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ign="left">“善男子!”
真是善男子啊!能啓教《圓覺經》的人都是善男子、善女人,此人不可思議,聞這樣的經題也是不可思議的人。這樣可以使佛法殊勝了義之教住世傳播下來,法無以自彰啊!法雖住于世,恒常不壞,若無人弘揚,必生斷滅因緣。所以大家能啓教《圓覺經》,不可思議,不光我們歡喜,整個法界的一切含識皆因此法而得饒益,皆因此因緣得以出離生死苦海。
這麼說你不要認爲我說的大,這麼說是真實之語,莫生謗疑啊!因爲每一個衆生的心性都是個法界啊!善哉,大家真是有這麼好的因緣,我真替大家歡喜,你聽得懂聽不懂我不管,我是歡喜的,因爲有這樣的因緣我就替大家歡喜,必爲諸佛諸菩薩所攝護啊!必爲一切含識所贊歎擁戴啊!
我們能聽到這樣的因緣,就是如香熏染,我們點檀香,大家久久的熏習,自然心生香氣,入香光莊嚴啊!你不知道你走出去了,別人一聞:“哎呀,你身上怎麼有香氣呢?”久久的熏染。你不是打麻將說壞話,“哎呀,我胡了。”你不是這個熏染。熏染什麼呢?殊勝圓滿之教化,無上菩提的熏修。所以我們身上就有點香氣,懂不懂都有香氣,因爲一張嘴,“哎呀,我們學《圓覺經》了”。《大方廣圓覺經》,這經題一出口就在放光動地,就是香氣普熏,法界有緣,鹹得饒益,你說大不大呢?不大,真實不虛。所以說我們大家有福,我們到這個大圓寺學習《大方廣圓覺經》真是了不起,地名與經名相應,我們的身業相應,能不能相應我們慢慢看。
“汝等乃能爲諸菩薩及末世衆生,問于如來修行漸次,思惟住持”
不光思惟修行,還要使這個法住持下來,是我們大家的任務啊!護法是成就信心的第一善巧,我們大家要護持《圓覺經》,要使《圓覺經》的教化源遠流長,布施于未來,攝護一切衆生、一切含識、一切有緣,鹹成無上佛道。
我們要有護法心,今天我們能學這個因緣,我們要發起這個護法的心,要使《圓覺經》發起更大的流通、宣化,使無量的有情皆能了曉此教義,由此而成就無上的道業,那真是不可思議。許多人說護法不好護,(其實)也好護,有的人是直接地以自身的利益與佛相應而發起的護法,依法護法!
終南山沣峪口有一個淨業寺,是道宣律祖的寺院,以前有個甘露臺經常傳戒,道宣律師在那傳戒,它那有個牌匾,叫作“依法護法”。就是與法相應者,隨順法度,回施攝化有情,這樣的叫護法。
另一類人呢,雖不能了曉法義,雖不能與法相應,但是弘揚這樣的經教,推廣這樣的經教,與人結法緣,這樣的人也是護法;有人呢,自己聽不懂,做後勤工作,說大家聽法去吧,那個地方講《圓覺經》可以使人的心地開明,自己雖未聽未聞,乃至未有相應,但是間接的相應,叫遠攝不舍,一樣的究竟得以利益,給大家做飯給大家燒水,給大家做後勤。所以說種種法會都有無量的善護。
就象今天我們大家能坐在這個地方聽,有無量的善神菩薩攝護我們。要不然外面的大門“砰”,有人的進來了,讓我們去打麻將的,家裏有這個事情那個事情了,這個出家人有這個事情那個事情了,學佛人有這個事情那個事情了,生這個煩惱那個病了,有人生這個業障那個業障了,就是讓你聽聞不成。
你看我們聽聞的因緣要去掉無始以來的業障的纏縛、煩惱的纏縛、種種雜緣的纏縛,才能有這個聽經的殊勝因緣。所以大家都是不可思議的因緣,要歡喜尊重。
“乃至假說種種方便”。
“假說”,假使予我得饒益因緣。
“汝今谛聽!當爲汝說。時普眼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善男子,彼新學菩薩,及末世衆生,欲求如來淨圓覺心,應當正念遠離諸幻,先依如來奢摩他行,堅持禁戒,安處徒衆,宴坐靜室,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謂發毛爪齒,皮肉筋骨,髓腦垢色,皆歸于地,唾涕膿血,津液涎沫,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歸于水,暖氣歸火,動轉當風,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即知此身,畢竟無體,和合爲相,實同幻化,四緣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緣氣,于中積聚,似有緣相,假名爲心。
