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度化無量衆生,成就無上道業。彌勒、阿逸多、無能勝——這都是對他的稱呼的一種其他叫法。
“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
也就是當來佛在釋迦佛面前與我等凡夫來啓問,代表我等啓問,代表大菩薩啓問,問甚深教義。
“廣爲菩薩開秘密藏”
因爲前面除衆生的這叁種惑亂——疑惑妄想,妄而生華,幻華生處,這都是一種迷悶之惑亂,所以佛以不動智的回施使我們遠離旋複,遠離輪回心,遠離顛倒思惟,歸入圓覺心性,使我們入不動佛性心地,這就是所謂的“秘密藏”。
“令諸大衆深悟輪回”
要是我們對輪回認識不深刻,就很難出離,不要看是輪回衆生,欲出離生死輪回、欲認識輪回反而不易。
“分別邪正”
佛法本來是無二無別,無作無起的,但是若是沒有善巧分別是漆黑一團,那反而成了“無始無明”了,那不是如來的覺性。如來的這種佛的覺性是從無分別智中分別出的這種邪正,運用這種光明,不爲邪正所左右、所染著、所熏染,不起不作,但是了了分明。衆生的這個無明業,是一團漆黑,雖說事物再分明,但了無分明,只是隨自己的情感取舍而發生的這種倒見罷了。
“能施末世一切衆生無畏道眼”
佛給我們一個清淨的道眼,道眼是無畏的。使一切事情能如實識、如實知、如實行、如實決斷,決非依衆生這種取舍心、染著心、上下大小心來發生。
“于大涅槃,生決定信”
于這個不起不滅、不來不去的光明佛性,徧于法界的佛性,究竟歸向,決定依止,決定隨順,生決定信。這個“決定信”是大安穩處,若衆生在此處,知是一切衆生本源,一切諸佛本源,得以真實歸向,于法無有退轉,于輪回頓得出離,因爲不退轉之因依漸教來說是很難得的。
我們過去說菩薩次第,八地以上的菩薩叫“不動地”,也叫“淨心菩薩”,這時報德方能自動發生功用,沒有退轉正因,阿羅漢亦複如是,取得“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這樣無畏的利益,這個地方,“決定信”才能真正地發生。
我們凡夫地怎麼來發生“決定信”呢?那要仗借諸佛如來究竟果德的回施,就如淨土法門是一樣的。是以佛的果德回施發起衆生的因地覺,以果地的果德爲衆生的因地心。那麼這個地方是無畏的、是無退轉的,也叫“決定信”。
“無複重隨輪轉境界”
我們現在的是非、善惡、六道的種種差別因緣,都是一種所謂“輪回境界”,若不爲境界轉,此人必能轉境!無實有斷滅者,真正的斷滅者是沒有的,斷滅不過是個邪見罷了,斷滅舉證的也是一個幻化的一時境界罷了,也是一個化城,非究竟道業,所以說無有能實證斷滅者,阿羅漢雖證得涅槃,但這個地方是化城,這個地方要深刻地認識到。
“起循環見”。
衆生在循環見中是是非非、善善惡惡無有休止,不能安穩,常被無常苦、變異苦、生死苦、有對苦所壓迫。
世尊,若諸菩薩及末世衆生,欲遊如來大寂滅海,雲何當斷輪回根本,于諸輪回有幾種性,修佛菩提,幾等差別,回入塵勞,當設幾種教化方便,度諸衆生,惟願不舍救世大悲,令諸修行一切菩薩,及末世衆生,慧目肅清照耀心鏡,圓悟如來無上知見。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叁請,終而複始。
“世尊!若諸菩薩及末世衆生,欲遊如來大寂滅海”
假設末世的衆生及菩薩欲遊如來大寂滅海。
“雲何當斷輪回根本”
我們知道,我們輪回的根本就是“無明”,或者說“無始無明”,近代的月溪法師就把它判成是“一念無明”與“無始無明”這兩種無明。
“一念無明”是妄念生起;“無始無明”是根本無明,這個無明是無始有終,就是可以破除的,它無覺無知,無來無去,無有生滅相、作起相,但是是一團漆黑,所以稱爲“無始無明”,假以法修持,可以破除。
“一念無明”即所謂地一念妄念生起,無始無終,不能破除,因爲這個破除了佛法也就斷滅了。現在的人一般要破除“一念無明”,這是他的判法,順便提一下。因爲祖師的判法,各有差異,我們還是依經教比較方便一些。
“于諸輪回有幾種性”
輪回有幾種呢?這就是彌勒菩薩爲我們提出來的問題。
“修佛菩提,幾等差別”
