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圆觉经讲记(圆觉要义) 第九集▪P2

  ..续本文上一页,度化无量众生,成就无上道业。弥勒、阿逸多、无能胜——这都是对他的称呼的一种其他叫法。

  

“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

  也就是当来佛在释迦佛面前与我等凡夫来启问,代表我等启问,代表大菩萨启问,问甚深教义。

  

“广为菩萨开秘密藏”

  因为前面除众生的这三种惑乱——疑惑妄想,妄而生华,幻华生处,这都是一种迷闷之惑乱,所以佛以不动智的回施使我们远离旋复,远离轮回心,远离颠倒思惟,归入圆觉心性,使我们入不动佛性心地,这就是所谓的“秘密藏”。

  

“令诸大众深悟轮回”

  要是我们对轮回认识不深刻,就很难出离,不要看是轮回众生,欲出离生死轮回、欲认识轮回反而不易。

  

“分别邪正”

  

佛法本来是无二无别,无作无起的,但是若是没有善巧分别是漆黑一团,那反而成了“无始无明”了,那不是如来的觉性。如来的这种佛的觉性是从无分别智中分别出的这种邪正,运用这种光明,不为邪正所左右、所染着、所熏染,不起不作,但是了了分明。众生的这个无明业,是一团漆黑,虽说事物再分明,但了无分明,只是随自己的情感取舍而发生的这种倒见罢了。

  

“能施末世一切众生无畏道眼”

  

佛给我们一个清净的道眼,道眼是无畏的。使一切事情能如实识、如实知、如实行、如实决断,决非依众生这种取舍心、染着心、上下大小心来发生。

  

“于大涅槃,生决定信”

  

于这个不起不灭、不来不去的光明佛性,徧于法界的佛性,究竟归向,决定依止,决定随顺,生决定信。这个“决定信”是大安稳处,若众生在此处,知是一切众生本源,一切诸佛本源,得以真实归向,于法无有退转,于轮回顿得出离,因为不退转之因依渐教来说是很难得的。

  

我们过去说菩萨次第,八地以上的菩萨叫“不动地”,也叫“净心菩萨”,这时报德方能自动发生功用,没有退转正因,阿罗汉亦复如是,取得“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这样无畏的利益,这个地方,“决定信”才能真正地发生。

  

我们凡夫地怎么来发生“决定信”呢?那要仗借诸佛如来究竟果德的回施,就如净土法门是一样的。是以佛的果德回施发起众生的因地觉,以果地的果德为众生的因地心。那么这个地方是无畏的、是无退转的,也叫“决定信”。

  

“无复重随轮转境界”

  我们现在的是非、善恶、六道的种种差别因缘,都是一种所谓“轮回境界”,若不为境界转,此人必能转境!无实有断灭者,真正的断灭者是没有的,断灭不过是个邪见罢了,断灭举证的也是一个幻化的一时境界罢了,也是一个化城,非究竟道业,所以说无有能实证断灭者,阿罗汉虽证得涅槃,但这个地方是化城,这个地方要深刻地认识到。

  

“起循环见”

  

众生在循环见中是是非非、善善恶恶无有休止,不能安稳,常被无常苦、变异苦、生死苦、有对苦所压迫。

  

世尊,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游如来大寂灭海,云何当断轮回根本,于诸轮回有几种性,修佛菩提,几等差别,回入尘劳,当设几种教化方便,度诸众生,惟愿不舍救世大悲,令诸修行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慧目肃清照耀心镜,圆悟如来无上知见。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世尊!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游如来大寂灭海”

  

假设末世的众生及菩萨欲游如来大寂灭海。

  

“云何当断轮回根本”

  我们知道,我们轮回的根本就是“无明”,或者说“无始无明”,近代的月溪法师就把它判成是“一念无明”与“无始无明”这两种无明。

  “一念无明”是妄念生起;“无始无明”是根本无明,这个无明是无始有终,就是可以破除的,它无觉无知,无来无去,无有生灭相、作起相,但是是一团漆黑,所以称为“无始无明”,假以法修持,可以破除。

  “一念无明”即所谓地一念妄念生起,无始无终,不能破除,因为这个破除了佛法也就断灭了。现在的人一般要破除“一念无明”,这是他的判法,顺便提一下。因为祖师的判法,各有差异,我们还是依经教比较方便一些。

