就是說的佛的果德回施、叁身回施、利益回施、圓明無礙的回施,最徹底的真實教化。

  

如《無量壽經》說的,欲惠予衆生真實之利,這個真實所在,真實的功德,就是一切衆生皆證圓覺。若能深知此語,真是不可思議!因此能發起如來因地法行,淨土一法,亦複如是,的確是最上乘教。所以過去淨土法門的祖師、其他教的祖師也這麼說,淨土法門是圓中之圓頓、了義之了義了義教、徑中之徑!很少人能甚深地思惟這種教化因緣,知道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殊勝!很難知道的。那怎麼辦?佛再從其他地方給啓發。

  

一切衆生皆證圓覺,就象阿彌陀佛發的願一樣:“設我成正覺,立名無量壽,衆生聞此號,俱來我刹中。”俱來我刹中就是一切衆生皆證圓覺。“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亦以大悲心,普利諸群品。”那就是皆證圓覺,本來是這樣子的。

  

佛的願望,佛成佛之時,知道一切衆生皆證圓覺,這話真是撼天動地,我現在真是感覺大地震動,大家在這個地方要審思的,在這個地方聞到生大怖畏也是好的事情,若無動于衷,我們要審視自己是不是在學佛?要看自己是不是真正在運用佛法呢!

  

以前我看《無量壽經》,說有人讀此經典毛骨悚然,痛哭流涕,此人從善道生,若不如是,或者疑惑,或者诋毀,不生歡喜,此人從惡道來。我記此人從惡道來。我以前老感覺我從惡道來,後來讀的多了,真是毛骨悚然,痛哭流涕,這是佛啓發我們善根的一種因緣。我也是強借這個因緣希望能啓發一下。

  

“一切衆生皆證圓覺”,真正知道淨土法門的人,于這句話不得利益是不可能的,與這句話的真正的內涵會相應。

  

爾時修習,便有頓漸,

  

佛的果德回施就是這句話——一切衆生皆證圓覺!一切法的修持皆依大願爲標心立向的最初方便,若不能標心立向,一切法益無由建立。

  

依善知識的種種教化,是有漸頓的。

  

若遇如來無上菩提正修行路

  

所謂的大圓滿回施,正修行路,根無大小,皆成佛果,這在佛教的教誨中是甚難遇,甚難得的。

  

根無大小,皆成佛果

  

這就是究竟圓覺的回施,就象阿彌陀佛這個名號一樣,立名無量壽,衆生聞此號,俱來我刹中,俱得佛的金色身,俱以大悲心度群生,所以一切衆生皆證圓覺,這樣利益是普等回施的,都是最上乘的回施、最上乘的攝化、最上乘的給予。

  

若諸衆生雖求善友,遇邪見者,未得正悟

  

很少人願找惡人爲伴的,大家都希望遇到善友,包括惡人也想遇到善友,就是惡人也不喜歡惡人,惡人也喜歡一個平和的、踏實的人,再暴虐的人也喜歡平和的人,這是普遍的現象。

  

是則名爲外道種性

  

但是要是遇邪見者,未得證悟。這會墮入外道種性,因爲知見是相互影響的,這個地方我感觸特別深。我們末法時代,五濁惡世,惡友橫行,邪見熾盛。若無淨土法門之攝護,我們只有逃之夭夭啊!若是沒有圓教的真實功德回施,這個世間太可怕了。

  

邪師過謬,非衆生咎

  

在這個地方,衆生的墮落皆因邪師而引發。末世時一般的自誤還不算什麼,誤他就太可怕了!因爲末世的人心性衰微,不知去向,所以邪師引度于人也特別容易。現在不管是哪一個階層的人,都比較脆弱,特別容易受邪師的誤導,因爲邪師也是多承衆生的妄想心性的需求,給予妄想之法,狂妄自大之法,特別容易滿足。

  

是名衆五性差別

  

顯現衆生五性差別的這種說法,把它區分爲五類。

  

