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圓覺經講記(圓覺要義) 第四集

  

第四集

  

  

無漸次,叫圓頓之教,非漸次之教。漸次之教——叁乘、五乘,乃至說叁十七道品,乃至說菩薩的四十一個次第,這都是漸次修持。聲聞教的四向四果(編注:四向四果:小乘佛教聲聞修道的階位。又稱四向四得、四雙八輩,或稱八補特迦羅(at!t!ha-puggala^ dakkhin!eyya)、八賢聖、八聖、八輩。也就是:須陀洹向(預流向)、須陀洹果(預流果)、斯陀含向(一來向)、斯陀含果(一來果)、阿那含向(不還向)、阿那含果(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這都是漸次。我們說加行位、暖位、頂位、忍位、所謂的世間第一尊勝位這些地方都是所謂的漸次,這個地方是沒有漸次的。

  

“一切菩薩及末世衆生,依此修行”

  

這段文字是讓我們修行的,並不是讓我們學習的,學習是(爲了)讓我們修行,(爲了)修行我們才來學習,並不是爲了增加我們的知識啊,是爲了指導我們的行爲,我們才坐到這個地方,這是千金難買,萬劫難遇啊!你買不到的東西。因爲世間的金銀財寶可以買種種之物,但無上殊勝的法,沒有大福德因緣,是難以相遇的。

  

“如是乃能永離諸幻。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重宣者,再一次的重複地與我們提示。

  

普賢汝當知,一切諸衆生。

  

無始幻無明,皆從諸如來。

  

圓覺心建立,猶如虛空華。

  

依空而有相,空華若複滅。

  

虛空本不動,幻從諸覺生。

  

幻滅覺圓滿,覺心不動故。

  

若彼諸菩薩,及末世衆生。

  

常應遠離幻,諸幻悉皆離。

  

如木中生火,木盡火還滅。

  

覺則無漸次,方便亦如是。

  

“普賢汝當知,一切諸衆生。無始幻無明,皆從諸如來。圓覺心建立,猶如虛空華。依空而有相,空華若複滅。虛空本不動,幻從諸覺生。幻滅覺圓滿”

  

覺在幻中亦不動,在不動中亦不動。何以故呢?因爲沒有差別故。諸佛如來是用的不動智,可以出現種種叁昧,所謂叁昧就是幻化境界、自在境界,可以入正受。什麼正受呢

  于諸幻境界得以自在運用而不染著,是爲“正受”。我們一到幻化中就流轉無窮,被境所轉,這不叫正受,這叫“業流”。

  

這個地方要審視的,要不然說叁昧是不是說在我們煩惱之外,在我們幻化之外另有佛法呢?非也!要是衆生法一滅,佛法亦滅,若無衆生,諸佛亦無出世正因。若無汙泥,也沒有蓮。所謂“幻從諸覺生,幻滅覺圓滿”。

  

“覺心不動故,若彼諸菩薩。及末世衆生,常應遠離幻。”

  

“遠離幻”,我們不要隨幻所流轉就對了,就會産生方便;不是斷滅幻,現在許多人修法要斷滅它。佛這個“永斷”,與凡夫的“永斷”是不一樣的,佛的“永斷”是活活潑潑的運用,所謂的入無量的叁昧得自在遊化,遊戲神通,教化攝護,是爲佛的“永斷”方便;衆生的“永斷”是斷滅的“斷”,是邪見的“斷”,是顛倒的“斷”,又流入新的業流——虛妄業流。諸佛如來是真實的教化,真實利益。

  

“諸幻悉皆離,如木中生火,木盡火還滅”

  

火是依木而生,木盡火亦滅,假如衆生盡了,佛法也就滅了。所以說滅衆生者即是滅佛者,所以衆生不可滅。《普賢行願品》雲“衆生無盡,煩惱無盡,我願無窮。”作如是說。衆生業流是爲佛法壽命。若不如是,佛法何以住世呢?現在許多人都在衆生業外去找佛,那是了不可得的。六祖大師說:離世間法另求佛法,佛法如兔角,覓不可得。

  

“覺則無漸次,方便亦如是”

  

  

叁、普眼菩薩啓教

  