  

“于诸轮回有几种性”

  

轮回有几种呢?这就是弥勒菩萨为我们提出来的问题。

  

“修佛菩提,几等差别”

  修佛菩提,就是无上菩提,非声闻,那个菩提就称为“道业”。我们叫菩提心,也叫道心,因为声闻也有他的道心,那也叫“菩提心”,菩萨也有菩提心,诸佛也有菩提心,诸佛菩提心称为“无上菩提心”。

  这个地方“修佛菩提”,直接告诉我们就是“无上菩提”;因为菩萨上面有诸佛教化,一真回施,说菩萨六度万行不为“无上菩提”,但能发起无上菩提而已;声闻、缘觉但观“四谛”,或者是观“十二因缘”,成就出离,证得圣果,那也不是究竟道业,也只是声闻、缘觉之菩提,也不能称为“无上菩提”。

  那“修佛菩提”,他这个差别是几种修持?几种运用方法?所谓的“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之说。

  

“回入尘劳”

  

也就是真正得到利益。

  

“当设几种教化方便”

  “照顾儿孙”,宗下的祖师都这么讲,真正的就是得到利益了,象龙树菩萨所讲,你会游泳了,再来接渡溺水者,那就有方便了,或者是有船,有种种工具,那再来接渡。

  “当设几种教化方便”,“教”是种种引导,“化”者度化,点化,成就给予,都可以说是“化”。

  

“度诸众生。惟愿不舍救世大悲”

  佛教的确是救世的,不是标榜的。他是真正的救世的教化因缘,不是“救世主”,但是的确是大悲平等回施!不是高高在上,是平等地给予!所以说佛视一切众生如自己,视若父母,是如是说。

  外道,我们都知道,种种说法都是认为上帝创造了人,或者说认为有个造化主高高在上。佛并不是高高在上,佛虽然受一切菩萨、众生的礼敬、赞叹,并不是高高在上,他最主要是大悲回施者罢了,欲使一切众生亦复成就如是功德,这个地方差别是很大的。

  

“令诸修行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慧目肃清”

  我们没有眼目啊!那是没法修持的。常谈“菩萨六度万行”,前五度都不称眼目,唯有“般若”称为眼目,前五度象手足一样,有健康的身躯也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那你要是没有智慧的照见,智慧的这种慧目,那么还是个残疾人。为什么呢?虽然身体很健康,没有眼睛,无以运作,无有方便。过去说的无有慧目啊,就是无有这种般若的修持,但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不能发生真正的功用,不能发起这种所谓健康的身躯运作。

  那么“般若”之智,也就是“慧目肃清”,也要有前五度,若没有前五度,象有眼目,没有手足一样,一样是个残疾人。现在这两种状态还是比较普遍的,这就是所谓地定、慧不等修、不等持。

  

“照曜心镜,圆悟如来无上知见”

  诸佛如来的知见是无上的、圆满的,一尘也加不入,一丝也减不下。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请问如来深奥秘密微妙之义,令诸菩萨洁清慧目,及令一切末世众生,永断轮回,心悟实相,具无生忍,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弥勒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言:善哉!善哉!”

  

稀有啊!这样的启问是稀有的!难得的!

  

佛在唯识所依的一个经典叫《解深密经》上告诉大家:末世,就是到我们这个时代,无人能如理启教了,如理启教菩萨发了很多问题,为我们末世众生,就是末世众生启教请法亦无由啊!我遇见很多事情,一些人去参学,我问:你怎么去参学,能不能告诉我?我也来见习、随喜!但多数都是说“我拿了多少钞票,磕了几个头”,自己很难发起如理如教的启问,没有因由了,龙树菩萨告诉我们末世众生有福者无慧,有慧者无福,就是此说,没有启教因缘。

  

所以释迦佛在此赞叹弥勒菩萨,“善哉!善哉!”如是善哉是为末世众生开眼目啊!

  

“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请问如来深奥秘密微妙之义”

  

这个“深奥”,非大菩萨承佛威神不能启教了。到我们这个时代 ,大家可能是做贪、嗔、痴、慢、疑,的确很随便的进入了,于佛法发生利益的因缘极少,极为稀有!我从我个人身上也深深地体会到这个地方。

  

《圆觉经讲记(圆觉要义) 第九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