善男子,菩薩唯以大悲方便,入諸世間,開發未悟,乃至示現種種形相,逆順境界,與其同事,化令成佛,皆依無始清淨願力,若諸末世一切衆生,于大圓覺起增上心,當發菩薩清淨大願,應作是言

  

願我今者住佛圓覺,求善知識,莫值外道,及與二乘,依願修行,漸斷諸障,障盡願滿,便登解脫清淨法殿,證大圓覺妙莊嚴城。

  

善男子!菩薩唯以大悲方便,入諸世間

  

衆生唯依愛欲,生存于世間作取舍,菩薩、佛皆是以大悲,這差別大得很!一定把此處看透。

  

開發未悟,乃至示現種種形相,逆順境界,與其同事化令成佛,皆依無始清淨願力

  

佛、菩薩皆因願力而住世教化,顯現隨順因緣;我們衆生皆因愛欲而住世的。愛欲與願力的差別是極大、極大的:願力是爲接度一切衆生,化令衆生成佛;愛欲是自己的占有,變化的占有,扭曲的占有,除此之外,別無他物。這個地方我們能看得清楚,那這篇文字也就能發明啓用了。

  

若諸末世一切衆生,于大圓覺起增上心,當發菩薩清淨大願

  

這是引導我們發願的,因爲我們現在的人很少會發願的。像文殊菩薩在我們的晚課上發願:“我今發心,不爲自求。人天福報,聲聞緣覺,乃至權乘諸位菩薩。唯依最上乘發菩提心,願與法界衆生一時同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也是引導我們發願,幫我們發願,讓我們來習這個願,讓我們來依這個願而行,指導我們的行爲。

  

但現在的人學佛沒有大願,沒有願護!把願一斷,下面學佛無由,不標心,不立志,就無有去向,就會茫然。我們經常聽到人說,我不知道我幹什麼好,沒有大願,沒有願護,我們的晚課每天都那樣念——“我今發心,不爲自求。人天福報,聲聞緣覺,乃至權乘諸位菩薩。唯依最上乘發菩提心,願與法界衆生一時同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幹什麼?指導我們行爲的。現在的人一張嘴就是我怎麼樣怎麼樣,我有多大的善根,我有多大威力,我有多大的神通,我有多大的本事,不光爲自求,還要炫耀自己,有一誇十,爲什麼呢?就是不知道菩薩的願!不知道菩薩的志向!不知道什麼叫智慧?什麼叫愚癡?愚癡就是有我、我所,炫耀自我;智慧是無我、我所,但饒益有情。差別極大 !在這個地方不容混淆!

  

應作是言:願我今者住佛圓覺,求善知識,莫值外道及與于二乘

  

外道是不能了生死的。二乘,但得自利,斷滅大悲。

  

依願修行

  

就是修無上乘,所以文殊師利菩薩的願是最明確的願了:“我今發心,不爲自求”——就是斷的理障與事障的方便;“人天福報,聲聞緣覺乃至權乘”——這都是從事上來闡述理的;“願與法界衆生一時同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這就是諸佛親證之一切衆生皆證圓覺。這是大智慧所見,諸佛所證,依這樣修行就是會隨順如來覺性,發起現前的功用,即生得以成就。若不如是,搞情愛、搞是非、搞鬥爭,津津有味,輪回無窮啊!

  

漸斷諸障

  

諸障即理、事二障。

  

障盡願滿

  

障盡者,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所謂法界同成,同得饒益,一時同得的利益,也就是無礙之根本所在。因爲無有差別也就無有障礙,此處不可言說,大家應真正地實踐,否則,無有意義,無有利益!

  

便登解脫清淨法殿,證大圓覺妙莊嚴域

  

這個“域”就是廣大的區域、自在的區域、解脫的區域、休息的區域。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彌勒汝當知,一切諸衆生。

  

不得大解脫,皆由貪欲故。

  

《圓覺經講記(圓覺要義) 第十一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