修佛菩提,就是無上菩提,非聲聞,那個菩提就稱爲“道業”。我們叫菩提心,也叫道心,因爲聲聞也有他的道心,那也叫“菩提心”,菩薩也有菩提心,諸佛也有菩提心,諸佛菩提心稱爲“無上菩提心”。
這個地方“修佛菩提”,直接告訴我們就是“無上菩提”;因爲菩薩上面有諸佛教化,一真回施,說菩薩六度萬行不爲“無上菩提”,但能發起無上菩提而已;聲聞、緣覺但觀“四谛”,或者是觀“十二因緣”,成就出離,證得聖果,那也不是究竟道業,也只是聲聞、緣覺之菩提,也不能稱爲“無上菩提”。
那“修佛菩提”,他這個差別是幾種修持?幾種運用方法?所謂的“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之說。
“回入塵勞”
也就是真正得到利益。
“當設幾種教化方便”
“照顧兒孫”,宗下的祖師都這麼講,真正的就是得到利益了,象龍樹菩薩所講,你會遊泳了,再來接渡溺水者,那就有方便了,或者是有船,有種種工具,那再來接渡。
“當設幾種教化方便”,“教”是種種引導,“化”者度化,點化,成就給予,都可以說是“化”。
“度諸衆生。惟願不舍救世大悲”
佛教的確是救世的,不是標榜的。他是真正的救世的教化因緣,不是“救世主”,但是的確是大悲平等回施!不是高高在上,是平等地給予!所以說佛視一切衆生如自己,視若父母,是如是說。
外道,我們都知道,種種說法都是認爲上帝創造了人,或者說認爲有個造化主高高在上。佛並不是高高在上,佛雖然受一切菩薩、衆生的禮敬、贊歎,並不是高高在上,他最主要是大悲回施者罷了,欲使一切衆生亦複成就如是功德,這個地方差別是很大的。
“令諸修行一切菩薩及末世衆生,慧目肅清”
我們沒有眼目啊!那是沒法修持的。常談“菩薩六度萬行”,前五度都不稱眼目,唯有“般若”稱爲眼目,前五度象手足一樣,有健康的身軀也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那你要是沒有智慧的照見,智慧的這種慧目,那麼還是個殘疾人。爲什麼呢?雖然身體很健康,沒有眼睛,無以運作,無有方便。過去說的無有慧目啊,就是無有這種般若的修持,但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都不能發生真正的功用,不能發起這種所謂健康的身軀運作。
那麼“般若”之智,也就是“慧目肅清”,也要有前五度,若沒有前五度,象有眼目,沒有手足一樣,一樣是個殘疾人。現在這兩種狀態還是比較普遍的,這就是所謂地定、慧不等修、不等持。
“照曜心鏡,圓悟如來無上知見”
諸佛如來的知見是無上的、圓滿的,一塵也加不入,一絲也減不下。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叁請,終而複始。
爾時,世尊告彌勒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爲諸菩薩及末世衆生,請問如來深奧秘密微妙之義,令諸菩薩潔清慧目,及令一切末世衆生,永斷輪回,心悟實相,具無生忍,汝今谛聽,當爲汝說。時彌勒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爾時,世尊告彌勒菩薩言:善哉!善哉!”
稀有啊!這樣的啓問是稀有的!難得的!
佛在唯識所依的一個經典叫《解深密經》上告訴大家:末世,就是到我們這個時代,無人能如理啓教了,如理啓教菩薩發了很多問題,爲我們末世衆生,就是末世衆生啓教請法亦無由啊!我遇見很多事情,一些人去參學,我問:你怎麼去參學,能不能告訴我?我也來見習、隨喜!但多數都是說“我拿了多少鈔票,磕了幾個頭”,自己很難發起如理如教的啓問,沒有因由了,龍樹菩薩告訴我們末世衆生有福者無慧,有慧者無福,就是此說,沒有啓教因緣。
所以釋迦佛在此贊歎彌勒菩薩,“善哉!善哉!”如是善哉是爲末世衆生開眼目啊!
“善男子!汝等乃能爲諸菩薩及末世衆生,請問如來深奧秘密微妙之義”
這個“深奧”,非大菩薩承佛威神不能啓教了。到我們這個時代 ,大家可能是做貪、嗔、癡、慢、疑,的確很隨便的進入了,于佛法發生利益的因緣極少,極爲稀有!我從我個人身上也深深地體會到這個地方。
…
《圓覺經講記(圓覺要義) 第九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