于是普眼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叁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願爲此會諸菩薩衆,及爲末世一切衆生,演說菩薩修行漸次,雲何思惟,雲何住持,衆生未悟,作何方便普令開悟,世尊若彼衆生無正方便,及正思惟,聞佛如來說此叁昧,心生迷悶,即于圓覺不能悟入,願與慈悲,爲我等輩及末世衆生,假說方便。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叁請,終而複始。

  

“于是普眼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叁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願爲此會諸菩薩衆,及爲末世一切衆生,演說菩薩修行漸次”

  

前面有文殊、普賢二菩薩,一位問如何産生正見,一個問如何依正見而行。下面我們看普眼菩薩如何來開我們的眼目吧。文殊開我們的大智慧,使我們建立正見,普賢使我們發起大行,普眼菩薩看給我們幹什麼?前面說修行的法,什麼叫修行的法呢

  叫頓,什麼叫頓呢?離幻即覺,無有漸次。這個地方普眼菩薩是開我們方便眼,使我們出生眼目,來說漸次。

  

“雲何思惟同,雲何住持”

  

如《金剛經》雲“如何降伏其心”,如何安住。

  

“衆生未悟,作何方便”

  

我們大家都是未悟衆生,反正慈法是未悟,這一點是決定無疑的。未悟者,怎麼作方便呢?就是給衆生怎麼作方便,那悟者就不需言說了,未悟者怎麼來開導呢?

  

“普令開悟”

  

大家都有開悟的因緣呀!今天我們遇到這樣法會都有開悟的因緣,你不想開悟嗎,我不相信,學佛的人還是要開悟的,開什麼悟呢?要了生死的,要破夢幻的,要出業流的。

  

普眼菩薩要給我們一個漸次,要給我們一個思惟、住持的因緣,使我們開悟,普令開悟。這話真是大威德啊!因爲有些開悟的方法,(只有)上根性人可以開悟,這個地方叫普令開悟,光明徧照,一明皆明,一亮皆亮啊!這真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世尊!若彼衆生無正方便及正思惟”

  

正確的思惟方法沒有。

  

“聞佛如來說此叁昧”

  

說這樣的不可思議的教化,

  

“心生迷悶,

  

我第一次看《圓覺經》的時候,真是如看天書一樣,不知道從哪兒下手,也不知道這寫的什麼,一會悟的一會幻的,跟大家今天的心情可能差不多。但是看叁五次以後的的確確歡喜無量,如貧者得寶,如病者得瘥啊,像久病的人突然的健康了,如貧瘠的人突然得到無量的珍寶一樣;如浪子歸遊,如浪子回到家鄉了,流浪于無窮無盡的苦難,沒有依托,沒有依所,突然的回到自己的家,衣食豐足,眷屬圓滿,歡喜無量,那真是那樣的。宗下大師過去說:十字街頭遇見了親娘老子,歡喜的很。要不然我們心生迷悶。

  

即于圓覺不能悟入。”

  

佛的教化爲了使我們悟入,並不是談玄說妙,誇張其辭,高推衆生而不能及,不是這個意思。爲了使我們悟入佛之知見,使我們得清淨的利益啊!使我們得到佛一樣的功德。這是佛出世的本懷,也是佛最慈悲、最大恩德所在呀!

  

“願興慈悲,爲我等輩”

  

即爲現在我等大家。

  

“及末世衆生,假說方便”

  

即權說,說一個權機,使我們認識到就可以了。爲什麼呢

  給我們一個路子,下手的方便。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叁請,終而複始。

  

  

爾時,世尊告普眼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爲諸菩薩及末世衆生,問于如來修行漸次,思惟住持,乃至假說種種方便,汝今谛聽,當爲汝說。時普眼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爾時,世尊告普眼菩薩言:善哉!善哉!”

  

我們無以言說,只能說“善哉!善哉!”奇男子,大丈夫。爲一切衆生有開悟因緣;爲一切衆生有入漸次的方便;爲一切衆生能悟入佛之知見;爲我們叁請,殷勤叁請,真是奇男子!真是我們的大導師啊!真是我們末世的善知識啊!我們應該頂戴普眼菩薩,應該贊歎供養啊!要不然,今天這樣殊勝的教義,我們沒法聽聞。

  

爾時,世尊告普眼菩薩言:善哉!善哉!”

  

《圓覺經講記(圓覺要義) 第四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