善男子!彼新學菩薩及末世衆生”
我等皆可以說是新學菩薩,也可以說是末世衆生。
“欲求如來淨圓覺心,應當正念遠離諸幻”
原來遠離諸幻,正是正念的發起。前面講的正念、正見、正思惟。
“先依如來奢摩他行”
所謂“奢摩他”,就是“止”、“定”,以系心一處,無事不辦,發生利益。我們衆生若是惡法流轉無有出離,不妨先知善法,作增上利益,也是個善巧入手之處。所以說這個“止”與“定”——奢摩他,就是使我們至心一處、立心一處,一心一處,使我們辦聖事。
“堅持禁戒”
形容如來的這種遠離幻化的奢摩他,依止,止流轉因緣,不隨種種虛幻境界流轉,成就奢摩他。成就這樣的前提要堅守禁戒,就是應做不應做,要有分明的因緣,要不然我們的作業不能成就,雜亂無章,無明業流還會使我們流轉無窮。所謂禁戒者,給自己規定一個功課,作業範圍,製定一個善法應行、惡法勿做的戒律,使我們得到善法的保護,能修證善法,向往一乘,究竟成就一乘。若不如是無有最初發因。
我們學佛的人,一開始要叁皈、五戒,乃至十戒、八關齋戒,或者說出家的比丘、比丘尼戒,或者說菩薩戒,種種戒法皆是爲攝護我們成就無上道業。
毗盧遮那佛在《梵網經》上講,我百劫修持心地法門,就是戒品行,金剛寶戒,金剛戒也就是攝護衆生之戒,不管是威儀戒、攝善法戒或者是說成就善法戒、攝衆生戒,或者叫叁聚戒——一是律儀戒(威儀戒)、二是攝善法戒、叁是饒益有情(攝護衆生戒),如是叁聚戒都能使我們得以正定。若不如是,我們無以發起正行。戒、定、慧是學習佛法的漸次行持,解脫、解脫知見是漸次行持的果德。
我們一定要知道漸次的因緣。有圓頓也要知道漸次,因爲悟者頓悟,行者還要依次第而行。何以故呢?釋迦佛在《楞嚴經》上反複舉這樣的例子。
(注:錄音中無“安處徒衆,宴坐靜室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合和,所謂發毛爪齒,皮肉筋骨”一段正文及開示,因此注明)
“髓腦垢色皆歸于地”
這是講四大的。
“唾涕濃血,精液涎沫,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歸于水,暖氣歸火,動轉歸風”
這是講四大和合的相。我們這個色身就是四大和合。
“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
問問自己,我們把這個四大都還歸他的本原,我們這個身又在何處呢?要敢問自己,不要怕,這一問是不是我這個身體就消滅了呢?不要怕。
“即知此身,畢竟無體”
這是一時的四大和合暫存之假體、幻體、夢體、病體、罪受之體。今者妄身,當在何處?即知此身,畢竟無體。
“和合爲相”
原來是一時的和合幻相罷了。病相、苦相、不淨相,摸摸是不是
九竅常流不淨,生老病死常作壓迫,種種顛倒知見,常如影隨身,所以稱爲“和合爲相”。
“實同幻化,四緣假合,妄有六根。”
所謂的眼、耳、鼻、舌、身、意是爲六根,六根有六識,六識出六塵而生十八界幻相,與我等作生死輪回之虛幻業托、虛幻業體、虛幻的境界。
六根、六塵、六識。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意根、身根;六識就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下面幻出相應的六塵,即色、聲、香、味、觸、法,共和爲十八界。這就是佛教常講的十八界。
六根四大,中外合成
這都是緣緣假和,根是四大種,慢慢産生這種幻化的因緣。“六根四大,中外合成。”
“妄有緣氣”
我們認爲這個呼吸,捂著鼻子出不來氣就是生命,生命在運作,在流轉。“妄有”,以妄有而産生。如夢幻中得種種珍寶,醒來呢,無一物可得。衆生生命幻相亦複如是,醒來之人,知無一生命具體所成,但是幻化,妄有所現。
“于中積聚,似有緣相”
似乎是有,摸一摸,敲一敲,也有痛有癢有…
《圓覺經講記(圓覺要義) 第四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